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肝病毒(HBV)感染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母婴传播是HBV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人群携带者形成的主要原因。慢性携带者有40%~50%是母婴传播造成的,乙肝大三阳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几乎均有HBV宫内感染,大部分发展成为慢性携带者。因此,探讨母婴传播免疫,提高阻断HBV宫内传播的效果,对于保护高危易感孕妇,防止所生的新生儿成为慢性携带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通过孕晚期乙肝五项指标测定和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明显降低了新生儿HBV的携带率。[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研究现状及今后工作重点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乙型肝炎(乙肝)呈世界范围流行,我国是高发区,全世界约有3.5亿乙肝病毒(HBV)慢性感染者,我国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就达1亿多,其中1/3以上是母婴传播所致,乙肝疫苗和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的应用使母婴间的水平传播及产中、产后的传播得到有效控制,但HBV母婴传播中的宫内感染尚不能用乙肝疫苗完全阻断。若按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10%,HBV宫内感染率为5%~10%保守估计,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分析乙肝病毒(HBV)感染母亲所生婴儿出生后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乙肝疫苗,对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效果。方法对HBV感染母亲孕期管理、产时阻断、新生儿出生后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婴儿进行乙肝疫苗的全程免疫,到7~12月龄釆静脉血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结果 74例母亲肝功能异常者10例,正常64例。通过上述方法实施母婴阻断,所生儿童阻断成功73例(其中产生保护性抗体51例),HB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中感染HBV1例。结论通过正确规范实施乙肝母婴垂直传播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HBV母婴传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1350名儿童乙肝疫苗免疫后4~7年抗体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乙肝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乙肝疫苗的推广应用已被证实是安全有效的,用乙肝疫 苗对新生儿及高危人群进行大规模的免疫接种,可有效地预防HBV的母婴传播和水平传播 ,大大降低了婴幼儿人群的HBsAg携带率。我县于1992年将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纳入计划 免疫,为了解乙肝疫苗的免疫持久保护效果,对妙高镇辖区内1992~1995年出生的儿童进行 乙肝表面抗体测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乙肝免疫持久性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乙型病毒性肝炎(下称乙肝)是一种全球性传染性疾病,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目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力手段,我国自实行血源性乙肝疫苗免疫接种以来,乙肝疫苗阻断HBV水平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近期获得免疫效果是得到公认,但是免疫的远期效果如何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现就我院开展成年人接种后5年的抗体水平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经检测HBsAg阴性和抗-HBs阴性,未受HBV感染的银行职员98人,年龄为20~40岁,平均为28岁,男37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高发地区,乙肝病毒(HBV)的感染对人群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而母婴传播是HBV在中国传播的重要途径。联合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HepB)被广泛用于阻断围产期HBV母婴传播。国内外的诸多研究表明,联合免疫的阻断效果要强于单独使用HepB,同时随着流行情况及人群流行病学特征的差异以及免疫剂量和免疫程序不同,联合免疫的效果也会有相应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地区,30%~50%的患者是通过母婴传播而感染.乙肝疫苗(HBVac)加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联合免疫,对婴儿保护率可达95%[1].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方案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中的阻断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397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及所生婴幼儿进行分析,观察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的免疫效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母婴阻断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397例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中HBsAg阳性婴幼儿38例,母婴阻断失败率为9.57%。分娩方式、母亲乙肝DNA病毒含量、母亲HBeAg阳性情况不同的婴幼儿免疫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母亲HBeAg阳性(OR=20.323)、阴道自然分娩(OR=4.425)、血清HBV高载量(OR=4.027)增加母婴阻断失败风险。结论 高危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后具有显著的母婴阻断效果。母亲HBeAg表达模式、分娩方式及HBV载量为影响阻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免疫效果,降低新生儿乙肝病毒感染率。方法 对本院妇产科所有孕产妇进行免费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所有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产妇所生的168名婴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追踪调查形式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产妇所生的活产儿进行分析,并对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疾病传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结果 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注射可有效降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所产新生儿乙肝病毒(HBV)感染率,且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成功率比较高。结论 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能够有效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是乙肝重要传播途径,H 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出生6个月内24.3~45%发生HBsAg阳性,当母亲HBeAg阳性时,85~90%婴儿在6个月内发生乙肝病毒(HBV)感染,并容易演变为慢性HBsAg携带者(1~2)。乙肝疫苗或乙肝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母婴传播是全球不容忽视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是现阶段婴幼儿感染HBV的主要方式。目前,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是阻断HBV母婴传播的主要措施。