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建立液谱质谱联用法(LC-MS),对卡马西平(CBZ)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同时探究卡马西平血药浓度与癫痫疗效的关系。方法:以本院小儿神经内科的168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方法对其血药浓度进行监测。结果: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在2.0~40.0 mg/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67)。168例癫痫患者中有104例的CBZ血药浓度为4~12 mg/L,其中81例显效或有效,23例效果不明显,有效率为77.9%。48例患者的CBZ血药浓度4 mg/L,占全部患者的28.6%,其中15例患者有效,其余无效;16例患者的CBZ血药浓度12 mg/L,全部有效。结论:本文中LC-MS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准确度以及重现性均较好,易于操作,可用于癫痫患者血清中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的监测。卡马西平治疗癫痫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和CBZ血药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卡马西平治疗癫痫的血药浓度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监测癫痫患者卡马西平血药浓度 ,为临床提供个体化用药依据。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 2 6 3例癫痫患者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并结合临床疗效优化治疗方案。结果 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4~ 1 2 μg/ml)内占 77 9% ,单用卡马西平的总有效率为 86 1 % ,4 3例在监测血药浓度后 ,通过调整用药方案提高了疗效。结论 监测卡马西平血药浓度 ,有利于提高其治疗癫痫的安全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尚利娜  王存良  洪明岳  顾袁琴 《安徽医学》2012,33(11):1542-1544
目的分析卡马西平治疗癫痫患者的血药浓度检测结果,探讨卡马西平的合理用药。方法选取癫痫患者94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患者血清中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并结合患者用药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比较各年龄组患者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及清除率的差异性。结果卡马西平给药量随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达到60岁后给药量减少。卡马西平血药浓度随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达到60岁后开始降低。卡马西平清除率随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减小。同一性别组中,卡马西平清除率随患者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呈现负相关。同一年龄阶段中,部分性别组间相比较,女性的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明显低于男性,女性的卡马西平清除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卡马西平血液浓度普遍维持在8~12 mg/L之间,总有效率为84.8%。女性患者卡马西平血液浓度普遍维持在3~8 mg/L之间,总有效率为87.2%。结论年龄和性别均是癫痫患者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和清除率的影响因素。卡马西平的用药剂量应采取从低到高的方式。调整卡马西平用药剂量时,需在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基础上进行,根据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卡马西平血药浓度逐渐增加用药剂量。有效的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可以大幅提高抗癫痫药物的安全性及合理性,减少对患者造成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2011、2012年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癫痫患者随行卡马西平血样测定的质量控制结果进行分析,为卡马西平(CBZ)的合理用药及血药浓度监测的准确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均相酶扩大免疫分析法(Emit)测定88例癫痫患者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的随行质控L、M、H(低、中、高)测定值,作质控图进行分析。结果:共测定309个质控值,L浓度101个,M浓度105个,H浓度103个,质控图显示,大部分质控数据在靶值的±15%以内,7个质控数据超过靶值的±15%,可能存在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结论:定期对卡马西平进行质量控制监测,对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临床癫痫患儿合理使用丙戊酸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41例癫痫患儿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有效治疗浓度范围(50~100ug/ml)内有28例次(68.29%),低于50 ug/ml有9例次(21.95%),高于100ug/ml4例次(9.76%);苯巴比妥、左乙拉西坦、咪达唑仑、奥卡西平、托吡酯、氯硝西泮、硝西泮等与丙戊酸钠联合用药都可影响其血药浓度。结论及时监测患儿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并调整剂量,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儿童抗癫痫药物(AED)丙戊酸钠(VPA)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对285例癫痫患儿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癫痫患儿丙戊酸钠血药浓度<50μg·ml-1的有130例,占45.61%;血药浓度在50~100μg·ml-1之间的有145例,占50.88%;血药浓度>100μg·ml-1的有10例,占3.51%. 结论 患儿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对临床合理用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临床应用丙戊酸钠应根据血药浓度实施个体化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7.
