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髌上入路与经髌韧带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胫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接受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接受经髌韧带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不同时间膝关节HSS评分及优良率、术后膝关节疼痛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764,t=-1.723,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32,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膝关节HSS评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585,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及12个月膝关节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21,t=3.288,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时膝关节HSS评分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髌上入路置入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能够获得显著临床效果,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7-2019-07诊治的59例胫骨远端骨折,30例采用髌上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髌上入路组),29例采用髌下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髌下入路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使用阻挡钉患者比例、切开复位患者比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经髌上及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到2019年6月期间接诊的62例胫骨干骨折患者的诊疗情况。将经髌上入路行髓内钉内固定手术的30例胫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组,经髌下入路行髓内钉内固定手术的32例胫骨干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膝前疼痛发生率等相关指标以及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手术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总优良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5.0%的总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膝前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为6.6%,对照组膝前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为43.4%,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干骨折患者经髌上入路行髓内钉内固定手术,可明显减少手术透视次数,降低患者膝前疼痛发生率,有助于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胫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手术采用髌上入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9年6月80例胫骨近端骨折采用髓内钉手术治疗患者进行研究,按不同的手术入路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髌下入路,观察组采用髌上入路,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对手术时间、拆线时间等各项手术指标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疼痛、切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比较,对照组发生率(30%)高于观察组(10%)(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5%)优于对照组(75%)(P <0.05)。结论胫骨近端骨折采用胫骨髓内钉手术选择髌上入路,术中膝关节半伸直位,可有效提高透视效果,提高操作安全性,并发症少,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安全性高,极具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后膝关节痛的临床观察,探讨膝关节痛的发生和病因。方法回顾研究1996年5月~2006年4月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685例,所有病例在骨折愈合后均有1次以上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4.2个月。结果共有165例术后发生膝关节痛,经髌韧带入路组膝关节痛发生率为34.5%,髌韧带内侧入路组为14.6%,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髌韧带旁入路能减少胫骨干骨折髓内钉治疗术后膝关节痛的发生,建议使用髌韧带周围入路,髓内钉固定后膝关节痛的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胫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膝关节疼痛的临床分析,探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术后引起膝关节疼痛的发生原因。方法我院自2001年5月至2006年3月应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202例病人。结果对所有病人在骨折愈合后均进行2次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4个月,共有58例胫骨干骨折术后发生膝关节疼痛,经髌韧带入路手术例数为105例,发生膝关节疼痛的例数为31例,疼痛发生率为29.5%。经髌韧带旁入路手术例数为97例,发生膝关节疼痛的例数为27例,疼痛发生率27.8%。结果经髌韧带旁入路进行胫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胫骨干骨折不能减少术后膝关节疼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胫骨干骨折髓内钉治疗后膝关节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通过对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后膝关节痛的临床观察,探讨膝关节痛的发生和病因。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1997年1月~2002年12月应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1332例病例。所有病例在骨折愈合后均有一次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7个月。结果 共有409例胫骨干骨折术后发生患侧膝关节痛;经髌韧带入路组膝关节痛发生率为31.9%,髌韧带旁入路组为28.9%。结论 髌韧带旁入路不能减少胫骨干骨折髓内钉治疗术后膝关节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总结胫骨干骨折采用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治疗的手术操作及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于我院行胫骨干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共34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髌上入路组17例(甲组)和髌下入路组17例(乙组)。甲组男10例,女7例;年龄22~65岁,平均(45.2±15.5)岁。乙组男12例,女5例;年龄24~64岁,平均(46.4±12.8)岁。观察记录两组术中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及术后指标(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膝前疼痛发生率、术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并进行对比。结果甲组术中透视次数(8.8±1.2)次少于乙组(10.9±2.0)次,甲组膝前疼痛发生率(5.9%)远低于乙组(41.2%),甲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87.9分)高于乙组(83.9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率及愈合时间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干骨折的患者采用髌上入路髓内钉治疗较髌下入路术中透视次数更少、术后膝前疼痛发生率更低、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髌上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择2012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胫骨干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髌上组及髌下组,每组40例。髌上组采用髌上入路META髓内钉固定,髌下组采用髌下入路普通髓内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髌上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均显著优于髌下组(P0.05),而两组患者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组下地行走时间、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均显著早于髌下组(P0.05)。术后6、12个月,髌上组的VAS评分、ROM和HSS评分显著优于髌下组(P0.05)。影像方面,髌上组骨折复位质量显著优于髌下组(P0.05),髌上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早于髌下组(P0.05)。[结论]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  相似文献   

10.
