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胆道系统的功能调整,一般是通过胆囊和胆管的运动,奥狄氏括约肌的运动和胆汁的分泌、排出等几个环节进行。针灸具有对胆道功能的调整作用,因而临床上已作为治疗胆道系统疾病的常用的非手术方法之一。现据有关资料,就针灸对胆道系统功能调整的研究作一综述。1 针灸对胆道运动功能的影响张氏[1]等取正常人右侧胆囊穴,针刺组施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超声治疗仪组刺激15min,对照组不加刺激,各观察50例次。结果在观察的45min过程中,对照组的胆囊容积变化不大。针刺组和超声组对胆囊刺激后15min和30min探查,胆囊容积有明显缩小,胆囊缩小50%以上者…  相似文献   

2.
随着针刺对脏腑作用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穴位与内脏的关系越来越引人关注,现将近年来针刺对胆道系统功能调整作用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1针刺对胆道系统功能调整作用的神经及体液机制研究周建华等〔1〕观察到电针家兔阳陵泉穴时引起胆囊压力下降,不受阿托品和切断迷走...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主要探讨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作用机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针灸治疗的作用机制,从神经调节、肌电活动、内分泌、感觉和运动等方面探讨针刺对胃肠道的影响。得出结论针灸的效应机制主要通过针刺调节中枢的功能活动及调节和修复神经系统、调畅情志实现。  相似文献   

4.
针刺对胃运动具有兴奋、抑制或双向调节作用,其效应受到多因素多环节的影响。不同的针刺方法、刺激参数和腧穴均可能影响针刺对胃运动的调节效应,其效应的发挥依赖于神经-体液的相互协调关系,但其机制尚不明确。文章对此前关于针刺调节胃运动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从参与针刺调节胃运动的各个环节分析这些效应可能的机制或影响因素,并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在这方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针刺对机体机能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已积累了大量资料,并引起国际生物医学界的兴趣。针刺双向调节效应即相同穴位相同刺激对系统功能亢进或低下状态均可产生纠正作用,是中国生物医学工作者多年来在不同实验研究中观察到的机能调节现象。此现象近年也被国际同行观察到。针刺双向调节效应多见于病理状态的事实提示,外周神经刺激产生的生物调节效应在生理状态与病理状态下的反应模式不尽相同,其即刻效应与长时效应的机制也不同。这不仅对针刺疗法及其疗效的理解和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生物调控过程本身的认识有所启示。本文从针刺效应之靶系统固有特性、靶系统功能状态、穴位特性及刺激参数等4个方面总结了针刺双向调节效应的基本特点和产生条件,并从外周纤维类型和中枢适应性调节两个关键环节分析针刺双向调节效应的可能机制。不同类型的外周神经纤维刺激后可产生相反的调节效应,若针刺混合纤维,则可能在不同病理状态下显示不同方向的效应。针刺也可能通过激发中枢适应性控制机制调节各生理系统的负反馈功能而表现出双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有关针刺对弱视视觉可塑性调节的脑功能机制研究,从视皮层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可塑性、放电活动、神经编码、视觉微循环(神经递质及营养因子)以及视觉中枢——效应器官的靶向机制等方面,多系统、多层次分析阐述了针刺对弱视视觉可塑性调节的脑功能效应机制。  相似文献   

7.
