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饲喂老年大鼠高脂饲料造成高脂血症模型,观察沙棘油降脂作用.结果表明沙棘油能够降低血清中TC、TG、LDL含量,以降低TC效果更为突出(P<0.01),同时具有升高HDL和红细胞变形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大明胶囊治疗前后的高脂血症大鼠心肌间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阐述大明胶囊降血脂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Wistar大鼠40只分组,建立实验性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分别是正常组、高脂模型组、大明胶囊高、中、低(200,100,50 mg·kg-1·d-1)剂量组,每组8只。尾静脉取血测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游离脂肪酸(NEFA)等血脂指标;Trizol法提取心肌总RNA,利用RT-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技术,测定间隙连接蛋白43在正常、高脂、给药3种情况下的差异。结果:高脂血症时血清中的TC,TG,LDL及NEFA含量升高(P<0.05),HDL含量降低(P<0.05),经大明胶囊治疗后TC,TG,LDL及NEFA含量降低(P<0.05),HDL含量上调(P<0.05)至接近正常水平;与正常组比较高脂组和给药组心电图无明显改变,心率无显著性差异;高脂组与正常组比较间隙连接蛋白43mRNA表达显著减弱(P<0.05),给药组与高脂组比较间隙连接蛋白43 mRNA表达显著增强(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高脂组与正常组比较间隙连接蛋白43表达显著减弱(P<0.05),给药组与高脂组比较间隙连接蛋白43表达显著增强(P<0.05)。结论:大明胶囊具有降血脂作用,其降血脂的药效机制与间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改变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纳米蜂胶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动物实验法,观察不同剂量纳米蜂胶对高脂血症大鼠体重、肝重、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及脂蛋白脂酶(LPL)、肝脂酶(HL)、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活性的影响。结果纳米蜂胶对高脂血症大鼠的体重、肝重及HDL-C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各剂量组纳米蜂胶均可显著提高LPL、HL的活力(P<0.01,P<0.05),中、高剂量纳米蜂胶可显著降低血清TC值和显著提高LCAT活力(P<0.05,P<0.01),高剂量组纳米蜂胶可使LDL-C含量、肝指数和动脉硬化指数(AI)显著下降(P<0.05)。结论纳米蜂胶具有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可能与提高血酯蛋白相关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酸枣仁炮制品中总皂苷对高脂血症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用高脂饲料喂养两周造成大鼠高血脂模型,分组灌胃给药,测定大鼠血清TC、TG、HDL—C、LDL—C含量的变化。结论:酸枣仁炮制品中总皂苷能降低高脂血症动物模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并具有显著调节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高脂血症大鼠为模型比较香蕉皮多酚、辛伐他汀降血脂及抗氧化作用。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即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辛伐他汀组(10 mg·kg-1)、香蕉皮多酚低、中、高剂量组(30,60,120 mg·kg-1)。正常对照组喂食普通饲料,其余5组每天灌胃给予高脂饲料制备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的同时给予香蕉皮多酚干预, 连续给药40 d后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二醛(MDA) 的含量,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的活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G,TC,LDL-C,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 而血清HDL-C,SOD,T-AOC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 香蕉皮多酚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TG,TC,LDL-C,MDA 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 血清HDL-C,SOD和T-AOC的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 香蕉皮多酚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具有降低血脂及抗氧化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降脂保肝方对糖尿病高脂血症大鼠糖脂代谢紊乱的影响。 方法: 采用高脂乳剂灌胃联合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8 mg·kg-1)制备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二甲双胍0.18 g·kg-1)组、降脂保肝方组9.54 g·kg-1并设正常对照组,ig连续给药35 d。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肝脏TC,TG,MDA,SOD。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PG,血清HbA1c,血清及肝脏TC,TG,LDL和MDA水平显著升高,血清及肝脏中HDL水平显著降低且SOD活性显著减弱(P<0.05);降脂保肝方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高血脂大鼠FPG,血清HbA1c,血清及肝脏TC,TG,LDL,MDA水平,提高血清及肝脏中HDL水平和SOD活性(P<0.05)。 结论: 降脂保肝方可有效调节糖尿病高血脂大鼠糖脂代谢紊乱,降低肝脏脂质水平,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决明子蛋白质和蒽醌苷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4  
