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配伍比例的附子人参对缺糖缺氧/复糖复氧损伤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原代培养6 d的心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不同配伍比例的附参组、空白血清组。建立原代大鼠心肌细胞缺糖缺氧/复糖复氧损伤模型,观察不同配伍比例的附子人参血清对损伤心肌细胞自发搏动、细胞活力的作用,并测定心肌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心肌组织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分泌量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结果与空白血清组比较,各附参配伍组心肌细胞自发搏动频率、细胞活力显著升高(P0.05),心肌细胞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NO分泌量和LDH释放率均显著降低(P0.05),而且附参(2∶1)组对心肌细胞的自发搏动频率、细胞活力、SOD、MDA和LDH作用均不同程度地优于其余各配伍组。结论各附参配伍组对缺糖缺氧/复糖复氧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中以附参(2∶1)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配伍的附子人参在缺糖缺氧复糖复氧大鼠心肌细胞的作用。方法:把原代培养6日的心肌细胞分成对照组、模型组以及不同配伍比例的附参组和空白血清组。观察各组对原代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以及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及乳酸脱氢酶(LDH)的影响。结果:在72小时之内,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以及空白血清组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模型组以及空白血清组的心肌细胞SOD的活性明显减小;MDA含量以及NO的分泌量和LDH释放率明显上升。与模型组比较,各配伍附参组的细胞凋亡几率明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附子人参的配伍能够通过抑制缺糖缺氧复糖复氧导致大鼠心肌细胞的损伤,维持正常的心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活络效灵丹含药血清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H/R组)、活络效灵丹拆方组和阳性药对照组(单硝酸异山梨酯组)。用MTT比色法检测活络效灵丹对H/R损伤心肌细胞存活率和细胞上清液中LDH漏出量的影响,优选活络效灵丹的最佳配伍组合,并测定各组细胞浆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用RT-PCR法检测心肌细胞Bcl-2 mRNA、Bax mRNA的表达。结果实验优选出活络效灵丹全方、丹参当归配伍、丹参乳香配伍、丹参当归乳香配伍为最佳配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P<0.01),细胞Bcl-2 mRNA表达降低、Bax mRNA表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优选的活络效灵丹各配伍组胞浆SOD活性增高、胞浆MDA含量减少(P<0.01),心肌细胞Bax mRNA表达减少、Bcl-2 mRNA表达增高(P<0.01)。结论活络效灵丹对H/R损伤的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上调Bcl-2 mRNA和下调Bax mRNA表达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附子与甘草不同配伍比例配伍减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平行比较附子及附子与甘草不同配伍比例对附子毒性的影响,观察甘草对附子的解毒作用,并对减毒机制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平行比较了附子和附子配伍不同比例甘草对附子小鼠急性毒性,测定其半数致死剂量LD50;平行比较附子和附子配伍甘草对大鼠的心脏毒性,测定其半数中毒剂量TD50;以无血清DMEM将附子、附子-甘草3∶1、附子-甘草1∶1、附子-甘草1∶3的含药血清分别按5%,10%,20%稀释成3个浓度,观察各给药组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对原代乳大鼠心肌细胞搏动节律、细胞存活率以及细胞内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的影响。结果:附子配伍甘草后能够提高附子的LD50和TD50。同空白血清对照组比较附子含药血清能够明显增加心肌细胞搏动节律和LDH的含量(P<0.05),附子配伍不同比例甘草含药血清能够明显降低附子导致心机搏动节律的加快,降低LDH含量。随着甘草比例的增加,作用加强。但不同浓度的附子以及附子配伍甘草含药血清对细胞存活没有明显影响。结论:甘草能够通过提高附子中毒剂量,从而达到减毒作用。