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妊娠相关蛋白A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相关蛋白A(PAPP-A)最初在怀孕的妇女中发现,由胎盘的合体滋养层产生并因此得名。后来,Overgaard等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发现,人体血管平滑肌细胞、细胞外基质、单核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均有PAPP-A表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动脉内膜脂质沉积并伴有平滑肌细胞和纤维基质成分的增殖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主要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及四肢动脉等大、中型弹力型动脉。  相似文献   

2.
夏冰  王钢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234-236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以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 cell,VEC)受损、功能障碍为起始,继而血浆脂质侵入内皮下,引起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及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de cell,VSMC)迁移至内膜下过度增殖。并吞噬脂质形成以泡沫细胞为基础的脂质核心,同时分泌多种促炎细胞因子,并产生大量细胞外基质、胶原、弹力纤维形成脂质核心外周纤维帽,最终演进至晚期不稳定AS斑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非特异性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中的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及参与斑块破裂活动的基质金属蛋白酶3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10/2004-03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治疗的70例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其中稳定心绞痛12例,不稳定心绞痛20例,发病6h内急性心肌梗死38例。对照组20人为健康体检者。均清晨空腹采肘静脉血5mL,离心分离血清后分为2份置-80℃,检测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的外周血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基质金属蛋白酶3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70例及对照组20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浓度比较:对照组低于稳定心绞痛组犤(0.7,1.1)mIU/L,(P<0.05)犦。②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比较:对照组明显低于不稳定心绞痛组犤(2.0,6.0)mg/L,(P<0.01)犦。③基质金属蛋白酶-3浓度比较:对照组明显低于急性心肌梗死组犤(48.5,63.6)ng/L,(P<0.01)犦。④冠心病患者3种不同类型的3项指标相关分析显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基质金属蛋白酶-3水平无相关性(r=0.099,P=0.539),与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无相关性(r=0.017,P=0.210),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水平与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有显著相关性(r=0.250,P=0.046)。结论:冠心病的发生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基质金属蛋白酶-3水平的变化相关联,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只与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管内超声 (IVUS)和高敏C反应蛋白 (hypersensitiveC reactiveprotein ,hsCRP)在稳定型心绞痛 (SA)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UA)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6 5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临界病变的冠心病患者 ,根据心绞痛性质分为SA组 31例和UA组 34例 ,分别对两组患者行血管内超声检查并检测血浆hsCRP浓度 ,分析两组的病变特点和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病变血管狭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但IVUS病变特点存在明显差异 ,UA组以薄纤维帽、偏心性、脂质斑块为主 ;而SA组以厚纤维帽、向心性、纤维斑块和 (或 )钙化斑块为主 ,并且UA组血浆hsCRP浓度明显高于SA组 (P <0 .0 1)。结论 SA与UA患者的IVUS病变特点不同 ,联合测定C反应蛋白有助于预测斑块性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非特异性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中的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及参与斑块破裂活动的基质金属蛋白酶3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10/2004—03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治疗的70例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其中稳定心绞痛12例,不稳定心绞痛20例,发病6h内急性心肌梗死38例。对照组20人为健康体检者。均清晨空腹采肘静脉血5mL,离心分离血清后分为2份置-80℃,检测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的外周血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基质金属蛋白酶3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70例及对照组20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浓度比较:对照组低于稳定心绞痛组[(0.7,1.1)mIU/L,(P&;lt;0.05)]。②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比较:对照组明显低于不稳定心绞痛组[(2.0,6.0)mg/L,(P&;lt;0.01)]。③基质金属蛋白酶-3浓度比较:对照组明显低于急性心肌梗死组[(48.5,63.6)ng/L.(P&;lt;0.01)]。④冠心病患者3种不同类型的3项指标相关分析显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基质金属蛋白酶-3水平无相关性(r=0.099,P=0.539),与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无相关性(r=0.017,P=0.210),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水平与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有显著相关性(r=0.250,P=0.046)。结论:冠心病的发生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基质金属蛋白酶-3水平的变化相关联,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只与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妊娠标志物孕酮、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在异位妊娠诊断上的价值。方法:测定34例异位妊娠患者和34例正常妊娠者的血清孕酮、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价上述监测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异位妊娠组与正常妊娠组的血清孕酮、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有显著差异;血清孕酮、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个检测及联合检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0,0.611,0.637和0.969。结论:血清孕酮、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有助于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但此三联检测并不优于单项血清孕酮指标。  相似文献   

7.
