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以及可能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一般情况、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治疗情况、中位生存期及影响预后相关因素等,采用单因素生存分析(K-M)法绘制生存曲线,用对数秩和检验(Log-Rank)时序分析各因素与生存时间的关系,再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式分析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结果 201例晚期NCCLC患者中位生存期12个月,6个月生存率为82.26%。其中138例中医药联合放、化疗或靶向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中位生存期13个月,6个月生存率81.57%;63例单纯中医药治疗的NSCLC患者,中位生存期10个月,6个月生存率78.83%。经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及吸烟情况、治疗情况对晚期NSCLC生存时间有影响,进入多因素COX分析后提示吸烟状况及治疗情况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吸烟可作为判断晚期NSCLC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中医药治疗晚期NSCLC可延长中位生存期,在此基础上联合现代疗法可进一步提高患者总体疗效,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医药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氩氦刀冷冻术后生存期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期间老年晚期NSCLC并接受氩氦刀冷冻治疗患者共106例,根据术后治疗模式分为中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治疗组,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生存期、6个月和一年生存率。结果中医治疗组患者术后6个月生存率为68%,一年生存率为42%,比西医治疗组6个月生存率(44%)和一年生存率(25%)高;中医治疗组术后生存期为15个月(95%CI:7. 58~22. 42),比西医治疗组9个月(95%CI:4. 60~13. 40)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中西医结合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患者术后6个月生存率为66%,一年生存率为41%,比未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患者6个月生存率(44%)和一年生存率(25%)高;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患者术后生存期为15个月(95%CI:11. 35~18. 65),比未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患者9个月(95%CI:4. 60~13. 40)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采用西医抗肿瘤治疗的患者显示较低的术后生存率和较短的术后生存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老年晚期NSCLC患者氩氦刀术后给予中医药治疗能给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对Ⅱ、Ⅲ期非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将观察病例分为中医药干预组和非中医药干预组进行回顾性研究,分别用Kaplan-Meier法及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因子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观察两组总生存期(OS),计算1、2、3、5年生存率。结果入组观察病例共28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中国分期、介入治疗、局部消融、放疗及中医药治疗等5个因素与非手术Ⅱ、Ⅲ期肝癌生存期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其中中国分期、介入治疗、局部消融及中医药治疗为Ⅱ、Ⅲ期肝癌患者生存期独立性预后因素;中医药干预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7.260个月,非中医药干预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7.730个月,中医药干预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32.79%、17.26%、17.26%、0,非中医药干预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20.15%、9.23%、4.62%、0。结论中医药干预、中国分期、局部消融及介入治疗为影响非手术Ⅱ、Ⅲ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中医药治疗可以延长非手术Ⅱ、Ⅲ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癌破裂出血的治疗方法及疗效,并分析影响肝癌破裂出血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其中保守治疗25例,根治性手术治疗18例,姑息性手术治疗8例,肝动脉栓塞(TAE)5例,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并以中位生存期(MST)为切割点将根治性治疗组分成2组,对影响根治性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根治性手术组6,12,36个月生存率及MST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姑息性手术治疗组及TAE组(P均0.01)。COX回归模型提示肿瘤直径7 cm、高功能状态(PS)评分是影响根治性手术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急诊行根治性手术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其疗效优于保守治疗、姑息性手术治疗及TAE治疗。而肿瘤直径7 cm及高PS评分为术后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Ⅲ、Ⅳ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99例符合纳入标准病例按1∶1比例分成治疗组(采用针药结合治疗)和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对照组则根据患者的PS评分分为化疗组(PS≤2)和最佳支持治疗组(BSC组)(PS=3)。治疗组以PS评分进行分层(PS≤2或PS=3),分别与化疗组及BSC组对照。观察两组疾病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期及生存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95 d、301 d(PS≤2组),271 d及213 d(PS=3组),两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31.6%、24.1%,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120 d、127 d(PS≤2组),107 d及91 d(PS=3组),其中治疗组(PS=3)与BS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一般状况较好的老年NSCLC患者,针药给合治疗与化疗比较生存时间相近,而毒副反应减轻;对于一般状况较差的老年本病患者,中医药治疗可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期,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为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判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具有明确组织学类型和临床分期的30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查阅病历并随访,从患者个体信息、患病情况、治疗方法等3个方面收集信息。[结果]随访的306例患者中失访32人,随访率89.54%。患者总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16%、9%。多因素分析显示CEA水平、症状出现与就诊时间差、PS功能状态评分(PS评分)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手术为预后的保护性因素。[结论]癌胚抗原(CEA)水平、症状出现与就诊时间差、KPS评分、PS评分、手术可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癌的中医药治疗对体重指数(BMI)的改善及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将205例采用中医药治疗的食管癌病人分为非超重组(BMI25kg/m~2)、超重组(BMI≥25kg/m~2),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及术前、术后6个月的BMI值变化情况对预后的影响,对预后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分析,并对BMI因素与预后的影响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205例患者3年生存率为44.7%,中位生存期为32个月;非超重组(91例)3年生存率为31.2%,中位生存期为21个月;超重组(114例)3年生存率为51.5%,中位生存期为41个月(P0.05)。单因素分析与食管癌预后相关因素分别为年龄、BMI、肿瘤大小、切缘、TNM分期及并发症。Cox分析表明BMI、TNM分期及并发症是对生存有显著意义的预后因素。非超重组中术后6个月的平均BMI比术前高,服用中药后可以提高非超重组BMI值(P0.05),且超重组生存率高于非超重组。结论:中医药能提高食管癌患者BMI指数,有利于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并且可作为治疗食管癌疗效评价的重要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经中医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多因素评估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至少经过6个月中医药治疗的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免疫功能、TNM分期、治疗方式、无进展生存期(PFS)、是否发生复发或转移等.根据制定的外周免疫评分标准评价患者的免疫功能,并对患者外周免疫评分、性别、年龄、临...  相似文献   

9.