郭剑   《四川医学》2018,39(8):913-916
目的探讨脂肪乳剂在儿童卡马西平中毒治疗中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卡马西平中毒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时间2010年3月至2016年5月,其中A组26例、B组22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基础治疗、血液灌流,A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加用了脂肪乳剂,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入院时,A组和B组患儿的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24h、治疗48h、治疗72h后,A组患儿的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水平均显著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在治疗24h、治疗48h、治疗72h后,两组患儿的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水平较入院时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前,A组和B组患儿的血清ALT、AST、BUN、S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A组患儿的血清ALT、AST、BUN、Scr水平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在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ALT、AST、BUN、Scr水平较入院时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A组的救治成功率为100. 00%,B组的救治成功率95. 45%,两组患儿的救治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脂肪乳剂在儿童卡马西平中毒治疗中有助于尽快降低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水平,减轻对患儿肝肾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对25例严重癫痫患儿采取在血药浓度监测下单用大剂量卡马西平的治疗方法。结果9例患儿发作停止,10例发作减少50%以上。最终所服卡马西平的剂量为每天23~34mg/kg,平均26±6mg/kg,测定末次血药浓度为9.7~16.4mg/L,平均11.7±1.8mg/L。3例患儿出现轻微卡马西平毒副反应,调整剂量后很快消失。  相似文献   

9.
头孢唑啉钠对抗癫痫药物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头孢唑啉钠 (CEF)对卡马西平 (CBZ)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年龄、体重、服用CBZ剂量均相匹配的癫痫患儿 31例 ,随即分为两组 :观察组加用CEF ,对照组单用CBZ。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患儿体内血清CBZ浓度。结果 :①观察组患儿血清CBZ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②服用CBZ患儿合用CEF前后其CBZ浓度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0 1) ,用CEF治疗后CBZ浓度显著增高。结论 :CEF可使CBZ浓度明显升高 ,癫痫患儿联合应用CEF时 ,应进行CBZ血药浓度检测 ,以防出现中毒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预测癫痫患儿服用卡马西平后体内药物浓度。方法收集216例癫痫患儿服用卡马西平后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监测当日身高、体量、肝肾功能等18项相关指标,根据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建立卡马西平浓度预测模型,并用该浓度预测模型进行样本预测分析。结果样本(54个病例)的预测结果表明,与实际测定浓度相比,误差小于10%的有31个浓度,误差在10%-15%之间的有11个浓度,误差在15%-20%之间的有6个浓度,误差大于20%的有6个浓度。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的血药浓度和实际测定浓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156。结论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预测癫痫患儿服用卡马西平后血药浓度比较可行,有待将其广泛应用于治疗个体化给药设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覃业语  黄春新  林慧 《海南医学》2012,23(21):106-107
目的分析抗癫痫药物(AEDs)临床疗效与血药浓度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个体化用药参考,探讨如何开展抗癫痫类药血药浓度监测后的药学服务。方法采用酶扩增均相免疫分析法(EMIT)监测抗癫痫类药物丙戊酸钠(VPA)、苯妥英钠(PHT)、卡马西平(CBZ)血药浓度,回顾性调查、统计分析2009-2011年945例次VPA、278例次PHT、157例次CBZ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结果其中55.3%的患者VPA监测结果在有效参考血药浓度范围以内,31.7%的患者PHT监测结果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以内,79.0%的患者CBZ监测结果在有效参考血药浓度范围内。结论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是临床用药的依据之一,临床药师于血药浓度监测后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给药建议,对合理用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临床丙戊酸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均相酶免疫分析法 (EMIT)对 12 0例癫痫患者进行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 ,并对结果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5 9例 (49 2 % )患者血药浓度在丙戊酸有效治疗血药浓度范围 ,12例 (10 % )未能有效控制症状 ;4 8例 (40 % )低于有效治疗血药浓度 ,13例 (10 8% )高于有效治疗血药浓度。其中 2 9例 (2 4 2 % )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丙戊酸治疗癫痫患者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个体化结构。  相似文献   

13.
