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黄芪、当归生药及其不同比例配伍煎液中铁、铜元素的含量,并测了给药后小鼠血浆中铁、铜元素的含量及同时注射环磷酰胺、乙酰苯肼小鼠血浆中铁、铜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两药配伍可增加元素的煎出率,其单味或配伍应用对小鼠血浆中元素含量有增高作用。  相似文献   

2.
穿心莲袋包颗粒及其饮片汤剂和胶囊剂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汉清  李莉  陆继好 《中药材》2002,25(12):896-897
目的:研究穿心莲袋包颗粒入煎汤剂的最佳工艺条件;比较生药袋包颗粒、传统饮片汤剂和胶囊剂的煎出率及穿心莲内酯的含量。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以煎出率和穿心莲内酯含量为指标,优选穿心莲袋包颗粒制备工艺:采用HPLC法测定三者中穿心莲内酯含量。结果:穿心莲生药袋包颗粒入煎汤剂的优选工艺为5目颗粒(袋包)、加15倍量水,煎提3次,每次30 min。生药袋包颗粒、传统饮片汤剂及胶囊剂的煎出率分别为20.09%、16.83%,和10.91%;三者中穿心莲内酯的含量(mg/g)分别为0.91%、0.69%和0.87%。结论:煎出率及穿心莲内酯含量均以生药袋包颗粒为高,这为以中药袋包颗粒形式入煎汤剂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了黄柏生药袋包颗粒替代饮片汤剂的研究,采用正交试验,以煎出率和盐酸小檗碱含量为指标,优选出黄柏生药袋包颗粒的最佳工艺条件,即粒度为5目,加水量为药材的20倍,煎煮2次,每次15min。在此条件下,测定比较黄柏生药袋包颗粒、饮片、免煎颗粒剂的煎出率,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比较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其煎出率是饮片的1.14倍、免煎颗粒剂的2倍;其小檗碱含量是饮片的1.27倍、免煎颗粒剂的1.54倍,结果表明5目黄柏生药袋包颗粒为最佳,替代饮片汤剂,方法可行,可节省大量的药材。  相似文献   

4.
黄柏生药袋包颗粒与饮片及免煎汤剂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黄柏生药袋包颗粒替代饮片汤剂的研究,采用正交试验,以煎出率和盐酸小檗碱含量为指标,优选出黄柏生药袋包颗粒的最佳工艺条件,即粒度为5目,加水量为药材的20倍,煎者2次,每次15min。在此条件下,测定比较黄柏生药袋包颗粒,饮片、免煎颗粒剂的煎出率,并采用发光光度法,测定比较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其煎出率是饮片的1.14倍、免煎颗粒的2倍;其小檗碱含量饮片的1.27倍,免煎颗粒剂的1.54倍  相似文献   

5.
黄芪生药袋包颗粒和免煎颗粒及其饮片汤剂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黄芪生药袋包颗粒代替饮片汤剂的研究。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黄芪生药袋包颗粒制备工艺 ,并用香草醛 -硫酸比色法测定生药袋包颗粒、免煎颗粒及饮片煎液中的黄芪总甙含量 ,对煎出率也进行了比较。结果 :黄芪生药袋包颗粒的优选工艺是药材粒度为 5目 ,加水量是药材的 2 0倍 ,煎煮 3次 ,每次 15分钟。三种入煎汤剂中 ,生药袋包颗粒的煎出率最高 ,是饮片的 1.0 6倍 ,免煎颗粒的 2 .73倍 ;黄芪总甙含量也以袋包颗粒为最高 ,是饮片的 1.46倍 ,免煎颗粒的4.5 3倍。结论 :5目黄芪生药袋包颗粒的煎提效果明显比其它二种入煎汤剂好 ,方法可行 ,可替代饮片汤剂。  相似文献   