背景: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医药已广泛用于胃癌的临床治疗,但尚未见到较大样本临床对照研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目的:通过对220例老年胃癌预后的分析,研究以健脾为基础的中药复方辨证治疗对老年胃癌预后的影响。设计、场所、受试者和干预措施:采用前瞻性同期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65岁及以上老年胃癌病例(来自上海龙华医院肿瘤一科、瑞金医院消化外科和仁济医院普外科)分为接受中药复方辨证治疗的中药组和未接受中药治疗的非中药组。主要结局指标:依据临床病理分期,是否接受根治性手术和化疗进行分层。运用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病理因素及手术、化疗以及中药治疗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共有220例病例纳入研究。中药组89例,非中药组131例。总体220例病例的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影响老年胃癌患者生存的独立的预后因素分别是临床病理分期、手术方式、化疗和中药治疗(P0.01)。服用中药的相对危险度为0.322,95%可信区间在0.212~0.489。中药组中位总生存期为41.129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2%、55.6%、45.7%;非中药组中位总生存期为17.195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9%、26.9%、21.9%。对未手术或术后复发转移的晚期胃癌分层研究,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示,中药治疗和化疗是影响老年晚期胃癌患者总生存期独立的保护性因素(P0.01),服用中药的相对危险度为0.421,95%可信区间在0.255~0.693;晚期中药组(36例)中位总生存期为17.819个月,晚期非中药组(60例)中位生存期为8.548个月。对临床病理分期为Ib-Ⅳ(T4N1-3M0、T1-3N3M0)接受根治性手术(R0)且接受3个及以上周期术后辅助化疗病例的分层研究结果显示,术后中药组和术后非中药组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未达到中位数,故未作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后中药组(33例)1、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7.0%、59.9%、50.4%,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74.1%、61.4%;术后非中药组(69例)1、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2.6%、51.1%、51.1%,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9%、55.6%、55.6%。结论:以健脾为基础的中药复方辨证治疗可改善老年胃癌的总体预后,是老年晚期胃癌预后的有效保护性因子,对老年根治性胃癌术后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影响需要继续随访评价。  相似文献   

10.
