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哮喘小鼠血清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表达的影响,及抑制气道炎症的作用.方法:24只雄性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小剂量川芎嗪组(C组,40 mg/kg)、大剂量川芎嗪组(D组,80 mg/kg),每组6只.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气道病理改变;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SCF含量.结果:小鼠血清中SCF含量哮喘组(114.9±27.3)p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8.6±11.2)pmol/L(P<0.01);小剂量川芎嗪组(70.6±7.9)pmol/L与大剂量川芎嗪组(51.4±8.1)pmol/L均明显低于哮喘组(P均<0.01);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和淋巴细胞总数,管壁面积/支气管管腔内周长(WA/Pi)和支气管平滑肌面积/支气管管腔内周长(ASM/Pi)哮喘组分别为(32.6±4.5)个/mm2、(1.196±0.111)mm、(0.292±0.027)mm,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6±1.2)个/mm2、(0.571±0.057)mm、(0.139±0.014)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小剂量川芎嗪组分别为(26.0±2.5)个/mm2、(0.949±0.105)mm、(0.243±0.027)mm,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大剂量川芎嗪组分别为(12.1±1.6)个/mm2、(0.875±0.111)mm、(0.178±0.023)mm,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川芎嗪可能通过抑制血清SCF表达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对哮喘豚鼠气道重塑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及层粘蛋白(LN)的影响,为糖皮质激素在哮喘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健康雄性豚鼠24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和哮喘模型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组(布地奈德组),每组8只.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测定支气管管腔的内周长(Pi)、支气管管壁厚度(WAt/Pi)、支气管平滑肌厚度(WAm/Pi)、支气管平滑肌细胞计数(N/Pi);放射免疫法检测BALF中细胞外基质(ECM)成分PCⅢ、HA、LN的改变.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哮喘组WAt、WAm及N明显升高(P<0.05),BALF中PCⅢ、LN及HA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与哮喘组比,布地奈德组气道壁结构明显改善,WAt、WAm及N明显下降(P<0.05),BALF中PCⅢ、LN及HA明显减少(P<0.05).结论 布地奈德可延缓哮喘豚鼠气道重塑的发生,这可能与其抑制ECM成分PCⅢ、LN及HA在气道中的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哮喘小鼠早期气道重构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气道内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组(2 mg/kg)、缬沙坦组(50mg/kg)4组,卵清蛋白致敏建立哮喘模型。肺组织切片行苏木精-伊红和Masson染色以测定平滑肌面积、基底膜胶原面积;RT-PCR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蛋白表达水平及组织细胞定位。结果平滑肌面积和胶原沉积面积哮喘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和缬沙坦组均显著低于哮喘模型组(P<0.01);CTGF mRNA灰度值和Western bloting蛋白相对表达量哮喘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和缬沙坦组均显著低于哮喘模型组(P<0.01)。CTGF蛋白表达水平与平滑肌面积、胶原沉积面积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02和0.579,P<0.01)。结论缬沙坦具有抑制哮喘气道重构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气道内CTGF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木犀草素对哮喘小鼠气道重塑和气道IL-13Rα2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哮喘气道重塑模型,自第14天雾化吸入OVA前0.5 h,干预组分别腹腔注射地塞米松及木犀草素灌胃.OVA雾化结束后24 h,处死小鼠后肺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气道形态学改变,IL-13Rα2免疫组化染色,并经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气道壁中含量,同时RT-PCR法测定IL-13Rα2、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①光镜下模型小鼠均有气道重塑病理改变,哮喘组明显,地塞米松干预组和木犀草素干预组较轻;②气道图像分析哮喘组支气管平滑肌的面积/气管腔的内周长(Warm/Pi)值、Wam/Pi值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地塞米松组和木犀草素干预组较哮喘组显著减轻;③免疫组化分析单位长度基膜气道壁平均IL-13Rα2阳性细胞数,哮喘组小鼠较正常组升高,地塞米松干预组和木犀草素干预组较哮喘组明显减少;④RT-PCR检测哮喘组小鼠气道壁IL-13Rα2及TGF-β1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增加,地塞米松干预组和木犀草素干预组较哮喘组明显减少.