目的 :考察决明子蛋白质和蒽醌苷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方法 :采用灌胃脂肪乳剂建立大鼠的高脂血症模型。用酶比色法测定决明子蛋白质和蒽醌苷的不同剂量、以及两者小剂量合用后 ,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 (HDL-C)的影响。结果 :决明子蛋白质大剂量 (1mg·kg-1·d-1)、蒽醌苷大剂量 (20mg·kg-1·d-1)以及两者的小剂量 (蛋白质 0.25mg·kg-1·d-1,蒽醌苷 5mg·kg-1·d-1)合用 ,均可使高脂血症大鼠的TC ,TG和LDL C显著降低 (P<0.05 ,P<0.01)。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 ,决明子蛋白质、蒽醌苷皆可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TC ,TG和LDL-C。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降脂合剂对高脂血症大鼠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易感性及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降脂合剂调节血脂的可能机制。 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7.2×10-4 g·kg-1)和降脂合剂0.25,0.5,1.0 g·kg-1剂量组,每组10只动物。除正常组用基础饲料喂养外,其余各组喂饲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同时预防给药,每日1次,给药10周。10周后动物眼底静脉取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大鼠血脂,分离LDL,体外测定其氧化易感性。Trizol法提取大鼠肝脏RNA, RT-PCR测定LDL-R mRNA的表达。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降脂合剂各剂量组预防用药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B(Apo B)的水平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Apo A)的水平及Apo A/Apo B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降脂合剂各剂量组最大氧化速率时间(Tmax)和LDL氧化延迟时间(lag time)均明显延长,肝脏LDL-R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降脂合剂能够调节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LDL氧化易感性,促进高脂血症大鼠肝组织LDL-R mRNA基因表达,对血脂异常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灵芝多糖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索灵芝多糖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高血脂组和不同含量灵芝多糖组,除正常组外,其他组的大鼠采用高脂食物喂养1个月后,鼠尾采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LPO)。结果:灵芝多糖能明显降低TC,TG和LDL-C的浓度(P<0.01),能使HDL-C浓度升高(P<0.05),能明显提高血液GSH-Px和SOD酶活性(P<0.01),降低血液LPO的浓度(P<0.05)。结论:灵芝多糖能调节大鼠高脂血症的脂代谢和增强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决明子乙醇提取物对实验性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血糖及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决明子治疗高脂血症的调脂外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饲喂高脂饲料和饮用10%乙醇溶液的方法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血脂康,0.15 g·kg-1),决明子低、中、高(4,8,16 g·kg-1)剂量组,各组均按10 mL·kg-1体积ig给予相应药物,并设正常对照组,连续ig 4周。灌胃给药期间继续饲喂高脂饲料和饮用10%乙醇溶液。末次给药后,采血,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葡萄糖(Glu)的含量,并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血症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LDL-C,Glu含量显著升高(P<0.01),HDL-C显著降低(P<0.01);IL-6和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决明子乙醇提取物高、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TC,TG,LDL-C,Glu的含量,显著升高HDL-C的含量(P<0.01);显著降低大鼠血清IL-6和TNF-α水平(P<0.01)。结论:决明子乙醇提取物不仅可有效改善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血糖及血脂水平,亦可明显降低炎性细胞因子IL-6和TNF-α水平,这可能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圣愈超微粉颗粒对气虚血瘀型高脂血症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以游泳过劳加高脂饲料喂养30 d,制备气虚血瘀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分正常、模型、阳性药通脉颗粒组(2.4 g·kg-1)、圣愈超微粉颗粒高、低剂量组(3.2,2.4 g·kg-1),均ig 3周;测定血脂4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一氧化氮(N0)、血浆内皮素(ET-1);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LDL-C,MDA,血浆ET-1水平均升高(P<0.05或P<0.01),血清NO水平降低(P<0.05),血清SOD及GSH-Px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通脉颗粒组、圣愈超微粉颗粒高剂量组TC,TG,LDL-C,MDA,血浆ET-1水平均明显降低,高剂量组分别为[(2.03±0.23),(1.44±0.30),(0.98±0.17)mmol·L-1],(6.92±1.39)mol·L-1,(143.39±17.33)ng·L-1;模型组分别为[(3.09±0.23),(2.05±0.15),( 1.48±0.15)mmol·L-1],(8.59±1.541) mol·L-1,(163.13±33.61)ng·L-1)(P <0.05或P<0.01),血清SOD,GSH-Px和NO水平升高,高剂量组分别为[(229.39±38.333),(979.44±197.453) U· mL-1],( 34.92±12.39)μmol·L-1;模型组分别为[ (163.13±33.61),(513.49±122.60) U·mL-1],(23.39±8.54) μmol·L-1(P <0.05或P<0.01);圣愈超微粉颗粒低剂量组作用相对较弱,仅能够显著下调血清TC,SOD和GSH-Px水平.