针刺可以通过对自主神经功能的调节来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而有关针刺对自主神经调节效应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考虑到在针刺作用机制研究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动物麻醉剂的使用,而麻醉药物在发挥其药理效应的同时,亦可影响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因此,在探讨不同针刺效应机制时如何合理使用麻醉剂,尽量减少麻醉剂的影响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回顾针刺对自主神经调节作用以及麻醉剂对自主神经活动影响的相关研究,提出对于不同麻醉方式以及不同麻醉深浅状态对针刺调节自主神经效应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的新思路,以期为针刺调节自主神经研究中麻醉剂的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很多文献报道了压迫或针刺耳穴治疗胆道系统疾病疗效确切[1-2],也有一些实验研究证实了针刺或压迫耳穴对胆囊收缩功能确有影响[3-4],但对耳穴特异性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在B超监视下,采用数字显示的方法对29例胆系疾病患者(异常组),及15例健康人(健康组)耳胰胆穴及相邻相关的肝、脾穴电阻抗进行了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天枢对正常大鼠、便秘模型大鼠、腹泻模型大鼠肠运动功能的调节作用,探讨针刺天枢对肠运动功能的双向调节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便秘模型组、腹泻模型组,每组20只.冰水灌胃建立便秘模型大鼠,番泻叶灌胃建立腹泻模型大鼠.用水囊测压技术和多导电生理记录系统记录正常大鼠和模型大鼠的空肠运动和远端结肠运动,针刺天枢穴,捻转行针1 min,平补平泻,120次/min,观察针刺前后肠运动的改变.结果:1)正常大鼠,针刺天枢降低了空肠收缩的频率和波幅(P〈0.01,P〈0.01),抑制了空肠的收缩;腹泻大鼠模型中,针刺天枢降低了空肠运动的频率和波幅(P〈0.01,P〈0.01).针刺天枢对正常和腹泻状态大鼠的空肠运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正常大鼠,针刺天枢增加了远端结肠运动的频率和波幅(P〈0.01,P〈0.05);便秘模型大鼠,针刺天枢使远端结肠的运动加快,波幅增大(P〈0.05,P〈0.01).针刺天枢对正常和便秘状态的大鼠远端结肠运动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针刺天枢对不同节段肠运动呈现不同的调节方向,即抑制空肠运动、促进远端结肠运动,针刺天枢通过节段性体表-交感反射抑制空肠的运动,通过体表-副交感反射促进远端结肠的运动.这可能是针刺天枢对正常、腹泻和便秘动物模型肠运动的双向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查阅、分析近10年国内有关针刺对胆道系统功能调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从胆囊胆总管运动、胆汁分泌、胆囊收缩素(CCK)等3个方面就针刺调整胆道系统功能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概述,并指出经穴效应规律是关系针灸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关键问题,在相关研究中应当以穴位脏腑的相关性研究为核心,充分重视人体研究和临床研究,充分重视穴位与非穴位、不同经脉的穴位、同一经脉的不同穴位(特定穴与非特定穴)的比较研究,以更好地揭示和把握经穴效应的基本规律,指导针灸临床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期门”、“天枢”、“阳陵泉”与耳部“胰胆”穴(耳迷走神经分布密集区)对豚鼠胆囊压力和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针刺不同穴位调节肝外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效应。方法:选用成年豚鼠20只,雌雄不限,每组10只,分成两组分别进行Oddi括约肌的肌电与胆囊压力检测。本实验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观察针刺前后Oddi括约肌肌电与胆囊压力变化,Oddi括约肌的肌电检测采用双钩电极埋植技术,胆囊压力检测采用胆囊内置小型人工球囊技术。豚鼠麻醉后,分别记录正常豚鼠的胆囊压力变化和Oddi括约肌的肌电频率与幅值,待豚鼠状态稳定以后,针刺“期门”、“天枢”、“阳陵泉”与耳部“胰胆”穴1 min,观察针刺上述穴位对豚鼠胆囊压力和Oddi括约肌肌电的影响。结果:针刺“期门”、“天枢”穴后,Oddi括约肌肌电频率与针刺前相比均明显增多(频率:P<0.01,幅值P<0.05),胆囊压力幅值明显下降(P<0.05);针刺耳部“胰胆”和“阳陵泉”穴后,Oddi括约肌肌电频率和幅值与针刺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胆囊压力幅值明显上升(P<0.01)。结论:针刺“期门”、“天枢”穴能够明显抑制胆囊的运动、促进Oddi括约肌的肌电释放;针刺耳部“胰胆”和“阳陵泉”穴能够显著促进胆囊的收缩运动、抑制Oddi括约肌的肌电释放。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针刺对高血压的治疗作用。本文基于“脉胀”理论,从理论、临床和机制三方面对针刺阳明经穴治疗高血压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综述。整理发现“脉胀”理论为针刺阳明经穴治疗高血压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针刺阳明经穴具有良好的降压效应,其机制可能与纠正血管重构,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改善内皮功能,抑制免疫炎症,调节肠道菌群和血管保护作用有关。本文基于“脉胀”理论,梳理从阳明论治高血压的相关研究,为后续进一步研究针刺治疗高血压提供参考,为探讨针刺治疗高血压的选穴方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外医学家与有关学科研究者从临床与基础的范围,对针灸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和机制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针灸对免疫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对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进行影响来实现的,该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针灸调节免疫功能的文献,整合针灸对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与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刺效应的产生与神经系统结构完整性和功能正常密切相关,神经递质是针刺效应产生的物质基础。本文在梳理针刺效应神经生物学机制的基础上,就不同机体状态下针刺对神经递质的调控机制作一总结。神经递质在腧穴局部参与针刺信号的启动,在中枢层次参与针刺信息的传导与整合,在效应器官参与疾病的调控。