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拟醒窍益气汤联合穴位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耳鼻喉科2012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170例,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85例)和中西医结合组(85例),分别给予氯雷他定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醒窍益气汤联合穴位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鼻部症状体征积分、最大呼气流速(PEF)、PEF昼夜变异率、Ig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 (IL-4)、IL-12水平及临床复发率等。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后鼻部症状体征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后PEF和PEF昼夜变异率水平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后IgE、TNF-α、IL-4及IL-12水平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临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自拟醒窍益气汤联合穴位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可显著减轻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鼻部通气功能,控制炎症反应水平,并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Th1/Th2/Th17细胞在实验性过敏性结膜炎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40只Brown Norway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应用鸡卵清蛋白(OVA)复制大鼠过敏性结膜炎模型。取3组大鼠眼球及上下眼睑进行病理学分析,计数穹隆部结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IgE、IgG1、IgG2a和脾细胞培养上清液IL-17、IL-4、IL-6、IL-10、IFN-γ含量。流式细胞仪测定大鼠外周血和脾脏Th17细胞。结果  实验组大鼠穹隆部眼结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较空白组和对照组升高(P <0.01)。实验组大鼠血清IgE、IgG1较空白组和对照组升高(P <0.01),血清IgG2a较空白组和对照组降低(P <0.01)。实验组大鼠血清脾细胞培养上清液IL-17、IL-4、IL-6、IL-10水平较空白组和对照组升高(P <0.01),IFN-γ水平较空白组和对照组降低(P <0.01)。实验组大鼠外周血和脾脏Th17细胞均高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 <0.01)。结论  Th1/Th2/Th17细胞平衡失衡是大鼠实验性过敏性结膜炎发病的主要原因。恢复Th1/Th2/Th17失衡可能成为过敏性结膜炎治疗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臭氧水疗对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选取46例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一般治疗(盐酸西替利嗪滴剂口服抗组胺,赛肤润润肤及地奈德软膏外用),研究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予臭氧水疗。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中白细胞介素6(IL-6)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并比较,同时评估两组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结果  与正常健康体检者比较,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IL-6水平升高,IFN-γ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清IL-6均降低、IFN-γ均升高,研究组改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更佳,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  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确存在辅助性T细胞(Th1/Th2)细胞分化失衡,臭氧水疗用于特应性皮炎患者可一定程度上影响血清IL-6及IFN-γ水平而起到治疗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伊托必利对肝衰竭大鼠胃肠道动力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肝衰竭模型组(以下简称模型组)、肝衰竭模型+伊托必利治疗组(以下简称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葡聚糖蓝-2000为胃肠内标记物,测定大鼠胃肠道传输的改变,通过放射免疫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胃窦、小肠组织中胃动素(MTL)的含量和分布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肠道动力明显减弱(P <0.01),胃窦、十二指肠组织中MTL的含量及分布无明显减少(P >0.05);但伊托必利治疗后,大鼠胃肠道传输明显改善(P <0.05),胃、十二指肠组织中MTL的含量和分布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伊托必利能明显改善肝衰竭大鼠的胃肠道功能,其机制可能与MTL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胶原诱导的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RA)模型中,Th22和白细胞介素-22(IL-22)的水平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构建胶原诱导的大鼠RA模型后,流式细胞术检测Th22细胞,Real-time PCR检测IL-22 mRNA表达水平,ELISA检测IL-22蛋白表达水平;用IL-22封闭抗体中和RA大鼠体内IL-22后,CCK-8实验检测RAFLS细胞增殖,Real-time PCR检测IL-22和STAT3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RA大鼠全血中的Th22细胞和血清IL-22的表达显著增加(P < 0.01);用IL-22封闭抗体中和RA大鼠体内IL-22后,与对照组比较,RA大鼠血清IL-22显著下降(P <0.01),RAFLS细胞增殖能力下降(P <0.01),RAFLS细胞中STAT3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显著较少(P <0.01)。结论  RA大鼠模型中,Th22细胞通过分泌过多的IL-22刺激STAT3信号途径,从而提升RAFLS细胞的增殖能力,参与大鼠RA的发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桂枝提取物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白细胞介素6/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活化子3(IL-6/ 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纯种SD雄性大白鼠共36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AS模型组和桂枝提取物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oll样受体4(TLR4)、肝脏X受体(LXR)、C-Jun的N末端激酶(JNK/P-JN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P-ERK1/2)、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p-P38MAPK)、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质酪氨酸激酶JAK-1抗原(JAK1/p-JAK1)、转录活化子3(STAT3/p-STAT3)及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P65的表达在AS大鼠腹主动脉中的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AS大鼠腹主动脉血管AGTRl mRNA和IL-6 mRNA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空白模型组腹主动脉血管IL-6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 <0.05);与空白模型组比较,桂枝提取物组IL-6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P <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空白模型大鼠腹主动脉血管IL-6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 <0.05);与空白模型组比较,桂枝提取物组IL-6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 <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空白模型组腹主动脉p-JAK1阳性表达率显著提高,p-STAT3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P <0.05);与空白模型组比较,桂枝提取物组p-JAK1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p-STAT3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 <0.05)。