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直肌旁入路在盆腔腹膜外软组织肿瘤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2012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应用腹直肌旁入路治疗的盆腔腹膜外软组织肿瘤病人19例。单一腹直肌旁入路5例,腹直肌旁入路+延长入路8例,腹直肌旁入路联合后方K-L入路6例。结果 19例盆腔腹膜外软组织肿瘤均完整切除,切口长度9~23 cm,手术时间90~210分钟,出血量420~1240 ml,无神经、盆腔脏器损伤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2例术中出现股静脉损伤且术中及时修补,术后1周和术前VAS评分分别为3.4±0.8和7.3±1.6。19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8~58个月,平均(26.0±5.8)个月,无复发14例,局部肿瘤复发并再次行手术切除2例,恶性肿瘤因远处转移死亡3例。结论腹直肌旁入路可快速进入盆腔腹膜后位置,相比于骨盆其他手术入路,可触及解剖结构更为广泛,适用于盆腔腹膜后软组织肿瘤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改良下腔静脉前入路法在腹膜后脂肪肉瘤根治切除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软组织与腹膜后肿瘤中心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应用改良前入路法行肿瘤根治切除术治疗10例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病人的术中及术后资料。结果 10例病人均完整切除肿瘤。手术时间540~1000 min,术中出血800~6000 mL,联合右半肝切除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右半结肠、右肾切除10例,下腔静脉切除重建5例。均达到R0切除,术后发生B级以上胰瘘1例,Clavien-DindoⅢ级以上腹腔感染2例,人工血管血栓形成1例,二次手术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应用改良前入路法切除右侧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安全、可行,值得开展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用自制单孔设备行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亲属活体供肾切取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11年1月到2012年6月间采用自制单孔多通道设备及常规腹腔镜操作器械,先后完成11例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亲属活体供肾切取手术.结果 供肾均为左肾,平均手术时间为149.5 min,术中出血量为20~350 ml,供肾热缺血时间为2~4 min.供者术后5~6 d出院,未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 采用自制单孔多通道设备完成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与传统腹腔镜供肾切取手术相比,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膜后腔入路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的技术要点和手术疗效。方法20例患者均在全麻下用自制水囊建立后腹膜腔,距肾实质5mm用电钩或电剪切除囊壁。结果所有囊肿均顺利去顶,手术时间30—90min,平均35min,术中出血量10—80ml,平均3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10天,所有病理报告均为良性病变,随访8~48个月,20例均未见囊肿复发。结论腹膜后腔入路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腹入路腹腔镜腹膜后肿瘤(RPT)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2年1月收治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由同一手术组完成的11例经腹入路腹腔镜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均成功实施经腹入路腹腔镜下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无围手术期死亡。平均手术时间(202±78)min;中位术中出血量100 mL(20,100)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6.9±2.4)d。术后病理:纤维瘤3例,淋巴管囊肿2例,淋巴结增生(Castleman)1例,良性间皮瘤1例,淋巴结核1例,黏液性囊腺瘤1例,高级别脂肪肉瘤1例和平滑肌肉瘤1例。随访4~60个月,除脂肪肉瘤复发外,余无复发。结论 病例选择合适,由腹腔镜经验丰富医师主刀,经腹入路实施腹腔镜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安全且疗效显著,尤其在术中操作及术后恢复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用国产“术锐”单孔蛇形臂机器人手术系统完成腹膜后入路单孔肾上腺切除术的初步经验。方法: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于2021年1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4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运用国产“术锐”单孔蛇形臂机器人手术系统完成单孔肾上腺切除术,手术均采用经腹膜后入路,记录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信息,并对围手术期资料、手术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例患者中男女各2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54岁,平均BMI值为26.2(24.8~29.8)kg/m2;肿瘤最大直径1.2~3.3 cm,其中左侧1例,右侧3例;4例手术均采用纯单孔方式,术中均未增加辅助通道,手术总时间104~200 min,机器人操作时间50~96 min,术中出血量10~50 ml。术后病理诊断为肾上腺皮质腺瘤3例,右血管内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Masson瘤)1例。术后均未出现出血、发热、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运用“术锐”单孔蛇形臂机器人手术系统可安全、有效地完成腹膜后入路单孔肾上腺切除术,蛇形臂具有动作灵活、指向性准确等优势,可保障手术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膜”理论指导下腹膜后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2年3月~2023年3月我们在“膜”理论指导下完成20例腹膜后肿瘤(开腹手术12例,腹腔镜手术8例)切除。气管插管全麻下根据肿瘤位置决定手术切口、手术体位、术者站位等情况,按膜解剖理念寻找肿瘤四周所在腹膜反折处,切开腹膜反折处,进入Toldt’s间隙,游离所需分离的融合筋膜平面,完整切除肿瘤。结果 20例均在膜解剖理论指导下进行手术,其中腹腔镜手术8例,开腹手术12例。8例腹腔镜手术时间中位数143(68~230)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75(10~300)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6(2~9)d。12例开腹手术时间中位数269(85~515)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375(50~3500)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0(6~16)d,术后ICU入住率为33.3%(4/12),1例术后13 d因脑疝导致大面积脑梗死而致死。术后病理:脂肪肉瘤(6/20)和嗜铬细胞瘤(5/20)为最常见的病理亚型。除1例脂肪肉瘤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和1例脂肪肉瘤术后定期行化疗外,余7例恶性术后均未行放、化疗。19例随访时间3~60个月,中位数12个...  相似文献   

8.