现就全球HBV母婴阻断免疫预防策略进行综述,为我国预防控制乙肝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深圳市人群乙肝表面抗体(HBsAb)水平和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 方法 对<1岁、1~2岁、3~4岁、5~6岁、7~14岁、15~19岁和≥20岁年龄组人群进行乙肝表面抗体水平监测,对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7~12月龄儿童进行乙肝母婴阻断效果研究. 结果 深圳市人群HBsAb阳性率为72.75%,其中小年龄组人群HBsAb阳性率较高,≥20岁人群HBsAb阳性率最低;919名HBsAg阳性母亲所生儿童中,HBsAg阳性率为1.41%,HBsAb阳性率为95.21%. 结论 深圳市人群HBsAb阳性率均高于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人群抵抗乙肝病毒能力相对较高;乙肝疫苗尤其是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能有效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分娩方式不会影响乙肝母婴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探讨母婴阻断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山东省寿光市2005-2015年HBV感染者母亲及所生的儿童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和血清采集,应用ELISA检测HBV血清学5项指标,母亲及儿童的感染状况以随访检测结果为准。检测结果判定以儿童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为阻断失败。结果共调查儿童1 372名,母婴阻断失败率2.92%。其中,乙肝疫苗与HBIG联合免疫阻断失败率2.23%,单用乙肝疫苗阻断失败率6.67%;10μg酵母乙肝疫苗与HBIG联合免疫阻断失败率1.77%,5μg酵母乙肝疫苗与HBIG联合免疫阻断失败率4.41%。母亲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生育年龄、生育方式等是阻断失败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儿童性别、喂养方式、孕晚期母亲是否接种HBIG、儿童出生后接种HBIG的次数等与阻断失败率无相关性。结论 HBV母婴阻断效果,乙肝疫苗与HBIG联合免疫优于未联合免疫,10μg酵母乙肝疫苗优于5μg乙肝疫苗,建议进一步开展大剂量乙肝疫苗与HBIG联合免疫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接种酵母重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基因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方法:(1)选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102名随机分两组,A组接种基因乙肝疫苗,B组接种血源乙肝疫苗。()选HBV感染标志阴性母亲所生新生儿168名随机分两组,C组接种基因乙肝疫苗,D组接种血源乙肝疫苗。结果:A组阻断乙肝母婴传播保护率为83.09%;B组为80.78%(P>0.06),C组,D组抗-HBs阳性率免后1个月(T7)分别为73.83%,60.66%,免后6个月(T12)分别为96.23%,80.77%,。结论:基因乙肝疫苗有良好的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效果和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启东市不同人群中乙肝流行状况,评价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效果,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入户问卷调查方法,调查不同免疫策略时期人群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并检测1~59岁人群的HBsAg携带率和抗-HBs水平.结果:我市1~59岁不同人群乙肝HBsAg阳性率为2.39%,乙肝抗-HBs阳性率为35.79%,乙肝疫苗计划免疫管理时期(1992-2001年)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率和乙肝首针及时率为95.24%、69.05%,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时期(2002年以后)人群的接种率和及时率为99.67%、94.12%.结论 我市从1992年开始全面推行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以后,人群HBsAg阳性率有了明显下降,说明乙肝疫苗在阻断HBV母婴传播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0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后,全市乙肝疫苗接种率和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已达到《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中提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实施干预措施后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2016年4月1日-2017年3月31日在河北省某市住院分娩的316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婴幼儿,调查HBV母婴传播干预措施,对婴幼儿进行HBV血清学检测。结果 316例HBV暴露婴幼儿在出生后采取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的干预措施后,HBsAg阳性率为2.2%(7/316)。母亲妊娠期HBeAg阳性是婴幼儿发生HBV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OR=6.05,95%CI:1.01-36.08)。结论预防乙肝母婴传播的干预措施效果好,需加强对HBeAg阳性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幼儿的干预措施,进一步减少HB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变异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乙型肝炎(乙肝)是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估计,全世界现有乙肝病毒(HBV)携带者3.5亿,其中我国约占1.2亿。乙肝血源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阻断HBV感染的效果已得到广泛认同,但随着乙肝疫苗的普遍推广,对可逃逸HBV中和抗体的表面抗原基因(S基因)变异株感染逐步有所认识。美国、新加坡、日本、英国及世界其他地区大量研究报告显示:联合应用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母婴阻断失败者,DNA直接测序法检测,表面抗原氨基酸置换率约为10%~40%。据调查,我国单纯乙肝疫苗免疫后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约有30%—50%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形成的。由于早期的病毒感染后免疫耐受的存在,使新生儿成为HBV携带者,对身体造成极大伤害。随着乙肝疫苗及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应用,目前对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机制及预防已取得很大成绩。本文就近年妊娠合并乙肝的母婴传播机制及预防进展回顾如下: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其病程迁延,易转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母婴传播是HBV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经此途径传播的婴儿至少可携带HBV 10年以上[1].故阻断HBV母婴传播对控制乙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解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母婴HBV的传播的效果,笔者对188例乙肝HBsAg、HBeAg双阳性的孕妇开展母婴HBV阻断研究,经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采取联合免疫措施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携带HBV的孕妇,在妊娠28、32、36W各肌注一次乙肝免疫球蛋白(HBIC);新生儿在出生后24h(最好6h)内和1月龄时各肌注一次HBIC,在2、3、5月龄各肌注一次乙肝疫苗。结果 检测1岁龄幼儿静脉血清,携带HBV者4例,感染率约为5.1%,HBV母婴阻断效果为94.9%。结论 孕期采用联合免疫措施,可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