加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治重要性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国伟 《新医学》2004,35(9):519-520
1引言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是由于粥样斑块破裂伴血栓形成和血管收缩使心肌供血减少所致.常因斑块结构不稳定、增大和斑块内巨噬细胞吞噬或分泌蛋白分解酶(如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基质金属蛋白酶),使斑块纤维帽变薄易损,在躯体用力和血流冲击下产生斑块破裂.此外,T细胞激活、血小板激活、血栓素A,等缩血管物质及血管内皮扩血管功能障碍,致血管收缩或痉挛,在UA发生发展中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中胸主动脉中的表达差异。方法: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然后给予中国斑点蝰蛇毒(CRVV)和组胺药物触发,造成实验性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APP-A的表达,并确定表达部位。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在胸主动脉粥样破裂斑块中,PAPP-A染色强阳性;不稳定斑块PAPP-A染色为阳性;而稳定斑块、正常组织中均无PAPP-A表达。PAPP-A在易损斑块的表达主要集中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中表达。结论:PAPP-A在构建的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中表达,为进一步的研究PAPP-A在ACS中的作用机制奠定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急性发作的重要原因。微小核糖核酸(miRNA)是高度保守的、短的、单链的非编码RNA,因其在调控转录后基因表达方面起关键作用而被广泛关注。且诸多研究表明miRNA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各个环节,现就miRNA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相关的纤维帽、坏死核心、巨噬细胞、新生血管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之一,易损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和急性血管闭塞是心血管病事件的主要病理机制。早期诊断动脉粥样硬化、识别易损斑块和稳定斑块对于防治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表明,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早期血管功能就可出现异常,斑块破裂与否取决于斑块内在生物特性和外在力学特征,斑块在外力的作用下可发生形变,不同类型斑块发生形变与斑块的稳定性有关,在同样的外力作用下纤维帽薄的脂质斑块及斑块肩部易发生形变而破裂。而斑块回声强弱与斑块的软硬度无明确相关。如何评价斑块的形变大小是目前有关动脉粥样硬化力学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超声技术的发展为动脉血管结构、功能及力学的评价提供可靠的方法,但如何将新技术应用于临床仍然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平滑肌细胞的影响,为其应用于控制斑块易损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为模型组、IGF-1干预组、辛伐他汀干预组。制作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处死后解剖分离腹主动脉斑块标本,组织染色测量斑块纤维帽厚度及纤维帽的厚度与脂核横截面厚度的比值;免疫组化测量斑块平滑肌细胞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GF-1组与模型组比较,在斑块肩部及顶部,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辛伐他汀组与模型组比较,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辛伐他汀组与IGF-1组,两者帽核比均大于模型组帽核比。而IGF-1组与辛伐他汀组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干预组平滑肌细胞含量均与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而辛伐他汀组平滑肌细胞含量增多趋势最明显。结论应用IGF-1可以诱导平滑肌细胞增殖,影响斑块的组织机构,使易损斑块的纤维帽厚度得到加强,从而使斑块破裂的可能性下降,达到稳定斑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指由于冠状动脉急性病变致严重狭窄或闭塞所产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通常发病突然、易反复且转归难以预测.故对其长短期预后的评估成为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焦点.近年来对ACS病理生理的研究揭示了所有ACS均是由于不稳定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破裂或表面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血管痉挛而引起.故检测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成为ACS诊断和危险分层的一个新亮点.2001年Bayes-Gents等发现妊娠相关蛋白A (pregnancy 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A,PAPP-A)在易损斑块内表达丰富,在ACS患者血液中浓度增高.斑块的易损性被认为与粥样硬化部位增多的炎性细胞活动有关,激活的巨噬细胞参与了冠状动脉局部的炎症过程,其分泌的PAPP-A通过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IGFBP-4)的蛋白水解作用引起游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释放增加及其生物活性增强,从而导致纤维帽变薄,斑块脆性增加和破裂.近来国内外学者对其生物学特性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等进行了许多研究,发现PAPP-A作为重要介导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炎性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可能成为预测、诊断冠心病以及评价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辛伐他汀干预治疗兔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斑块组成结构及兔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及其二者的相关性,探讨MIF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意义及辛伐他汀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腹主动脉球囊拉伤、高脂饲养构建的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辛伐他汀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组;观测各组实验对象腹主动脉斑块纤维帽厚度,并获得纤维帽的厚度与脂核横截面厚度的比值;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水平.