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氟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进一步认识氟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副作用差异。方法 收集 1 7篇主要在国内精神科杂志上公开发表的关于氟西汀与阿米替林对照研究的文章 ,取其研究结果作 Meta分析。结果 氟西汀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比较 :综合检验 Z1 =50 .97,P<0 .0 1 ,提示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前后症状学变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d1 =4 .4 2 ,表明这种治疗效应极大。与阿米替林对照组的组间比较 :Z2 =-1 .2 0 ,P>0 .0 5,提示两种药物的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 ;d2 =0 .1 0 ,表明这种差异效应极小。治疗后副作用综合检验 Z3=1 2 .96,P<0 .0 1 ,提示氟西汀的副作用显著少于阿米替林 ;d3=1 .90 ,表明两者差异效应极大。氟西汀组恶心呕吐多于阿米替林组 ,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 ) ,强度介于轻与中度之间 ( d=0 .33)。其余 8种副作用氟西汀组显著低于阿米替林组 ( P<0 .0 1 ) ,强度较为明显 ( d=0 .34~ 1 .0 7) ,其发生的比值比在 3.5~ 7.2之间。结论 氟西汀与阿米替林在 6周左右的疗效无差异 ,但副作用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2.
米安色林与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米安色林与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首次发病年龄≥65岁),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米安色林和阿米替林治疗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6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米安色林与阿米替林组HAMD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米安色林组不良反应较阿米替林组少而轻。结论米安色林适合于治疗老年抑郁症病人,疗效好,安全性高,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3.
大鼠心肌梗塞后心肌炎症反应和细胞因子表达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心肌梗塞(AMI)后是否存在心肌炎症反应和心脏细胞因子表达。方法:建立大鼠心梗模型并设假手术组,于术后第1、4、8周末测血流动力学后取心脏。RT-PCR检测心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自介素(IL-1β、IL-6、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mRNA的表达,并进行心肌病理检查。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AMI组血流动力学有明显改变。术后第1周末梗塞区、交界区心肌炎性细胞浸润,同期发现梗塞区、交界区和非梗塞区细胞因子表达有不同程度增高,其中TGF-β升高最明显。梗塞后第4、8周末炎症细胞因子表达下降,但TGF-β仍高表达,梗塞区心肌纤维化。结论:炎症参与心肌梗塞后心室重塑,细胞因子在重塑中起一定作用,TGF-β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4.
心梗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左室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和方法 :左心室重构是慢性心肌缺血 ,特别是心肌梗塞后 ,心肌发生的进行性病理生理学过程。这一变化不仅导致心室构型、容积及心肌舒缩功能的改变 ,同时也引起心腔内血流动力学的异常 ,而血流的严重紊乱又会促进左心室重构而使心功能恶化 ,既往文献对此涉猎较少 ,本文通过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联合脉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PDE)技术 ,对 2 2例陈旧性心肌梗塞 (OMI)患者和 2 0例正常人左心腔内不同部位血流状态及其速度分布进行了定性和半定量分析 ,探讨心肌梗塞后左心室腔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其对左心室重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52例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用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8周;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用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2、4、8周末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两组各时段评分相近(P<0.05或<0.01);两组治疗8周末的临床疗效相当(P>0.05);研究组治疗2、4、8周末TE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疗效较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改良ECT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改良 ECT和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对 68例抑郁症随机分为改良 ECT组和阿米替林组 ,应用各自的方法治疗 4周 ,期间应用 Hamilton抑郁量表 (HAMD)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改良 ECT组痊愈 67.6% (2 3 /3 4) ,显著进步 1 7.6% (6/3 4) ,有效率为 1 0 0 %。阿米替林疗效分别为痊愈 5 0 % (1 7/3 4) ,显著进步 2 0 .6% (7/3 4) ,有效率为85 .3 %。 HAMD评分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结论 改良 ECT治疗抑郁症起效快、疗效好 ,病人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7.