唐慧斌  孙振国  翁伟  徐旭纯  闵继康 《中国骨伤》2021,34(12):1165-1170
目的:探讨应用经髌上入路交锁髓内钉技术治疗胫骨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采用交锁髓内钉手术治疗80例胫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观察组(经髌上入路)和对照组(经髌韧带入路)。其中观察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28~67(46.70±10.34)岁;对照组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31~69(49.38±10.74)岁。记录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X线机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主动直腿抬高(straight leg raise,SLR)时间,住院时间,膝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膝关节疼痛率,术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等指标。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时间19~38(24.60±4.52)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53.83±7.01) min,切口长度(3.98±0.83) cm,术中X线机透视次数(18.90±1.75)次,骨折愈合时间(10.03±0.89)周,术后SLR时间(1.19±0.25) d,住院时间(6.73±1.06) d均优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根据HSS评分评估疗效,观察组优34例,良5例,可1例,差0例;对照组优25例,良9例,可6例,差0例;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经髌上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具有创伤小、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等优点,可获得更加满意的临床效果,可进一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对比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收治的胫骨干骨折148例患者,其中男98例,女50例,年龄19~8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 h~10 d。根据胫骨干骨折AO分型,AO-42A型93例,B型36例,C型19例。148例均使用髓内钉固定,其中髌上入路67例(髌上组),髌下入路81例(髌下组)。髌上组男43例,女24例;年龄(48.09±14.34)岁。髌下组男55例,女26例;年龄(47.46±13.72)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延迟或畸形愈合率、两侧膝关节活动范围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评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4.4±11.6)个月,骨折均愈合。髌上组手术时间(86.94±17.53)mins,髌下组手术时间(98.10±18.82)min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组术后骨折内外翻畸形发生率3.0%,显著低于髌下组的13.6%(P0.05);术后1年,髌上组膝前疼痛发生率5.9%,显著低于髌下组的16.0%(P0.05);髌上组双侧膝关节活动范围差小于髌下组(P0.05);髌上组VAS为(0.75±0.61)分,与髌下组(0.99±0.6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1.12±3.88)分,与髌下组(89.67±3.8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延迟愈合率及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相比,术中骨折复位及透视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后骨折内外翻畸形率及膝前疼痛发生率低,膝关节功能评分较高,是髓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半伸膝位髌旁外侧入路专家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9-12采用髌旁外侧入路专家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15例胫骨干骨折,取抬脚垫垫于患肢小腿下方,维持膝关节屈曲15°~30°(膝关节处于半伸膝位),以髌骨外侧缘中点下1 cm沿髌韧带外侧缘至胫骨结节外侧作长约5 cm切口,切开髌腱外侧支持带,骨折复位后置入合适直径和长度的专家型髓内钉固定。结果 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8~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6(3~12)个月。术后1个月所有患者膝关节屈曲可达到120°,膝关节功能与活动度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根据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2例,良2例,可1例。术后切口愈合良好,随访期间未出现膝前疼痛、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结论半伸膝位髌旁外侧入路专家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手术操作简单,不进入膝关节腔,不损伤髌韧带和髌前隐神经,胫骨骨折复位固定可靠,保留了膝关节正常功能,可促进患者更快、更好康复,有效降低了术后膝前疼痛、骨折不愈合、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本院拟行股骨干骨折治疗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则行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膝关节功能指标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液量、骨折愈合时间均高于观察组(P0.05):而对照组不良反应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采用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对患者手术影响较小、运动功能恢复较好,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较少,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旋入自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新鲜闭合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06-2019-06间收治的84例新鲜闭合性胫骨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各42例。交锁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自锁组采用旋入自锁髓内钉固定术。回顾性分析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自锁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地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交锁组,治疗优良率高于交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入自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新鲜闭合性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患者下地活动时间,有利于加快骨折愈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髌下入路与半伸膝位外侧髌旁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胫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髌下入路组(30例,行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和髌旁入路组(30例,行半伸膝位外侧髌旁入路髓内钉固定)。