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技术     
《中国医院院长》2013,(19):25-25
科学家首次在活体内诱导出干细胞 将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应用于再生医疗,是目前全球医学研究的~大热点。西班牙国家癌症研究中心最新报告称,他们首次在活体动物体内直接诱导出了iPS细胞。研究人员表示,对这项技术进行改进后,未来有望在人体受损器官内直接诱导出干细胞,用于修复受损部位,其效果应该比从外界植入干细胞的修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正>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 cells)可来源于人和动物细胞,可通过导入特定的几个转录因子转染直接诱导胎儿、新生儿和成年动物体细胞,使其重编程为iPS细胞。这相对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 cells)的来源更方便、更丰富[1]。iPS细胞的产生克服了使用传统方法的伦理问题,iPS细胞具有和胚胎干细胞类似的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星形胶质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潜能(iPS)干细胞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研究iPS细胞诱导技术奠定基础。方法用分别含Oct4,Sox2,Klf4和c-myc因子的4种逆转录病毒载体病毒颗粒感染星形胶质细胞,获得iPS细胞并进行鉴定。结果感染后第28天具有胚胎干细胞形态的克隆出现,诱导效率为(0.015±0.005)%,且碱性磷酸酶(AP)染色及SSEA-1和Oct4免疫荧光染色均显阳性。结论星形胶质细胞可以重编程为iPS细胞,进一步证明了iPS细胞诱导技术的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干细胞,特别是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可分化为有功能的肝细胞,同时避开了胚胎干细胞的伦理问题,为终末期肝病的替代治疗提供了新的种子细胞.文章对iPS细胞在肝脏疾病研究中的实验方法、研究结果以及临床应用前景予以阐述,为iPS细胞在肝病治疗方面的实验和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李姝汶  郭红宇  王志平 《医学综述》2012,(20):3361-3364
诱导鼠成纤维细胞转变为多能干细胞的成功掀起了世界范围内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研究的热潮。iPS来源广泛,具有干细胞的分化全能性,避开了取材和应用的伦理问题,在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构建人类疾病模型,用于特定细胞治疗,培育转基因动物用于器官移植以及生物制药等领域。目前iPS结合基因治疗和细胞移植疗法的成果已经应用到了动物疾病模型上。此外,该技术也为研究细胞重编程机制和人类疾病的病理过程提供了新平台。  相似文献   

6.
iPS细胞全称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是由体细胞诱导而成的干细胞,具有和胚胎干细胞类似的发育多潜能性。2006年7月,日本科学家首次宣布发现了将小鼠皮肤细胞转化为多能干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人牙源性多潜能干细胞重编程体系的特点。方法分别利用 STEMCCA 慢病毒/饲养层和仙台病毒/基质胶两种重编程系统,将人根尖乳头干细胞重编程为 iPS 细胞,比较两种方法的诱导效率、诱导工作量、iPS 细胞非整倍体核型比例、外源性基因消除难易程度等情况。结果 STEMCCA 重编程体系需要制备饲养层细胞 MEF,重编程效率约为0.1%,后期经 Cre-Loxp 酶切技术可得到无外源性转录基因的 iPS 细胞。仙台病毒重编程体系为无饲养层培养,基质胶制备方便、标准统一,重编程效率约为0.7%,明显高于 STEMCCA 系统(P <0.05),外源性病毒和转录基因经自然传代后逐渐消除。结论与 STEMCCA 系统相比,仙台病毒/基质胶体系更适于人牙源性 iPS 细胞的诱导。  相似文献   

8.
<正>由于能使成体细胞"返老还童"为干细胞,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是近年来干细胞领域的研究热点。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裴端卿研究员、陈捷凯副研究员等人经过多年努力,近日破解了iPS细胞诱导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障碍,论文2日在线发表在《自然.遗传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麦管玻璃化法冷冻保存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cells,iPS细胞).方法:将机械法切割的iPS细胞团块,依次在10%玻璃化冷冻液和20%玻璃化冷冻液中处理后保存于20%的冷冻液中,封装于0.25 ml麦管并快速置于液氮中保存.解冻时将iPS团块依次置入0.2 mol/L蔗糖溶液...  相似文献   

10.
正不久前,一位60岁的日本男性成为全球第一个接受由他人诱导多能干(iPS)细胞生成的细胞的人。日本一个研究小组为眼疾患者成功移植了由他人的iPS细胞培养而成的视网膜细胞。研究小组称,这是世界首例iPS细胞"异体移植"手术,与利用患者本人的iPS细胞相比,费用和时间都大幅减少。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宣布,他们与神户市立医疗中心中央市民医院等机构合作,将异体iPS细胞培养成的视  相似文献   

