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摘要: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BMPR Ia型受体的表达。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首先检测3种BMP受体(BMPR)Ia、
Ib、II型在正常成体大鼠脊髓中的表达分布。运用大鼠钝性脊髓损伤模型,以150 kdyn的撞击力直接撞击脊髓,观察动物
撞击后1、3、7、14、30、60 d后脊髓中BMPR Ia的表达改变。结果在正常成年大鼠脊髓中,BMPR Ia、II型受体主要在少突
胶质细胞、灰质神经元中表达,在部分星形胶质细胞和大多数小胶质细胞中表达。灰质神经元中未检测到Ib型受体的表
达或表达很低。脊髓损伤后,BMPR Ia在星形胶质细胞中表达激剧增加,高表达可持续至损伤后1个月;脊髓损伤诱导脊
髓小胶质细胞活化,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中表达BMPR Ia明显增加。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诱导BMPR Ia受体在星形胶
质细胞、小胶质细胞激剧增加,BMPR Ia高表达提示BMP信号在胶质细胞的重要病理生理作用,这一发现为进一步研究
BMP信号的功能作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逍遥丸对体外培养第6天小鼠腔前卵泡卵母细胞骨形成蛋白6(BMP6)及膜受体的影响,探讨其干预卵母细胞质量的可能机制。方法1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逍遥丸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分别灌服逍遥丸混悬液2.7、1.8、0.9 g/kg和等量蒸馏水,第4天股动脉采血,得到逍遥丸高、中、低剂量大鼠含药血清和正常大鼠血清。机械法显微分离12日龄雌性昆明小鼠腔前卵泡,分为逍遥丸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逍遥丸组分别以高、中、低剂量逍遥丸大鼠含药血清孵育,对照组以正常大鼠血清孵育,血清浓度均为10%。细胞免疫荧光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体外培养第6天卵母细胞中BMP6、骨形成蛋白Ⅱ型受体(BMPRⅡ)、激活素受体样激酶(ALK)2、ALK6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各组卵母细胞中均有BMP6、BMPRⅡ、ALK2、ALK6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逍遥丸高、中、低剂量组BMP6、BMPRⅡ、ALK2、ALK6蛋白和mRNA表达均升高(P<0.05),以逍遥丸高剂量组最高(P<0.05)。结论逍遥丸可能通过上调卵母细胞中BMP6、BMPRⅡ、ALK2、ALK6表达,提高体外发育卵母细胞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慢性受压后脊髓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TrkA)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大鼠后路渐进性压迫的方法制作大鼠轻、中、重度脊髓压迫损伤动物模型,用免疫组化检测脊髓组织中NGF及其受体的表达的变化。结果:正常大鼠脊髓组织中的脊髓神经元和灰、白质中的胶质细胞NGF和TrkA表达较弱;脊髓受压后NGF和TrkA表达增强(P<0.05)。受压程度越重,其表达越明显,免疫反应强度与脊髓受压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大鼠脊髓慢性受压后,NGF及其受体表达增多,这可能对脊髓神经元的存活和保留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野百合碱所致肺动脉高压(PAH)大鼠肺组织中活化态C激酶1受体(RACKⅠ)和骨形成蛋白受体Ⅱ(BMPRⅡ)表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一次性皮下注射10g/L野百合碱(50mg/kg),对照组仅皮下注射生理盐水。4周后,分别测量两组大鼠平均右心室压力(mRVP)和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RACKⅠ和BMPRⅡ的表达。结果实验组mRVP、mPAP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t=39.73、46.34,P<0.05),RACKⅠ和BMPRⅡ在PAH大鼠肺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16.09、22.21,P<0.05)。结论 RACKⅠ和BMPRⅡ在PAH大鼠肺组织中表达下调,可能参与本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大鼠脊髓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重洋  洪光祥  刘敬军  王发斌 《重庆医学》2004,33(12):1831-1833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与VEGFR-2在大鼠脊髓组织的表达与分布. 方法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腰段脊髓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VEGF受体蛋白及mRNA在大鼠脊髓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进行研究.结果 VEGF的两种受体蛋白在大鼠正常脊髓组织的微血管均有表达,并且VEGFR-2更主要的表达于脊髓运动神经元、胶质细胞及周边白质中的神经纤维,其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VEGFR-1(P<0.05). 结论VEGF通过VEGFR-1、VEGFR-2两种受体共同作用促进脊髓微血管的形成,维持神经内环境的稳定;通过VEGFR-2发挥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作用,为今后进一步应用VEGF治疗脊髓损伤奠定了实验及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认识和分析骨形成蛋白(BMP)及其信号传导因子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的可能关系. 