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08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晕厥是临床就诊的常见原因之一,其病因多样,诊断较为困难.即使通过详细的检查,仍有许多病人不能明确诊断;尤其是与心律失常相关的晕厥,由于偶发性和不可预知等特点,很难得到晕厥发作时心律变化的资料,使得临床诊断更为困难.利用植入性循环心律监测仪(Implantable loop record,ILR)埋藏于皮下,进行长时间的心律监测,明显提高了心律失常性晕厥的诊断率,在国外已有较多的报道[1,2];我院于2002年4月4日进行了我省首例ILR植入,现结合临床应用及随访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特殊起搏程序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是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阵发性房颤进行早期干预,防止过早地进展为慢性房颤成为临床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电生理机制的研究表明,房性早搏(房早)等触发因素在房颤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Vitatron公司根据常见  相似文献   
3.
骆立新  钟诚  孙仞  徐超  何浪  凌峰  沈法荣 《浙江医学》2015,37(14):1205-1208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溶栓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由外院首诊后转运接受溶栓治疗的50例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按简单随机化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药物(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后直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尿激酶150万U,再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患者胸痛缓解情况及动脉开通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接受治疗的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均成功行血运重建,研究组患者来院后胸痛缓解率为80.0%,对照组为40.0%;研究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总开通率达88.0%,对照组为32.0%;研究组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心律失常,严重出血,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及低血压,经药物治疗后可恢复。结论需要急诊转运的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在溶栓后转运再行急诊血运重建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较好,可考虑作为基层医院转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首选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损伤电流(COI)与主动固定导线稳定性关系,为临床判断主动固定导线植入室间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 入选按常规方法将主动固定导线植入右心室间隔患者193例,在导线螺旋旋出即刻测试COI,同时进行起搏参数测试.结果 按测得COI值分别为<5 mV、5 ~10 mV、>10 mV 3组,COI<5 mV组平均(3.85±1.01) mV,COI 5~10 mV组平均(7.74±1.63) mV,COI>10 mV组平均(10.63±0.55)mV.COI<5 mV组阈值为(0.83±0.16)V,高于COI> 10 mV组阈值(0.69±0.15) V(P< 0.05),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I<5 mV组发生心室导线脱位2例,COI表现为“顶天立地”的发生心室导线穿孔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5%.结论 在室间隔起搏主动固定导线植入术中应测试COI,测得COI应至少在5 mV以上,但COI过大将增加导线穿孔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植入新型主动固定起搏导线的可用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中心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101例,分为新型导线组(n=25)和传统导线组(n=76),新型导线组患者植入Medtronic3830导线3根,5086MRI导线14根(包括心房、心室导线),Boston Scientific4471导线15根;传统导线组患者植入心室主动固定导线76根,心房被动固定导线58根,测量植入后各相关起搏参数,手术时间,曝光时间及心室导线过三尖瓣的次数,并常规随访。结果两组导线的阈值[(0.62-4-0.14)V、(0.63-4-017)V]、振幅[(1129±4.28)mV、(12.74±6.08)mV]、阻抗[(76768±132.73)Q、(815.14±182.46)Q]、电流[(077±0.19)mA、(0.85±0.33)mA]、斜率(2.46±1.07、2.844-10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起搏导线损伤电流[(6,83±1157)mV、(6.61±1187)mV]、植入手术时间[(44.204-4.65)min、(43.42±5.55)min]、曝光时间[(3.24±1.04)min、(3.33±1.05)min]、导线过三尖瓣次数(1.36±0.57、1.34±0.6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种新型起搏导线植入时均未发生并发症,4471导线出现1例术后完全脱位。1年时随访两组导线的阈值、振幅、阻抗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结论新型起搏导线均符合起搏器植入要求,未增加手术时间和曝光时间,植入安全。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心电图检查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最为简便、快捷的常用方法。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技术逐渐普及,心肌梗死时的心电图改变与相关病变血管的关系逐渐被了解。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检查提示合并下壁异常心电图改变的现象临床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8.
沈法荣  叶荫 《上海医药》1999,20(8):34-35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作用及对左室心肌重量的影响。方法:4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培哚普利治疗8周(部分患者治疗至24周),评价对随诊血压及左室心肌重量的影响。结果:治疗4周和8周的降压有效率分别为50%和62.5%,左室心肌重量在4周、8周及24周均明显降低(P<0.001),左室心肌重量降低与基础血压值、降压疗效、病程及在室肥厚无关。结论;培哚普利可有效地降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左室心肌重量,且左室心肌重量降低与降压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9.
双心室起搏的初步临床经验   总被引:16,自引:13,他引:3  
目的 探讨缺血性或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行永久性双心室起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例缺血性或扩张型心肌病合并难治性心力衰竭和左束支阻滞患者常规植入右心室起搏导线的同时植入冠状静脉窦导线于心大静脉或心中静脉,分别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及双心室起搏,应用Swan-Ganz导管或超声心动图测定不同起搏地心功能的影响。结果 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左束支阻滞患者植入冠状静脉窦导经至心大静脉或心中静脉行以  相似文献   
10.
近10余年来,在缩减急性心肌缺血和缩小梗塞范围的治疗中硝酸甘油(NG)静脉滴注较为满意。我院于1984年10月至1986年5月,用 NG 静滴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急性心肌梗塞和心绞痛共30例,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男29例,女1例。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