结论:木犀草素可抑制气道壁的增厚和平滑肌增殖,减轻气道重塑,其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IL-13Rα2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哮喘气道重构小鼠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0只雌性SPF级BALB/C小鼠分为哮喘组、辛伐他汀组、对照组,每组20只。观察和比较各组小鼠肺组织和气管的病理改变,同时采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各组小鼠肺组织中支气管壁面积(WAi)、平滑肌层面积(WAm)和支气管基底膜周长(Pbm);使用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小鼠肺组织TGF-β1 mRNA和TGF-β1蛋白表达。结果:哮喘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程度最严重,辛伐他汀组病理改变程度虽高于对照组,但较哮喘组减轻;哮喘组小鼠支气管壁厚度及平滑肌层厚度高于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哮喘组小鼠肺组织TGF-β1 mRNA水平高于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哮喘组小鼠肺组织TGF-β1蛋白水平高于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可能通过减少肺组织TGF-β1表达而抑制哮喘气道重构。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5,(5):524-526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对哮喘大鼠模型气道重塑及平滑肌中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支气管哮喘组(A组)、健康对照组(B组)、布地奈德治疗组(C组)3组,每组10只。制备大鼠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后观察各组气道结构改变情况,并测定支气管壁厚度(WAt/Pi)、支气管壁平滑肌厚度(WAm/Pi)及支气管平滑肌细胞核数(N/Pi),利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气道平滑肌中TLR4的蛋白表达。结果:光镜下可见A组支气管上皮细胞脱落、管壁炎症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增生、基底膜和平滑肌明显增厚,而C组上述改变较A组明显减轻。与B组比较,A组支气管管壁厚度、平滑肌厚度及平滑肌细胞核数显著升高(P<0.01),与A组比较,C组支气管管壁厚度、平滑肌厚度及支气管平滑肌细胞核数显著降低(P<0.01)。A组的TLR4的蛋白水平明显高于B组及C组(P<0.01)。结论:吸入布地奈德可以防治气道重塑,可能通过抑制TLR4的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通道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气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炎症的影响。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6月,选取5~6周龄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支气管哮喘组、支气管哮喘+辣椒素(CAP)组、支气管哮喘+辣椒卓平(CPZ)组,每组15只。支气管哮喘组、支气管哮喘+CAP组、支气管哮喘+CPZ组大鼠制作支气管哮喘模型,支气管哮喘+CAP组大鼠给予含有0.01% CAP的饲料喂养,支气管哮喘+CPZ组大鼠给予含有0.01% CPZ的饲料喂养。病理学检查显微镜下找到完整肺内支气管横断面,计算管壁面积(WA)/管腔内周长(Pi)、支气管平滑肌面积(S)/Pi、支气管平滑肌细胞核数(N)/Pi,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气管平滑肌组织TRPV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气管平滑肌组织白介素(IL)-4、IL-5、IL-13表达水平。结果 支气管哮喘组和支气管哮喘+CAP组大鼠气管WA/Pi、S/Pi、N/Pi高于对照组(P<0.05);支气管哮喘+CAP组大鼠气管WA/Pi、S/Pi、N/Pi高于支气管哮喘组(P<0.05);支气管哮喘+CPZ组大鼠气管WA/Pi、S/Pi、N/Pi低于支气管哮喘+CAP组(P<0.05)。支气管哮喘组和支气管哮喘+CAP组大鼠气管平滑肌组织TRPV1、PCNA mRNA及其蛋白、IL-4、IL-5、IL-13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支气管哮喘+CAP组大鼠气管平滑肌组织TRPV1、PCNA mRNA及其蛋白、IL-4、IL-5、IL-13表达水平高于支气管哮喘组(P<0.05);支气管哮喘+CPZ组大鼠气管平滑肌组织TRPV1、PCNA mRNA及其蛋白、IL-4、IL-5、IL-13表达水平低于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哮喘+CAP组(P<0.05)。