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机器人3D模式下辅助经皮固定骶髂螺钉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 年3月在乐清市人民医院应用天玑II骨科手术机器人在3D模式下辅助行经皮骶髂螺钉治疗骨盆后环骨折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1例患者根据手术日期按时间顺序进行编号,分为前、中、后期3组,将完成的第1至第10例设为前期组,第11至第20例设为中期组,第21至第31例为后期组,对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及骶髂螺钉位置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骨科手术机器人相关并发症。机器人辅助下骶髂螺钉置入的平均手术时间随手术病例数增加而显著减少,其中前期组与中、后期平均手术时间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期组和后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78)。结论:天玑II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固定骶髂螺钉的学习曲线前期较为陡峭,开展10例后可趋于平稳。骨科手术机器人3D模式下辅助治疗骨盆后环骨折是一种安全准确的方法,可提高手术精度,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联合Kapandji技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2012年5月~2016年2月对21例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按AO分型:A3型6例,B2型3例,C2型9例,C3型3例)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经皮插入以阻挡骨块再移位的Kapandji技术。末次随访根据改良的Sarmiento评分进行影像学评估,根据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估。结果手术时间25~45 min,平均35.3 min。术后住院时间3~14 d,平均6.5 d。21例随访8~24个月,平均15.3月,骨折均获愈合。影像学评分:优17例,良4例;腕关节功能评分:优13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为85.7%(18/21)。结论外固定支架联合Kapandji技术是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易于操作,避免伸肌腱的刺激,可有效增强固定的稳定性,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3.
郑立程  季滢瑶  赵政 《中医正骨》2020,(3):67-69,73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Kapandji技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5月至2016年2月,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Kapandji技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21例。男8例,女13例;年龄60~78岁,中位数69岁;均为闭合性骨折;左侧8例,右侧13例。骨折AO分型为A3型6例、B2型3例、C2型9例、C3型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 h至13 d,中位数5 d。术中牵拉患肢复位骨折块后,采用Kapandji技术用克氏针经皮插入骨折端维持骨折复位,然后安装外固定支架进行外固定。随访观察骨折复位、愈合及腕关节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中位数1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13周,中位数8周。术后6个月时,患肢掌倾角7.1°~16.7°(中位数11.2°),尺偏角15.5°~25.3°(中位数20.4°),桡骨短缩均≤2 mm,关节面台阶均≤2 mm;骨折复位影像学评分(0.48±0.02)分,优17例、良4例。末次随访时,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3.52±0.26)分,优13例、良5例、可3例。术后并发针道感染1例,拔除克氏针、积极抗炎治疗后感染控制;并发桡神经浅支支配区感觉障碍1例,经对症处理后感觉恢复。均无断针、骨折不愈合及正中神经损伤、肌腱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Kapandji技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骨折复位和愈合好,有利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胸锁关节脱位内固定钢针游走心包肺内一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47岁。因左胸锁关节脱位行克氏针内固定术后5个月,常规摄片时发现克氏针坠入纵隔及右上肺1个月而入院。患者于1994年6月跌伤致左胸锁关节前脱位,于当月在本院行左胸锁关节切开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后患者恢复佳,10月份来院准备拆除内固定时摄片发现克氏针偏离固定部位,胸透证实1枚在右上肺内,1枚在心包内。在全麻下行经胸腔取异物术。取胸骨旁切口分左右二路,先切除右第三肋软骨进入右侧胸腔上部,触及克氏针位于脏层胸膜之内,顺利取出1枚长约55cm克氏针,针孔丝线结扎,未见漏气及肺压缩。接着行切除左第三、四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后膝关节痛的临床观察,探讨膝关节痛的发生和病因。方法回顾研究1996年5月~2006年4月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685例,所有病例在骨折愈合后均有1次以上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4.2个月。结果共有165例术后发生膝关节痛,经髌韧带入路组膝关节痛发生率为34.5%,髌韧带内侧入路组为14.6%,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髌韧带旁入路能减少胫骨干骨折髓内钉治疗术后膝关节痛的发生,建议使用髌韧带周围入路,髓内钉固定后膝关节痛的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腕背伸位石膏固定治疗Colles骨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采用腕背伸位石膏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效果及解剖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对134例移位的Colles骨折采用手法复位腕背伸位石膏外固定。结果:经过5—36个月,平均14个月的随访,全部获骨折愈合,根据Samnicnro^[4]综合评定,优良率达93.3%。结论:认为使用手法复位腕背伸位石膏固定治疗Colles骨折可以维持良好的位置,获得最佳的腕关节功能,而并发症最少。  相似文献   
7.
手术治疗Pilon骨折82例分析   总被引:70,自引:12,他引:58  
对3种固定方式治疗82例Pilon骨折的疗效进行评估,旨在提出最佳治疗方案。方法:自1986年2月1998年12月间共治疗82例患者,按固定方法可分为3组:即采用有限内固定架石膏外固定23例,三叶形钢板内固定24例;有限内固定结合”T“形超关节外固定架治疗35例。  相似文献   
8.
9.
带锁髓内钉的应用使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骨折的指征得到明显扩大[1].其具有固定牢固,防止骨折端缩短、成角或旋转畸形,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2].是目前骨折内固定术中比较理想的方法之一.以往手术采用开放穿钉或闭合穿钉技术,各有优缺点.我院从1997年开始综合二种穿钉技术的优点,采用小切口直视下骨折复位以国产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下肢长骨骨折2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三种内固定方法固定髋臼后壁骨折的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髋臼后壁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的固定强度,以确定最理想的内固定方法。方法将18具骨盆标本制成左右配对的髋关节,随机分成三组,然后人为造成髋臼后壁关节面1/3骨折、2/3骨折、3/3骨折。用两枚皮质骨螺钉、重建钢板以及重建钢板加两枚皮质骨螺钉三种内固定方式固定每一组骨折,屈髋90°对模型分别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测量各组骨折块的分离位移及分离3mm时的载荷,以比较不同比例后壁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的固定强度。结果统计显示1/3比例骨折螺钉组与钢板、钢板加螺钉组间差别无意义(P〉0.05),2/3、3/3比例骨折螺钉组与钢板、钢板加螺钉组间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而钢板组与钢板加螺钉组之间差别无意义(P〉0.05)。结论髋臼后壁1/3比例骨折,单用两枚皮质骨螺钉固定已经足够;2/3和3/3比例骨折以重建钢板内固定较为理想,在钢板之外再加两枚螺钉并不能增加内固定强度,反而增加了手术创伤及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