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置管引流治疗急性重症胆囊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术(PTGD)在急性重症胆囊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8年6月97例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术的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术的97例患者中,96例炎症均得到有效的控制(1例于术后第2天死于全身脏器衰竭)。76例患者于置管3~6周后择期行胆囊切除术,痊愈出院;4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于症状及体征缓解后拔管出院16例因合并有其它脏器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而带管随访,带管最长者已达1年。结论彩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术在急性重症胆囊炎治疗中的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利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PTGCD)治疗急性重症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4倒有胆囊切除禁忌的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PTGCD。结果:一次性置管成功率100%(24/24)。术后1 d临床症状缓解率100%,无严重的并发症。10例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于引流后3~4周,造影示无胆囊管梗阻后拔管;14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8例于2~3个月后行胆囊切除术,6例不能手术患者无症状长期置管,其中4例死于的肿瘤进展。结论:PTGCD对急诊胆囊切除手术禁忌的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缓解症状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造影在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4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120例,其中60例采用一步法行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60例采用置换法行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B组60例,其中30例行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30例行经静脉超声造影+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C组60例,其中30例行经静脉超声造影+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30例行经静脉超声造影+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经引流管超声造影,统计并分析各组并发症发生率、引流术成功率及治疗疗效。结果 A组中一步法与置换法并发症发生率比较,B组中行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与行经静脉超声造影+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成功率比较,C组中行经静脉超声造影+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与行经静脉超声造影+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经引流管造影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多模态超声造影联合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穿刺准确性,达到了理想引流减压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造影在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4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120例采用不同置管方式行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B组60例,30例行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30例行经静脉超声造影+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C组60例,30例行经静脉超声造影+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30例行经静脉超声造影+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经引流管超声造影,统计并分析各组数据。结果:A组中一步法与置换法并发症发生率比较;B组中行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与行经静脉超声造影+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成功率比较;C组中行经静脉超声造影+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与行经静脉超声造影+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经引流管造影疗效进行比较,其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模态超声造影联合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穿刺准确性,达到了理想引流减压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缓解胆管梗阻,控制胆系感染的效果。方法梗阻性胆囊炎病人20例,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穿刺均一次性完成,所有病人疼痛及炎症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是治疗胆系病变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在妊娠中晚期急性重症胆囊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妊娠中晚期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37例,年龄25~38岁,平均(29.13±2.38)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右上腹反复疼痛、伴恶心及发热等症状,检查患者体征:右上腹肌紧张,压痛,墨菲征阳性,实验室项目检查:白细胞数目10×109/L,所有患者均经超声检查胆囊增大,囊壁增厚。37例患者经正规禁食水抗炎、减痉支持等保守治疗8~12h无明显缓解,临床诊断为急性胆囊炎。经临床评估后患者不适宜开刀手术,行超声引导穿刺置管术。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14例术后12h体温开始下降,23例术后24h体温开始下降,27例腹部疼痛在2h内明显缓解,10例腹部疼痛在术后6~8h明显缓解。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术前与术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术前与术后72h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变。37例患者21例4~6周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后拔管出院,分娩前无1例复发。16例患者症状改善后带管出院,均于分娩后4个月内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对于不易手术且保守治疗效果差的妊娠中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PDCA循环法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0月在我院行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的7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依从率为94.59%高于对照组的7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51%低于对照组的3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法应用于行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术(UG-PTCD)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67例胆道梗阻性黄疸行UG-PTCD治疗,并加强围术期观察及护理。结果:167例患者均穿刺置管成功,其中159例一次穿刺置管成功,首次置管成功率达95%,8例二次穿刺置管成功。术后6 h内有2例患者发生胆管出血、1例患者出现胆漏、9例长期置管的患者发生引流管脱出或阻塞,经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后,患者均体温正常、黄疸完全消退。结论:精心的围术期护理是UG-PTCD置管成功及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重症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1月我院74例行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的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血常规及肝功能情况,分析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在急性胆囊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并成功置入引流管保持引流畅通,临床症状均在术后1~3 d内得到显著缓解,引流胆汁颜色自墨绿逐渐转为清亮;术后14 d白细胞计数升高、总胆红素升高、ALT升高、AST升高、直接胆红素升高的患者人数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胆囊炎可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经皮穿刺引流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我院118例有急诊胆囊切除禁忌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在超声联合透视引导下行胆囊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D).其中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66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52例,通过对比术前、术后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评价疗效.结果:118例患者中116例为一次性置管成功,有2例患者为二次置管成功.66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45例炎症痊愈,择期行胆囊切除术,12例不能耐受手术患者无症状长期置管,脱管4例,死亡5例.52例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44例于引流后3~4周透视下行胆道造影示无梗阻后拔管康复,脱管5例,长期带管2例,死亡1例.