甘草对于附子减毒作用是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节律的增加,保护心肌细胞从而达到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附子人参有效组分不同比例配伍对阿霉素(ADR)诱导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其对心力衰竭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ADR方法建立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附子人参有效组分按2∶1,1∶1,1∶2每天灌胃,末次给药后,用16导生理记录仪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称重法检测心肌肥厚指数;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At1m 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附子人参有效组分配伍各组均可明显改善ADR所致的慢性心衰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异常;附子人参2∶1组可明显降低ADR诱导的慢性心衰大鼠心肌肥厚指数的异常升高;也可显著改善慢性心衰大鼠血浆AngⅡ和At1的异常升高,而且能显著升高心肌中At1m RNA的表达。结论附子人参有效组分2∶1配伍可能通过拮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过度激活,抑制心肌肥厚,从而阻断心肌重构,达到改善ADR所致的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3,(3):566-568
目的:考察黄连、附子及其配伍组对乳鼠心肌细胞的影响,拟从细胞水平阐释黄连、附子有无心肌细胞毒性。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结合MTT比色法研究黄连、附子以及黄连附子1∶1、1∶2配伍组对乳鼠原代心肌细胞的影响。结果:体外实验研究显示:黄连、附子以及黄连与附子配伍各浓度组均能显著抑制心肌细胞OD值(P<0.01),其中单味黄连各浓度组均对心肌细胞具有显著抑制作用,除黄连1组(0.55 mg/mL)外,其余各浓度组对心肌细胞的抑制率均在50%以上,并呈剂量依赖性(P<0.01);等量单味附子组对心肌细胞的抑制效应不如同量单味黄连明显。与等剂量的黄连组比较,配伍各个浓度组则能明显降低等剂量黄连对心肌细胞的抑制率(P<0.01,P<0.05)。结论:黄连减慢心率引起心电紊乱,可能与其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凋亡而呈现的细胞毒性有关。附子也可引起心肌细胞凋亡,但与黄连配伍后则能缓解黄连单用引起的心电紊乱,改善心率,降低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7.
人参附子不同比例配伍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考察人参附子不同比例配伍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旨在从毒性角度考察人参附子配伍是否减毒.[方法]运用均匀设计和固定附子剂量与人参不同配比两种方法考察人参附子不同比例配伍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结果]均匀设计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附子给药剂量的增多,小鼠的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且随着人参对附子的比例增大减毒作用呈现增大趋势.固定附子LD50与人参不同配比的减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人参与附子配伍的减毒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人参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尤其在人参∶附子为1∶1及大于1∶1时更明显.[结论]人参附子配比1∶1为人参附子配伍减毒作用的分界点,可作为临床用药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附子多糖后处理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保护,并以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表达为着眼点,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将乳鼠心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缺氧后适应组、附子多糖(0.1mg/ml、1mg/ml、10mg/ml)后处理组。缺氧/复氧组给予心肌细胞缺氧3h后复氧6h;缺氧后适应组在细胞缺氧3h后,复氧前即给予3个循环的5min,复氧/5min缺氧,随后复氧6h;附子多糖后处理组在缺氧3h后,将心肌细胞换入含附子多糖浓度分别为10mg/ml、1mg/ml、0.1mg/ml的培养液中常规培养6h。流式细胞仪测定心肌细胞线粒体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荧光定量PCR测定Bcl-2mRNA和MnSODmRNA的表达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细胞内MnSOD的活性。