结论 TRPV1、PCNA mRNA及其蛋白、IL-4、IL-5、IL-13在支气管哮喘大鼠气管平滑肌组织中高表达,阻断TRPV1通道后,气管平滑肌组织增生和炎症均明显减轻,提示TRPV1通道可能在支气管哮喘大鼠气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炎症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将实验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和As2O3治疗组,模型组通过腹腔注射卵白蛋白(OVA)致敏及反复雾化OVA吸入激发8周,建立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动物模型,地塞米松和As2O3治疗组每次雾化吸入前分别给予地塞米松2 mg/kg和As2O34 mg/kg腹腔内注射。应用HE染色,观察支气管、肺组织的病理形态改变,应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气道重塑指标,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肺组织中的TGF-β1和VEGF mRNA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经过8周过敏原激发后,肺组织病理学发生了较典型的哮喘样改变;地塞米松组和As2O3组小鼠的肺部组织病理学改变较模型组为轻,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TGF-β1、VEGF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增强;与模型组相比,地塞米松组和As2O3组肺组织中TGF-β1、VEGF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较弱,但仍强于正常对照组。结论致敏后给予8周过敏原激发可成功建立小鼠哮喘气道重塑模型;地塞米松和As2O3治疗均可抑制哮喘的气道重塑过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哮喘大鼠慢性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中的作用.方法 将18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4周组和哮喘8周组,每组6只.卵清蛋白(OVA)致敏后,雾化吸入OVA制作哮喘模型.哮喘模型成功后,测定气道压力;通过HE染色、Image-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分析大鼠气道平滑肌的嗜酸性粒细胞(ESO)浸润情况,测定支气管管腔的内周长、管壁面积,支气管平滑肌面积、平滑肌细胞核数;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MSCs的含量,并分析其与哮喘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的关系.结果 哮喘4周组、哮喘8周组大鼠的气道反应性、气道壁EOS计数、支气管管壁面积、支气管平滑肌面积、平滑肌细胞核数目、外周血中MSCs比例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 <0.01,P<0.05);哮喘两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线性相关显示:各组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SCs的含量与气道反应性、EOS浸润数、支气管壁面积、支气管平滑肌厚度及支气管平滑肌细胞核数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MSCs在哮喘状态下含量增加,可能参与了哮喘的慢性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黄芩苷、川芎嗪对哮喘大鼠气道壁重构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抑制剂-1(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Wistar大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黄芩苷组和川芎嗪组.用卵蛋白(OVA)致敏制备大鼠哮喘模型.HE染色测气道壁及平滑肌层厚度,免疫组化染色测定气道壁MMP-9、TIMP-1、Ⅳ型胶原含量.结果 哮喘模型组大鼠气道壁及平滑肌增厚,MMP-9、TIMP-1表达增多,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芩苷组和川芎嗪组大鼠气道壁及平滑肌变薄,MMP-9、TIMP-1表达减少,与哮喘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芩苷、川芎嗪可以通过调节MMP-9/TIMP1比例,减少气道壁胶原沉积和平滑肌增生而降低气道壁厚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甲基海因(1-MH)对哮喘及咳嗽动物模型的干预作用,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50只Wistar大鼠,采用卵清蛋白诱发大鼠哮喘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1-MH 20、40、80 mg?kg-1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氨茶碱60 