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AFLD)被认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 现已经成为西方国家肝移植第二大适应症, 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肝脏疾病临床疗效已得到证实, 但由于其移植定植率低和分化方向不确定性等, 临床应用面临争议。MSCs来源的胞外囊泡(EVs)作为一种脂质双层囊泡结构, 能够通过其携带的活性物质和自身功能, 发挥调节肝脏代谢、调节免疫、调节肝细胞增殖分化及调节细胞间信息交流等作用, 是一种比MSCs更安全的无细胞疗法。本文主要对MSCs来源的EVs治疗MAFLD相关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一类具有分化潜能的细胞,在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MSCs中的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 stem cells, ADSCs)以其来源充足、较易获取、无伦理问题等优势,在再生医学、组织工程等领域被广泛应用。ADSCs可分泌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且EVs具有类似ADSCs的功能,而无细胞疗法是目前新兴的临床治疗方法,使得EVs成为了无细胞疗法的研究热点。现将ADSCs的EVs在创面修复及脂肪移植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宫腔粘连(IUA)是一种子宫内膜损伤性疾病,严重影响育龄期妇女生殖健康,已成为子宫性不孕因素的首要病因。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IUA的方法。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作为一种新的再生医学细胞治疗方法,主要通过归巢到损伤部位后分化为子宫内膜细胞、调节宫腔免疫环境、抑制上皮间质转化、抗纤维化、调控子宫局部的MSCs增殖和迁移等作用,对子宫内膜再生和修复产生影响。MSCs旁分泌的外泌体主要通过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抗炎和免疫调节功能、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等作用修复子宫内膜。因此,本文针对IUA的研究现状、MSCs及外泌体对IUA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间充质基质细胞(MSCs)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和自我更新潜能的干细胞, 除了干细胞潜能外, 最近因其在免疫反应中的调控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巨噬细胞是一种固有免疫细胞, 在炎症起始和消散中发挥关键作用, 可极化为经典活化的促炎M1型巨噬细胞和选择性活化的抗炎M2型巨噬细胞, 通过调控巨噬细胞可以调节炎性反应。研究表明, 低氧、生物活性分子和热等预处理方式可改变MSCs的免疫调控能力。在此, 笔者总结了经不同方式预处理的MSCs对巨噬细胞免疫调控作用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间充质干细胞(MSCs)可以成功地从所有哺乳动物组织细胞内分离出来,它的多向分化潜能在再生医学中有很大应用潜力.随着对MSCs的生物学特征、MSCs与其周围内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MSCs归巢的分子调节机制及多向分化能力的深入研究,MSCs将作为细胞修复或外源性基因转染和表达的载体在临床试验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间充质干细胞(MSCs)可以成功地从所有哺乳动物组织细胞内分离出来,它的多向分化潜能在再生医学中有很大应用潜力.随着对MSCs的生物学特征、MSCs与其周围内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MSCs归巢的分子调节机制及多向分化能力的深入研究,MSCs将作为细胞修复或外源性基因转染和表达的载体在临床试验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传统的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治疗无法实现SCI的有效修复。近年来, 间充质干细胞(MSCs)因其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表现出强大的再生能力, 成为SCI最具潜力的修复方式。但MSCs移植修复SCI存在治疗不规范、细胞质控不统一等问题, 影响MSCs移植修复SCI的临床化进程。本文将对用于SCI修复的MSCs来源、移植方式、作用机制、细胞的改造优化以及临床试验等进行评述, 以期建立标准化流程的MSCs移植体系及完备的监管制度, 推动MSCs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进展。  相似文献   