单孔腹腔镜在腹膜后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经腹膜后入路的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已经被广泛采用,随着单孔腹腔镜技术的兴起,经腹膜后入路的单孔腹腔镜技术逐渐得到临床应用,本研究在于探讨单孔腹腔镜在腹膜后手术种的应用价值,评估其安全性。方法从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15例患者接受经腹膜后入路单孔腹腔镜手术,其中包括单孔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2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5例、肾囊肿去顶术5例与输尿管结石切开取石术3例。结果所有手术均在单孔下完成,无中转传统腹腔镜或开放手术,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腹膜后入路单孔腹腔镜手术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膜后入路3D腹腔镜进行常见肾脏手术的技巧和安全性。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4年3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对103例常见肾脏疾病患者行了腹膜后入路3D腹腔镜手术,其中肾癌根治术28例,肾部分切除术28例,单纯肾切除术24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2例,肾盂输尿管离断成形术11例。观察指标主要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结果 103例患者均在3D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或者常规腹腔镜手术病例,所有病例无重大并发症发生。3D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中位手术时间70 min,平均出血量60 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5 d。3D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位手术时间90 min,平均热缺血时间22 min,平均出血量90 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 d,无切缘阳性病例。3D腹腔镜单纯肾切除术中位手术时间60 min,平均出血量50 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5 d。3D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中位手术时间40 min,平均出血量30 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3 d。3D腹腔镜肾盂输尿管离断成形术中位手术时间80 min,平均出血量50 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 d。结论腹膜后入路3D腹腔镜进行常见肾脏手术安全可行,尤其是镜下缝合精准快速,值得在已经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的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腹腔与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2月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141例患者资料,其中经腹腔入路组61例、经腹膜后腔入路组80例,比较两种手术入路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日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所有141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对于经腹腔入路组和经腹膜后腔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92.1及147.2min(P=0.000);平均术后住院日分别为5.8d及7.2d(P=0.000);平均肿瘤长径分别为5.6cm及4.3cm(P=0.001)。在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及输血情况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腹腹腔镜和经后腹膜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均有良好效果,经腹腔入路适合治疗体积较大的肿瘤,术后恢复快,而经腹膜后腔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经腹膜后腔行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2年3月-2005年10月81例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21例皮质醇腺瘤,57例醛固酮腺瘤,2例嗜铬细胞瘤,1例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腰部3个trocar穿刺入路,观察镜直接推移法建立后腹膜腔,超声刀切除肿瘤。结果81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20—140min,平均60min;术中出血量20~100ml,平均45ml,术中及术后均未输血。1例术后发生后腹膜腔血肿。37例随访3—18个月,平均11个月,血压、体貌和化验检查均正常。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应为肾上腺良性疾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下行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2年12月,武汉市第一医院行腹腔镜腹膜后肿瘤切除术23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2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平均为130 min,术中失血平均110 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5 d,无术后严重并发症。随访6∽22个月,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优点,尤其是对体积较小或囊性为主的良性腹膜后肿瘤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左上腹肿瘤联合脏器切除手术入路方式。方法 2005年12月~2011年5月间对23例患者采用脾脏腹膜后入路对左上腹较大肿瘤行联合脏器切除,回顾性分析该手术方式平均所需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胃肠道恢复时间。结果 23例采用脾脏后腹膜入路对左上腹较大肿瘤行联合脏器患者均痊愈出院。12例胰体尾+脾脏+左半结肠切除术平均所需手术时间108.6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09.87 rnl;11例胰体尾+脾脏+左半结肠+近端胃切除平均所需手术时间138.5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308.64 rnl;23例患者胃肠恢复平均6.6 d。结论脾脏后腹膜入路行左上腹肿瘤联合脏器切除手术方式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外科手术的最佳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2009年5月经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78例临床资料.结果 恶性肿瘤38例,肿瘤最大径3~25 cm,平均9.94 cm;良性肿瘤40例,肿瘤最大径7~42 cm,平均18.36 cm.完整切除59例,姑息性切除15例,探查活检4例;完整切除组中联合脏器切除18例(30.51%),联合切除的器官依次为结肠、小肠、肾脏、胰腺和脾脏;血管重建3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恶性肿瘤完整切除者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8.04%,73.68%,42.10%,姑息性切除者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6.67%,33.33%,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术后复发再手术15例.