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与DR检查在肋骨骨折应用中的优缺点及应用价值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8~2013-05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胸外伤且被怀疑肋骨骨折的53例患者的DR检查及16层螺旋CT复查影像学资料.结果 53例病例中,DR平片明确诊断骨折37例,疑似骨折9例,阴性7例,共显示骨折178处,其中23处为可疑骨折,5处为陈旧性骨折;16层螺旋CT明确诊断骨折51例,疑似骨折1例,阴性1例,共显示骨折327处,其中33处为隐匿性骨折,11处为陈旧性骨折.结论 在将DR平片作为肋骨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的同时,螺旋CT检查在确诊隐匿性肋骨骨折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DR平片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来我院诊治的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10例,对其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结果及DR平片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0例患者经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肋骨骨折21处,可疑骨折1处,诊断准确率为95.5%;经DR平片诊断肋骨骨折16处,可疑骨折4处,漏诊2处,准确率为72.7%。结论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直观、立体、多层面、多角度地显示肋骨,不仅有助于明确肋骨骨折的位置、形态、程度、数目等,还有助于发现隐匿性骨折,能够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信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与DR片诊断肋骨骨折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与DR片对肋骨骨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肋骨骨折患者的胸部CT片及DR片表现,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肋骨骨折共315处,DR平片检出骨折201处,检出率为63.8%;多层螺旋CT检出309处,检出率为98.1%.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二维、三维重建对肋骨骨折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DR平片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80例进行临床研究,均经16层螺旋CT和DR平片检查。以后续治疗或者手术结果为最终诊断标准,观察患者通过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DR平片检查的准确性,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最终诊断结果相比较,80例患者经CT检查三维重建后,检出率为92.5%,漏诊率为7.5%。DR检查的检出率为77.50%,漏诊率为22.50%。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检出率明显高于DR检查,而漏诊率明显低于DR检查,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外伤性肋骨骨折检查的准确性明显高于DR平片检查,能够为后续治疗提供准确的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急诊胸部创伤DR与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胸部外伤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胸部外伤患者分别进行常规胸部DR摄影、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对照分析骨折检出率。结果:平片显示骨折85处,可疑骨折7处。CT三维重建显示骨折126处。结论:16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对胸部外伤骨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DR平片,是胸部外伤中肋骨骨折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在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与应用。方法对100例胸部外伤患者,用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后,运用多种后处理功能如MPR,InSpace,VRT等技术进行肋骨三维重建成像并观察骨折现实情况。结果 100例中,X线平片显示150处肋骨骨折,行64层CT检查后显示306处肋骨骨折,235处完全骨折,71处不全骨折,10例X线平片阴性,64层CT图像上显示15处肋骨骨折。15例常规X线平片怀疑20处肋骨骨折,64层CT检查证实15处骨折,排除5处。5例X线平片及常规CT检查未见确切骨折,行三维重建后证实4例肋骨骨折。结论 64层螺旋CT在诊断肋骨骨折,较X线平片及常规CT提供更多准确的影像信息,能完整显示肋骨骨折位置、形态、数量及合并症,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法医学鉴定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如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重建(SSD),INSPACE(VRT)等技术在胸外伤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资料完整的胸外伤肋骨骨折的患者共192例MSCT后处理图像资料,采用16层螺旋CT、MPR、SSD、VRT等后处理技术成功的显示了192例共235处骨折并与X线平片、CR、2DCT对照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图像清晰的显示了192例共235处骨折、X平片和CR诊断214处、2DCT诊断骨折224处,MSCT后处理技术在发现细微小骨折、不全性骨折、隐匿性骨折及显示骨折的位置、范围、移位方向方面较好。MSCT后处理技术及X平片、CR、2DCT的联合应用能较好的显示肋骨骨折。结论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胸外伤肋骨骨折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组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重要价值。方法使用SiemensSomatomSensation16层螺旋CT机对16例胸部外伤患者进行胸部容积扫描,所得原始数据进行三维重组后处理,充分显示肋骨骨折部位,并与数字化摄影(DR)平片的诊断结果比较,分析MSCT三维重组和DR平片在显示肋骨骨拆方面的优势与不足。结果经DR平片确诊骨折60处(65.93%),经MSCT三维重组确诊骨折91处(100%)。对骨折的确诊率两种方法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SCT三维重组能清晰显示肋骨骨折的细节情况,对肋骨损伤的定位、定性、定量以及了解骨折周围组织情况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有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对伤者受伤级别的法医学鉴定。  相似文献   

9.