认知行为干预疗法对癌症患者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自行编制的认知行为干预疗法——“音乐治疗加放松内心意象法”在癌症患者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 90例抑郁症癌症患者随机分为 3组 ,A组 30例 ,采用“音乐治疗加放松内心意象法”,B组 30例 ,采用阿米替林治疗 ;C组 30例 ,采用“音乐治疗加放松内心意象法”合并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严重程度及疗效采用汉米顿抑郁量表( HAMD)评定和患者自评相结合 ,进行连续 1 2周的观察 ,其评定结果采用 t检验及 Ridit分析。结果  A、B、C 3组疗法在 4周前无明显差异 ,但在 4~ 6周 C组疗法与 A组疗法存在一定差异 ( P<0 .0 5)。 8~ 1 2周 C、B两组疗法与 A组疗法存在显著差异 ( P<0 .0 1 ) ,而 B、C两组却无明显差异 ( P>0 .0 5)。B、C两组从整体比较 ,C组疗法不仅疗效启动时间早 ( 8周 ,P<0 .0 5) ,而且同时可降低阿米替林的使用剂量 ( P<0 .0 1 )。结论 “音乐治疗加放松内心意象法”合并药物治疗是一种更经济、更安全、依从性更好的疗法  相似文献   

8.
万拉法新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疗效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万拉法新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将100例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分别给予万拉法新与阿米替林(50~200mg)治疗,疗程6周,治疗前及治疗1、2、6周分别采用HAMD、HAMA及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疗效接近,万拉法新起效快于阿米替林,两组副反应发生情况万拉法新组明显小于阿米替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万拉法新治疗抑郁症疗效好,起效快,副作用小,治疗依从性强。  相似文献   

9.
曲唑酮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双盲对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曲唑酮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方法 应用曲唑酮 (男性 1 3例 ,女性 6例 ;年龄 3 6.2± 1 3 .7岁 )与阿米替林(男性 1 1例 ,女性 8例 ,年龄 3 4 .6± 1 2 .5岁 )治疗抑郁症 3 8例 ,并进行随机双盲对照。初始剂量均为 50 mg/日 ,PO,1 0日内渐增至 1 50~ 3 0 0 mg/日 ,观察 6周。采用 HAMD、HAMA及 TESS量表评定。结果 曲唑酮与阿米替林疗效相仿。HAMD总分及其因子分 ,HAMA评分疗后均比疗前显著降低 ,但 2组间比较 ,差别均无显著意义 (P>0 .0 5)。曲唑酮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镇静 ,其对植物神经及心血管方面的影响明显较阿米替林为轻。结论 曲唑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TGF-β1的表达和心室重塑(英文)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纤维化和TGF-β1表达及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 方法: 建立大鼠AMI模型及假手术组,于术后第1、4和8周末测血流动力学后取心脏。RT-PCR和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TGF-β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用氯胺T法测心肌组织羟脯氨酸的含量。心肌病检观察心肌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情况。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AMI后第1、4和8周末血流动力学有明显改变(P<0.01)。在梗死区、交界区和非梗死区羟脯氨酸和TGF-β1基因和蛋白表达均增高(P<0.05),第1周的表达高于第4和8周。羟脯氨酸和TGF-β1蛋白表达呈现明显正相关(r=0.75-0.99,P<0.05)。AMI后第1周梗死区和交界区炎症细胞浸润明显,第4和8周心肌炎症细胞减少。TGF-β1在梗死后1周时主要见于心肌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部分淋巴细胞的胞浆内表达,在4周和8周见于成纤维母细胞及间质。 结论: AMI后心肌细胞、炎症细胞、成纤维母细胞胞浆及基质中TGF-β1表达增高,与羟脯氨酸的变化及炎症过程存在联系,可能在AMI后心室重塑和心肌炎性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片( GTT)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TAO)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采用TAO大鼠,分为对照组( N组)、模型组( M组)、GTT组、己酮可可碱组( JTKKJ组)、甲氨蝶呤组( JADL组)等5组进行对比研究。实验开始时、第6周末及第12周末分别测定下述指标: TAO大鼠肢体病变分级( LAC)、红细胞C3 b受体花环率( RBC-C3 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RBC-ICR)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结果:治疗前, M组、GTT组、JADL组和JTKKJ组的LAC、RBC-C3 bRR、RBC-ICR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与N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 .05 )。治疗6周末和12周末,GTT组、JADL组和JTKKJ组的LAC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 .05 ) , GTT组和JADL组的RBC-C3 bRR、RBC-ICR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 .05),GTT组的LAC分别与JADL组和JTKKJ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GTT组与JADL组的RBC-C3bRR及RBC-ICR分别和JTKKJ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2周末,GTT组、JADL组和JTKKJ组的LAC与同组治疗6周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GTT组和JADL组的RBC-C3bRR、RBC-ICR与同组治疗6周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GTT组和JTKKJ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两组分别和JADL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TT可能通过提高红细胞免疫吸附功能及改善血液流变性而有效治疗TAO。