结论:超声联合透视引导PTGD治疗急性胆囊炎是一种简单、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且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用穿刺引流后的预后效果较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预后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transhepaticcholangio drainage, PTCD)在高龄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6例高龄ACST患者行PTCD,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06例均穿刺置管成功,全部获得有效胆管引流,引流24~48 h后腹痛减轻,体温逐渐降至正常。术后胆道出血2例,胆漏1例,导管脱落1例,导管堵塞2例,无气胸、血胸等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对难以耐受手术的高龄ACST患者, PTCD是一种安全、可靠、微创及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老年性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50例急性胆囊炎的老年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接受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和对照组(接受腹腔镜胆囊炎切除术),各25例。对比两组手术前临床表现及体征;两组术后体温及白细胞;两组术后并发症;研究组手术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前临床表现及体征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1天、3天及5天体温及白细胞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腹腔内出血、胆瘘、肝脓肿)比较有差异(P0.05);25例研究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闭管1~2周后无不适症状,复查彩超显示无胆管扩张后拔管。结论:随着老年性急性胆囊炎发病率的增高,采取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症状,为择期手术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术后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在急性胆囊炎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别,为术式选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急性胆囊炎患者114例,根据是否在L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给予PTGD随机分为急诊LC组及二期LC组各57例,评价PTGD疗效,对比术中及术后指标差异,对比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二期LC组患者入院后于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所57例患者均穿刺成功,42例(73.7%)胆汁细菌培养为阳性,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31例(73.8%),革兰氏阳性球菌11例(26.2%);二期LC组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术后24 h体温高于38℃例数、离床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长、术后住院天数及治疗总费用均低于急诊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期LC组及急诊LC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6%及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术前给予PTGD,二期行LC,与急诊LC比较,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急性胆囊炎术前治疗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BD)治疗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3-01—2018-01期间收治的32例经急诊超声引导下PTGBD治疗的合并感染性休克的AOS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均成功穿刺置管,未出严重并发症,术后出现导管堵塞1例。穿刺引流后24h、72h、7d复查WBC、PCT、CRP、TBIL、ALT、ALP、GGT、T、VAS等可见显著下降(P<0.05)。穿刺时胆汁培养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穿刺前血培养阳性率(P<0.05)。其中,4例患者死于感染性休克和MODS,23例患者在病情改善后,根据胆道梗阻原因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5例患者带管出院。结论:对合并感染性休克的AOSC患者,急诊超声引导下PTGBD治疗可以及时解除胆道梗阻,且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的优点,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穿刺抽吸和/或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细菌性肝脓肿患者39例51个病灶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5cm的肝脓肿直接穿刺抽吸治疗,5cm的肝脓肿置管引流。结果:27例脓肿5cm者,1次抽吸治愈率85.2%(23/27),2次抽吸治愈率占14.8%(4/27)。12例脓肿5cm者行置管引流治疗,患者均在穿刺引流24~48h后体温降至正常,临床症状改善。结论:超声引导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安全、简便、有效,可作为临床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GD)治疗急性梗阻性胆囊炎,然后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5年11月期间接受PTGD治疗20例急性梗阻性胆囊炎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均穿刺置管成功,术后2~3h腹痛均减轻,体温24-48h降至正常,平均置管时间6d,7例于1周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中转开腹1例;13例于2周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囊床出血2例,胆漏1例,腹腔引流4例,全组无一例因急性胆囊炎及相关的治疗而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及死亡。结论:PTGD联合腹腔镜治疗急性梗阻性胆囊炎是一项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与腹腔镜肝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1月细菌性肝脓肿患者72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超声组(n=36)与腹腔镜组(n=36)。腹腔镜组采取腹腔镜肝脓肿切开引流术,超声组采取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统计两组围术期状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超声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体温恢复正常用时、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用时短于腹腔镜组(P0.05);超声组并发症发生率(5.56%)低于腹腔镜组(22.22%,P0.05)。结论:采取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效果优于腹腔镜肝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康复较快,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超声引导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附159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59例梗阻性黄疸病人,其中肝癌84例,胰头癌31例,胆管癌19例,胃癌肝转移12例,胆囊癌13例,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178次。结果肝总管内置管86支,右肝管内置管41支,左肝管内置管51支,导管置入失败3支,PTCD成功率98%。结论超声引导下PTCD定位准确,成功率高,是较为安全、有效、病人易接受的胆道减压引流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 (PGCD)在老年人急性胆囊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超声引导下PGCD在 1组 16例老年人急性胆囊炎中的应用的临床资料 ,并与同期 18例接受了胆囊切除术和 8例手术胆囊造瘘术的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的资料相比较。结果 胆囊切除术组和胆囊造瘘术组的手术并发症率和死亡率以及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 38.9%、12 .5 %和 11.1%、12 .5 %以及 2 2 .4天与 32 .0天 ,而PGCD组的并发症率和死亡率均为 0 ,平均住院 16 .3天 ,其中胆囊切除术组和胆囊造瘘术组的手术并发症率和平均住院天数明显高于PGCD组 ,P <0 .0 5。结论 超声引导下PGCD是治疗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的有效、安全和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为细菌性肝脓肿的49例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其中22例行单纯细针抽吸术(抽吸组),26例行置管引流术(置管组),1例抽吸术后1周脓腔无明显缩小而行置管引流术(抽吸+置管组);同时配合静脉抗炎、全身支持治疗。结果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细针抽吸或置管引流治疗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及脓腔消失时间分别为(2.8±0.6)d、(3.2±0.5)d、(14.6±4.2)d。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超声脓腔均消失,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治愈率为100%。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细针抽吸和置管引流术具有简便经济、创伤小、并发症低、治愈率高等优点,成为细菌性肝脓肿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