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MP-5、ⅠA型BMP受体及Smad1,4,5在Tca8113舌癌细胞中的表达并分析其意义. 结果 BMP-5、ⅠA型BMP受体及Smad1,4,5在Tca8113细胞中有表达.其中在细胞质中发现有BMP-5的阳性信号,在细胞膜中有ⅠA型BMP受体的阳性信号,在细胞质、细胞核中有Smad1,4,5的强阳性表达. 结论 BMP及其信号传导因子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利用成年SD大鼠脊髓损伤原代培养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模型,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 方法 建立成年SD大鼠脊髓损伤原代培养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模型,用BMP4(10 ng/mL)和BMP4的拮抗剂——Noggin(100 ng/mL)处置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48 h,通过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各实验组(正常对照组、BMP4组、Noggin组及BMP4+Noggin组)中星形胶质细胞的标记分子vimentin Brdu,观察BMP4对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 BMP4组中Brdu阳性细胞占星形胶质细胞的平均百分比为14.03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10%),P<0.01;而BMP4+Noggin组中Brdu阳性细胞数占星形胶质细胞的平均百分比为3.81%,明显低于BMP4组(P<0.01)。 结论 在成年SD大鼠脊髓损伤原代培养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模型中,BMP4可刺激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认识和分析BMP及其受体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的可能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方法分析BMP-2/4、-5及Ⅰ、Ⅱ型BMP受体在Tca 8113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结果:BMP-2/4、-5及Ⅰ、Ⅱ型BMP受体在Tca 8113细胞中有表达。其中,在细胞胞浆中发现有BMP-2/4、-5的阳性信号及有Ⅰ、Ⅱ型BMP受体的强阳性表达。结论:BMP及其受体与口胺鳞癌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在正常大鼠和猫脊髓中的表达.方法从正常成年SD大鼠及成熟猫脊髓组织中抽提总RNA,管家基因NF-M为内参,RT-PCR技术检测CNTF mRNA脊髓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用RT-PCR技术检测到了CNTF mRNA在正常大鼠脊髓中的表达;(2)用相同的RT-PCR条件未能检测到CNTF mRNA在正常猫脊髓中表达.结论(1)在正常大鼠脊髓中有CNTF mRNA表达,提示CNTF可能与脊髓的生理功能有关;(2)CNTF mRNA可能在猫脊髓中不表达;用于扩增大鼠CNTF的RT-PCR条件可能不适合于猫;或大鼠和猫的CNTF mRNA存在种属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参素对肝星状细胞增殖、活化及TGF β,BMP受体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索丹参素抗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0.25、0.125、0.062 5 mmol/L)的丹参素作用于经TGFβ1(5 ngml)处理人肝星状细胞LX-2 48 h,CCK8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化学染色法观察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RT-PCR检测TGFβⅠ、Ⅱ型受体,BMPⅡ型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TGFβ1 5 ng/ml处理48 h后,LX-2细胞的增殖与细胞对照组无明显差异,高,中,低浓度丹参索处理组的细胞增殖受到浓度依赖性抑制(P<0.01).TGF β1诱导的细胞活化也可被丹参素浓度依赖性抑制.丹参素可浓度依赖性减少TβR Ⅰ、Ⅱ和增加BMPRⅡmRNA表达(P<0.01).结论:丹参素可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和TGFβ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活化,负性调控肝纤维化过程,其机制可能为抑制TGFβ受体表达并拮抗TGFβ引起的BMP受体表达下调,进而影响下游Smad分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脊髓机械性损伤后损伤处脊髓血小板衍化生长因-7-(PDGF)在星型胶质细胞中的表达量,以探讨脊髓损伤过程中PDGF的作用。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脊髓损伤组和糖尿病脊髓损伤组并制作相关模型,观察脊髓损伤24h和7d后大鼠运动功能的改变、损伤脊髓的病理变化及PDGF在星型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采用UTHSCSA Image Tools 3.0图像分析处理系统进行分析,统计各张切片单位面积(mm^2)内PDGF阳性细胞的数量和光密度:BIO-RAD软件Quantityone测定并用相对灰度值表示PDGF蛋白的表达量:然后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脊髓损伤24h后,两组大鼠均出现严重运动功能障碍,BBB功能评分分别为(0.7±0.4)、(0.7±0.5)分:损伤7d后,脊髓损伤组大鼠恢复为(6.7±1.2)分,而糖尿病脊髓损伤组仅恢复为(3.9±0.7)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假手术对照组大鼠运动自如,术后24h和7d评分均为(21.0±0.0)分,与另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24h脊髓损伤组和糖尿病脊髓损伤组脊髓损伤部位白质中可见肿胀的轴突和大量空泡。