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颈椎牵引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脱水,纤维环弹力减退,椎间隙变窄,周围韧带松弛,椎体失稳而移位,椎体边缘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变性,钩椎关节增生及关节突关节的继发性改变等。这些结构变化,均可使颈椎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直接刺激、压迫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继发性椎管狭窄的螺旋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螺旋CT检查并经临床证实的128例继发性椎管狭窄,就退行性疾患、椎间盘突出、椎体滑脱或外伤性骨折、椎管壁骨质破坏、手术后椎管狭窄等病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椎体后缘与椎小关节突骨质增生分别导致椎管中央区前部及侧区狭窄;后纵韧带骨化与黄韧带肥厚钙化分别导致椎管中央区前部及椎管后区狭窄;椎体向前滑脱及椎体粉碎性骨折均导致椎管中央区前部狭窄;脊椎结核、化脓性脊柱炎及椎体恶性肿瘤可导致椎管中央区前部及侧区狭窄;手术后可导致椎管后区狭窄。结论 螺旋CT检查在继发性椎管狭窄的发现、评价及病因诊断方面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对临床治疗计划的制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螺旋CT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与手术证实的4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完整CT资料。结果:4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腰椎间盘膨出和/或突出继发椎管狭窄17例,椎体边缘及椎小关节骨质增生致侧隐窝、椎间孔及椎管狭窄10例,黄韧带增厚、钙化引起椎管狭窄11例。其他如椎体滑脱、手术等引起椎管狭窄4例。结论:螺旋CT对椎间盘病变、黄韧带增厚及椎体、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引起的椎管狭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尤以中老年人多见。因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脱水,纤维弹力减退、椎间隙变窄、周围韧带松弛,椎体失稳而位移,椎体边缘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变性,钩椎关节增生及关节突关节的继发性改变等。这些结构变化和劳损等,均可使颈椎椎管、横突孔或椎间孔L变形狭窄,直接刺激、压迫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等,从而引起临床上的颈肩痛、手臂麻、头晕、恶心等症状。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颈椎病、腰椎退行性变的病例日益增多且呈年轻化发展态势。椎小关节退行性变属于脊柱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一种类型,腰椎退行性变又占脊柱退行性变的首位,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临床症状有:腰、腿痛,间歇性跛行,甚至功能障碍。X线、CT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为椎管狭窄、椎骨骨质增生或疏松、椎间盘膨出、突出、脱出、游离及黄韧带肥厚、椎小关节病变、椎体滑脱。椎管狭窄的程度与临床症状成正比。本研究分析116例椎小关节退行性变患者X线、CT和MRI影像结果,分析3种方法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探讨颈椎病的CT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6年因颈椎病至我院就诊的5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500例患者中神经根型238例,CT显示小关节、钩突骨质增生,椎间盘向侧方突出;脊髓型132例,CT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肥厚及椎间关节内缘增生,椎间盘膨隆式突出。椎动脉型72例,CT显示钩突横径增大伴侧缘增生,横突孔狭窄压迫椎动脉;混合型58例,合并上述两种表现或无特异性特征。结论 CT及其各种后处理技术可充分展示颈椎椎体及椎间隙细微解剖结构改变、颈椎病变类型,为临床分型提供可靠、准确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腰椎管狭窄症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CT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CT主要表现为椎间盘膨出或突出,椎体小关节增生、内聚,椎体骨赘,黄韧带肥厚、钙化,椎板增厚,椎弓根发育不良,后纵韧带肥厚、钙化、骨化等多种病理变化。结论:CT可以清楚的显示腰椎管狭窄的各种组织病理变化,诊断符合率高,并对分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对颈椎病分型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颈椎病患者的CT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160例颈椎病中,神经根型84例(52.5%),椎动脉型32例(20%),其中26例为该两型混合型.脊髓型49例(30.6%),食管型2例(1.2%).主要CT表现:(1)钩突及关节突骨质增生;(2)椎间盘突出;(3)椎管、侧隐窝及椎间孔狭窄;(4)椎体后缘骨赘形成;(5)横突孔变小、变形;(6)黄韧带肥厚;(7)椎体前缘特大骨赘.结论: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椎体、椎间盘及椎管内微细结构,对颈椎病的诊断、分型及选择治疗方法上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螺旋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4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新 《当代医学》2010,16(31):58-59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3月期间CT诊断为腰椎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45例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硬膜囊脂肪层消失或不对称,硬膜囊受压变形,神经根被推压移位;4例腰椎间盘后缘弧形突出,位于椎体后缘的中央;13例并发黄韧带肥厚(6~8mm),5例黄韧带肥厚且伴有钙化,18例均见增厚的黄韧带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使之变形或移位;侧隐窝狭窄9例;椎间孔狭窄者4例。