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国产曲唑嗣对焦虑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焦虑症病例90例(男27例,女60例,脱落3倒),随机分3组,每组30例,分别用国产曲唑酮100~200mg/d,po,阿普唑仑1.6mg/d,po,劳拉西泮2mg/d,po,共观察4周。结果国产曲唑酮组的总有效率基本与其他2组相仿(P〉0.05),仅第4周优于阿普唑仑组(P〈0.05)。HAMA减分率与第1周阿普唑仑组及各周劳拉西泮组差别元显著意义(P〉0.05),但与第2周、第4周阿普唑仑组比较差别有显著和非常显著意义(P〈0.05或P〈0.01)。药物副作用少而轻,以胃肠道不适和困倦感为主,仅3例分别出现头痛、头晕伴烦躁不安、焦虑症状加重而退出实验。结论国产曲唑酮是有效的抗焦虑药物,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蛋白1β(neuregulin-1,NRG-1β)与卡托普利单用及联合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青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衰组、NRG-1β干预组、卡托普利干预组和联合用药组。采用腹主动脉-腔静脉穿刺造瘘法制备心衰模型。通过血流动力学和血浆BNP水平评价大鼠心功能,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左心室心肌p-Akt、Bax和Bcl-2的蛋白水平。结果:与心衰组比较,NRG-1β组、卡托普利组及联合用药组左心室舒张末压、心肌凋亡指数明显降低,±dp/dt_(max)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x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Akt和Bcl-2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NRG-1β组和卡托普利组相比,联合用药组效果更加显著(P0.05)。结论:神经调节蛋白1β与卡托普利单用及联合应用均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联合用药的疗效优于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14.
苏可  孙云  周璇  王雪鹏  魏芸  魏蕾 《微循环学杂志》2007,17(2):15-17,F0004
目的:探讨α-硫辛酸(LA)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致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内皮细胞ECV304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ECV304)、LA对照组(ECV304+LA)、ox-LDL组(ECV304+ox-LDL)、LA处理组(ECV304+ox-LDL+LA),以0.1g/L浓度的ox-LDL刺激细胞,并加入0.5g/L的LA,孵育24h后,收集培养液,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LA处理组较ox-LDL组LDH和MDA含量明显降低,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LA对ox-LDL导致的内皮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生长激素(hGH)基因修饰的鼠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血流动力学和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大鼠心力衰竭模型。2周后将冠脉结扎后存活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hGH基因修饰的成肌细胞移植组(hGH组)、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修饰的成肌细胞移植组(GFP组)、注射等体积培养液的对照组。治疗4周后,血流动力学检查各组心功能指标;心肌组织进行HE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Ⅷ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血管新生。RT-PCR检测bax和bcl〖STBX〗-2〖STBZ〗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心肌hG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与对照组和GFP组相比: hGH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心肌梗死面积缩小。(2)心肌组织Ⅷ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显示: hGH组血管密度显著高于GFP组和对照组。(3)RT-PCR检测结果显示hGH组bax mRNA水平显著低于GFP组和对照组, bcl-2 mRNA水平显著高于GFP组和对照组。(4)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hGH组大鼠心肌组织有hGH蛋白表达,其余两组心肌组织无hGH蛋白表达。与其它两组相比,hGH组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 VEGF蛋白表达增加。结论: hGH基因修饰的成肌细胞移植可以抑制细胞凋亡,与单独成肌细胞治疗相比可以诱导更大的血管化,更好地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并改善心肌梗死大鼠血流动力学。成肌细胞治疗联合hGH基因治疗为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基于CT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联合斑块定量技术在心肌缺血患者再灌注损伤预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冠心病(CH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PCI术前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在PCI术后8 d内行心脏磁共振或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判断再灌注损伤情况,将出现心肌微循环障碍(MVO)及(或)心肌内出血(IMH)者纳入再灌注损伤组,未出现MVO及IMH者纳入非再灌注损伤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及PCI术前CT-FFR值及斑块定量参数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FFR值及斑块定量参数对CHD患者再灌注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再灌注损伤组多支血管病变率显著高于非再灌注损伤组(P<0.05),PCI后TIMI 3级率低于非再灌注损伤组(P<0.05)。