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腕部尺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腕部尺神经损伤47例进行总结。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年2个月,按照手外科学会上肢周围神经功能评定试行标准评定,优良率为72.3%。结论:腕部尺神经损伤会影响手部精细动作,临床上应该重视尺神经的修复,特别是尺神经深支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对四肢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四肢周围神经损伤症状的患者行高频超声诊断检查。结果 22例患者中,正中神经损伤8例,尺神经损伤4例,桡神经损伤4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腓总神经损伤3例,胫神经损伤2例;按照神经损伤病因,外伤16例,上肢感染4例,血管神经鞘内转移性淋巴结2例;22例患者中非手术治疗3例;手术治疗19例,其中神经松解15例,神经直接修复4例;行神经直接修复4例患者中外周神经功能完全恢复2例,功能部分恢复2例。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楚显示周围神经的形态结构,对于检查周围神经损伤原因及程度具有重要的诊断学价值,同时根据临床症状及超声诊断的分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周围神经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肢多神经损伤的诊断、治疗。方法 2004-2014年,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中,发现误诊为臂丛损伤的上肢多神经损伤10例、臂丛损伤合并多神经损伤3例。结果六个月后复查桡神经优级9条;正中神经优级9条、良级2条、差级1条;尺神经优级8条、良级1条、可级2条、差级1条;肌皮神经优级4条、良级1条;上臂内侧皮神经优级6条、良级2条。结论熟悉上肢多神经损伤、臂丛损伤的概念及特点,有助于上肢多神经损伤的诊断,显微外科技术进行神经探查松解手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外伤性桡神经损伤56例回顾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外伤性桡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56例外伤性桡神经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5例为上肢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其中肱骨中段骨折9例,肱骨髁上骨折4例,尺桡骨骨折2例;15例桡神经深支损伤,其中刀砍伤12例,尺桡骨骨折2例,机器绞伤1例。手术采用神经端端缝合术(外膜、柬膜缝合)、神经内外松解术、神经移植术3种方法修复。结果 56例术后随访1~4年,平均1年8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良率达94.6%。结论 早期手术及系统的康复训练,能够增进桡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上肢外周神经损伤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高频超声对10例正常上肢外周神经和有外周神经损伤的患者25例共37条上肢外周神经进行检查,并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诊断正中神经损伤22例共34条,其中腕管综合征21例33条,刀割伤1例前臂正中神经部分损伤1条.尺神经卡压损伤2例2条,均为肘管内卡压;桡神经损伤1例1条.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诊断.结论高频超声可对上肢外周神经损伤性疾病进行诊断、定位.  相似文献   

6.
大隐静脉桥接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大隐静脉桥接修复上肢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采用大隐静脉桥接方法治疗上肢神经损伤,正中神经23条,尺神经5条、桡神经10条,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1-6年的随访观察,优良率为81.2%。结论:大隐静脉桥接法是修复上肢神经损伤的一种方法,可以避免神经瘤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两种定位方法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组(A组)和传统方法组(B组),局麻药为0.75%盐酸罗哌卡因30mL。记录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评价其阻滞完善率;评定手术过程的麻醉效果(优、良、差),记录并发症。结果A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4根神经阻滞完善率均接近100%,其中A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阻滞完善率明显高于B组(P〈0.05)。麻醉效果优良率A组为100%,B组为80%,A组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无并发症发生,B组有4例并发症,但2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较传统方法麻醉起效时间短,阻滞效果完全,提高了麻醉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保守治疗,手术减压,神经束膜及外膜吻合治疗肱骨干骨折伴桡神经损伤36例,经3个月-3年随访,优良率83.3%,认为此类损伤应及时判断其原因及程度,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自显微外科技术应用于周围神经的修复后,已由传统的神经外膜缝接法,发展到神经束膜或神经束组膜缝合法。为了手术中能将运动束和感觉束尽可能准确的对位吻接,我们曾对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进行过干内结构的定位研究。据Sunderland和Seddon等临床分析报导,下肢腓总神经损伤率远高于上肢的正中神经等。为了提供下肢主要神经干的显微外科应用解剖学资料,我们对坐骨神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上肢周围神经修复后手部功能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围神经损伤后 ,常常比骨、关节、肌腱等组织的损伤所造成的残疾重。例如 ,正中神经损伤 ,拇指呈“内收”畸形 ;正中、尺神经同时损伤 ,呈“猿手”畸形 ;尺神经损伤呈“爪指”畸形 ;桡神经损伤 ,呈“垂腕、垂指”畸形等。对于神经损伤的治疗 ,以往临床更注重于手术修复而忽视了术后的护理工作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部的功能恢复。 1996年以来 ,我们对上肢神经修复后的患者进行了系统有序的促进功能康复的各种护理 ,获得了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  本组 44例 ,男 33例 ,女 11例 ;年龄 7岁~ 5 9岁 ,平均 33岁。 44例上肢周围神经损伤中 …  相似文献   

