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保定市酒精滥用和酒精依赖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保定市酒精滥用和酒精依赖的患病率和分布特点。方法2004年10月至2005年3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8周岁的人群,共10073名,用扩展的一般健康问卷(GHQ-12)将调查对象分为高、中、低危险组,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DSM-Ⅳ),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对调查对象进行酒精滥用及酒精依赖的诊断。心理、社会及职业功能采用大体功能量表(GAF)评定。结果9021人完成调查。酒精滥用:终生患病率为27.49‰,时点患病率为10.37‰;时点患病率:男性(20.01‰)明显高于女性(0.69‰)(P〈0.01),农村(11.44‰)明显高于城市(2.76‰)(P〈0.01),18-59岁患病率较高;心理、社会及职业功能无或轻度91.67%、中度2.38%、重度5.95%。酒精依赖:终生患病率为14.25‰、时点患病率为10.47‰;时点患病率:男性(20.69‰)明显高于女性(0.22‰)(P〈0.01);20-69岁患病率较高;心理、社会及职业功能无或轻度68.68%、中度27.71%、重度3.61%。酒精滥用和酒精依赖均与心境障碍和焦虑障碍共病常见。结论酒精滥用和酒精依赖是常见的精神障碍,在男性及中青年人群中患病率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2.
保定市心境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保定市心境障碍的患病率和分布特点。方法2004年10月至2005年3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8周岁的人群,共10073名,用扩展的一般健康问卷(GHQ-12)将调查对象分为高、中、低危险组,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的诊断标准,以其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患者版(SCID-I/P)对调查对象进行心境障碍的诊断。结果9021人完成调查,心境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9.01%(95%CI=8.42%~9.60%),时点患病率为6.51%(95%CI=6.00%~7.02%),三种常见的心境障碍是重性抑郁障碍(4.19%,2.64%)、心境恶劣(仅现患)(2.15%)和未特定的抑郁障碍(2.49%,1.76%)。时点患病率:女性(7.65%)高于男性(5.42%)(P<0.01),农村(6.81%)高于城市(4.45%)(P<0.01);50~59岁及60~69岁患病率高,分别为9.34%、9.7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境障碍的易患危险因素为女性、农村、低文化、低收入。心境障碍的精神科就诊率为2.13%。结论保定市心境障碍的患病率较高,其中女性、农村及中老年患病率高,重性抑郁障碍、心境恶劣是保定市需要重点防治的特定心境障碍,心境障碍的精神卫生服务利用率低。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与心境障碍交替发作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交替发作这一特殊病例群体的演变规律和可能的诊断归属问题。方法:在15年间住院3次或以上,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或心境障碍的638例病历中筛选出有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诊断变更的81例,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分别再诊断,符合要求者作为研究组,共47例(7.4%)。结果: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组36例,最后诊断为精神分裂症14例(38.9%),诊断为心境障碍22例(61.1%);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组11例,最后诊断为心境障碍7例(63.6%),精神分裂症4例(36.4%);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组的最后诊断与初次诊断的一致率显著高于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组(P<0.05)。结论:本类型精神障碍在现象学层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单元,其生物学特性以及临床特征可能与心境障碍存在更大关联,有待大样本前瞻性研究。建议在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中有其正式的归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少年儿童精神障碍患者病前生活事件。方法:回顾性分析2 225例住院治疗的3~18岁精神障碍患儿病前生活事件及其与患者年龄、性别、精神疾病诊断的关系。结果:699例入组者(31.42%)起病过程中存在至少1件生活事件;依次为学习压力类309例、受惩罚类181例、健康适应类142例、丧失类105例、其他69例、人际关系类66例;生活事件阳性率:675例儿童组中为31.70%,1 550例少年组中为31.29%,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 148例女性组中为34.41%,显著高于男性组(28.23%)(χ~2=9.85,P0.01)。其中女性组学习压力类生活事件明显多于男性组(P0.05);生活事件在精神疾病出现最多的依次为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100.00%)、躯体形式障碍及分离性障碍(71.59%)、抑郁障碍(43.09%)、焦虑障碍(41.67%)以及进食障碍(39.02%)。