刘瑞  黎磊  李杰 《北京中医药》2012,31(5):366-369
目的观察单纯中医综合治疗对老年胃癌患者生存质量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老年胃癌患者提供临床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75岁以上中晚期胃癌患者住院病例,统计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情况、电话随访生存时间,比较治疗前后的卡式评分、症状积分以及OS和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结果 15例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中复合证型13例,单纯证型2例;KPS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2);患者中位总生存期(mOS)为11.0个月,MST为11.50个月,生存时间最长78个月,最短3个月。结论长期程序化、个体化的中医药综合治疗有利于高龄老年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的提高和生存期的延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为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判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具有明确组织学类型和临床分期的30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查阅病历并随访,从患者个体信息、患病情况、治疗方法等3个方面收集信息。[结果] 随访的306例患者中失访32人,随访率89.54%。患者总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16%、9%。多因素分析显示CEA水平、症状出现与就诊时间差、PS功能状态评分(PS评分)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手术为预后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癌胚抗原(CEA)水平、症状出现与就诊时间差、KPS评分、PS评分、手术可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91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临床疗效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91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成中医组(31例)、化疗组(30例)及中医加化疗组(30例)。中医组采用中药汤剂加中成药静脉滴注治疗;化疗组单纯接受化疗方案治疗;中医加化疗组采用化疗方案治疗的同时服用中药汤剂,均以28天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采用中医原发性肺癌症状分级量化表、骨髓抑制评分、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等作为疗效评价指标,同时建立Cox回归模型,分析对患者PFS产生影响的有利及危险因素。结果中医组与中医加化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加化疗组骨髓抑制发生率较化疗组低,骨髓抑制程度也较化疗组轻,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7,P=0.299);PFS中医加化疗组为202天,中医组168天,化疗组129天,中医加化疗组优于化疗组(P=0.0157);经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老年晚期NSCLC患者PFS有统计意义的预后因素有:治疗因素(中医治疗和中医加化疗为有利因素)、手术史(无手术史为有利因素)及治疗前行为状态评分(performance status,PS评分,1为有利因素)。结论中医药治疗可改善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症状;中医加化疗对老年患者PFS可能存在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中医药干预对246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4年上海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4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r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 rank检验和Cox模型预后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中医药干预分为中医组(中药静脉制剂、中药汤剂中的一种或两种),中西医结合组(化疗、放疗、靶向治疗中任意一项+中医药治疗),其中中药静脉针剂组按功效细分为(扶正药、祛邪药、扶正+祛邪药)。结果 246例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46%、26%,中位生存时间为37.4个月。中医组、中西医结合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9.14个月、45.73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1%、34%、25%;77%、52%、4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之间生存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57,P=0.003)。中药静脉针剂+中药汤剂+化疗、中药静脉针剂+化疗、中药静脉针剂+中药汤剂、中药静脉针剂四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3.35个月、44.06个月、29.63个月、14.95个月,不同治疗方式对生存期的影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37,P=0.004)。中药静脉针剂中扶正组、祛邪药、扶正+祛邪药对生存期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延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同时采用中药静脉针剂+口服中药汤剂+化疗疗效最优;中药静脉针剂中扶正药、祛邪药、扶正联合祛邪药对生存期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王雄文  贺凡  蔡玉荣 《新中医》2018,50(7):146-149
目的:观察氩氦冷冻消融术联合中医药治疗不同巴塞罗那肝癌临床(BCLC)分期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病例资料,将5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BCLC分期分为A期、B期及C期共3组,分别统计3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OS)及6月、1年、2年生存率,并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3组PFS、OS的差异。结果:原发性肝癌BCLC A期、B期、C期各组中位PFS分别为(14.0±3.0)月、(7.0±1.9)月、(7.0±2.0)月,3组PFS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C A期、B期、C期各组中位OS分别为(52.0±11.2)月、(32.0±7.1)月、(33.0±5.4)月,3组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C A期、B期、C期各组6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1.7%、75.0%,92.9%、78.6%、57.1%,96.0%、76.0%、44.0%。不同分期肝癌6月、1年、2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BCLC分期A期、B期,KPS评分80分、90分,冷冻次数、冷冻针数为预后的保护因素,肝硬化病史,KPS评分60分、70分为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氩氦冷冻联合中医药治疗可延长原发性肝癌的生存期,联合治疗方案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消积饮、华蟾素联合长春瑞滨治疗体力状况(PS)评分2.0的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对31例患者给予消积饮、华蟾素和长春瑞滨治疗,21天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4个周期。观察治疗前后瘤体变化、PS评分变化、中位生存时间、1年生存率、疾病无进展时间以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后的客观有效率(CR PR)为12.9%,稳定率(CR PR NC)为83.8%;中位生存期(MST)为6.0个月,1年生存率为22.5%,疾病无进展时间(TTP)为4.0个月。主要毒副反应有骨髓抑制,其中Ⅳ度白细胞下降1例(3.2%);2例(6.4%)出现中度贫血;3例(9.6%)轻度周围神经毒性。结论对于PS评分2.0的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消积饮、华蟾素联合长春瑞滨的治疗方案与目前文献报道比较,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毒副反应轻,患者易于耐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联合埃克替尼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将74例EGFR突变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单用埃克替尼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汤剂。观察治疗后疾病发生进展及死亡的时间,计算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mPFS)及中位生存期(MST)。结果 (1)随访至2020年7月30日,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共纳入71例病例进行统计,其中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2)治疗组、对照组mPFS分别为15.40个月、13.07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HR=0.575)。(3)治疗组、对照组的MST分别为29.90个月、25.07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HR=0.580)。(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联合中医药治疗、一线埃克替尼治疗、曾经接受肺癌根治术、较少的合并症是影响EGFR突变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远期生存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联合埃克替尼可延长EGFR突变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一线埃克替尼治疗阶段、肺癌根治术及较少的合并症也有利于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的远期生存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确定预后因素和中医药治疗的优势人群,为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三科收治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住院患者74例,根据治疗手段分为化疗组19例,中药组21例,中药联合化疗组34例。结果:中药组、化疗组和联合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61、521和769 d,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239、195和245d,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 3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89%、67%和67%,3年生存率分别为27%、16%和37%,5年生存率分别为9%、0%和17%。单因素分析得出中药静脉治疗≥8疗程或口服中药≥6月(P 0. 01,r=0. 48)、靶向治疗时间≥1年(P 0. 01,r=0. 33)和并发症(P 0. 01,r=-0. 28)为预后影响因素。对靶向和化疗进行分层后,仍得出中药干预为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同样得出中药干预(OR=0. 09)和靶向治疗(OR=0. 15)为预后影响的独立因素。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为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群体带来获益。  相似文献   

18.