结果:与缺氧/复氧组相比较,予10mg/ml浓度的附子多糖后处理可以有效保护线粒体膜电位的稳定,促进Bcl-2mRNA的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附子多糖可有效促进MnSOD基因表达和增加MnSOD的活性,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附子多糖后处理对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附子多糖促进锰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表达合成,保护线粒体,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乌头碱对心肌细胞钠、钾、钙通道mRNA表达的影响,并观察甘草苷、人参皂苷Rg1、Rb1、Re对乌头碱的减毒作用.方法: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分为正常组、乌头碱组以及乌头碱与甘草苷、人参皂苷Rg1、Rb1和Re配伍组,培养8h.Trizol法提取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观察SCN5A.Kv4.3及Cav1.2离子通道基因mRNA的表达,半定量分析这些药物与乌头碱配伍对上述离子通道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乌头碱组SCN5A及Cav1.2基因的mR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Kv4.3基因的mRN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甘草苷、人参皂苷Rg1、Rb1和Re对乌头碱的这些作用有不同程度的拮抗.结论:甘草苷和人参皂苷Rg1、Rb1和Re与乌头碱配伍具有减毒增效的作用,这可能与他们改善了乌头碱对心肌细胞钾、钠、钙离子通道编码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附子于姜配伍治疗阿霉素(ADR)致慢性心衰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盐酸ADR腹腔注射方法,建立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附子高、低剂量组(3.3,1.65 g/kg),附子干姜(1∶1)高、低剂量组(6.7,3.3 g/k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NE)、内皮素-1(ET-1)和心脏组织中Na^+-K^+-ATPase的活性,运用蛋白免疫印迹杂交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脏组织蛋白Junctophilin-2 (JP2)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附子和附子干姜配伍血清中NE及ET-1含量显著降低,心脏组织中Na^+-K^+-ATPase含量及JP2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其中附子干姜(1∶1)高剂量组作用更显著(P<0.01).结论 附子与附子干姜(1∶1)配伍对ADR致慢性心衰的作用,可能与其增加心脏组织Na^+-K^+-ATPase活性,上调Junctophilin-2 (JP2)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十八反附子半夏同方配伍运用时药物的组成规律,分析其配伍特点。方法:通过收集历代附子半夏配伍方剂502首,运用关联规则的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附子半夏同方配伍方剂的核心药物为人参、甘草、肉桂、茯苓、白术等,核心药对为半夏-附子、半夏-人参、人参-附子、半夏-肉桂等,核心药组为半夏-人参-附子、半夏-附子-甘草、半夏-附子-肉桂、半夏-茯苓-附子等;与半夏附子配伍同用相关度高的药对有当归-熟地、当归-白芍、黄芪-当归等。结论:提示附子半夏同方配伍的方剂多以温阳化痰为主,多配伍益气扶正、理气健脾、养血活血等药物。  相似文献   

12.
四逆汤组方不同配伍毒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从药效和毒性两个方面对于四逆汤处方配伍进行研究,为四逆汤复方配伍的合理性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平行比较附子、四逆汤全方、附子配伍甘草、附子配伍干姜对小鼠急性毒性,测定其半数致死剂量(LD50)。开展了附子、四逆汤全方、附子配伍甘草、附子配伍干姜对阿霉素导致大鼠心衰模型影响研究,观察了受试物对心衰大鼠颈总动脉血流量、心率(HR)、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力上升的最大速率(+dp/dtmax) 及左室内压力下降的最大速率(-dp/dtmax)的影响。 结果: 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四逆汤处方配伍中附子配伍甘草对附子的减毒作用要优于附子配伍干姜,在减毒方面甘草起主要作用。四逆汤对阿霉素导致大鼠心衰模型试验结果显示,四逆汤全方、附子配伍甘草、附子配伍干姜和单用附子药效作用相似,均是通过增加心率、提高LVSP、增加+dp/dtmax,提高颈动脉血液流量起到治疗作用。附子配伍干姜对于附子的药效促进作用优于甘草,在增加处方药效方面干姜起主要作用。 结论: 四逆汤组方中甘草在减低处方的毒性方面起主要作用,干姜在增强附子药效方面起主要作用,从药效和毒性两方面阐明四逆汤处方配伍规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运用UPLC-Q-TOF/MS技术研究人参与附子配伍对大鼠血清中内源性标记物的影响,旨在发现人参对附子减毒作用的内源性标记物及其分子机制。