结论:儿童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病前生活事件发生率较高;女性患者更易遭遇生活事件影响,以学习压力为甚;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等均与生活事件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济南市18岁及以上人群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及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8岁人群4 800人,由精神科护士用扩展的一般健康问卷(GHQ-12)进行筛查,将调查对象分为精神障碍高、中、低危险组,然后由精神科医生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Ⅳ)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患者版对不同比例的高、中和低危人群进行调查,做出有无精神障碍的判断及具体诊断.结果 完成调查4 774人,调整后精神障碍总的现患率23.14%.各类精神障碍现患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焦虑障碍(7.39%)、心境障碍(7.29%)、物质使用(酒精)精神障碍(3.73%)、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1.47%).城市居民精神障碍的现患率(21.06%)较农村(15.16%)为高.男性(27.87%)较女性(18.51%)为高.济南(23.14%)较同时参加本次调查的山东省内其他城市青岛(21.96%)、潍坊(17.03%)、枣庄(12.02%)为高.结论 精神卫生问题,特别是焦虑障碍、重性抑郁障碍、心境恶劣障碍、酒精使用障碍和精神分裂症,已成为城市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双重抑郁症的患病率、临床特征及社会生活功能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修订版(DSM-Ⅳ-TR)为诊断标准,以DSM-Ⅳ-TR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SCID-I/P)为诊断工具,对河北省完成流行病学调查的20716名18岁以上人群中双重抑郁症的患病率、共病、社会功能等临床特征进行分析。采用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lobal assessment of function,GAF)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中国修订版分别评定患者的功能状况和睡眠质量。结果 20716名被调查者中现患心境恶劣障碍411例,其中56例(13.6%)叠加了重性抑郁发作,符合双重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双重抑郁症的时点患病率为0.27%(56/20716),按精神障碍高、中、低危险组SCID诊断的比例校正后的时点患病率为0.47%(95%CI:0.38%~0.56%)。单一的心境恶劣组和双重抑郁症组均有较高的其他精神障碍的共病率(30.99%和46.43%),后者的共病率更高(P0.05),但两组均以共病未特定的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特殊恐怖症、创伤后应激障碍、酒依赖/酒滥用等常见。双重抑郁症组GAF评分明显低于单一心境恶劣组(P0.01),PSQI的总分及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因子的评分明显高于心境恶劣组(P0.05),但两组在性别、文化程度、居住方式、城乡、婚姻状况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境恶劣障碍中双重抑郁症的比例不低,而双重抑郁症共病其他精神障碍和社会功能的损害更明显,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天水市60岁及以上人群各类精神疾病患病率、人口学特征及社会生活功能状况。方法 2014年11月~2015年5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60岁人群,共2430名。用扩展的一般健康问卷(GHQ-12)进行筛查,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患者版进行调查,用DSM-IV对各年龄段各类精神障碍进行诊断。采用大体功能评定量表(GAF)评价功能状态。结果 (1)患病率:2416人完成调查,精神障碍的时点患病率为177.14‰[95%可信区间(95%CI)为124.3‰~252.5‰],排在前三位的是重型抑郁障碍(87.73‰)、缘于躯体状况的心境障碍(26.33‰)和未特定焦虑障碍(15.80‰);终生患病率为192.28‰(95%CI为135.3‰~273.2‰)。(2)时点患病率:女性(212.96‰)高于男性(142.9‰),城市(238.31‰)高于农村(166.46‰);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下降,其中60~69岁为221.03‰,70~79岁为150.43‰,80岁及以上为110.34‰。结论甘肃省天水市60岁及以上人群精神障碍患病率较高,心境障碍是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杀未遂者精神障碍和自杀意念强度特征,为自杀未遂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在沈阳市4所三级综合医院急诊室同一时段内收集到资料完整的239例自杀未遂者,以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SS)评估自杀意念及其强度,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自杀前1周的抑郁程度。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结果①自杀未遂者总的精神障碍发生率为69.46%(166/239),前3位依次为:心境障碍47.70%(114/239),焦虑障碍38.91%(93/239),精神病性障碍8.37%(20/239);②有自杀意念的自杀未遂组总的精神障碍发生率为84.34%(140/166),其中心境障碍和焦虑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61.45%(102/166)和48.19%(80/166),均明显高于从无自杀意念组(P0.01);HAMD总分以及其中焦虑/躯体化、体重减轻、认知障碍、日夜变化、迟缓、睡眠障碍、绝望感等因子中的项目得分明显高于从无自杀意念组(P0.01);③在有自杀意念的自杀未遂患者中,有精神障碍组BSS中13个条目的自杀意念强度较无精神障碍组高(经秩和检验,P0.05)。结论自杀未遂者中以精神障碍患者居多,且有自杀意念并伴精神障碍的自杀未遂者其自杀意念严重程度更重。  相似文献   

9.