mg?kg-1),另取10只Wistar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收集各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测定白细胞介素5(IL-5)、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选取40只引喘合格豚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1-MH 15、30和60 mg?kg-1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氨茶碱50 mg/kg),记录各组豚鼠哮喘发生潜伏期;选取豚鼠10只,取支气管放于Krebs液中,记录并计算0.25、0.50 和 1.00 g/L1-MH 对抗磷酸组胺的解痉百分率;选取引咳合格小鼠50只,随机分成1-MH 25、50和100 mg?kg-1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可待因50 mg/kg),记录各组小鼠咳嗽潜伏期及3 min内的咳嗽次数;选取引咳合格豚鼠40只,随机分成1-MH 15、30和60 mg/kg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可待因20 mg/kg),记录各组豚鼠咳嗽潜伏期及5 min内的咳嗽次数。结果:与致敏模型对照组比较,1-MH 40和80 mg/kg剂量组大鼠BALF中IL-5、Eotaxin水平及EOS计数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乙酰胆碱诱导哮喘模型对照组比较,1-MH 30和60 mg/kg剂量组豚鼠哮喘发生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或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MH 0.50和 1.00 g/L剂量组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的解痉百分率明显升高(P<0.01);与小鼠咳嗽模型对照组比较,1-MH 50和100 mg/kg剂量组小鼠咳嗽潜伏期延长,咳嗽次数减少(P<0.05或P<0.01);与豚鼠咳嗽模型对照组比较,1-MH 30和 60 mg/kg剂量组豚鼠咳嗽潜伏期延长,咳嗽次数减少(P<0.05或P<0.01)。结论:1-MH具有良好的平喘及镇咳作用,平喘作用可能与其抑制气道炎症和直接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川芎嗪调控哮喘大鼠气道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0S)表达对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 将30只Wistar雄性大鼠中按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分别于第0、7和14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分别于第20~29,47,61,73~75天用37℃生理盐水雾化吸入,1次/d,10 min/次;哮喘组用卵蛋白粉(OVA) 10 mg、氢氧化铝20 mg制成2 ml悬液代替生理盐水,余同对照组;干预组于雾化吸入前1 h腹腔注射川芎嗪2 mg,余同哮喘组.末次激发24 h后行肺泡灌洗,回收肺泡灌洗液(BALF), 测VEGF和iNOS的浓度.取右下肺组织切片作常规HE染色, 测定气道内周径(Pi),外周径(Pe),并计算管壁面积(WA),气道平滑肌面积(SMC-A).结果 哮喘组气道中VEGF与iNOS浓度、WA/Pi和SMC-A/Pi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气道中VEGF与iNOS浓度、WA/Pi和SMC-A/Pi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明显低于哮喘组(P<0.05).VEGF和iNOS浓度与WA/Pi和SMC-A/Pi比值作相关分析均呈正相关性.结论 川芎嗪可能通过下调哮喘大鼠气道中VEGF和iN0S表达,抑制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肥胖哮喘小鼠气道重塑的影响及吡非尼酮干预的作用。方法 75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肥胖组(B组)、肥胖哮喘组(C组)、布地奈德治疗组(D组)、吡非尼酮治疗组(E组)5组,每组15只。肥胖小鼠以高脂饮食诱导肥胖模型,C、D、E组采用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建立哮喘模型,对照组以普通饲料饲养,生理盐水致敏激发。D组以布地奈德悬液(0.5 mg/ml)雾化,E组以吡非尼酮(300 mg/kg)饮水干预,余组正常饮水。4周后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计数及分类。肺组织切片观察小鼠气道炎症及重塑情况,测定气管壁总面积(WAt)、气管平滑肌面积(WAm)和管腔基底膜周长(Pbm)。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GF-β水平。结果 C组小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TGF-β水平、气管壁厚度(WAt/Pbm)和平滑肌厚度(WAm/Pbm)均高于其他四组;E组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WAt/Pbm较D组减少(P均0.05);TGF-β水平按照C、D、E、B、A组依次递减(P均0.05),且与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0.79,P均0.01)。结论 TGF-β在肥胖哮喘小鼠气道中高表达,与气道重塑有密切关系。吡非尼酮能有效抑制TGF-β的表达,从而改善肥胖哮喘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卡介苗(BCG)干预下,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重塑以及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情况。