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治疗眶上神经痛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针刺联合阿是穴注射维生素B12加2%利多卡因,B组行眶上神经阻滞法局部注射维生素B12加2%利多卡因。观察2组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 2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针刺联合阿是穴穴位注射并发症少。结论针刺联合阿是穴注射治疗眶上神经痛操作简便,创伤少,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捣刺法加齐刺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捣刺法加齐刺法针刺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捣刺法加齐刺法针刺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并与常规针刺手法治疗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46%,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两组疗效差异显著。结论捣刺法加齐刺法针刺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较常规针刺治疗取穴少,疗效好,见效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三联疗法治疗原发性眶上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针刺推拿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对照组口服甲钴胺分散片、VitB片。疗程均10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O%,对照组6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中医三联疗法治疗原发性眶上神经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冯军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7):1111-1111,1136
目的观察捣法针刺治疗枕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予针刺天柱、风池等穴,并施以捣法,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方法。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捣法针刺治疗枕神经痛较常规针刺治疗取穴少,疗效好,见效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浮针组(22例)和常规针刺组(18例),浮针组采用浮针治疗,在病痛区神经远端埋浮针,常规针刺组采用皮损局部毫针围刺法,5次为1个疗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WHO镇痛疗效分级标准评定于治疗前、1个疗程后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定,并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浮针组较常规针刺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浮针组和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8%和61.1%,浮针组优于常规针刺组(P〈O.05)。结论: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应用浮针疗法效果好,且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神经傍刺治疗枕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82例枕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采用神经傍刺法,取上天柱、天牖穴;对照组36例,采用一般针刺法,取天柱、风池、百会、失眠II、完骨、合谷等。治疗3~5次为1疗程。最多治疗3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近期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5%,对照组为6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远期治愈率治疗组为64.1%,对照组为4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傍刺法治疗枕神经痛疗效优干一般针刺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眶上神经痛疗效观察。方法将30例眶上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采用针药结合法,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法,2组分别治疗2个疗程后,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针药结合组15例患者,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3.3%。单纯针刺组15例患者,显效4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73.3%。以上2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针药结合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框上神经痛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脊神经根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9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阿昔洛韦、维生素B12、维生素B1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局部围刺配合脊神经根阻滞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31%,对照组为82.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围刺配合脊神经根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易建昌 《新中医》2012,(4):95-9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外治法治疗特异性皮炎(A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予针刺配合局部外用药物治疗;对照组予抗组胺药配合局部外用药物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有效率治疗组为91.67%,对照组为68.75%,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干燥型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外治法治疗AD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针刀治疗肩周炎与局部封闭治疗方法相对比,观察针刀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就诊病人进行随机分组,分为针刀治疗方法和局部封闭治疗方法对肩周炎患者进行治疗,将针刀治疗组与局部封闭对照组在疗程结束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统计疗效,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近期疗效统计发现,针刀治疗组的治愈率为46.5%,有效率为89.3%;局部封闭对照组的治愈率为18.6%,有效率为70.4%,两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远期疗效比较结果为,针刀治疗组的治愈率为53.6%,有效率为89.3%,封闭对照组的治愈率为11.2%,有效率为70.4%,两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刀组治疗肩周炎与局部封闭对照组相比,其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针刀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远远好于封闭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中药疏风清热方治疗风热上扰型原发性眶上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3月—2017年7月符合纳入标准的风热上扰型原发性眶上神经痛患者30例(60只眼),随机分为针药组和中药组各15例(30只眼)。中药组予单纯中药治疗,针药组在中药组基础上联合电针治疗,2组均治疗7 d,并随访6个月。记录并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临床疗效,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临床疗效:针药组总有效率93.33%,中药组总有效率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2)VAS评分: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9,P=0.00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针药组(t=88.005,P=0.000)、中药组(t=61.605,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联合中药自拟方协同治疗风热上扰型原发性眶上神经痛优于单纯中药治疗,可缩短疗程,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深刺局部穴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晓阳 《中国针灸》2005,25(8):549-550