11.
唐海燕 《医学综述》2010,16(15):2250-2253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是以反转录病毒为载体将胚胎特异性转录因子导入体细胞,使其诱导分化为具有胚胎干细胞(ESCs)特性的细胞。这种多能干细胞在细胞形态、增殖速率、致瘤性、基因表达以及形成嵌合小鼠的能力上与ESCs有许多相似之处,将来可能成为ESCs在临床应用中的替代。现对iPS细胞相关的几种转录因子及其在重编程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转导基因的选择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日本北海道大学一个研究小组日前宣布,该小组利用被称为“新万能细胞”的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培育出了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免疫细胞,然后将其注射到患白血病的小鼠体内,成功使患白血病小鼠的存活期大幅延长。  相似文献   

13.
日本厚生劳动相田村宪久7月19日上午签署一份文件,正式批准日本理化研究所等机构实施世界上首例iPS细胞临床研究治疗。这也意味着安倍政府所积极创导的"iPS引领世界"工程正式拉开了序幕。据日本新闻网7月19日报道,iPS细胞  相似文献   

14.
据"中国医药报"报道,英国研究人员利用皮肤细胞培育出了部分诱导多功能干细胞(PiPS细胞),它与曾引起科学界轰动的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功能类似,但出现肿瘤的风险大大降低。实验证实它可进一步培育为血管细胞,将来有望用于治疗相关疾病。这项研究的意义要从胚胎干细胞说起,小小的胚胎能够长大成人,是因为其中的干细胞能够分化变成各种器官组织。前几年日美研究人员报告说可以使已经分化完成的皮肤细胞"时光倒转"回到干细胞状态,再利用它培育出其他组织,引  相似文献   

15.
2006年日本京都大学Yamanaka从与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增生分化的24个候选因子中筛选出Oct4、 Sox2、 c-Myc、 Klf4等4个转录因子将成纤维细胞诱导为ES类似的细胞,将其命名为iPS细胞(inducedpluripotent stem cell)[1].从此,人们对iPS细胞的研究便迅速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16.
日本京都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在5日的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首次利用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成功培育出实验鼠的卵子,并使其受精从而诞出健康的小鼠。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药导报》2008,5(28):3-3
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不久前率先制作出了新型万能细胞“人工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京都大学9月11日宣布,该校为iPS细胞制作法向日本特许厅申请的国内专利已经获得通过。据日本共同社报道.京大方面透露,这将是世界上首个iPS细胞的相关专利。校方有意通过在日本国内首获专利这一既成事实,在与欧美的竞争中抢得先机。iPS细胞有望推动新药开发和治疗疑难杂症.因此该领域的国际竞争也格外激烈。  相似文献   

18.
正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部研究小组最近成功用人体人造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制作出几乎不必担心癌变的高纯度心肌细胞。用此心肌细胞直接向心脏注射移植即可期待心脏功能的有效恢复,研究小组将针对严重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通常iPS细胞培养过程中会残留部分未完全成长的未分化细胞,带来癌变的风险。此前,研究组通过用心肌特有能量源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急性肺损伤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构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系。方法采用
慢病毒介导逆转录的方法,将含有Oct4、Sox2、Klf4和Nanog四个因子的混合慢病毒转染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诱导出胚胎干细胞
样克隆。根据人胚胎干细胞的特性,利用AP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免疫荧光、畸胎瘤形成实验对获得的iPS
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获得的iPS细胞镜下观察呈典型的ES样克隆状生长,圆形或椭圆形,与饲养层细胞分界清楚;AP染色阳
性,RT-PCR及免疫荧光检测iPS细胞高表达人胚胎干细胞标志性基因及蛋白,移植到免疫缺陷鼠体内能够形成向三胚层分化的
畸胎瘤。结论成功建立了急性肺损伤患者iPS细胞系,可为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研究和临床药物筛选提供良好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效建立人多能性细胞的方法。方法利用经典的Yamanaka方法及Oct4病毒的重复感染,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为诱导的多能性干(iPS)细胞。通过AKP染色及分化能力,验证其多潜能特性。结果通过Oct4病毒的重复感染,将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iPS细胞;所建立的iPS细胞AKP染色阳性,免疫缺陷裸鼠的皮下获得了含三胚层结构的畸胎瘤。结论通过Oct4病毒的重复感染,成功的将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iPS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