结论:圣愈超微粉颗粒与阳性药通脉颗粒相似,具有明显的改善气虚血瘀型高脂血症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及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柿叶乙醇提取物治疗大鼠高脂血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柿叶乙醇提取物对大鼠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食饵性高脂血大鼠模型,以康利脂为阳性对照药,观察柿叶乙醇提取物对血脂的影响。结果 柿叶乙醇提取物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并能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在血清中的含量。与阳性药康利脂相比较,柿叶乙醇提取物给药1周后的作用较低,给药2周后的作用与康利脂的作用相当,且未见毒副作用。结论 柿叶乙醇提取物对大鼠高脂血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木耳超微粉对大鼠血脂的影响,为药物和保健食品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选择5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高剂量组[400 mg/(kg·d)]、中剂量组[200 mg/(kg·d)]、低剂量组[100 mg/(kg·d)],每天灌胃给予不同浓度木耳超微粉1次,另外设置空白组和高脂模型组作为对照,观察大鼠体质量、肝指数、血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的Glu、TC、TG、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造模成功。给药组大鼠的体质量、肝指数、Glu、TC、TG、LDL-C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HDL-C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木耳超微粉可显著降低生长旺盛时期大鼠的体质量,对高脂饲料导致的肝功能病变有显著的改善功能;还可显著降低高脂大鼠的血糖、血清TC、TG、LDL-C水平,升高血清HDL-C。  相似文献   

14.
虎丹颗粒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质代谢及氧自由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梦薇  郑霖 《中药材》2008,31(3):410-412
目的探讨虎丹颗粒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质代谢及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78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血症组、虎丹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辛伐他汀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小鼠灌服脂肪乳剂建立高脂血症模型,虎丹颗粒按12、6、3 g/kg剂量给小鼠连续灌胃4周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胆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LPO).结果与高脂血症组相比,虎丹颗粒能明显降低TC、TG和LDL-C的浓度(P<0.05),能明显升高血SOD和GSH-Px活性(P<0.05),降低血清LPO的浓度(P<0.05).与辛伐他汀组相比,虎丹颗粒在降脂方面稍差(P<0.05),但在清除氧自由基活性方面要优于辛伐他汀(P<0.05).结论虎丹颗粒具有能调节小鼠高脂血症脂质代谢和增强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姜怡邓  曹军  董泉洲  王树人 《中药材》2007,30(6):672-677
目的:研究枸杞籽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强度及涉及的可能机制。方法:高脂膳食制备家兔动脉粥样硬化实验模型,动态观测其血浆TC、TG、LDL-C、HDL-C的变化;8周后,测定血清SOD、GSH-Px、T-AOC活性和MDA的含量;制作石蜡切片进行病理学检测;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分析NFκ-Β、TNF-α在血管中的表达。结果:枸杞籽油可增加实验家兔血浆HDL-C含量,降低血浆TC、TG、LDL-C含量,增强血清SOD、GSH-PX、T-AOC活性,降低血清MDA、TNF-α的含量;降低NFκ-Β、TNF-α分子在血管中的表达,减少脂质斑块的形成。其效应强度与脂必妥相当。结论:枸杞籽油具有显著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效应。其机制涉及降血脂、抗氧化,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NFκ-Β的通路,降低血清中炎性分子TNF-α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益妇宁胶囊对去势高血脂模型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妇宁(YFN)胶囊对去势高血脂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56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模型对照组、乙烯雌酚片组、血脂康组、YFN高、中、低剂量组。造模成功后喂高脂饲料并给药3周,测定大鼠体重及肝指数,并用试剂盒检测血脂五项(TC,TG,HDL-C,LDL-C,VLDL)及酶(HP,LPL,总脂酶)的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的体重、肝指数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YFN能明显降低去势高脂大鼠血清TG,TC,LDL-C水平(P<0.05),明显升高HP,LPL,总脂酶的水平(P<0.05)。结论:YFN可以改善去势高血脂大鼠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7.
