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4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35篇
儿科学   31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71篇
口腔科学   48篇
临床医学   280篇
内科学   82篇
皮肤病学   123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64篇
外科学   83篇
综合类   419篇
预防医学   9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61篇
  1篇
中国医学   154篇
肿瘤学   4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胸膝卧位矫正枕位异常的可行性。方法:将单胎初产临产的枕位异常的产妇186例,随机分成两组,入选者均无绝对头盆不称、胎儿窘迫、严重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其中96例为观察组采取胸膝卧位矫正枕位,另90例为对照组按常规处理。结果:观察组产程明显缩短,阴道分娩率明显增加,而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膝卧位在产程中矫正枕位异常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颌下腺多形性腺瘤及其复发的临床特点及原因。方法:对8例颌下腺多形性腺瘤复发的临床特点和24例颌下腺手术野术中脱落细胞学进行分析及检测。结果:本院颌下腺多形性腺瘤术后有3例复发(3/366例,0.8%),另5例复发性颌下腺多形性腺瘤均为外院转入我院。8例病例复发时间均在1年以上,其中1例第2次复发时间为第1次复发术后5个月。1例复发性颌下腺多形性腺瘤术中见瘤体深叶处存留少许腺细胞,7例无腺细胞残留。术中脱落细胞显示8例原发性肿瘤手术野冲洗前有3例检测到腺泡细,5例为血液细胞,冲洗后2例为腺泡细胞,6例为血液细胞,8例复发性肿瘤冲洗前后均为1例腺泡细胞,7例血液细胞。8例非瘤性病变冲洗前1例为腺泡细胞,7例血液细胞,冲洗后均为血液细胞,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颌下腺多形性腺瘤复发罕见,可能与细胞学穿刺及瘤旁腺泡有关。  相似文献   
4.
腮腺Warthin瘤及瘤旁腺泡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在腮腺Warthin瘤及瘤旁腺泡中的作用。方法:取64例中部分Warthin瘤及瘤旁腺泡作流式细胞术(flow cqtometry,FCM)。以ModFit LT软件进行细胞增殖分析,以Sub-G1法检测凋亡率.结果:Warthin瘤的DNA指数(DNA index ,DI)、S期细胞比例(schizocqto%,S%)、PI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与凋亡率分别为1.13、8.83、9.95和8.24,属最高值,瘤旁腺泡的DI、S%、PI和凋亡率分别为1.08、8.94、8.66和6.67。正常腮腺为0.99、5.10、8.01和5.75。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腮腺Warthin瘤和瘤旁腺泡的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水平稍高于正常腺泡,但差异不大,预示该肿瘤术后复发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5.
腮腺肿瘤及瘤旁腺泡p16、p21和DNA定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切除后瘤旁腺泡生物学特性与肿瘤复发及恶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术对68例腮腺肿瘤及瘤及腺泡p16、p21的表达和DNA定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良恶性肿瘤p16、p21蛋白表达阳性目标值明显于正常腺泡(P<0.01),表达区域主要位于腺管样或肌上皮团块区的细胞浆中,部分肿瘤及瘤旁腺泡分别为强阳性和弱性表达,复发性腮腺深叶包膜不完整肿瘤阳性目标值高于原发性腮腺浅叶包膜完整的肿瘤(P<0.05)。DI、S%和PI指数良恶性肿瘤及瘤旁腺泡均于常腺泡(P<0.05)。结论:p16多肿瘤抑制基因丢失,p21癌基因突变时,腮腺肿瘤瘤旁腺泡在术后可能处于一种“准新生物”状态,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它们在肿瘤复发,恶变中具有潜在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癫痫的反复发作会影响患儿生长发育,智力发展以及心理健康。从1998年1月对46例患儿及家长实施家庭护理指导,效果较理想,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全组患儿共48例,男22例,女26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13岁。接触家长共62人,其中城市22人,农村40人。方法:(1)通过交谈方式,建立良好关系:在患儿住院期间,根据患儿的病情,家长的文化素质实施因人而宜交谈。护士在交谈时态度要诚恳,语言要通俗易懂,使家长处于最佳接受状态,并且与护士建立良好的关系。治疗过程中让家长参与部分护理工作,并将日常护理技巧教…  相似文献   
7.
目的 发挥“药辅合一”的优势,将艾天羊肌肉关节通络膏(ATY乳膏)油相的中链脂肪酸更换为薄荷油,优化处方工艺,得到ATY乳膏Ⅱ,并对2种通络膏进行药效学比较研究。方法 以油/水相质量比、促透剂、添加剂量和药液与基质质量比为考察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ATY乳膏Ⅱ制备工艺。通过热板实验,研究比较2种通络膏对小鼠痛阈值的影响;通过小鼠耳肿胀实验,研究比较2种通络膏抗炎的作用;通过醋酸扭体实验,观察2种通络膏对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的影响。结果 ATY乳膏Ⅱ的优化工艺处方为油/水相质量比35∶65,促透剂添加剂量8%,药液与基质质量比1∶10。药效实验中,改进后的ATY乳膏Ⅱ组与模型组比较,可显著提高小鼠痛阈值(P<0.01),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程度(P<0.01),对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P<0.01);且上述作用ATY乳膏Ⅱ优于ATY乳膏。结论 改进后的ATY乳膏Ⅱ的工艺简单、可行,稳定性良好,且具有活血化瘀、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抗凝蛋白缺陷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琳  王秀丽 《中国临床医学》2005,12(6):1101-1103
目的:研究中国人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IDVT)患者抗凝蛋白缺陷的发生率,探讨中国人群LDVT的主要发病机制。方法:应用ACLPutLlm型全自动血凝仪检测1幔)例LDVT患者(73例初发,27例复发)和100例健康人的抗凝血酶(AT)、蛋白S(PS)、蛋白C(PC)活性及活化蛋白C抵抗性(APCR)。结果:LDVT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DVT复发组与初发组相比,AT、PS、PC活性明显降低,APCR阳性率明显升高,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本组100例LDVT患者中共有25例患者存在有抗凝蛋白缺陷,以PS缺陷的总发生率最高,为13%(13例),其次是PC缺陷,为8%(8例);AT缺陷占5%(5例),APCR缺陷的总发生率最小,为4%(4例)。结论:先天性或获得性抗凝蛋白缺陷是中国人LDVT发病和复发的重要机制之一,因此有必要对LDVT患者进行抗凝蛋白水平的筛选。  相似文献   
9.
新形式下临床护理带教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医疗机构受到各种因素冲击下,目前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着许多常规业务以外的问题,我院护理部通过严格认真的临床带教并进行系统的总结,同时在风险防范、提供高标准的临床护理带教等方面加大了管理力度,探索总结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脊柱手术患者围术期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全麻下行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49~78岁,BMI 19~3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0):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0.5~1.0μg/kg和等容量生理盐水,10 min内输完。术中D组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定以0.2~0.5μg·kg-1·h-1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前20min;C组泵入等容量生理盐水至手术结束前20 min。分别于麻醉诱导前30 min(T0)、手术结束时(T1)和术后2 d(T2)抽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Cys C)、肌酐(Cr)、尿素(URE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药量、住院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术后低血压、心脑血管事件等)。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两组ALT、AST、Cr、UREA均明显降低(P0.05),T2时两组ALT、UREA,D组AST明显降低(P0.05);T1、T2时D组ALT、AST、UREA明显低于C组(P0.05),T1时D组Cr明显低于C组(P0.05);与C组比较,D组尿量明显增多(P0.05),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总用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过程中给予右美托咪定,明显减少术中麻醉药的用量,有利于保护肝肾功能,增加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