卡马西平治疗癫痫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广西医学》2005,27(2):195-196
目的 对卡马西平在癫痫患者中血清药物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并观察患者的症状及合并用药情况 ,达到稳态谷浓度 4~ 12mg·L-1为有效治疗浓度范围。结果 服用常规剂量的卡马西平 ,检测结果在有效浓度范围者 2 3例 ,合格率为 5 9% ;低于 4mg·L-1者 15例占 38.5 % ,高于 12mg·L-1者 1例占 2 .5 %。结论对长期使用卡马西平的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使之个体化用药 ,才能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药浓度监测在儿童癫痫规范化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我院192例癫痫惠儿使用丙戊酸钠或苯巴比妥后的血药浓度进行了576次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服用丙戊酸钠患儿456例次.其血药浓度达到有效范围的占51.97%,服用苯巴比妥患儿120例次,其血药浓度达到有效范围的占45.0%。结论血药浓度监测对于规范化治疗儿童癫痫临床用药的科学合理化、安全有效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吴勇  邱海明  王宇 《当代医学》2010,16(20):23-24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癫痫患者采用卡马西平治疗方案,检测患者血药浓度,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半年的治疗,患者显效率达到48例(63.2%),总有效率达到67例(88.2%),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患者采取个性化的卡马西平用药方案,并配合血药浓度监测,可以及时调整用药剂量,有效保证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卡马西平(CBZ)是主要的抗癫痫药.为了探讨CBZ血药浓度和疗效之间的关系,我们于1989~1991年对56例门诊癫痫患者进行单一CBZ治疗,并在治疗中监测血药浓度、观察疗效和毒副反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治疗癫痫患者的过程中10,11-二氢-10-羟基卡马西平(MHD)的血药浓度与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癫痫治疗的7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的个体信息、用药种类、剂量、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量患者的MHD血药浓度,并分析给药剂量与MHD的关系.结果:达到控制的患者有19.48%、显效的患者有41.56%、有效的患者28.57%、无效的患者10.39%,不同疗效患者的MHD血药浓度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MHD血药浓度的提高,患者的疗效更好.采用一般线性回归计算MHD稳态模型:MHD=0.286×给药剂量(mg/kg·d)+5.98,相关系数r=0.402,P<0.05.本次研究中,共有18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和类型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7%,主要表现为头晕5例、疲劳5例、胃肠道不适状3例、皮疹2例、体重增加1例、其他2例,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MHD血药浓度水平显著的高于未发生不良发应患者的MHD血药浓度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HD血药浓度增加可以提高奥卡西平治疗癫痫患者的效果,但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MHD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建立MHD血药浓度监测有利于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8.
171例次癫痫患者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癫痫患者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卡马西平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癫痫患者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71例次患者中,卡马西平血药浓度低于4μg/ml占21.1%,4~12μg/ml的占73.7%,血药浓度〉12μg/ml占5.3%。其中出现中毒反应的占7.0%。171例次患者的癫痫治疗有效率为74.3%。与丙戊酸等联合用药的38例次患者中,总有效率为44.7%。单一用药的总有效率为79.7%,血药浓度越高,疗效越好。卡马西平超出治疗窗,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增加。结论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监测可为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客观依据,对提高癫痫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苯妥英单药治疗癫痫的疗效与血药浓度和剂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对 14 1例次单用苯妥英的癫痫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苯妥英有效血药浓度为 13 .5 9± 5 .3 1μg/mL ;在剂量 0 .2~ 0 .4g/d的 110例次中 64 .5 0 %的病例癫痫发作得到有效控制 ,3 .64 %表现苯妥英中毒。结论血药浓度监测在苯妥英单药控制癫痫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癫痫患儿奥卡西平活性代谢物10,11一二氢,10-羟基卡马西平(monhydroxycarbazepin,MHD)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疗效?合并用药的相关性?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儿童MHD稳态血药浓度50例次,记录姓名?性别?年龄?体重?药量?不良反应?疗效和合并用药等详细资料并逐一录入数据库,利用SPSS10.0统计软件辅助分析?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组与未发生不良反应组?未控制组与控制组间的奥卡西平剂量无显著性差异(P > 0.05),但患儿MHD血药浓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合并用药组比单药组奥卡西平剂量更高(P <0.05),但患儿MHD血药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784)?患儿服用奥卡西平后个体差异较大?结论:治疗药物监测有助于个体化给药?鉴别诊断和了解不良反应的发生,以便更好地发挥奥卡西平的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