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胡鹏翼  吴清  郑琴  张国松  龚莹莹  王佳  杨明 《中草药》2014,45(3):349-354
目的 确定槐定碱热敏脂质体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方法 比较pH梯度法、逆向蒸发法、pH梯度结合逆向法3种制备方法对槐定碱热敏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单因素考察药脂比、载药温度、载药时间对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并以热敏脂质体分别于37、43 ℃累积释药率为评价指标,采用Design-expert 8.05软件进行中心复合设计,建立各指标与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通过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工艺条件,通过验证性实验进行预测分析。结果 3种制备方法中pH梯度结合逆向法制备的槐定碱热敏脂质体包封率较高;载药温度为35 ℃、载药时间为1 h,药脂比小于1∶10时,脂质体的包封率达到75%以上;中心优化设计考察得最佳处方工艺条件:脂药比为17.80,DPPC/MSPC为9.50制得的脂质体在37 ℃时释药达到4.30%,43 ℃释药79.03%,包封率为(81.33±1.24)%,载药量为(3.95±0.76)%,平均粒径为136 nm。结论 以pH梯度结合逆向法制备槐定碱热敏脂质体包封率较高,热敏释药性质良好。  相似文献   

2.
洛莫司汀热敏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洛莫司汀热敏脂质体并考察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以二棕榈酰-D,L-α磷脂酰胆碱(DPPC)和胆固醇为载体,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洛莫司汀热敏脂质体,以甘露醇为赋形剂将其制成冻干脂质体;透射电镜观察冻干前后脂质体的形态,激光散射法测定脂质体的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Sephadex G-50柱分离脂质体与未包封药物,HPLC测定脂质体包封率;并考察脂质体的体外释药特性和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脂质体为多层圆形或椭圆型小囊,无粘连,大小均匀,冷冻干燥前后平均粒径分别为189.8和274.9 nm;ζ电位分别为-19.13和-0.83 mV,包封率分别为68.28%和60.32%(n=3)。在pH7.4 PBS介质、相变温度42℃时30 min累积释药88.64%。相同剂量洛莫司汀溶液与洛莫司汀热敏脂质体比较,37℃时肿瘤抑制率分别为33.04%和35.35%,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加热到42℃时肿瘤抑制率明显增加,加热10 min肿瘤抑制率分别为36.75%和58.87%;加热30 min肿瘤抑制率分别为50.52%和71.69%。结论洛莫司汀热敏脂质体在相变温度时,体外释药明显增加,体外抑瘤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硫酸铵梯度法制备莫西沙星脂质体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具有较高包封率和载药量且体外放置稳定的莫西沙星脂质体。方法 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包载莫西沙星的脂质体,以粒径及其分布和包封率、载药量为指标对处方和工艺进行优化。结果 最佳制备条件为:空白脂质体中硫酸铵质量浓度70 mg/mL、磷脂质量浓度50 mg/mL、脂质体粒径120 nm左右、透析时间5 h、载药时药脂比2∶3、孵育温度40 ℃、孵育时间30 min。制备得到的莫西沙星脂质体粒径为(143.00±3.98)nm,包封率为(74.56±3.21)%,载药量为(26.39±1.88)%。结论 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的莫西沙星脂质体包封率较高,粒径均一,室温放置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克班宁脂质体的处方筛选和制备工艺。方法采用p H值梯度法制备克班宁脂质体,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采用葡聚糖凝胶过滤法分离脂质体,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克班宁含量,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工艺为:药脂比为1∶10、胆固醇与磷脂比为1∶5,50℃恒温水浴孵育20 min,制备克班宁脂质体。结论 p H值梯度法制备的克班宁脂质体处方合理,工艺可行,包封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张文娟  陈一桢  唐兰如  刘红  陈勇 《中草药》2018,49(4):806-813
目的筛选二氢杨梅素(DMY)长循环纳米脂质体的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研究其体外释放特性和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脂质体,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脂质体处方和制备工艺;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脂质体的外观形态,激光粒径分析仪测定脂质体的粒径和Zeta电位;采用透析法研究脂质体体外释放特性,LC-MS/MS法测定大鼠血药浓度。结果优化的DMY脂质体制备条件为大豆磷脂酰胆碱-胆固醇-DSPE-m PEG2000物质的量比为75∶20∶5,DMY与类脂的质量比为1∶12,载药温度为60℃,载药介质为pH 5.0 PBS缓冲液,超声时间为20 min。在此条件下,DMY的包封率为(54.7±3.3)%,载药量为(4.3±0.2)%,粒径为(117.9±5.5)nm,Zeta电位为(-2.6±1.7)m V。48 h在pH 1.2和pH 6.8释放介质中的累积释放率均为86%。DMY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t_(1/2z)和AUC0~∞分别是游离DMY的2.7倍和1.8倍。结论与游离DMY相比,DMY脂质体体外释放缓慢,体内消除减缓,口服生物利用度提高。  相似文献   

6.