方法将30只清洁级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BCG治疗组,每组10只。哮喘组大鼠采用腹腔注射10%卵白蛋白(OVA)+氢氧化铝混合液致敏,再用1% OVA超声雾化吸入的方法进行激发制作支气管哮喘模型;对照组大鼠采用相同的制模方法,但在相应的时间点使用0.9%氯化钠溶液替代致敏剂,进行腹腔注射和超声雾化吸入处理。BCG治疗组大鼠制模方法与哮喘组相同,每天雾化前半小时皮内注射BCG 0.025 mg进行干预治疗。3组大鼠在末次激发24 h后收集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HIF-1α含量,采血后处死大鼠并制作气管和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大鼠气道炎症及气管重塑情况。运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支气管内径周长(Pi)、支气管管壁面积(WAt)、支气管平滑肌总面积(WAm)等指标, 并与Pi比较进行标化。结果对照组大鼠肺组织中肺泡、气管、血管结构均正常;哮喘组大鼠肺泡壁明显增厚,气管腔可见黏液残留,部分可见肺泡腔内出血;BCG治疗组大鼠肺组织整体结构趋于正常。哮喘组大鼠血清中HIF-1α含量较对照组升高,经BCG干预后,大鼠血清HIF-1α降低(P < 0.01)。HIF-1α和支气管壁厚度(WAt/Pi)之间的相关性呈正相关,和支气管平滑肌厚度(WAm/Pi)之间的相关性呈正相关(P < 0.01)。结论支气管哮喘大鼠经过BCG干预治疗,气道重塑减轻,可能是通过抑制HIF-1α的表达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芪仙汤对哮喘小鼠肺组织中FIZZ1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芪仙汤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30只健康雌性BALB/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支气管哮喘模型组(模型组)、芪仙汤治疗组(治疗组)。除对照组外均采用卵白蛋白(OVA)建立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各组分别相应干预灌胃2周。从小鼠的一般情况、肺组织病理形态学(HE染色病理切片)指标评价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采用RT-PCR检测肺组织FIZZ1基因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FIZZ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肺组织较正常组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明显,气道壁及支气管平滑肌增厚明显;治疗组哮喘病理改变明显改善。RT-PCR、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化结果均显示模型组FIZZ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小鼠肺组织中FIZZ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芪仙汤可能是通过下调小鼠肺组织FIZZ1表达起到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砒石对哮喘小鼠肺组织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表达的影响,探讨砒石防治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56只昆明种雌性小鼠随机分为7组(n=8):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组,砒石0.575 mg/kg(AS0.575)组,砒石1.15 mg/kg(AS1.15)组,砒石2.3 mg/kg(AS2.3)组,砒石4.6 mg/kg(AS4.6)组;建立卵蛋白(OVA)哮喘模型,测定各组肺功能,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嗜酸粒细胞(EOS)计数;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STAT6、eotaxin mRNA表达水平。结果小鼠致敏3周及激发3 d后,肺功能测定表现为呼气相时间明显延长,呼气相最大压力明显增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哮喘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EOS计数,肺组织STAT6、eotaxin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经地塞米松和不同剂量砒石处理后哮喘小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EOS计数、肺组织中STAT6和eotaxin mRNA的表达水平较哮喘组下降(P<0.01),砒石对STAT6和eotaxin 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STAT6和eotaxin在哮喘气道炎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砒石可显著抑制哮喘小鼠肺组织中STAT6和eotaxin mRNA表达,降低哮喘小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EOS计数,减轻哮喘气道黏膜炎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白杨素对急性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核因子(nuclear factor,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哮喘组?