两组最小管腔面积、钙化斑块体积、重构指数、偏心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损伤组CT-FFR值低于非再灌注损伤组(P<0.05),狭窄程度、斑块长度、非钙化斑块体积及斑块总体积均高于非再灌注损伤组(P<0....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的大脑海马区TGF-β1变化。方法将85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5只、假手术组40只、模型组40只,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观察时间点为术后1、2、4、8周。采用腹主动脉部分缩窄术。建立大鼠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应用超声心动图动态监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和左室后壁厚度(LVPWd);解剖心脏,计算心肌质量指数[心质量/体质量(HW/BW)和左室质量/体质量(LVW/BW)],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脑海马区TGF-β1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LVEDd、IVSd、LVPWd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且呈时间依赖性上升趋势(P〈0.01)。模型组心肌质量指数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TGF-β1表达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结论压力超负荷性心力衰竭发生过程中大脑海马区TGF-β1表达量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右心室间隔部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血流动力学及血脑钠肽的影响。方法 48例病窦综合征及20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共68例,均植入DDD型起搏器,按心室导线固定部位不同随机分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VS)组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组,对比观察两组安置起搏器前后心电图QRS波宽度和形态,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差异)和血脑钠肽(BNP)的变化;两组病窦综合征患者于术后3个月时再行程控优化,继续观察程控优化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血BNP的变化。结果 RVA组起搏心电图Ⅱ导联QRS间期显著长于RVS组(P<0.05)。术前两组LVEF、CI、SV和血BNP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时RVA组LVEF、CI、SV较RVS组均有显著降低(均P<0.05);BNP则较RVS组有显著升高(P<0.01)。RVA组病窦综合征患者程控优化前后相比,LVEF、CI、SV有显著增加(均P<0.05),BNP有显著降低(P<0.01),优化后与术前相比,BNP仍有显著升高(P<0. 05)。RVS组病窦综合征患者程控优化前后相比,LVEF、CI、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NP有显著降低(P<005),优化后与术前相比,BNP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RVA起搏扰乱了双心室电同步,恶化了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RVS起搏尽可能地维持了双心室激动顺序和双心室收缩同步性,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RVS起搏比RVA起搏更为接近生理性起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联合西医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治疗2周末,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心功能、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中医症状、心功能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6、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淋巴细胞CD3+T细胞、CD4+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8+ T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有助于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可能与抑制患者炎症反应、改善细胞免疫功能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乌灵胶囊治疗心脾两虚型郁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乌灵胶囊对于心脾两虚型郁证的临床疗效。将37例郁证患者分为心脾两虚组(I)和非心脾两虚组(II),分别服用乌灵胶囊2,4周后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疗效评价比较疗效。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周后II组显著差异(P〈0.05),I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4周后I、II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I组与II组相比,2周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4周后无差异。两组治疗郁证的显效率分别为84.6%和75.0%,无统计学意义(P〉0.05)。乌灵胶囊对于各种郁证都有较好的疗效,对心脾两虚型郁证起效更明显,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