黄芩素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黄芩素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薄膜-超声法制备黄芩素脂质体,利用紫外光谱测定包封率以及浆板法测定体外释放曲线。结果:逆相蒸发制备的脂质体平均粒径179nm,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2.57%和23.24%;薄膜超声法平均粒径257nm,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60.02%和7.70%,在PH7.4磷酸盐缓冲液中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逆相蒸发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制备的脂质体粒径小、包封率高,药物具有一定的缓释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β-榄香烯纳米聚合物胶束包封率和载药量的RP-HPLC测定方法,并对其释药性进行考察。方法以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DSPE-PEG2000)为载体材料制备载药胶束,采用石油醚萃取法测定包封率和载药量,采用透析法对其释药性进行研究。结果所制备的β-榄香烯纳米聚合物胶束平均包封率为89.47%,平均载药量为8.33%,体外释药缓慢。结论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测定简便、准确,所制得的胶束具有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具有高包封率和良好稳定性的全缘千里光碱(INT)脂质体,并将其制成凝胶剂。方法以离心-超滤法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以包封率为主要指标筛选脂质体制备工艺、主要辅料磷脂与处方中磷脂-胆固醇比例;通过均匀设计法优选制备脂质体的工艺条件;考察药脂比包封率;通过pH梯度主动载药法提高脂质体的包封率;确定脂质体及其凝胶剂的处方工艺,并进行质量与稳定性评价。结果制备INT脂质体的最适方法为薄膜分散法,最适的磷脂为注射级大豆磷脂,处方中磷脂-胆固醇的最佳比例为4∶1;药脂比为1∶10时,薄膜分散法制备INT脂质体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成膜温度46.3℃,水化液用pH4.0柠檬酸缓冲液(CBS4.0),体积为15.0mL,包封率可达57.45%;药脂比由1∶20增加1∶2,包封率均在60%左右;pH梯度主动载药可显著提高脂质体的药物包封率,主动载药中较合适的水化液为CBS4.0。优选的脂质体包封率为75.21%,平均粒径为284nm,Zeta电位为2.23mV,稳定性实验证明,该脂质体及其凝胶剂稳定性良好。结论薄膜分散法结合pH梯度载药可以制备稳定且高包封率的INT脂质体凝胶剂。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9,(9)
目的: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羟基喜树碱脂质体,并对其处方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羟基喜树碱浓度、水合温度、胆固醇-卵磷脂质量比、卵磷脂浓度为考察因素,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并对优化处方所制脂质体进行验证试验、稳定性考察及体外释放试验。结果:羟基喜树碱脂质体的最佳处方工艺为:羟基喜树碱浓度1.00 mg/mL,水合温度65℃,胆固醇-卵磷脂质量比1∶5,卵磷脂浓度15 mg/mL。在此条件下,药物包封率为(80.57±0.60)%,载药量为(2.28±0.09)%;4℃下放置30 d,纳米粒外观、粒径及包封率无明显变化;体外释放试验结果显示在72 h累积释药86.87%。结论:薄膜分散法制备的羟基喜树碱脂质体包封率和载药量较高,稳定性良好,大小均匀,并具有一定的缓释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为优选去甲斑蝥素/粉防己碱双载药脂质体的处方及制备工艺,该实验以去甲斑蝥素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NCTD)及粉防己碱(Tet)为药物,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双载药脂质体,以粒径和包封率为综合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磷脂胆固醇用量、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对处方工艺的影响;采用透析法考察脂质体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表明制备的去甲斑蝥素/粉防己碱双载药脂质体,最佳处方工艺为磷脂、胆固醇比2.5∶1,超声时间4 min,超声功率40%;NCTD与Tet的包封率分别为86.62%,79.19%;透射显微镜下可见脂质体外形良好,平均粒径(207.5±3.6)nm,Zeta电位(1.345±0.173)m V;NCTD与Tet的48 h累积释放率分别为85.14%,85.00%。实验结果证明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双载药脂质体,包封率较高,粒径均匀,具有体外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以Poloxamer 407为基本材料的温度敏感型盐酸川芎嗪腹腔用原位缓释凝胶,建立温度敏感型盐酸川芎嗪腹腔用原位缓释凝胶的体外评价方法。方法制备Poloxamer 407(P-407)不同浓度溶液,分别测定其相转变温度、绘制黏度-温度曲线及体温下体外释放度测定,选择符合针对腹腔粘连病理特点的盐酸川芎嗪原位缓释凝胶。结果通过体外释放实验发现40%P-407原位凝胶与辅料2%~3%甲基纤维素(MC)结合使盐酸川芎嗪的体外释放度明显延长,最符合实验要求。结论温度敏感型盐酸川芎嗪腹腔用原位缓释凝胶具有良好的体外释放性能、温度敏感黏附性能并且该制剂稳定,方法简单,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2.