结论  桂枝提取物可以通过降低TLR4水平,升高LXR水平,同时抑制JNK、p38MAPK和ERK1/2的磷酸化,作用于NF-κB转录因子,抑制IL-6分泌,进而影响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鼻渊通窍颗粒联合盐酸非索非那定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3(IL-13)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就诊的140例A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盐酸非索非那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础上联合应用鼻渊通窍颗粒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4、IL-13水平。随访6个月,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AR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7% vs 84.3%)(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喷嚏、流涕、鼻塞及鼻痒等症状积分降低,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4、IL-13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7.1% vs 20.0%)(P <0.05)。结论  鼻渊通窍颗粒联合盐酸非索非那定治疗AR疗效可靠,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博来霉素诱导3个不同品系小鼠肺纤维化程度的比较研究,寻找最适合研究肺纤维化的小鼠模型。方法  选用C57BL/6、BALB/c以及KM 3种品系的小鼠,分别设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向气管注射博来霉素(5 mg/kg),正常对照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3个品系的小鼠分别于造模后的第7天、14天和28天处死8只,观察在不同的时间点肺系数、羟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以及通过Masson染色观察肺纤维化程度的改变。结果  各模型组不同时间点的肺系数、羟脯氨酸含量和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57BL/6模型组小鼠在不同时间点肺系数、羟脯氨酸含量和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积分与BALB/c和K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57BL/6小鼠对博来霉素反应敏感,肺纤维化明显,是3个品系小鼠中研究肺纤维化的最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对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血清白介素16(IL-16)和18(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60例确诊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根据病情将患儿分为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B组)。初次就诊收集所有患儿及A组患儿治疗结束后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检测A组患儿治疗前后和B组患儿治疗前血清IL-16和IL-18水平。结果  A组患儿血清IL-16为(140.04±28.26)ng/L,高于B组患儿为(75.41±17.56)ng/L(t =10.928,P =0.000);A组患儿血清IL-18为(274.18±36.29)ng/L,高于B组患儿(145.54±33.56)ng/L(t =13.764,P =0.000)。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患儿血清IL-16和IL-18水平低于治疗前(P <0.05)。结论  IL-16和IL-18可能参与紫癜性肾炎的发展,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可能通过抑制IL-16和IL-18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胆碱能抗炎通路(CAP)对失血性休克/容量复苏(HS/R)诱发的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方法  成年SPF级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迷走神经刺激组(VS组)、迷走神经离断组(VO组)、对照组(SC组)和假手术组(SS组)4组,每组5只。VS组、VO组和SC组通过动脉放血/容量复苏建立失血性休克诱导的ALI模型,容量复苏前VS组电刺激右侧迷走神经15 min,VO组离断右侧迷走神经干,SC组不做特殊处理,SS组不制作ALI模型。分别于放血前(T0)、MAP降至目标值5 min后(T1)、开始复苏前(T2)、复苏至预定血压5 min(T3)、30 min(T4)、90 min(T5)和150 min(T6)等7个时间点测定血浆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于T0、T2和T6抽取动脉血测定氧合指数(OI);T6处死大鼠后观察肺组织结构病理改变,并测定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含量。结果  T1至T6时段VS组、VO组和SC组IL-6和TNF-α浓度升高,高于SS组(P <0.05);T3至T6时段SC组IL-6和TNF-α浓度高于VS组(P <0.05),低于VO组(P <0.05)。T6时VS组、VO组和SC组OI均下降,3组均低于SS组(P <0.05); VO组和SC组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低于VS组(P <0.05)。VS组、VO组和SC组肺组织NF-κB含量增加,高于SS组(P <0.05),VS组、VO组和SC组间NF-κB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C组高于VS组(P <0.05)、低于VO组(P <0.05)。VS组、VO组和SC组肺损伤评分升高,高于SS组(P <0.05),VS组、VO组和SC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C组高于VS组(P <0.05),低于VO组(P <0.05)。结论  CAP对HS/R大鼠ALI具有一定的保护效应,其机制与NF-κB信号通路调控IL-6和TNF-α等炎症介质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现将9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7天为一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4个疗程。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症候积分、生活质量各方面评分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08%(P<0.05)。可见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盐酸西替利嗪可以有效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IgE、IL-4和IL-17水平,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方薯蓣丸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模型的疗效及对血清IgE、IL-4含量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辛芩颗粒组、经方薯蓣丸高、中、低剂量组(3.2,1.6,0.8g/kg),每组10只。对除正常对照组外的5组大鼠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和激发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给药,经方薯蓣丸高、中、低剂量组分别采用薯蓣丸浓缩水煎液灌胃,辛芩颗粒组给予辛芩颗粒灌胃。