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吴隆延  赵世伟  郑宝森△ 《广东医学》2021,42(11):1383-1388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椎间孔外侧口入路法胶原酶注射对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比较不同剂量胶原酶注射对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ASAⅠ~Ⅱ级)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A组:胶原酶600 U/节组(n=30);B组:胶原酶900 U/节组(n=30)及;C组:胶原酶1 200 U/节组(n=30);年龄25~68岁,性别不限,观察治疗后早期3 d VAS评分疼痛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随访治疗后7 d及1、3、6、12个月远期临床疗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随机对每组10例患者行颈椎核磁共振复查。结果3组治疗后12、24、48和72 h的VAS评分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随访治疗后7 d 3组患者改良MacNab标准疗效评定优良率分别为A组63%、B组67%及C组63%。3组治疗后1、3、6及12个月,优良率逐渐增加(P<0.05),其中,B组和C组在治疗6个月后,优良率与7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3组与7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组治疗后1、3、6及12个月VAS评分较治疗前逐渐降低(P<0.01),且B组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CT引导下经椎间孔外侧口入路法胶原酶注射对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安全有效,且以每节椎间孔外侧口注射胶原酶剂量900 U临床疗效更佳,值得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胶原酶突出物内外联合注射与盘外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21例L4~5或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62例,行胶原酶突出物内外联合注射治疗:B组31例,行经骶裂孔硬脊膜囊前置管胶原酶注射术治疗;C组28例,行椎间孔硬膜外胶原酶注射治疗。治疗后3个月随访,行CT复查。结果A组突出物溶解率93.3%,优良率93.2%;B组突出物溶解率20%,优良率54.8%;C组突出物溶解率18.1%,优良率57.1%。A组突出物溶解率、优良率与B组和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突出物内外联合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突出物的溶解率和疗效均明显高于另外2种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观察三种不同穿刺方法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突症)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将150例腰突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50例,A组从小关节间隙(硬膜外腔前间旅)入路,B组经小关节内侧缘入路到侧隐窝。C组经椎板外切迹到侧隐窝。三组患者均注入胶原酶600U(3m1)。结果 三种不同穿刺方法注射胶原酶治疗腰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经小关节内侧缘或椎板外切迹进路到侧隐窝的路径较长,穿刺及解剖位置复杂,操作技术有难度。而经小关节间隙(硬膜外腔侧入法)穿刺的路径较短。穿刺定位简单,是一种简便、易操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颈椎间孔后入路改良穿刺法注入胶原酶溶盘术(盘外法)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胶原酶组(观察组):行患侧颈椎间孔后入路改良穿刺法胶原酶溶盘术;曲安萘德组(对照组):行患椎间隙正中入路硬膜外穿刺,注入利多卡因、曲安萘德混合液,1次/周,3次为一疗程.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追踪,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病评定标准评价比较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0.6±4.7)个月(3~15个月),观察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优良率达93.7%,对照组为70.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椎间孔后入路改良穿刺胶原酶溶盘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确,创伤小,并发症少,与常规硬膜外腔注射疗法比较优良率明显提高,是值得推广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术中脊髓造影辅助经椎板间隙入路内窥镜下腰4/5椎间盘髓核摘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确诊为腰4/5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3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者分为A(n=18)组、B组(n=21)。A组在脊髓造影辅助下,经椎板间隙入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B组不实施脊髓造影操作而其它方法同A组。记录两组穿刺到目标椎间盘所需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过程中神经根刺激症状、神经根和硬膜囊损伤发生率,脊髓造影相关的并发症。结果 A、B两组患者穿刺到目标椎间盘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过程中神经根刺激症状发生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A组神经根损伤2例,无硬膜囊损伤发生;B组神经根损伤发生8例和硬膜囊损伤发生1例。按照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A组优良率为88.9%;B组优良率81.0%,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和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但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脊髓造影辅助经椎板间隙入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4/5椎间盘突出症的优点是减少目标椎间盘的穿刺时间,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前后路在椎间盘内外注射胶原酶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5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于局麻和影像监视下将胶原酶注入突出的椎间盘。再经留置的硬膜外导管注入颈椎间盘突出的相应硬膜外间隙,首次注入900u,1周后再注入600u。结果术后12个月的随访观察表明,55例患者中45例(占81.8%)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临床效果优。8例(占14.5%)效果良。2例(占3.6%)效果差。结论对于颈椎间盘突出症,经前后路在椎间盘内外注射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侧隐窝注射治疗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痛的疗效,与传统硬膜外正中入路比较。【方法】将78例腰椎间盘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侧隐窝入路硬膜外注射治疗组(A组)和常规硬膜外正中入路组(B组),各39例,分别记录和统计两组注射时的异感现象发生率、即刻疗效(即刻直腿抬高试验差异角度)和远期疗效(注射次数和治疗优良率)。【结果】A组异感现象生率、即刻直腿抬高试验差异角度、治疗优良率均高于B组,注射次数A组少于B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隐窝法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疗效高于传统硬膜外正中入路法,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我们设计经颈椎间孔穿刺在硬膜外侧前间隙注射胶原酶,旨在为颈椎间盘化学溶解术寻找一条简捷安全有效的穿刺途径。方法颈椎间盘突出症典型根型颈椎病患者23例,在C形臂X线机定位下,穿刺针经椎间孔至硬膜外侧前间隙并经造影证实无误后注射胶原酶1 200 U/3 ml。结果本组病例全部穿刺成功,23例患者术后3日症状均获缓解,VAS评分为0~2,优良率为91.3%(21/23例),未出现并发症,随访19例,7~42个月,均为优、良。结论影像监视下经椎间孔硬膜外侧前间隙胶原酶注射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入路,定位精确、穿刺径路短、较为安全、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9.