谢慧  何佶彦 《天津中医药》2020,37(6):711-716
[目的] 采用介质碾磨法制备木犀草素纳米混悬剂,并评价其质量。[方法] 借助单因素实验设计考察法优化了制备工艺参数并确定了处方中稳定剂和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并以木犀草素纳米混悬剂的粒径分布(Y1)和Zeta电位(Y2)作为评价指标,以处方中的药物浓度(X1),稳定剂浓度(X2)和表面活性剂浓度(X3)作为考察因素,通过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化其处方;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木犀草素纳米混悬剂的微观形态;并比较了木犀草素原料药与纳米混悬剂的体外溶出状况。[结果] 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确定木犀草素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工艺参数为:碾磨介质与混悬剂体积之比为1:1,研磨速度为2 500 r/min,研磨时间为4 h,稳定剂为羟丙基纤维素(HPC SL),表面活性剂为维生素E聚乙二醇1000琥珀酸酯(TPGs),经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化得到木犀草素纳米混悬剂的最优处方为:药物浓度为28.0 mg/mL,稳定剂浓度为1.5 mg/mL,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2 mg/mL;按照该处方制备的木犀草素纳米混悬剂平均粒径为(324.3±21.6)nm,Zeta电位为(-31.4±0.9)mV,在扫描电镜下可以观察到呈颗粒状均匀分布;木犀草素纳米混悬剂的药物溶出速率显著高于原料药。[结论] 本研究将木犀草素制备成纳米混悬剂,可显著提高其体外药物溶出速率,有望改善口服生物利用度高,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选川芎凝胶膏剂的基质处方。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方法,以初黏力、持黏力、剥离强度、膜残留为评价指标,结合效应面法,筛选川芎凝胶膏剂基质中NP-700、甘羟铝、甘油、酒石酸的用量及药物浓缩程度和加入体积。结果凝胶膏剂最优配比组成为:NP-700:甘羟铝:甘油:酒石酸:药液浓度:加入体积=1.1:0.08:7:0.04:4:5。结论均匀设计结合效应面法可用于凝胶膏剂的基质筛选,制得的贴膏载药量高,且具有良好的涂展性、保湿性,黏着力良好。  相似文献   

14.
穿心莲内酯衍生物ATC-Ⅱ脂质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兴荣  韩光  张瑜  焦文温  张生杰  华素 《中成药》2012,34(4):633-637
目的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穿心莲内酯衍生物ATC -Ⅱ脂质体的处方工艺.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ATC -Ⅱ脂质体,以平均粒径、包封率,载药量为评价指标,以投药量、胆固醇用量、水化体积为处方工艺的考察因素,采用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星点设计,建立各指标与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通过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工艺条件,并通过验证性实验进行预测分析,对ATC-Ⅱ脂质体进行体外释放研究.结果 各指标均采用二次多项式方程拟合最优,根据优化处方工艺制得ATC-Ⅱ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46.3±2.47 )nm,包封率为(88.54±1.12)%,载药量为(3.16±0.06)%;ATC-Ⅱ脂质体具有缓释特性,体外释放过程符合Riger-Peppas方程.结论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可用于ATC-Ⅱ脂质体的处方工艺优化,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黄芩苷-血根碱离子对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静  曾建国  邹剑锋  刘德明  肖俐  徐丽 《中草药》2012,43(4):676-682
目的以离子凝胶法制备黄芩苷-血根碱离子对壳聚糖纳米粒(BSI-CS-NPs)。方法以单因素为主要考察方法,筛选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BSI-CS-NPs的形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径大小和Zeta电位,HPLC法检测包封率和载药量。结果所制BSI-CS-NPs外观圆整,粒度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326.4 nm,Zeta电位为45.7 mV,包封率为68.73%,载药量为26.68%。相比黄芩苷-血根碱离子对原料药,BSI-CS-NPs 2 h的药物累积释放率减少了约36.51%,12 h累积释放率为92.29%。