治疗14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gE、IL-4含量。结果造模后各组大鼠行为学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各组行为学评分及血清IgE、IL-4含量较模型组均有降低(P<0.05);与辛芩颗粒组相比,中剂量组血清IgE、IL-4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方薯蓣丸对AR大鼠模型的疗效显著,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血清IgE、IL-4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可溶性CD86(sCD86)、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过敏性鼻炎患儿外周血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过敏性鼻炎患儿150例作为观察组,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74例和中重度组76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正常儿童5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IL)-4、IL-9、干扰素-γ(IFN-γ)、sCD86、HMGB1水平,并对观察组患儿以上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IgE、IL-4、IL-9、sCD86、HMGB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中重度组患儿IgE、IL-4、IL-9、sCD86、HMGB1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组,IFN-γ水平明显低于轻度组(P<0.01)。IgE、IFN-γ、IL-4、IL-9、sCD86及HMGB1均为过敏性鼻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观察组患儿血清sCD86、HMGB1水平与IgE、IL-4、IL-9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IFN-γ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益生菌DNA对卵清蛋白(OVA)诱发的变应性鼻炎疗效的动物模型研究。方法培养益生菌,提取DNA,取6-8周Balb/c小鼠OVA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益生菌DNA滴鼻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5只。用已提取的益生菌DNA液滴鼻治疗,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代替。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IgE及IL-4,IL-10,IFN-γ,IFN-γ/IL-4。结果益生菌DNA滴鼻组IgE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益生菌DNA滴鼻组IL-10,IFN-γ,IL-4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FN-γ/IL-4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菌DNA干预治疗通过调整模型动物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对变应性鼻炎起一定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大艾段温针灸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05例。观察组大艾段温针灸,每日1次,每周治疗4次,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急性期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枸地氯雷他定片口服。病情稳定后,枸地氯雷他定片停药,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继续喷鼻。4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30 d的中医证候总积分、西医临床症状总积分、体征总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临床症状总积分、体征总积分以及鼻部整体症状的严重程度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P<0.0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血清3项指标,组内及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后30 d随访,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临床症状总积分、体征总积分以及鼻部整体症状的严重程度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P<0.0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血清3项指标,IFN-γ含量,对照组治疗结束后30 d与治疗前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内、组间3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艾段温针灸法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临床症状、体征、VAS评分,在调节血清IgE、IL-4、IFN-γ含量方面优于对照组,作用机制可能也与降低血清IgE、IL-4含量,升高IFN-γ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温润辛金培本中药复方对变应性鼻炎(AR)豚鼠行为学、血清免疫球蛋白E(Ig E)、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鼻黏膜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 SPF级豚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鼻炎康组(0.41 g/kg),氯雷他定组(0.91 mg/kg),温润辛金培本中药复方高剂量组(3.04 g/kg)、中剂量组(1.52 g/kg)、低剂量组(0.76 g/kg)。除正常组外,其余豚鼠以10%的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橄榄油溶液双侧鼻孔滴鼻(每侧5μL),每日1次,连续7 d。模型成功后,给药14 d,TDI改为隔日滴鼻1次。观察各组行为学并进行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g E、IL-6的含量,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鼻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结果温润辛金培本中药复方中、高剂量组明显降低豚鼠行为学评分,与模型组比较P0.01或P0.05。温润辛金培本中药复方各剂量组均明显降低豚鼠血清Ig E、IL-6水平,与模型组比较P0.01或P0.05。温润辛金培本中药复方中、高剂量组明显减轻鼻黏膜EOS浸润,与模型组比较P0.01或P0.05。温润辛金培本中药复方高剂量组黏膜上皮完好,未见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P0.05。结论温润辛金培本中药复方可改善AR豚鼠行为学,降低豚鼠血清Ig E、IL-6水平,减轻鼻黏膜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消风宣窍汤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0只Hartley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消风宣窍汤高、中、低剂量组、氯雷他定组。卵蛋白(OVA)建立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药物干预后,ELISA法检测各组豚鼠血清总IgE、IL-4、IFN-γ、组胺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gE、IL-4、组胺水平显著升高、IFN-γ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消风宣窍汤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血清总IgE、IL-4、组胺水平,升高IFN-γ水平(P〈0.01),消风宣窍汤中、低剂量组、氯雷他定组能降低血清总IgE、IL-4、组胺水平,升高IFN-γ水平(P〈0.05)。[结论]消风宣窍汤能促进IFN-γ的产生,抑制IL-4的形成,促进Th1/Th2分泌的细胞因子之间恢复平衡,从而减轻EOS的活化,减少IgE的合成,减少组胺的释放,从多方面阻止变应性鼻炎的炎症反应,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