胶原酶、康宁可通-A治疗50例颈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保定 《中国民康医学》2003,15(12):734-735
目的:观察胶原酶、康宁可通-A复合液用于颈椎间盘外溶解术的作用。方法:随机将90例患颈椎间盘突出症分为两组。实验组:经后正中硬膜外穿刺,置管沿硬膜外侧壁进入硬膜外前间隙注入胶原酶1200u。对照组给予颈部穿刺、硬外滴入镇痛液。结果: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优良率达92%,而对照组优良率70%,两组之间比P<0.01。结论:采用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操作安全、疗效确切、治愈率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皮穿刺椎间盘盘内注射三氧与联合盘内外注射胶原酶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临床及CT或MRI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90例随机分为2组,A组45例接受盘内及盘外(硬膜外前间隙)注射胶原酶;B组45例首先接受椎间盘内注射三氧的治疗,再接受与A组相同的治疗方法。结果(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2)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史及突出部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术后3个月随访,A组显效率40.0%(治愈18例),好转率55.6%(25例),有效率95.6%(43例);B组显效率73.3%(治愈33例)、好转率24.4%(11例),有效率97.8%(44例)。虽然A与B组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但B组较A组显效率明显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氧盘内联合胶原酶盘内外注射与胶原酶盘内外注射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两种方法比较.前者显效率明显提高。因此,三氧盘内联合胶原酶盘内外注射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微创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和评价椎旁神经阻滞(PVB)与硬膜外阻滞(EDB)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30例采用PVB治疗,B组30例采用EDB治疗,两组均用得宝松(或地塞米松)+利多卡因+维生素B12+生理盐水混合药液,每周1次,3次为1疗程。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总有效率A组与B组分别为96.7%(29/30例)和100%(30/30例),两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VB组治疗后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EDB组治疗后有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3.3%与2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B与EDB均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PVB操作简便且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经骶后孔穿刺前间隙置管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5例,用硬膜外穿刺针,经第1骶后孔进针,穿刺人硬膜外侧隐窝。在X线透视下循前间隙置入带钢丝的硬膜外导管至椎间盘突出压迫处,经注药试验和造影确认穿刺到位后以微量泵泵入胶原酶1200U。观察穿刺成功的例数与治疗后15d评价患者疼痛缓解情况。结果应用此法在硬膜外前间隙置管45例全部成功。注射胶原酶15d后患者疼痛消除率60%(27/45例),缓解率40%(18/45例),总有效率100%(45/45例)。结论经第1骶后孔穿刺硬膜外置管可准确地到达硬膜外前间隙,能有效消除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CT引导下2靶位联合注射胶原酶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方法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物≥10mm)患者35例,在CT引导下,Ⅰ型靶针达硬膜外间隙,Ⅱ型靶针通过工型靶针刺人突出物内,向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600U,向突出物表面注射胶原酶1200U。结果治疗结束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按照改良MacNab方法进行评定,结果优24例(68.6%),良8例(22.8%),差3例(8.6%),优良率91.4%。治疗过程中全部患者无严重疼痛及症状加重,无神经根、血管等损伤。结论在CT引导下将胶原酶注射到椎间盘突出部位的硬膜外间隙与突出物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对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未见不良反应及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胶原酶溶核术联合硬膜外注药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6例,采用胶原酶溶核术联合硬膜外注药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12个月时采用疼痛强度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体征变化。结果显效、有效、好转、无效率依次为82.0%(333/406例)、9.4%(38/406例)、5.7%(23/406例)、3.0%(12/406例);与治疗结束,PN相比,治疗后3、12个月时VAS评分下降;51岁以上年龄组疗效较其他年龄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原酶溶核术联合硬膜外注药术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胶原酶溶解术联合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分为3组,各20例:A组单纯行胶原酶溶解术;B组胶原酶溶解术联合硬膜外阻滞治疗;C组单纯行硬膜外阻滞治疗.