灰质中存在极少量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7d后损伤范围确定,损伤段变细,脊髓内有空洞形成,其中糖尿病脊髓损伤组的空洞大于脊髓损伤组,并且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PDGF阳性表达部位为星形胶质细胞,术后24h、7d假手术对照组PDGF表达少,没有太大的变化:24h后脊髓损伤组和糖尿病脊髓损伤组损伤部位的PDGF表达增多,且脊髓损伤组明显多于糖尿病脊髓损伤组(P〈0.01):7d后脊髓损伤组PDGF持续高表达,仍明显多于糖尿病脊髓损伤组(P〈0.01)。在Western blot检测中,假手术对照组在两个时段均仅有少量PDGF蛋白表达,24h后脊髓损伤组PDGF表达明显多于糖尿病脊髓损伤组(P〈0.01),损伤7d后脊髓损伤组PDGF持续高表达,仍明显高于糖尿病脊髓损伤组(P〈0.01)。结论糖尿病脊髓损伤大鼠脊髓损伤后BBB评分明显低于脊髓损伤组大鼠,PDGF表达量亦明显减少,可能与高血糖状态加重脊髓的损伤以及抑制其损伤后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复高压氧预处理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中糖调节蛋白78(GRP78)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250~3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12)假手术组(S组)、脊髓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重复高压氧预处理(HOP组)。HOP组采用高压氧预处理[1000ml/L O2,2.5 atmosphere absolute(ATA),1h/d,5天],最后一次处理后24h,I/R组和HOP组采用Zivin法制备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5min,再灌注1h),24、48、72h后分别评价后肢运动功能,然后处死大鼠,取L5~7节段脊髓组织,测定GRP78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和HOP组后肢运动功能和脊髓前角正常运动神经元计数降低,脊髓组织GRP78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与I/R组比较,HOP组后肢运动功能和脊髓前角正常运动神经元计数升高,脊髓组织GRP78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HOP组脊髓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轻于I/R组。结论重复高压氧预处理可上调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时GRP78表达,从而减轻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臂丛根性撕脱伤后在脊髓前角移植神经干细胞的存活、迁移、分化情况。方法 取新生鼠脊髓。分离获得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鉴定,并用5-溴2-脱氧尿苷(Brdu)标记。取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移植灭活神经干细胞组(对照组)、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移植神经干细胞组(实验组)。先将C5~C7神经根经后路撕脱,实验组把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移植于损伤侧C6脊髓前角,对照组则移植灭活神经干细胞。术后1,2,4,8,12周取脊髓标本进行组织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 臂丛根性撕脱伤后在脊髓前角移植神经干细胞不仅能存活,并可向二端迁移达一个脊髓节段,分化为神经元以及星型胶质细胞。结论 神经干细胞在植入臂丛根性撕脱伤的脊髓节段前角后不仅能存活。并能迁移和分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神经元中神经丝蛋白(NF200)及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及其关系,探讨不同细胞在再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30只,分为正常、伤后1 d,3 d,7 d,14 d,21 d6组,每组5只,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图象分析方法观察神经元NF200及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表达,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脊髓损伤后NF200及GFAP的表达均呈进行性增高,二者有显著的相关性;GFAP表达的增高早于NF200的增高,而前角神经元NF200的表达早于后角神经元。[结论]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可能是刺激神经元功能活跃,促进神经纤维再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类型神经元对损伤的反应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对脊髓损伤(SCI)大鼠前角运动神经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改良Allen法压迫致伤T8、T9,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伤后分别给予电针刺激大鼠双下肢足三里和悬钟、伏兔和三阴交穴,取治疗2,4,6周伤段脊髓进行PCR扩增和组织切片。