6.
不同配伍四逆汤的无机元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不同配伍四逆汤中13种无机元素进行了分析。药量及药味的变化对各元素煎出的绝对量未见明显影响,煎出率则随药量及药味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金银花生药不同粒径颗粒及传统饮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云 《北京中医》2007,26(1):57-58
目的金银花生药不同粒径颗粒及传统饮片的比较研究。方法对金银花生药不同粒径颗粒和饮片中的浸膏得率和绿原酸含量进行比较。结果绿原酸的含量及浸膏得率1号颗粒为2.4160%和40.75%,2号颗粒为2.5044%和44.35%,3号颗粒为2.6406%和46.21%;饮片为2.4720%和43.03%。结论金银花制成生药颗粒后,2号和3号颗粒煎出率和绿原酸含量均高于饮片含量,1号与饮片相近。可进一步进行金银花生药颗粒代替饮片的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张云 《北京中医药》2007,26(1):57-58
目的 金银花生药不同粒径颗粒及传统饮片的比较研究.方法 对金银花生药不同粒径颗粒和饮片中的浸膏得率和绿原酸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绿原酸的含量及浸膏得率1 号颗粒为2.4160%和40.75%,2号颗粒为2.5044%和44.35%,3号颗粒为2.6406%和46.21%;饮片为2.4720%和43.03%.结论 金银花制成生药颗粒后,2号和3号颗粒煎出率和绿原酸含量均高于饮片含量,1号与饮片相近.可进一步进行金银花生药颗粒代替饮片的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比较根茎类中药生药颗粒与传统中药材饮片的效能,为后期药材生产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中药生药颗粒剂及中药饮片人参、黄芪、党参各30g作为研究对象,对3种中药材的有效成分煎出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提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根茎类中药生药颗粒剂提取率较传统中药材饮片明显升高。结论:该研究可为中成药的生产及后期中药配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5种贝壳类动物药及其煎出物中微量元素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测定5种贝壳类饮片及其煎出物中微量元素含量,分析其与功效和毒性的相关性。方法:用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原子荧光法测定Fe,Zn,Mn,Sr,Mg,Cu,Pb,Cd,Hg,As在5种贝壳类药材及煎出物中的含量。用化学滴定法测定钙含量。结果:煅瓦楞子、石决明、蛤壳、珍珠母、紫贝齿药材饮片的平均煎出率分别为2.37%,0.42%,0.38%,0.37%,0.42%,煎出物中的平均钙含量分别为25.85%,13.78%,21.40%,21.42%,13.78%。结论:贝壳类药物经过煎煮富集,煎出物中的微量元素浓度高于饮片。本实验测定的各类贝壳类药材饮片中重金属镉的含量均超出药典标准,建议对该类药材制定科学合理的镉元素限量标准,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对免疫复方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利用大孔吸附树脂色谱、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中低压制备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免疫复方的大孔吸附树脂90%乙醇洗脱部分分得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咖啡酸乙酯(1),芹菜素(2),丹酚酸A甲酯(3),丹酚酸N(4),迷迭香酸(5),丹酚酸A(6),紫草酸B甲酯(7),丹酚酸B(8),没食子酰芍药苷(9),丁二酸(10)。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免疫复方中分得,其中化合物1~7来源于丹参,化合物8来源于牡丹皮,化合物9和10来源于老头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复方颗粒对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血浆中强啡肽(dynorphin,Dyn)、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抽取14只,作空白对照。另抽取15只,假手术处理后,作假手术组。其他大鼠称重后采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建立临床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纳入实验,随机分为模型组、脑心通组、补阳还五汤复方颗粒高剂量(30.4 g·kg-1)组、补阳还五汤复方颗粒低剂量(15.2 g·kg-1)组,共6个实验组。各组连续灌胃蒸馏水或相应药物7 d,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模型大鼠血浆中强啡肽,神经肽Y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浆中神经肽Y含量(1.31±0.05)μg·L-1与空白组(1.01±0.06)μg·L-1相比升高(P<0.01),模型组血浆中Dyn含量平均值(15.87±1.57)ng·L-1与空白组(2.31±0.95)ng·L-1相比升高(P<0.01),补阳还五汤复方颗粒组血浆中NPY含量(1.23±0.06)μg·L-1,Dyn含量(3.02±0.56)ng·L-1,与模型组相比降低,表明补阳还五汤复方颗粒能使大鼠血浆中异常升高的Dyn、NPY含量降低,趋近正常水平。结论:补阳还五汤复方颗粒对脑卒中的治疗作用可能与调节脑内神经因子水平、神经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功能疗效中药复方的吸水性,检验煎药加水量参考公式的准确性,探究中药自动煎药机最合适的加水量。方法:对3类不同功效处方煎药加水量与煎取量进行详细记录,分析研究其吸水性。结果:加水量最合适的处方为解表剂2张处方(3~7付),古代煎处方的10%,补益剂为4张占20%,一般药剂为11张占55%。结论:不同功能疗效中药复方的吸水系数差别较大,应灵活运用加水公式,确保最合适的加水量,保证煎药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联合苓桂术甘汤治疗酒精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为酒精性肝炎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50例,2组治疗期间绝对禁酒,适当减少热量摄入,对照组给予维生素E软胶囊、复方维生素B片、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治疗组给予香砂六君子汤和苓桂术甘汤,2组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及治疗期间症状、体征等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临床症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LT、AST、GGT、TBIL等生化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香砂六君子汤联合苓桂术甘汤治疗酒精性肝炎效果明显,临床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四物汤组方前后脂溶性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物汤及其组方中各单味药组方前后的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索式提取法提取四物汤及其组方各单味药中的脂溶性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其中成分的组成和含量。结果四物汤及其组方单味药熟地、白芍、当归和川芎中分别鉴定出25、38、41、30、51个化合物,分别占总量(不明确)的92.952%、76.093%、87.133%、70.304%、92.708%。结论四物汤及其组方各单味药主要成分均为不饱和脂肪酸类。  相似文献   