结论离子凝胶法适用于BSI-CS-NPs的制备,且具有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氢溴酸西酞普兰(citalopram hydrobromide,CTH)鼻用温敏凝胶的处方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评价。方法以泊洛沙姆407(F127)和卡波姆940(CP940)作为凝胶基质材料,胶凝温度与胶凝时间为观察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和单因素实验法优化凝胶基质处方;同时,以离体羊鼻黏膜为模型,采用Franz透皮扩散池法筛选药物透皮吸收促渗剂,最后采用冷法制备CTH鼻用温敏凝胶并进行体外性质评价;采用无膜溶出法测定制剂的体外溶蚀率及体外释放率;采用透析膜法测定其体外释放度。同时,考察温度及pH对该制剂黏度的影响。结果CTH鼻用温敏凝胶最优处方组成为:CTH 8.0%、F12720.27%、CP9400.17%、DM-β-003.0%、尼泊金乙酯0.05%及适量水。该制剂的胶凝温度为32.5℃,胶凝时间为42s,PH值为5.0,55 min时体外累积溶蚀率与药物累积释放率均大于90%,且二者具有良好线性相关性(r^2=0.9986);该制剂在8 h内体外累积释药为92%,其释药过程符合Higuchi动力学方程。温度及pH对该制剂的黏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和单因素法优化处方所制备CTH鼻用温敏凝胶其肢凝温度、胶凝时间及pH值适宜,符合鼻用制剂要求,其体外释药具明显缓释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并优化丹参酮ⅡA-PLGA纳米粒的制备工艺,比较2种制备方法对纳米粒成型及其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纳米沉淀法和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纳米粒,并对制得的纳米粒进行质量评价及比较,包括粒径、形态、载药量、包封率、药物利用率、晶型及体外释放行为。结果:沉淀法和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的纳米粒平均粒径分别为225 nm和183 nm,包封率分别为95.49%和87.99%、载药量分别为2.03%和0.16%、药物利用率分别为38.42%和17.59%。结论:沉淀法制备丹参酮ⅡA-PLGA纳米粒的效果优于乳化溶剂蒸发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制备硫酸长春新碱硅壳纳米颗粒(VCR-SiNPs)并对其相关性质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在盐酸氟化钠催化条件下成功制备包载硫酸长春新碱的硅壳纳米颗粒.以粒径、载药量、包封率为指标,考察催化剂的摩尔比、加药量对VCR-SiNPs的影响;透析法分析药物释放行为;MTT法研究其体外抗癌活性.结果 随着盐酸与氟化钠摩尔比的增大VCR-SiNPs的粒径逐渐增大;加药量为2 mg时载药量最高,为(7.26±0.16)%,包封率达(72.6±0.7)%.优化工艺制备的VCR-SiNPs平均粒径为(102.4±1.65)nm,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半数抑制率(IC50)为5.4μmol/L,是游离药物的56.25%.结论 制备的VCR-SiNPs可缓释药物,抗癌效果明显优于游离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氧化苦参碱负电荷脂质体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并研究其理化性质。方法以包封率为主要指标,对不同制备方法进行考察。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以均匀设计筛选优化最佳处方工艺,制备氧化苦参碱负电荷脂质体,并考察脂质体的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及体外释放度等理化性质。结果逆相蒸发法制备的脂质体在电镜下呈类圆形,粒径分布均匀,平均为253.6 nm,药物包封率为60.17%,Zeta电位为-40.5,体外释放用双指数方程拟合良好。结论氧化苦参碱负电荷脂质体包封率较高,带负电,粒径分布均匀,符合肝靶向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化改良的自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染料木素MePEG-PLGA共聚物胶束的制备工艺。方法:先采用正交设计进行处方的初步筛选,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再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进一步优化处方,以染料木素在有机相中浓度、MePEG-PLGA在有机相中浓度、水相和油相体积比为考察因素,以包封率、载药量和平均粒径为考察指标,对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经效应面法预测较佳工艺条件。结果:正交设计和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联用后得到的优化处方制备的样品包封率为84.43%,载药量为2.63%,平均粒径为63.7 nm。结论:正交设计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可以准确快速的优化染料木素MePEG-PLGA共聚物胶束的制备工艺,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