连续7 d给予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不同配伍的参附水煎液20 g·kg-1,收集血清,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参附配伍对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参附合并组中,谷胱甘肽、磷脂酰胆碱、柠檬酸含量下降,同时抗坏血酸、尿酸、D-半乳糖、色氨酸、L-苯丙氨酸的含量上升。说明参附合煎液中附子对心脏产生了毒性影响。参附合煎组中与空白组对比表现出了类似或者稍弱的趋势,但是大部分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参附合煎组与合并组,可以得出参附配伍减毒的科学性。结果可见,人参与附子配伍可以减轻附子的心脏毒性, 柠檬酸、谷胱甘肽、磷脂酰胆碱、尿酸可作为附子造成心脏毒性的潜在标记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四逆汤配伍环境下,甘草、干姜对附子作用基因"效-毒网络"交集调控的机制。方法:应用Cytoscape软件和插件Agilent Literature Search,进行文本挖掘并建立附子、甘草、干姜作用的基因相互关系网络;根据附子抗心衰、神经毒性和心脏毒性形成附子"效-毒网络"交集;应用插件Clusterviz进行靶标基因聚类,从DAVID数据库中对甘草、干姜调控附子"效-毒网络"交集的可能通路进行预测。结果:与附子神经毒性、心脏毒性和抗心衰作用同时相关的基因有5个,AKT1,BAX,HCC,IL6,IL8,形成附子"效-毒网络"交集有47个节点基因;甘草、干姜与附子"效-毒网络"交集的重合基因分别有29个和27个,可能调控通路有23条和17条。结论:在四逆汤配伍环境下,甘草、干姜可能通过影响免疫-炎症反应信号通路、细胞凋亡-自噬信号通路、神经细胞与心肌细胞缺血缺氧保护信号通路等途径调控附子的效/毒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四逆汤中干姜与其他药味配伍后,姜辣素成分6-姜辣素,8-姜辣素和6-姜烯酚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以四逆汤、干姜单煎液、干姜-附子合煎液、干姜-甘草合煎液为供试品,采用HPLC测定供试品中3种姜辣素成分的含量,流动相0.1%冰乙酸(A)-乙腈(B)梯度洗脱(0~30 min,60%~10%A;30~35 min,10%~60%A),检测波长275 nm。结果:干姜配伍不同药味后,3种姜辣素成分含量均升高,依次为干姜-甘草合煎液四逆汤干姜-附子合煎液干姜单煎液。结论:干姜配伍附子后干姜中姜辣素成分含量升高,可为干姜可助附子回阳救逆提供参考;干姜配伍甘草后干姜中姜辣素成分含量大幅度升高,为甘草配伍干姜提升温补阳气之力提供了一定实验数据;干姜与附子、甘草共同配伍后干姜中姜辣素成分含量明显升高,说明四逆汤方中3味药相互依托、相互制约以共奏回阳救逆之效,体现了四逆汤组方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附子大黄配伍的毒副作用。方法应用甲状腺素片及丙基硫氧嘧啶对大鼠进行造模,并分别以附子及附子大黄配伍对其进行治疗,通过肝肾功能及一般情况的观察了解大黄附子配伍的毒副作用。结果附子组肝肾功能可有损伤,与大黄配伍后肝肾功能损伤更明显。结论附子与大黄配伍可损害大鼠肝肾功能,对肝肾有一定毒性。  相似文献   

17.
大黄附子不同配伍比例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大黄与附子不同配伍比例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慢性肾衰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A组(大黄-附子1:1),B组(大黄-附子1:2),C组(大黄-附子2:1).3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以及临床疗效.结果:3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肌酐均有下降,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降低血尿素氮的效果最明显(P<0.01).临床疗效方面以A组效果最好,C组次之,B组最差.结论:大黄-附子1:1灌肠疗效最好,对慢性肾衰竭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炮附子、干姜配伍关木通对马兜铃酸A含量的影响,对大鼠利尿作用、急性肾功能损伤的影响,以及对体外肾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根据中医药理论,选取不同比例炮附子、干姜配伍关木通,通过HPLC比较配伍前后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变化,流动相乙腈-0.4%冰乙酸水溶液(42∶58),检测波长318 nm;通过大鼠水负荷动物模型比较配伍前后关木通的利尿作用变化;通过大鼠急性肾损伤试验比较配伍前后大鼠急性肾功能损伤的变化;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利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比较配伍前后关木通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毒性的变化。结果:炮附子-干姜-关木通(3∶2∶1)配伍使用时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显著降低,降低率达19.18%,而对大鼠的利尿作用没有影响,对大鼠急性肾功能损伤明显低于关木通生品,细胞活力优于关木通生品。结论:炮附子、干姜配伍关木通可以达到一定的减毒存效作用,对解决含马兜铃酸A的中药饮片现有临床应用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