利用RT-PCR技术检测伤区脊髓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mRNA基因体内表达的变化;应用尼氏染色、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大鼠SCI后伤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的数目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变化;采用斜板试验和BBB评分法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AChE活性显著增加(P<0.01);实验组脊髓前角大、中型神经元的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实验组GDNF mRNA基因体内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大鼠SCI 3周后针刺治疗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对脊髓损伤后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行为和神经组织学的影响。方法建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脊髓内注射神经干细胞,采用改良Gale联合评分法评价神经功能,通过H—E染色及尼氏体染色观察脊髓灰白质及神经元的组织学改变。结果脊髓损伤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大鼠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明显(P〈0.05);灰、白质中出现小片状出血,神经元肿胀、破裂、溶解,尼氏小体减少程度较脊髓损伤组轻,损伤坏死区胶质细胞较脊髓损伤组增多(P〈0.05)。结论使用神经干细胞移植能减轻神经细胞坏死程度,减轻脊髓损伤,并使损伤坏死区胶质细胞增多,促进脊髓损伤的修复,对脊髓损伤大鼠感觉、运动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and methods To evaluate synaptic changes using synaptophysin immunohistochemstry in rat and mouse, which spinal cords were subjected to graded compression trauma at the level of Th8-9. Results Normal animals showed numerous fine dots of synaptophysin immunoreactivity in the gray matter. An increase in synaptophysin immunoreactivity was observed in the neuropil and synapses at the surface of motor neurons of the anterior horns in the Th8-9 segments lost immunoreactivity at 4-hour point after trauma. The immunoreactive synapses reappeared around motor neurons at 9-day point. Unexpected accumulation of synaptophysin immunoreactivity occurred in injured axons of the white matter of the compressed spinal cord. Conclusion Synaptic changes wer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secondary injuries in spinal cord trauma. Loss of synapses on motor neurons may be one of the factors causing motor dysfunction of hind limbs and formation of new synapse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covery of motor function. Synaptophysin immunohistochemistry is also a good tool for studies of axonal swellings in spinal cord injuri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rain -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 ,BDNF)和低亲和力 75kD神经营养素受体 (LowAffinity 75kDNeurotrophinReceptor ,p75NTR)在正常成年大鼠脊髓和背根节中的分布 ,以探讨BDNF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方式。方法 :免疫组化ABC法观察BDNF和p75NTR在大鼠背根节和脊髓中的分布与表达。结果 :BDNF阳性免疫反应产物存在于背根节中、小神经元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浆。p75NTR阳性免疫反应产物位于大部分背根节神经元的胞核及脊髓灰质神经元胞核。结论 :BDNF和p75NTR在脊髓和背根节中的不同表达与分布提示BDNF可能通过不同受体介导信号途径发挥其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损伤后经蛛网膜下腔置管局部联合应用神经营养素(NT)-4和外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GDNF组、NT-4组和GDNF联合NT-4组。切断大鼠坐骨神经致相应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于第5、6腰椎椎间隙行蛛网膜下腔置管,并注入外源性GDNF(10μg/mL)和NT-4,不同时间处死动物并取材,对L4~6节段脊髓标本冰冻切片,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尼氏体染色、胆碱酯酶染色。结果 GDNF联合NT-4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胆碱酯酶阳性颗粒面积均比前2组有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通过蛛网膜下腔联合注入NT-4、GDNF较两者单独使用更有利于保护脊髓运动神经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