治疗前1 d,治疗后3 d,2个月,6个月测定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直腿抬高试验(SLRT)与治疗优良率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后3 dVAS值、SLRT值均较治疗前1 d明显改善(P〈0.01或P〈0.05);A组与B组治疗后2个月、6个月VAS值、SLRT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和提高(P〈0.01或P〈0.05),C组无明显变化;B组治疗后2个月、6个月较A组与C组的VAS值明显降低、SLRT值明显提高(P〈0.05).A组治疗后3d、2个月、6个月时治疗优良率分别为:17/20,16/20,13/20;B组分别为:20/20,18/20,16/20;C组分别为:20/20,9/20,6/20;B组2个月,6个月优良率较A组与C组提高.结论 胶原酶溶解术联合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优良率100%,远期优良率达80%,均较单纯行胶原酶溶解术与单纯硬膜外阻滞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臭氧与胶原酶盘内联合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臭氧与胶原酶盘内联合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选择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91例,按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I组为臭氧与胶原酶盘内联合注射,87例;Ⅱ组为臭氧盘内注射,65例;Ⅲ组为胶原酶盘内注射,39例,治疗后观察其效果及并发症。结果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突出间隙、突出类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并发症,I、Ⅱ、Ⅲ组分别为5.7%、6.1%、71.1%。Ⅲ组分别与I组与Ⅱ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疼痛加重率分别为2.3%、3.1%、61.5%,Ⅲ组注射后疼痛加重发生率分别与I组、Ⅱ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均于治疗6个月后进行随访,I、Ⅱ、Ⅲ组有效率分别为96.6%、90.7%、89.7%。优良率分别为85.1%、73.8%、74.4%。Ⅱ、Ⅲ组治疗后有效率及优良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与I组治疗的有效率及优良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与胶原酶盘内联合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优于单纯臭氧盘内注射及单纯胶原酶盘内注射,并发症少于单纯臭氧盘内注射及单纯胶原酶盘内注射,是一种较好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并比较不同浓度医用三氧腰椎旁注射联合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B、C组患者腰椎旁注射医用三氧浓度分别为20、30和40μg/ml,均联合硬膜外阻滞。于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点记录VAS评分,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组患者各时点VAS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B组相比,C组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3个月时VA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时疗效评定,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联合医用三氧40μg/ml腰椎旁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联合三氧20、30μg/ml。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三氧加胶原酶盘内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行突出椎间盘穿刺,穿刺成功后注射三氧.10~20ml,浓度为609g/ml,然后注入胶原酶6001200U。术后24h、1周、1个月、3个月随访。结果治疗后24h、1周、1、3个月优良率分别为90.0%(36/40例)、90.0%(36/40例)、92.5%(37/40例)、95%(38/4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均不低于95%(38/40例)。结论三氧加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操作方便、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比较三氧腰椎旁注射联合硬膜外阻滞及单纯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行硬膜外阻滞组(对照组)和硬膜外阻滞联合三氧组(治疗组),各组3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时采用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体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结束时及3个月时VAS评分较低(P〈o.05);6个月时,对照组优效、良效、好转、无效率依次为66.7%(20/30例)、6.7%(2/30例)、6.7%(2/30例)、20.0%(6/30例);治疗组优效、良效、好转、无效率依次为73.3%(22/30例)、13.3%(4/30例)、6.7%(2/30例)、6.7%(2/30例),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氧腰椎旁注射联合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纯采用硬膜外阻滞。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腹腔注射对椎间盘突出症大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C组)、椎间盘突出症组(B组)和椎间盘突出症+丹参酮ⅡA组(A组)。A、B两组均硬膜外植入尾椎髓核,C组实施假手术。术后第8天开始注药治疗,A组每日腹腔注入丹参酮ⅡA磷酸钠注射液25mg/kg,B组每日注入生理盐水2mL/kg,C组不做处理。在手术前及注药后5、10、15d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双后肢足底对VonFrey触针诱发的回缩阈值。连续用药15d后,第16天取L5L6段脊髓背角,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丹参酮ⅡA对脊髓背角细胞肽类神经递质CGRP表达的影响。结果 A、B组在术后第5~15天内对机械刺激均产生明显的痛觉过敏,用药15d后,A、B组与C组相比,脊髓背角CGRP阳性表达显著增加(P〈0.05),A组脊髓背角CGRP阳性表达与B组相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注射丹参酮ⅡA可降低椎间盘突出症大鼠脊髓背角CGRP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