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斑块纤维帽较薄,脂核相对较大,他汀干预治疗组斑块纤维帽厚度明显高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而脂核厚度则相对较小;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MIF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干预治疗组MIF水平较模型组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干预可以改变斑块的组成结构,降低MIF水平,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更加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超声影像学特征及其与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44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两组患者靶血管内超声特征及血浆ET和NO水平,进行相关研究。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管内超声检出脂质斑块23例(23/28,82.1%),其罪犯病变的血管外弹力膜面积(EEMA)、斑块面积(PA)及管腔面积狭窄率(LAS)、重构指数(RI)明显大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组间在纤维帽厚度、脂核或无回声带大小、脂核与斑块比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血浆ET1与EEMA、RI呈正相关,NO与EEMA、RI呈负相关。结论易损斑块为偏心分布的低回声脂质斑块,具有较大的斑块面积和明显的正性重构;血浆ET1、NO参与了粥样硬化的形成,ET1、NO可望作为冠脉斑块易损性预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与不同类型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心病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生机制是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导致易损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UA)或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可引起心脏性猝死.本研究通过检测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在不同冠心病中的浓度,探讨其与ACS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白介素18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变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白介素18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变化的影响及在促进易损斑块形成中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30只同龄、同体重雄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新西兰大白兔制成60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本,采用析因设计,给予白介素18进行刺激,以不同的白介素18刺激时间和刺激浓度组合作为新处理组,将60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本随机分入新处理组中(n=5),测量在不同刺激时间和刺激浓度下,纤维帽的厚度与脂核横截面厚度及其比值的变化.[结果]纤维帽的厚度随着白介素18的浓度及刺激天数的增加而降低(P<0.01).脂核横截面厚度随着白介素18的浓度及刺激天数增加而升高(P<0.01),帽/核比值随着白介素18的浓度及刺激天数增加而下降(P<0.01).[结论]白介素18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纤维帽的厚度变薄、脂核横截面厚度增加、帽/核比值降低,促进易损斑块表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入选220例患者,其中冠心病(CHD)组140例[ACS组9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2例],对照组80例.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浆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浓度.同时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 ①CHD组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浓度较对照组升高(P均<0.05),且ACS组较SAP组升高更明显(P<0.05);②ACS患者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浓度较对照组升高(P均<0.05),三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单支、双支组(P均<0.05);③ACS患者轻度、中度、重度病变组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重度病变组显著高于轻度、中度病变组(P均<0.05);④Gensini积分与冠心病非传统危险因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hs-CRP为冠心病的危险因子.结论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为冠心病的危险因子,有望成为新的血清学指标,能尽早反映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动脉粥样硬化(AS)与脂质代谢紊乱、炎症密切相关。AS炎症不仅局限于血管局部,还包括多种免疫细胞异常导致的全身免疫紊乱。既往认为参与AS的免疫细胞以单核-巨噬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是天然免疫系统中数量庞大、高效应答的细胞群,但由于寿命短、更新迅速,在AS中的作用未引起足够重视。在AS炎症反应早期,中性粒细胞可诱导内皮功能障碍、促进泡沫细胞形成和炎症反应,加速AS斑块形成、发展;在AS炎症反应后期,中性粒细胞参与斑块内血管损伤、坏死核形成和纤维帽变薄,促进不稳定斑块破裂,并激活血小板,继发血栓形成。因此,调控中性粒细胞可能是防治AS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9.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马焕云 《新医学》2006,37(10):692-693,699
动脉粥样硬化是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研究的热点之一,笔者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与基质金属蛋白酶、C-反应蛋白、妊娠相关性血浆蛋白-A、Toll样受体4的关系作一综述,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及心源性猝死,是冠心病患者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地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冠状动脉不稳定性粥样斑块的破裂、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造成冠脉闭塞是ACS的发病机制已成为共识。目前认为,炎症反应在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和破裂中起重要作用,现已证实细胞因子、粘附分子、C反应蛋白、CD40-CD40L、金属蛋白酶(MMPS)、核因子κB、孕相关血浆蛋白-1(PAPP-1)等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内主要细胞成分如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