背景:老年人是结直肠癌发病的高危人群。中医药治疗在老年大肠癌的临床治疗中被广泛采用,但对其作疗效评价的较大样本临床对照研究很少。目的:探讨中医药辨证治疗对老年大肠癌根治术后Ⅱ、Ⅲ期患者生存期的影响。设计、场所、受试者和干预措施:采用同期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来自上海龙华医院肿瘤一科、长海医院肛肠外科的70岁及以上老年大肠癌根治术后Ⅱ、Ⅲ期病例,全部病例均行西医常规治疗,以是否自愿接受中医药辨证治疗分为综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主要结局指标:运用Cox多因素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两组病例的性别、原发部位、病理类型、临床病理分期、化疗周期、放疗以及中药治疗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共有78例病例纳入本研究,其中综合治疗组37例,西医治疗组41例。Cox多因素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表明,影响老年大肠癌根治术后Ⅱ、Ⅲ期患者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因素是临床病理分期(P=0.001)和中药治疗(P=0.021)。服用中药的风险比是0.393,95%可信区间为(0.178,0.870)。西医治疗组中位DFS为41.293个月,综合治疗组中位DFS尚未达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西医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的1、2、3、4、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7.7%、69.6%、63.4%、46.5%、29.6%和100%、86.3%、74.6%、74.6%、74.6%。结论:中医药辨证治疗是改善老年肠癌预后的有效保护性因子。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降低老年肠癌的复发转移风险及延长无病生存期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势,需要继续随访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表皮生长因子(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中医辨证联合EGFR-TKI治疗的晚期肺腺癌EGFR基因敏感突变患者104例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病理分型、中医证型、EGFR亚型、体力状态评分(PS评分)、转移部位、治疗期(分为一线、二线、三线)、吸烟状况、疗效等内容。运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影响生存情况的因素,并应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04例患者死亡70例,存活34例,中位总生存期为(20. 20±2. 23)个月,一年生存率为49. 3%,两年生存率为24. 4%,三年生存率为19. 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GFR亚型、治疗期、吸烟状态、中医证型、疗效对生存情况有影响(P 0. 05),而性别、年龄、转移部位、PS评分、EGFR-TKI药物因素对生存情况无影响(P 0. 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期和疗效2个因素进入Cox模型,相对于一线治疗患者,二线和三线治疗分别增加死亡风险3. 019倍和65. 923倍;相对于疗效为部分缓解患者,疗效评价为疾病稳定和病变进展患者死亡风险分别增加2. 764倍和8. 010倍。结论是否一线EGFR-TKI治疗和疗效是影响晚期肺腺癌EGFR基因敏感突变患者生存情况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中医药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并分析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将352例采用中医药综合治疗(中药配合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分为中药合莪术油介入组、中药合化疗介入组、中药辨证治疗组等3组进行疗效分析,对预后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和Cox回归分析。结果:352例患者总体平均生存时间为9.0月,中位生存时间为5.0月,其中中药合莪术油介入组(85例)中位生存期10.25月,平均生存时间13.0月,总计1年、2年、3年、4年、5年生存率为37.76%、11.76%、4.71%、3.52%、2.36%;中药配合化疗介入组(90例)中位生存期9.75月,平均生存时间10.0月,1、2、3、4年生存率为24.44%、6.67%、1.11%、0;中药辨证治疗组(177例)中位生存期4.32月,平均生存时间5.0月,1、2、3、4年生存率为6.78%、2.26%、0.56%、0。单因素分析治疗有意义的预后因素为临床分期、肿瘤大小、静脉癌栓、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治疗方式、介入方式、莪术油介入、化疗介入、介入次数和中药剂数。多因素分析(Cox模型分析)对生存有显著意义的预后因素为肿瘤大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预后危险因素,介入次数、中药剂数为预后保护因素。结论:中医药辨证治疗肝癌疗效有限,中药配合介入治疗则疗效有显著意义,介入前后辅助中药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和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