目的:寻找提高三叉神经痛疗效的有效方法.方法:将9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深刺组(45例)、常规针刺组(45例).常规针刺组以局部近取浅刺和循经远取手足阳明经穴位为主,深刺组在此基础上对局部穴位采用深刺达神经干的方法.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两组均收到明显疗效,深刺组临床治愈12例,显效24例,好转7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6%;而常规针刺组分别为7例、15例、12例、11例、75.6%.深刺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局部穴位深刺加循经远取手足阳明经穴位,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一种疗法。方法:78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采用病变局部围剌,然后在疼痛部位施行棉花灸治疗,另一组用常规针剌方法治疗。结果:围剌加棉花灸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7%,常规针刺法为78,9%。结论:围刺加棉花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优于常规针剌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辅助神经阻滞对枕大神经痛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78例确诊为枕大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予普瑞巴林胶囊口服和行枕大神经阻滞治疗; 治疗组:辅助针刺疗法余基本治疗同对照组。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分级以及睡眠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72.9%,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高(P<0.05)。在疼痛状况评估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强度(PPI)评估具有可比性(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的PRI、PPI、VAS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半年内复发率比较,治疗组(2.70%)明显低于对照组(21.62%,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和睡眠障碍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辅助神经阻滞治疗枕大神经痛疗效较单一神经阻滞治疗疗效明显,并且能降低远期复发率,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5.
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谭奇纹 《中国针灸》2004,24(8):537-538
目的:比较针刺华佗夹脊穴及西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53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1、B12及口服消炎痛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3.5%,明显优于对照组72.7%(P<0.01).结论:本疗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症状体征的改善及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甲硫氨酸维生素B1、维生素B12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桃红四物汤加减并配合针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0%,对照组7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电针夹脊穴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电针夹脊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片、维生素B1、维生素B12.两组均7d为1疗程,共计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其疼痛VAS评分、焦虑量表HAMA评分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治疗效果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肠俞深刺施以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股神经痛的治疗疗效。方法将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股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大肠俞深刺施以电针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施以电针的方法,连续治疗20次后,对比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5%,好转60%,无效5%;对照组痊愈15%,好转60%,无效25%。结论大肠俞深刺施以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股神经痛疗效优于传统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齐刺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仲瑜  李家康  罗惠平 《中国针灸》2004,24(12):835-836
目的:探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方法:将4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1例采用齐刺颧髎加阳陵泉、丰隆穴治疗,对照组18例以口服卡马西平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2%.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以齐刺颧髎穴为主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优于卡马西平药物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和岚  周婉瑜  张秀梅 《中国针灸》2012,32(2):107-110
目的:观察深刺及浅刺下关穴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肝阳上亢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63例,随机分为深刺组(32例)和浅刺组(31例),两组均取患侧下关,双侧合谷、太冲及与病变神经干分支相应的攒竹、四白、夹承浆穴。深刺组针刺下关至蝶腭神经节(SPG),攒竹、四白、夹承浆分别刺入眶上孔、眶下孔、颏孔;浅刺组行常规针刺,针刺后均接G6805电针仪,每次通电30min,隔日1次。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疼痛指标、中医证候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深刺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医证候各项评分(疼痛程度、疼痛次数、心烦、目赤、口苦、胁痛)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浅刺组除胁痛(P>0.05)以外,其余以上指标均明显降低(P<0.01,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深刺组VAS评分、中医证候中疼痛程度、目赤及总分减少更显著(均P<0.05)。深刺组、浅刺组疾病总有效率分别为93.8%(30/32)和87.1%(27/31),深刺组疗效优于浅刺组(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不良反应。结论:电针治疗肝阳上亢型三叉神经痛疗效显著,深刺下关透蝶腭神经节较常规针刺下关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