8.
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且在适宜微环境下具有多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近年研究发现,机体内除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外还存在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的成体干细胞,其中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MSCs可在体外分化培养扩增,遗传背景稳定,可分化为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探讨体外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的一些生物学特点,为利用猪的实验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从猪的髂嵴穿刺取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得到骨髓单个核细胞,接种后形成单层贴壁的成纤维样的细胞.检测细胞周期,多向诱导分化鉴定分离的细胞.结果体外培养的原代MSCs 12~14d达到融合,传代后仍具有分化成骨的能力,细胞周期显示有80%细胞处于G0/G1期.结论体外培养猪的MSCs具有分化成骨的潜能,生长稳定,传代后仍保持未分化状态.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体系的建立为基础研究和组织工程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焦强  卫小春  任步方 《实用骨科杂志》2004,10(3):243-244,25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存在于骨髓基质中的一种多能干细胞,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MSCs可分化成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多种间充质细胞。由于它们可以作为滋养层支持造血干细胞的生长,因此也被称为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本文就骨髓MSCs的分离培养及成软骨分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多谱系分化能力的多能干细胞。其除了拥有多向分化潜能外,还具有较强大的免疫调节能力。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MSCs能够通过迁移至炎症部位或远距离分泌细胞因子等多种机制来调节免疫细胞,进而调节炎症反应。在炎症环境下,MSCs能够通过直接接触、旁分泌以及转移线粒体等方式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现就MSCs对免疫细胞调控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关节软骨损伤的治疗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 也是骨科基础研究的热点之一。人工诱导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指定方向分化, 从而获得患者所需要的组织类型, 例如透明软骨, 已成为修复软骨缺损最有潜力的方法。然而MSCs的成软骨分化受多种因素的调节, 例如培养基补充物、三维支架、机械刺激、氧浓度、共培养系统, 充分了解各个因素如何影响干细胞命运, 能让我们更有效且可预测地进行成软骨诱导。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诸多学者发现的MSCs成软骨诱导的有利因素, 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MSCs)作为滋养层体外培养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cells ESCs)的可能。方法:收集BALB/C小鼠3·5d胎龄的囊胚,接种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滋养层上,培养5~6d后挑取胚胎干细胞集落,胰酶消化传代。观察细胞集落生长情况,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细胞核型分析对细胞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结果:ES细胞呈集落性生长,碱性磷酸酶组织化学染色阳性,具有正常核型及多向分化潜能。结论:大鼠MSCs可以作为滋养层体外培养小鼠胚胎干细胞,并能保持未分化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不同浓度的硫酸钙(calcium sulfate , CaSO4)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 MSCs)分化和迁移的影响,探讨CaSO4促进骨修复的细胞机制。方法 分离小鼠骨髓MSCs,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评价不同浓度的CaSO4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用qRT-PCR方法评价CaSO4作用后的成骨相关基因Osterix因子和骨钙素的表达,通过刮痕合拢实验和琼脂糖斑点实验,评估CaSO4对MSCs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中浓度(0.8 g/L)和低浓度(0.1 g/L)的CaSO4对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高浓度(1.5 g/L)的CaSO4抑制了细胞增殖;中浓度的CaSO4在作用了1~4 d后,显著提高了MSCs成骨基因Osterix和骨钙素的表达,也明显促进了细胞迁移;高浓度(1.5 g/L)的CaSO4反而抑制了MSCs分化和迁移。结论 一定浓度的CaSO4能够诱导MSCs成骨分化,使MSCs细胞迁移能力增强;成骨细胞的出现可能是细胞迁移能力提高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硫酸钙;间充质干细胞;迁移;骨再生  相似文献   

15.
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适宜的成骨微环境可促进MSC的成骨分化。因此,改善成骨微环境,促进MSC成骨分化在骨组织工程及再生医学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主要从调节细胞因子及支架支持从而改善细胞外基质(ECM),调节血管生成因子、基因重组细胞移植及人工支架预血管化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MSC与其他细胞间的相互作用3个方面对改善成骨微环境促进MSC成骨分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雪旺细胞分化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外条件下向周围神经雪旺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利用SD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取自股骨和胫骨)贴壁生长的特性,培养纯化,传代扩增。用复合诱导因子(Beta-mercaptoethanol,retinoic acid,forskolin,basic—FGF,PDGF,heregulin-β)在体外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用免疫细胞化学(P75,S-100,GFAP)鉴定体外的诱导结果。将PKH67标记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人损伤的周围神经动物模型内,术后2周行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定位移植细胞的去向。结果诱导后的间充质干细胞形态类似雪旺细胞,免疫荧光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雪旺细胞性质,表达雪旺细胞的表面标志(GFAP,S-100和P75)。周围神经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后共聚焦定位的间充质干细胞表达雪旺细胞的表面标志(GFAP,S-100和P7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外都可以分化为具有雪旺细胞性质的细胞,表达GFAP,S-100和P7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可能替代雪旺细胞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  相似文献   

17.
JAK2/STAT3信号通路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定向分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来源于中胚层的骨髓非造血干细胞,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和跨胚层分化潜能.探索MSCs神经诱导分化的内在调节机制,提高MSCa向神经元分化的比例,降低向神经胶质细胞分化比例,对于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指来源于间充质组织,具有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克隆原细胞 [1, 2].近年来,随着组织细胞工程学和基因工程学的发展,利用 MSCs的多项分化潜能,在组织工程、细胞因子替代治疗、基因治疗及再生医学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已成为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MSCs除存在于骨髓组织外,还可从滑膜、骨膜、骨骼肌和脂肪组织等成人间充质组织中分离获得,而且不同来源的 MSCs在体内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2001年, De Bari等 [3]首先报告在成人滑膜组织中可以分离获得 MSCs,即人滑膜 MSCs.  相似文献   

19.
Hedgehog信号通路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Hedgehog信号通路是一条保守而重要的信号通路,涉及到多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活动。近年研究发现,Hedgehog信号通路可以通过上调Runx2和Osx等主要转录因子的表达促进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并且抑制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Hedgehog信号通路还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周期蛋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本文综述总结了Hedgehog信号通路调节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机制,认为Hedgehog信号通路通过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参与调节骨代谢,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且在适宜微环境下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一种原始细胞.1991年Caplan[1]把骨髓中能黏附于塑料培养板表面,在体外高度扩增并可多向分化的细胞群命名为MSCs;2003年Covas等[2]首次报道脐带中有存在干细胞的可能性;Wang等[3]也证实在脐带的Wharton's jelly区域可分离出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目前发现hUCMSCs有诸多优点,应用潜能较大,现就hUCMSCs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