白杨素组?布地奈德组,每组6只?使用卵白蛋白腹腔注射致敏,气道激发制备哮喘模型,白杨素组小鼠给予白杨素50 mg/kg灌胃,布地奈德组小鼠给予布地奈德雾化液雾化吸入?肺功能测定评价小鼠气道阻力,HE染色评价小鼠气道炎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介素(IL)-4?IL-13和血清总IgE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NF-κB蛋白表达?结果:哮喘组小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明显加重,白杨素能够显著抑制哮喘模型小鼠的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白杨素能够抑制哮喘小鼠 BALF中IL-4?IL-13和血清总IgE水平?哮喘组小鼠肺组织高表达的NF-κB水平,经白杨素治疗后显著降低?结论:白杨素能够抑制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肺组织NF-κ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观察鼻内注射γ-氨基丁酸受体(GABAR)特异性拮抗剂荷包牡丹碱对慢性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在转录水平及蛋白水平表达及气道重构的影响,探讨拮抗剂在哮喘气道重构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拮抗剂干预组和激素干预组,用卵蛋白(OVA)致敏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肺组织α-SMA的表达及气道形态学参数的改变.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在激发哮喘后哮喘模型组肺组织α-SMA的表达升高(P<0.05);与哮喘模型组相比较,各药物干预组α-SMA的表达均降低(P<0.01);拮抗剂干预组和激素干预组比较,小鼠肺组织α-SMA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②与正常组比较,哮喘模型组支气管基底膜周径(Pbm)、管壁总面积(Wat)、内壁面积(Wai)及平滑肌面积(Wam)均增高(P<0.05);与哮喘模型组比较,激素干预组气道形态学参数均下降(P<0.01),拮抗剂组气道平滑肌面积和管壁总面积下降(P<0.05),各药物干预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哮喘小鼠肺组织α-SMA过量表达与哮喘发生密切相关,荷包牡丹碱可以抑制慢性哮喘模型小鼠α-SMA的表达及气道形态结构改变,作用与吸入性皮质激素相似.提示GABAR通过上调α-SMA表达,促进气道平滑肌收缩及增生,参与气道重构的调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V)对慢性哮喘小鼠模型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 24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哮喘组、RV组,每组8只,3组小鼠均给予鸡卵清蛋白(OVA)致敏,对照组予以磷酸盐缓冲溶液(PBS)激发,哮喘组和RV组予以OVA激发,其中RV组于每次激发前30 min给予腹腔注射溶于二甲基亚砜(DMSO)的RV,对照组和哮喘组给予腹腔注射等量的DMSO。最后一次激发24 h后,取小鼠肺组织固定、切片行过碘酸希夫(PAS)染色、Masson染色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别检测杯状细胞增生、胶原沉积和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程度,结果用杯状细胞(PAS阳性)、胶原(Masson阳性)和平滑肌细胞(α-SMA阳性)阳染面积/支气管基底膜周长(μm2/μm)表示。结果对照组未见PAS+区域,哮喘组和RV组杯状细胞增生显著高于对照组(5.44±1.13、4.18±0.85比0.00±0.00,P均0.01),且RV组显著低于哮喘组(P0.05)。Masson染色提示哮喘组和RV组上皮下胶原沉积显著高于对照组(9.80±2.78、5.71±0.68比1.67±0.65,均P0.01),且RV组显著低于哮喘组(P0.01)。α-SMA免疫组化显示哮喘组和RV组上皮下胶原沉积显著高于对照组(10.39±1.65、7.57±1.98比2.41±1.06,均P0.01),且RV组显著低于哮喘组(P0.05)。结论 RV干预后,小鼠慢性哮喘模型气道重塑指标均有减轻,提示RV可能对慢性哮喘小鼠气道重塑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泡桐花总黄酮抗C57BL/6小鼠哮喘气道炎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泡桐花总黄酮抗实验性C57BL/6小鼠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方法:以卵蛋白致敏和引喘C57BL/6小鼠为模型,观察泡桐花总黄酮大、小剂量对小鼠哮喘发作程度、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EOS)数、支气管黏膜EOS计数以及哮喘小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结果:泡桐花总黄酮明显减轻C57BL/6小鼠哮喘发作程度,使BALF中EOS数明显下降,显著降低细支气管黏膜EOS的浸润和黏膜EOS计数.病理组织学检察发现,泡桐花总黄酮可明显减少C57BL/6哮喘小鼠肺间质及肺泡腔内EOS等炎细胞浸润.结论:泡桐花总黄酮具有抑制哮喘鼠气道过敏性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