结论螺旋CT可准确显示腰椎小关节突增生肥大、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窗宽、宽位的调整对提高CT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颈椎病CT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颈椎病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253例颈椎病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颈椎病以颈椎间盘突出为主要表现,本组253例,颈椎间盘突出238例,中央型218例(91.6%)。侧方型20例(8.4%)。92)后纵韧带钙化和(或)后缘骨质增生181例(71.5%),其中15例为颈3-6椎体后纵韧带连续骨化。(3)小关节及钩椎关节骨质增生58例(22.9%)。致横突孔狭窄21例(8.3%)。侧隐窝狭窄26例(10.3%)。(4)单侧横突孔先天性狭窄6例(2.4%)。直径均≤5mm,且均为颈6椎体右侧横突孔。(5)前缘骨折增生178例(70.4%)。生理曲度改变238例(94.1%)。未见异常23例(9.1%)。结论:CT显示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钩椎关节及小关节骨质增生,横突孔狭窄清晰,准确,直观,快捷,可作为颈椎病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颈椎间盘突出症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分析二者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比较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和MRI特征,分析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结果8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检出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51例,侧方型20例,膨出型12例;MRI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总检出率、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P<0.05),二者对侧方型和膨出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MRI对硬膜囊受压、神经根受压受压的检出率高于CT(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脊髓变形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和MRI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方面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CT检查相比,MRI对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硬膜囊受压和神经根受压的诊断准确率更高,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将二者结合,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经皮穿刺双极射频热凝成形术联合医用三氧注射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7例,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双极射频热凝成形术联合三氧注射治疗,分别于术后3、90、180 d行疗效评价.结果 术后180 d时的优良率(89.6%,78/87例)高于术后3 d(75.9%,66/87例)、90 d(79.3%,69/87例)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0 d时,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双极射频热凝成形术联合三氧注射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等离子椎间盘髓核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最佳适应证及其在颈椎和腰椎应用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美国杰西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ArthroCare System 2000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共83例,其中颈椎间盘突出症52例90个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42个间隙。采用症状缓解率(VAS评分)指标和患者主观满意度分级进行疗效评估。[结果]颈椎组术后即刻平均症状缓解率为72%,主观满意度优良率为96%。腰椎组则为67%和87%。随访平均18.4个月时,颈椎组平均症状缓解率为70%,主观满意度优良率为94%。腰椎组则为64%和84%。[结论]椎间盘髓核成形术创伤小、安全、有效,适于治疗包容性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组疗效较好,腰椎组疗效欠理想。  相似文献   

14.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颈椎间盘突出症72例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手术疗效。结果:颈椎间盘突出症分为中央型和侧方型。前者以脊髓受压,后者以神经根受损为主要临床表现。MRI检查可以明确显示类型。对72例临床病例进行术后随访30-37个月,优良率为90%。结论:MRI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病情较重,尤其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者及经过正规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者应选择以颈前路手术为主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观察胶原酶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不同入路的治疗效果.方法 颈椎间盘突出症138例随机分为A、B、C组,每组46例,在C型臂或CT监视下A组行颈椎旁椎间孔入路注射胶原酶,B组行颈部硬膜外间隙入路注射胶原酶,C组行颈硬膜外间隙和椎旁椎间孔联合入路注射胶原酶.