针刺对神经递质的调控与机体状态密切相关,具有趋正常化调节效应特点。神经递质在穴位局部产生的针刺效应是非特异性作用;在特定机体状态下,神经递质参与靶器官、效应器官的功能调控,体现了针刺的特异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In recent years, the brain mechanism research speeds up for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intervention on chronic pain. Currently, in the relevant articles, the brain mechanism research in chronic pain focuses on musculoskeletal system diseases, in which, the rigorous controlled designs has been adopted in the most of researches and the effect verification has been predomina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ive. The corresponding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rain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effect is mediated by brain area, nerve circuit or brain network related with sensory, motor,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functions. In this paper, the prospective thinking has been conducted on the dual-directional transfer between the relevant brain mechanism research and clinical research achievement. Moreover, the optimization and innovation of intervention scheme are prospected while the acupuncture intervention is promoted in pain rehabilitation widely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6.
综述近年来针灸利胆作用的基础研究进展,分析针灸对胆囊、胆管压力,胆汁流量和胆汁成分的影响,认为在特定实验条件下针灸肝、胆经穴位、耳穴及配佤其他穴位对胆及胆囊功能具有明显影响,且胆汁成分也发生相应的改变。针灸效应与动物机能状态及针刺手法有关。针灸胆作用机理及作用途径研究较少,探讨针灸利胆的确切机理仍需进行深入工作。  相似文献   

17.
针刺治疗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多临床报道提示,针刺对某些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对与神经系统功能失衡有关的心律失常,具有一定的疗效。针刺效应与疾病类型、穴位选择、刺激方式(针刺手法或电针参数)等诸多因素有关。基础研究则表明,针刺对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效应有赖于神经通路的信息传递,特别是神经信号的双向传输及脑内递质的多维整合。针刺信号还可能影响某些胞内信号的转导及基因表达,并通过体液、内分泌乃至心脏局部的多重调节而减轻心律失常和其它心血管疾病。因此,针刺对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效应是由多因素、多层次、多方位的整体调节而实现的,但有关细节尚待探明。本文也对有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做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8.
王佩  王刘玉 《天津中医药》2020,37(11):1316-1320
针灸对机体免疫调节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针灸基础研究的热点,针灸引起的免疫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针灸对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且这种调节作用具有双向性、特异性、整体性的特点。通过对近年来针灸调节免疫相关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提出今后针灸调节免疫的研究思路,以期为针灸调节免疫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针灸调节免疫功能的相关研究,应以古文献为基础,融合多学科,善于借鉴循证医学,加强基础研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充分发挥针灸特色与优势,推动针灸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In recent years,the brain mechanism research speeds up for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intervention on chronic pain.Currently,in the relevant articles,the brain mechanism research in chronic pain focuses on musculoskeletal system diseases,in which,the rigorous controlled designs has been adopted in the most of researches and the effect verification has been predomina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ive.The corresponding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rain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effect is mediated by brain area,nerve circuit or brain network related with sensory,motor,cognitive and emotional functions.In this paper,the prospective thinking has been conducted on the dual-directional transfer between the relevant brain mechanism research and clinical research achievement.Moreover,the optimization and innovation of intervention scheme are prospected while the acupuncture intervention is promoted in pain rehabilitation widely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