田贵森  周兆德  陈然 《当代医学》2010,16(12):151-151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的曲面重建(CPR)图像在肋骨骨折中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胸外伤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并结合16排螺旋CT薄层扫描,对CT图像进行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容积重建(VRT)技术及曲面重建(CPR),并对CPR已经确诊肋骨骨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肋骨CR片诊断肋骨骨折28例30处,可疑骨折4例9处,SSD诊断肋骨骨折30例32处,可疑骨折2例3处,VRT诊断肋骨骨折31例34处,可疑骨折2例2处,确诊率为86.7%、91.5%、97.1%,CPR诊断肋骨骨折34例35处,确诊率为100%。结论CPR技术在肋骨骨折的诊断中最为准确可靠,可作为诊断肋骨骨折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16层螺旋 CT 与数字 X 线摄影(DR)在创伤性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97例肋骨骨折患者的CT片及DR片,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6层螺旋CT及DR对创伤性肋骨骨折诊断检出率分别为96.8%和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6层螺旋CT及其各种后处理技术对创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可以弥补DR的不足,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16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三维重建与直接数字平板X线成像系统(DR)平片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肋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先采用胸部正片和受伤胸部疼痛部位肋骨部位的DR摄片检查,之后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扫描。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性。结果通过临床诊断与影像学证实,60例患者中总共发生123处骨折,其中多发性骨折患者有33例(55.00%),肋骨段为第4~10段患者最多(71.54%),水平节段中腋段发生率最高(54.48%);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诊断准确率为97.56%,DR平片诊断准确率为79.67%,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发现患者合并锁骨骨折8处,肩胛骨骨折13处,颈椎骨和胸椎骨骨折8处;肺挫伤12例,胸腔积液8例。结论 16层螺旋CT诊断肋骨骨折有着显著的诊断作用,能够极大程度提升诊断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并且在隐匿性骨折方面其诊断准确性显著高于DR平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DR胸片和16层螺旋CT在胸部肋骨骨折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80例胸部创伤患者均进行DR胸片和16层螺旋CT检查,分别统计肋骨骨折检出率和骨折类型。结果 DR胸片检出肋骨骨折19例(25处肋骨骨折),16层螺旋CT扫描检出28例(41处肋骨骨折)。结论胸部16层螺旋CT肋骨骨折的检出率高于DR胸片,可减少肋骨骨折的漏诊。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肋骨骨折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肋骨骨折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71例胸部外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后,运用容积再现技术及曲面重建技术显示肋骨骨折的部位、数量,并与胸部平片对照分析,判断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肋骨骨折的优缺点。结果 肋骨骨折以4-10肋(82.3%)、腋段(51.0%)常见。胸部平片诊断了59例(83.1%)、165条(86.0%)肋骨骨折。多层螺旋CT发现了胸部平片漏诊的12例(16.9%)27条(14.0%)肋骨骨折。胸部平片漏诊的肋骨骨折多为无移位或靠近肋软骨、胸椎的骨折。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明确了68例(95.8%)、185条(96.4%)肋骨骨折。结论 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及VRT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优于胸部平片,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胸部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胸部外伤临床怀疑或X线平片诊断肋骨骨折的患者行16排螺旋CT扫描检查,所的图像进行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容积重建(VRT)、曲面重建(CRP)、多平面重建(MIP)综合分析,并同X线平片结果及2D-CT诊断结果比较。结果:36例患者中,X线平片诊断肋骨骨折77处,占71.3%,可疑骨折有10处,CT扫描中,2D-CT诊断肋骨骨折98处,占90.7%,横断面图像结合后重建图像诊断108处,占100%(包括肋软骨骨折6处)。