结果 术后3个月~3年随访观察疗效;A组优良率从6个月到3年为76.1%(35/46例)~80.9 0A(34/42例),B组优良率84.7%(39/46例)~87.8%(36/41例),C组优良率95.6%(44/46例)~95.2%(40/42例),三组间比较B组优于A组(P〈0.05),C组明显优于A、B组(P〈0.05).结论 胶原酶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不同入路治疗均有很好的疗效,但联合入路法明显优于单纯椎旁入路或硬膜外间隙入路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针对中青年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单节段责任病灶切除与双节段病灶全部切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应用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中青年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节段责任病灶治疗组(单节段组)18例,双节段病灶治疗组(双节段组)14例。临床评价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转归,同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患者术后总体满意度;影像学参数包括X线片的腰椎前凸角、病灶节段椎间高度、病灶节段终板角,以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的腰椎间盘突出程度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MSU)分级和T2序列上椎间盘退变程度的Pfirrmann分级;围手术期参数包括手术医师、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支具佩戴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 最终纳入患者平均随访(26.78±10.64)个月,两组之间随访时间和基线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评估方面,双节段组在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的ODI相比于单节段组明显更低(P<0.05),同时双节段组末次随访ODI相较于术前缓解强于单节段组(P<0.05);影像学方面,术前两组X线和MRI影像学参数在主要病灶和次要病灶上均无明显差异。两组主要病灶的MSU突出分级在术后分别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次要病灶的MSU突出分级双节段组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 而单节段组次要病灶MSU突出分级术后较术前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参数方面,单节段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双节段组(P<0.001),两组均未发现围手术期并发症,但单节段组术后随访期间内3例患者接受了二次腰椎手术治疗。结论: 对于中青年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双节段病灶同期切除在中长期可能有更好的功能改善而不增加相关手术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进行磁共振成像(MRI)和CT检查确诊,行微创颈前路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同时行减压及颈椎椎体间融合器融合术。随访28例,平均随访时间22.6月,观察病人的椎体间高度、颈椎生理曲度、融合率、内植物并发症并进行功能评价。结果28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椎体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维持满意,未发生内植物并发症。采用Odom评定,优22例,良4例,一般2例,差0例,优良率92.8%。结论微创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可及早解除脊髓压迫,并使颈椎融合节段获得术后即刻稳定,提高椎体间骨性融合率和维持术后椎体间高度,并能维持脊髓减压疗效。  相似文献   

18.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但发生于青年人并不常见。本文分析我科2 a来诊断的青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4 8例,重点分析青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临床表现及提高对该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近2 a来驻林芝片区部队官兵,其中男4 5例,女3例。年龄17岁~2 7岁之间,平均2 2岁。10例为入伍训练三个月新兵,38例均为在部队训练6个月以上的官兵,病程1个月~12个月,平均6 .5个月。30例能说出有明显外伤史。单纯腰疼10例,腰疼伴下肢疼2 5例,下肢疼8例,间歇性跛行3例,下肢麻木2例。1.2 影像资科 4 8例均行腰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应用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ADR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病例81例,所有植入的人工椎间盘均为Bryan型颈椎间盘假体。所有病例平均随访2年,采用电话、信件预约、门诊复查相结合的随访方式进行。随访内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进行详细的JOA评分测定,并收集同期的颈椎正侧片。结果患者术前JOA评分平均8.5分,术后15.5分,平均改善88%,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未见假体移位。结论应用Bryan型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良好,远期疗效还有待于临床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7例误诊,其中颈部肿瘤误诊为颈椎病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2例,肺癌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肝癌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多发性骨髓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疏松症1例,对各例误诊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