记录两组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手术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4~20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髌旁入路组短(少)于髌下入路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中透视次数、术中二次移位及术后膝前痛例数髌旁入路组明显少于髌下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末次随访时Lysholm膝关节评分髌旁入路组明显高于髌下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未发生切口深部感染、皮肤坏死、骨髓炎及内固定失效等严重并发症。髌下入路组1例发生切口浅表感染,经加强换药术后3周切口愈合。结论 髌下入路与半伸膝位外侧髌旁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折均效果良好,但半伸膝位外侧髌旁入路可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及二次移位发生,降低术后膝前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MIPPO)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将90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髓内钉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40例)和MIPPO组(采用MIPPO治疗,50例)。记录并发症情况和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采用Johner-Wruhs评分和疼痛VA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9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4~24个月。髓内钉组发生膝关节疼痛2例,感染1例;MIPPO组发生浅部感染1例。骨折愈合时间髓内钉组较MIPPO组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髓内钉组高于MIPP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髓内钉组低于MIPPO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O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均可取得理想效果,但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术后功能评分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11—2019-01间兰考县中心医院收治的64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实施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钢板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末次随访2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与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肱骨外科颈骨折,均有较好的效果。但髓内钉内固定术的创伤小、骨折愈合好,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78例胫骨远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78例胫骨远段骨折AO分型A型患者按内固定方法不同分为内侧钢板组(采用内侧锁定钢板固定治疗,27例)、外侧钢板组(采用外侧锁定钢板固定治疗,25例)和髓内钉组(采用髓内钉固定治疗,26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膝关节和踝关节活动度。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16.5±2.5)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内侧钢板组、外侧钢板组均明显短(少)于髓内钉组(P<0.05);内侧钢板组与外侧钢板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地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内侧钢板组明显高于外侧钢板组、髓内钉组(P<0.05);外侧钢板组和髓内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3组膝关节屈曲130°~140°、伸直0°~5°;踝关节跖屈40°~45°、背伸20°~25°。结论 3种内固定治疗胫骨远段骨折均能获得满意疗效。对于小腿内侧软组织浅薄或条件不佳情况建议采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髌上旁入路和髌下旁入路髓内钉固定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结果。[方法] 2012年6月—2019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胫骨干骨折62例。其中30例取髌上旁入路(髌上组),32例取髌下旁入路(髌下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学资料。[结果]髌上组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和切口长度均显著优于髌下组(P0.05),但两组间术中失血量和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4.30±2.50)个月。两组恢复负重和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活动时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而膝关节ROM和Lysholm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6个月髌上组的VAS评分显著小于髌下组(P0.05),术后6、12个月髌上组的Lysholm评分均显著高于髌下组(P0.05)但相应术后时间点两组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髌上组术后残留矢状面侧方移位和成角移位均显著小于髌下组(P0.05),但是两组间术后残留冠状面侧方移位和成角移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影像显示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结论]两种入路均可完成胫骨干骨折髓内固定,相比之下髌上旁入路的临床结果更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交锁髓内钉和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按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交锁髓内钉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50例)和锁定钢板组(采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50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部分负重行走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Johner-Wruhs评分、踝关节活动度、AOFAS踝-后足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5(12.26±5.63)个月。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交锁髓内钉组均少(短)于锁定钢板组(P<0.01)。骨折愈合时间:交锁髓内钉组短于锁定钢板组(P<0.01)。术后部分负重行走时间:交锁髓内钉组早于锁定钢板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交锁髓内钉组低于锁定钢板组(P<0.05)。术后12个月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末次随访时踝关节活动度及术后3、12个月AOFAS踝-后足评分:交锁髓内钉组均优于锁定钢板组(P<0.05)。结论 与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相比,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更符合力学原理,更利于骨折愈合,患者术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