泽泻汤降血脂及抗氧化作用有效部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泽泻汤总提物及其两个部位(100%乙醇和50%乙醇部位)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预防性降血脂及抗氧化作用,并确定有效部位。方法采用高脂模型-预防性给受试物法,即喂饲大鼠高脂饲料的同时灌胃泽泻汤总提物及其两个部位,连续30d,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计算脏器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动脉硬化指数(AI)和血清HDL/TC比值,并观察肝脏病理切片。结果泽泻汤总提物及其两个部位均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清中TC、TG、LDL-C含量及AI值(P<0.05或P<0.01),明显升高血清HDL/TC比值、HDL-C含量(P<0.05或P<0.01),其中100%乙醇部位降低TC作用最强;只有泽泻汤总提物和100%部位能显著升高大鼠血清SOD活力、显著降低MDA含量(P<0.05或P<0.01),其中100%乙醇部位降低MDA含量作用强于总提物。结论泽泻汤及其两个部位均有预防性降血脂作用,100%乙醇部位降低TC和MDA作用最强。抗氧化作用的有效部位为泽泻汤总提物和100%乙醇部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罗布麻叶总黄酮(TFA)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脂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5 mg·kg-1)及TFA低、中、高剂量组(26、52、104 mg·kg-1),每组8只。以高脂饲料喂养4周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大鼠在造模同时予以相应药物连续灌胃给药,每天1次,给药体积为10 mL·kg-1,对照组和模型组予以等量0.5%CMC-Na溶液。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血清和肝组织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一氧化氮(NO)水平,计算血脂综合指数(LDL-C/HDL-C)及动脉硬化指数(AI);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血管紧张素-II(Ang-II)、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肝组织脂肪变性明显,血清和肝脏的TC、TG、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HDL-C、NO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LDL-C/HDL-C、AI指数明显升高(P<0.01),血清Ang-II、VCAM-1及MD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血清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TFA各剂量组大鼠的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明显降低,TFA高剂量组大鼠血清和肝脏组织的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HDL-C、NO水平显著升高(P<0.01),LDL-C/HDL-C及AI指数明显下降(P<0.01),血清Ang-II、VCAM-1及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血清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罗布麻叶总黄酮对高脂血症大鼠有明显的降血脂和降肝脂作用,能减轻高血脂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和改善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实现对血脂代谢的调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研究两种工艺的绞股蓝总甙降血脂作用的药效学对比,为绞股蓝总甙的工艺优化奠定基础。方法:90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工艺1低、中、高剂量组、工艺2低、中、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钙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饲喂高脂高胆固醇饲料。连续给药33天后,观察状态、体重,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LDL-C)、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DLC)、血清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肝组织还原型谷胱甘肽(Exogenous Reduced Glutathione,GSH)、肝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le,MDA)、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minase,AST)。结果:两组工艺的绞股蓝总甙高剂量连续给药可降低模型大鼠血清TC、FFA、LDL-C水平和肝脏MDA含量,升高肝脏还原型GSH的水平和SOD的水平,但工艺2中剂量也可降低模型大鼠血清LDL-C水平,升高肝脏还原型GSH的水平和SOD的水平,这说明工艺2的药效要略优于工艺1。结论:不同工艺的绞股蓝总甙均有降低血脂的作用,但不同工艺的绞股蓝总甙所产生的药效却不尽相同,这为绞股蓝总甙的工艺优化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