结论 完备的术前准备、恰当的手术入路和受累器官的联合切除是手术治疗腹膜后肿瘤的关键,复发后积极再手术仍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后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原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分析后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原因,探讨预防和处理手术并发症的有效方法.方法 2000年6月至2006年12月施行后腹膜腔镜手术1560例.男871例,女689例.肾切除741例(肾癌根治术448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258例、单纯肾切除35例),肾部分切除35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469例、肾盂成形术36例、肾囊肿去顶术268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10例、乳糜尿肾周分离术1例.按术中有无腹膜损伤分组及2003年12月以前和2004年1月以后阶段分组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大血管损伤、邻近器官损伤和膈肌损伤等),以及中转开放手术发生率和住院天数.结果 无腹膜损伤组肾部分切除术和肾癌根治术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分别为98.2 min、221.1 ml,有腹膜损伤组分别为132.7 min、458.5 ml;无腹膜损伤组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分别为68.2 min、105.1 ml,有腹膜损伤组分别为110.0 min、135.9 ml;无腹膜损伤组肾部分切除术和肾癌根治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9%,有腹膜损伤组为4.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一阶段手术时间为124.3 min、平均出血量451.5 ml、中转开放手术23例(3.4%),第二阶段分别为108.6 min、247.8 ml、11例(1.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后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与术者的操作熟练程度和术中有无腹膜损伤密切相关.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和术中保持腹膜完整可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经腹腔入路与腹膜后入路行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临床疗效,探讨肾囊肿行腹腔镜手术的入路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为50例肾囊肿患者行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腹腔入路20例(腹腔组,2例合并胆囊结石,同期行胆囊切除术),腹膜后入路30例(腹膜后组,3例合并同侧输尿管结石,同期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无明显并发症发生。腹膜后组手术时间短于腹腔组(P0.01),术中出血量少于腹腔组(P0.05);两组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采用腹腔入路与腹膜后入路均是安全、有效的,腹膜后入路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具体采用哪种入路取决于术者习惯与经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腹膜后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例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术前均完成肿瘤三维可视化模型,清晰显示肿瘤部位、立体解剖形态及其与周围血管的位置关系。9例患者均成功接受手术,切除的肿瘤中位最大径为7.28(4.45,20.75) cm,中位手术时间为261 (191,347)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约100(50,300)mL,中位术后住院时间为11(6.5,16.5)d。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脂肪肉瘤2例、上皮样间皮瘤1例、支气管源囊肿1例、囊性畸胎瘤1例、平滑肌肉瘤1例、神经源性肿瘤3例。术后1例患者因术后出血需再次外科手术干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1个月(15.5,25.5),无失访病例,无肿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病例。结论 三维可视化技术可精准显示腹膜后肿瘤与其周围脏器的复杂解剖关系,并可在术前进行模拟手术,有助于术前制定个体化的手术策略,可提高腹膜后肿瘤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波固化在腹膜后肿瘤手术中止血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7月至2009年8月期间收治的9例腹膜后肿瘤患者手术中应用微波固化止血。手术暴露瘤体后,应用微波治疗仪多点固化瘤体。手术切除肿瘤,不能完整切除者则再次应用微波治疗仪固化瘤床创面,尽量灭活残余肿瘤。结果 9例患者肿瘤切除后创面几乎无渗血,术中失血量(275.56±81.26)ml,手术时间(150.56±36.18)min,住院时间(14.67±2.30)d,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0±3.97)个月,9例患者均未见复发。结论腹膜后肿瘤手术过程中应用微波固化止血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膜后入路手术治疗胰腺坏死并感染的方法、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erious acute pancreatitis,SAP)发生胰腺坏死并感染在局麻或者全麻下实施了腹膜后入路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经过1次手术,4例经过2次手术;8例首次手术为双侧清除引流,1例为单侧.结果 术后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迅速缓解,无任何并发症发生,首次手术时间60~80 min,平均(73±5.7) min,随访期间8例患者症状均完全消失,无复发,1例患者于术后6周死于心肌梗塞.结论 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胰腺坏死并感染的患者,腹膜后入路行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是直接、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腹膜后肿瘤手术治疗的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伍晓汀  严律南 《腹部外科》2001,14(3):139-14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手术切除的方法 ,以提高肿瘤切除率。方法 结合 1990~ 1999年收治的 197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就其手术处理与经验教训进行讨论。结果 第 1次手术肿瘤全切除 15 4例 ,占 78% ,其中良性肿瘤全切除率为 93% ,恶性肿瘤全切除率为 6 7% ,术后 1~ 2年生存率分别为 70 .2 %和 6 3.3% ,而姑息切除和探查活检者均在 1年内死亡。术后复发再次手术 9例 ,其中 7例均作全切除术。联合脏器切除 17例 ,第 1次手术 11例 ,第 2次手术 6例 ,再手术完整切除率 75 .6 %。结论 术野开阔 ,层次清晰 ,是腹膜后肿瘤手术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原则上应作肿瘤完整切除 ,肿瘤与受累脏器应联合切除。对术后复发的肿瘤 ,完整切除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