结论:16排螺旋CT横断面图像结合重建技术在胸部外伤后肋骨骨折诊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2D-CT诊断及X线平片诊断,是外伤后肋骨骨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胸部外伤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检查,并对照其X线平片结果。结果:30例患者中普通X线摄片诊断肋骨骨折22例,可疑骨折4例,正常4例;肋骨骨折45根,可疑4根,后经CT扫描诊断肋骨骨折28例62根,包括1例肋软骨骨折。X线明确诊断的有22例,肋骨骨折为45处,不能显示肋软骨骨折,骨折显示率为72.6%;而多排CT扫描后MIP及CPR及3D后处理后肋骨骨折显示率几乎可达100.0%,同时还发现创伤性湿肺1例,气胸1例,胸腔积血5例。结论:16层螺旋CT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是胸部外伤中肋骨骨折疑难复杂重症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用16层螺旋CT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胸部外伤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检查和X线平片检查,并对比分析其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结果:本组50例患者在进行X线肋骨正位和斜位(DR)检查时,有28例患者被诊断发生了肋骨骨折,此后经16层螺旋CT检查被确诊患有肋骨骨折;有12例患者的检查结果正常,此后经16层螺旋CT检查发现有10例患者存在无移位骨折。有10例患者的检查结果为“疑似骨折”,此后经16层螺旋CT检查确诊这10例患者患有肋骨骨折,本组患者在进行X线肋骨正位和斜位(DR)检查时被检出的肋骨骨折共有54根,被检出的疑似骨折有16根;在进行16层螺旋CT检查时被检出的肋骨骨折为103根。在为本组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时,我们对疑似骨折的肋骨采用曲面重组进行检测,显示肋骨骨折的几率为100%,此外我们还发现有5例患者发生肺挫裂伤,有11例患者发生胸腔积液,有1例患者发生锁骨骨折。结论:16层螺旋CT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诊断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是胸部外伤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价值.方法对43例有胸部外伤临床怀疑肋骨骨折的患者行16排螺旋CT扫描检查,均经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和表面遮盖显示(SSD)技术后处理重建获得了满意的三维重建图像,显示出肋骨骨折的部位、数量,并比较各种重建图像对肋骨及肋软骨的显示能力,并与胸部平片对照分析,判断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肋骨骨折的优缺点.结果43例中总肋骨骨折数127处,肋骨骨折以4~10肋骨(80.3%)、腋段57根(44.9%)常见.胸部X线平片诊断了36例,共有119(93.7%)处肋骨骨折,16排螺旋CT发现了胸部平片漏诊的7例、8处(6.2%)肋骨骨折,其中3根肋软骨骨折多为细微骨折无移位.重建以MIP技术显示效果最佳,发现肋骨骨折123处(96.8%);其次MPR、VR、SSD.结论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肋骨骨折的诊断有显著的准确率,是可靠的检查手段,其中重建图像(MIP)为最佳诊断肋骨骨折的一种无创伤性影像学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肋骨骨折诊断中数字化X线摄影术(DR)和CT三维重建的价值.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就诊的146例单发或者多发肋骨骨折患者,分别进行胸部DR正斜位或正位+切线位及多层螺旋CT(MSCT)薄层扫描并行薄层重建,用容积再现技术(VRT)、三维表面遮盖成像法(SSD)进行显示.结果 结合临床并综合DR、MSCT影像资料,确定146例患者共发生325处肋骨骨折.其中,DR诊断率为74.15%,MSCT三维VRT诊断率为97.54%,SSD诊断率为90.15%.结论 与常规DR图像对照,MSCT强大的后处理技术可多角度清晰显示并发现常规DR难以确诊或不能发现的肋骨骨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攀 《中国伤残医学》2012,(11):133-13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MPR、MIP、SSD、VR等重建)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68例胸部外伤临床怀疑肋骨骨折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并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重建,对重建图像对比、分析。结果:68例患者中,肋骨骨折总共109处,能清楚显示骨折部位、类型,达到了较好的显示效果。结论: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明显提高肋骨骨折的检出率,比普通胸部DR片提供了更多的影像信息,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肋骨及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16层螺旋CT机按照常规扫描条件对45例胸部外伤伴肋骨及肋软骨骨折病例扫描和薄层重建.于EBW工作站上采用VR、SSD、MIP和MPR(包括曲面重建)技术进行肋骨及肋软骨重建,并与X线胸片(CR/DR)和常规轴位CT图像对照.结果 在16层螺旋CT重建后发现的82处肋骨及15处肋软骨骨折中,X线平片仅发现肋骨骨折57/82处(69.5%),肋软骨骨折0处;常规轴位CT发现肋骨骨折67/82处(81.7%),肋软骨骨折4/15处(26.7%).结论 16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肋骨及肋软骨骨折的显示明显优于X线胸片及常规胸部轴位CT扫描,尤其对肋软骨骨折的诊断将是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