11.
杨川  张玉荣  萍首鹏 《西部医学》2012,24(6):1153-115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肥胖病人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上肢手术肥胖患者80例,随机均分成超声引导组(A组)和传统方法组(B组)两组,局麻药为0.5%罗哌卡因,总量≤0.5ml/kg。记录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并评价其阻滞完善率;评定麻醉效果(优、良、差),记录并发症。结果A组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较短,而B组起效时间较长(P〈0.01)。A组神经阻滞完善率均接近100%,明显高于B组(P〈0.01)。A组麻醉效果优良率及优等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有1例、B组有6例并发症,但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后果。结论对肥胖病人,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确切,定位准确,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外固定支架、钢板及交锁髓内钉几种不同的固定方法在胫腓骨骨折中的治疗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90例,将其均分为3组,每组各30例,分别为A组、B组、C组,对A组的患者实施交锁髓内钉固定方法治疗,对B组患者实施钢板固定方法治疗,对C组患者实施外固定支架治疗,对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治疗,都顺利完成手术,对患者进行6~12个月的随访,A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3.33%,B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63.33%,C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66.67%,A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B、C组患者,并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7%,B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C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C组患者,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不仅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小,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外伤性桡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对56例外伤性桡神经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5例为上肢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其中肱骨中段骨折9例,肱骨髁上骨折4例,尺桡骨骨折2例;15例桡神经深支损伤,其中刀砍伤12例,尺桡骨骨折2例,机器绞伤1例。手术采用神经端端缝合术(外膜、束膜缝合)、神经内外松解术、神经移植术3种方法修复。结果56例术后随访1 ̄4年,平均1年8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良率达94.6%。结论早期手术及系统的康复训练,能够增进桡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270例患者,经临床诊断,均需要进行上肢手术治疗,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罗哌卡因使用浓度的不同分为A、B、C组,其中A组为低浓度组(罗哌卡因剂量为0.3%),B组为中浓度组(罗哌卡因剂量为0.4%),C组为高浓度组(罗哌卡因剂量为0.5%)。三组患者均采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三组患者使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后,尺神经、桡神经以及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完全阻滞率。结果:C组(高浓度组)在尺神经、桡神经以及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完全阻滞率,明显高于A组(低浓度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不同罗哌卡因浓度对患者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不同,浓度越高麻醉起效时间越短,且镇痛维持以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随之越长。  相似文献   

15.
唐际存 《华夏医学》2010,23(1):90-93
周围神经损伤已成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肢体的任何部位损伤都有可能伤及周围神经,如肩关节脱位并发腋神经损伤、肱骨干骨折并发桡神经损伤、肘部损伤并发尺神经损伤、桡骨下端骨折并发正中神经损伤、髋关节脱位并发坐骨神经损伤及腓骨小头骨折并发腓总神经损伤等.  相似文献   

16.
曹录民 《当代医学》2011,17(27):46-47
目的探讨应用急诊显微外科手术修复前臂切割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2005年6月~2011年6月所收治35例前臂切割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半年~3年,肌腱损伤及正中神经、尺神经等神经损伤分别按TAM方法及BMRC提出的综合评价肢体神经运动和感觉功能来评定疗效,前者优良率达89.29%,后者优良率达88.89%。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为伴有重要血管、神经损伤的前臂切割伤患者进行一期临床修复,损伤小、操作精细,有助于患者进行及早功能锻炼,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对腕部切伤屈指肌腱、正中神经,凡神经及桡、尺动脉断裂患者用显微外科技术进步修复,将资料完整的87例用TAM法及正中神经,尺神经损伤评定标准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找确定电锯伤的最佳治疗时机和方法。方法将66例电锯伤观察病例随机分成A组(28例),B组(38例),分别采用急诊手术修复和延期手术修复的方法。结果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综合评价A组优良率46.5%,B组优良率92.1%。结论延期手术修复是治疗电锯伤的一种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9.
黄振杰  彭婷  李杰  金娟 《吉林医学》2014,(8):1625-1626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将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A组、B组、C组三组,分别用0.25%、0.375%和0.5%罗哌卡因各30 ml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臂丛神经各分支(腋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的感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程度,术后持续镇痛时间,尺侧阻滞成功率。结果:三组的腋神经、桡神经和肌皮神经均阻滞完善,A组的感觉阻滞时间明显长于B组、C组(P<0.05),B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的正中神经、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均出现不完善阻滞,感觉阻滞时间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的运动阻滞程度以C组最完善,B组次之,A组最差;术后持续镇痛时间A组相似文献   

20.
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及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的病因,治疗和预防要点,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对1995-2000年收治的20例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患进行扑救治疗并随记,结果:损伤病因有手术误伤16例,石膏压迫2例,止血带伤2例。15例采用神经松解,神经吻合及神经移植等手术治疗。疗效优8例,良4例,优良率达80%(12/15)。5例采用保守治疗而愈。结论。显微外科治疗是挽求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的有效手段,医务人员只有具备丰富的解剖知识,高度的责任感,细致的操作技术,才能避免患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