17.
桃红四物汤水溶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桃红四物汤水溶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和硅胶柱色谱等技术对桃红四物汤的水提液进行分离,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学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桃红四物汤水溶性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三个化合物:苯甲酸(benzoyl acid,I)、苦杏仁苷(amygdalin,II)、白芍苷R1(albiflorin R1,III),阿魏酸(ferulic acid,IV)。结论上述四个化合物均为该复方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慢盆方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以金刚藤和阿司匹林作为阳性对照,采用小鼠二甲苯耳郭肿胀模型和大鼠鸡蛋清足跖肿胀模型,研究慢盆方抗炎作用;以金刚藤和布洛芬作为阳性对照,采用小鼠扭体试验和热板试验,研究慢盆方的镇痛作用。各个实验中动物均分为正常对照组(蒸馏水),模型对照组(蒸馏水),阳性对照组金刚藤,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或布洛芬),慢盆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取相应干预,观察慢盆方抗炎镇痛作用。结果慢盆方中、高剂量有明显抑制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的作用(P0.05);慢盆方高、中、低剂量均表现出明显减轻大鼠鸡蛋清足跖肿胀度的作用(P0.05,P0.01),高剂量组效果最显著。同时,慢盆方高、中、低剂量均能显著减轻醋酸化学刺激引起的小鼠扭体疼痛反应(P0.05,P0.01),并提高热板试验中小鼠的痛阈值(P0.05,P0.01)。结论中药复方慢盆方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对于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黄连解毒汤传统饮片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进行药效学比较,为黄连解毒汤配方颗粒汤剂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新鲜鸡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和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发热三个方面的影响,考察黄连解毒汤传统饮片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药效的差异。结果传统饮片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均能减轻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新鲜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且两种汤剂等剂量间的抗炎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同剂量组的传统饮片汤剂和配方颗粒汤剂对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发热均有不同程度的解热作用,其中,两者的中、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P0.05),且等剂量的配方颗粒组优于传统饮片组(P0.05)。结论黄连解毒汤配方颗粒汤剂药效相似或优于传统饮片汤剂。  相似文献   

20.
对蒙药忠伦阿汤进行文献研究,阐述其传统应用、临床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提取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状况,并针对性提出对该方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