潍坊市第三次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和掌握潍坊市各类精神障碍患病率,城、乡患病率及其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抄户口入户,在18岁以上家庭成员中用随机数字表抽出1人作为调查对象。结果共调查了4763人,发现各类现症病人781例,既往病人30例,患病率170.27‰,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心境障碍(51.02‰),酒精使用障碍(50.18‰),焦虑障碍(47.66‰),精神分裂症(10.29‰)和精神发育迟滞(5.67‰)。城市患病率180.36‰,高于农村患病率166.95‰,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女性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潍坊市的各类精神障碍患病率均有非常显著增长,心境障碍增长迅速,和精神分裂症一起仍是目前防治重点。搞好精神卫生工作,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昆明市焦虑障碍的患病情况.方法 2005年11月至2006年1月采用分层容量比例概率随机抽样法,应用中文版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检查2.1版(CIDI-2.1)对昆明市≥15岁的居民5033人进行访谈,调查焦虑障碍的患病率,分析影响焦虑障碍的相关因素、起病年龄及共病情况.结果 (1)焦虑障碍的加权终生患病率为7.05%(324例),其中,男性为5.34%(100例),女性为8.89%(224例);城镇人口为7.81%(189例),农村人口为5.33%(135例);以特殊恐怖障碍患病率最高(5.64%,236例),惊恐障碍患病率最低(0.14%,6例).(2)女性患病风险[相对危险度(OR)=1.00]高于男性(OR=0.61;P<0.01);各类焦虑障碍的起病年龄中位数为16岁;焦虑障碍与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的物质使用障碍,情感障碍及疼痛障碍存在共病情况.结论 昆明市焦虑障碍患病率较高,焦虑障碍是一类起病年龄早、呈慢性病程且普遍存在与其他精神障碍共病状况的精神障碍,有必要加强对焦虑障碍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云浮市15岁以上人群焦虑障碍的患病率和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为诊断标准,用DSM-IV-TR轴I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患者版(SCID-I/P)进行调查。结果:2 373人完成调查,诊断为焦虑障碍有14例,粗时点患病率0.55%,粗终生患病率0.59%,该市检出的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和未特定焦虑障碍。其中,焦虑障碍在失业/无业人群患病率高于在职人群。结论:焦虑障碍是云浮市常见的一类精神障碍,有必要针对其开展防治与康复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潍坊市≥18岁人群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及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潍坊市≥18岁居民4815人,由精神科护士用一般健康问卷(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GHQ-12)进行筛查,然后由精神科医生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对筛查阳性者、因躯体疾病原因无法回答者、近1年因躯体疾病住院治疗者、因精神疾病无法完成筛查者和随机抽取的10%筛查阴性者进行诊断。结果有效完成调查4797人。调整后精神障碍总现患率为17.81%(95%CI:16.72%~18.89%)。各类精神障碍现患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物质使用障碍(5.69%)、焦虑障碍(4.49%)、心境障碍(4.29%)、器质性精神障碍(2.22%)、精神病性障碍(1.06%)、其它精神障碍(0.05%)。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依次为酒精使用障碍(5.66%)、重性抑郁障碍(1.80%)和心境恶劣障碍(1.45%)。男性精神障碍总现患率高于女性(18.66%vs. 16.97%,P0.01)。城镇居民精神障碍现患率与农村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07%vs. 18.54%,P=0.08)。结论精神卫生问题,尤其是酒精使用障碍、重性抑郁障碍和心境恶劣障碍,已成为潍坊市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保定市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时点患病率和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8周岁的人群,共10073名,用扩展的一般健康问卷(GHQ-12)将调查对象分为高、中、低危险组,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患者版对调查对象进行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诊断。结果9021例完成调查,广泛性焦虑障碍时点患病率为0.81%;女性(1.27%)高于男性(0.35%)(P〈0.01);农村(0.89%)高于城市(0.28%)(P〈0.05);年龄50~59岁者的患病率(1.16%)最高;女性患病危险性是男性的3.465倍;与其它精神障碍共病39.66%,其中与抑郁障碍共病占91.30%;精神科就诊率为5.17%。结论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一种患病率较高的精神障碍,常见于农村女性,与抑郁障碍共病最常见,且专业就诊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四川汶川地震灾后1个月时安县灾民的精神健康状况.方法 以四川省安县地震灾民点的1090名重灾民为调查对象,采用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为调查的筛选问卷,以DSM-Ⅳ-TR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SCID-I/P)中有关抑郁和焦虑障碍的章节为诊断工具,以SRQ 20项总分≥7分时为高危人群,<7分为低危人群,对部分高危人群进行SCID-I/P检查,并对低危人群进行SClD-I/P抽查.结果 501人(45.96%)sRQ<7分,589人(54.04%)sRQ≥7分,显示灾民出现明显的焦虑、抑郁及躯体症状.且女性在多数条目上明显高于男性(P(0.05或|P<0.001).地震后1个月灾民与地震有关的精神障碍发生率为31.94%,男性18.22%,女性40.70%:20岁以下发生率13.46%,21~40岁36.82%,41~60岁34.04%,61岁以上32.37%.其中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率15.54%,急性应激障碍(ASD)发生率4.76%,抑郁症发生率9.05%.结论 地震灾后所致的应激相关障碍发生率较高,部分伴有抑郁和焦虑障碍.  相似文献   

15.
焦虑障碍的功能性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焦虑障碍是一组常见的精神障碍,终身患病率高达14.6%。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社交焦虑障碍、强迫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近年来人们对焦虑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尤其是功能性影像学技术对焦虑障碍脑血流和代谢方面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结果,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中精神障碍者与无精神障碍者既往诊疗情况的差异,以期提高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中对无精神障碍犯罪嫌疑人的识别和鉴别能力。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收集2014年-2017年在某司法鉴定所进行刑事责任能力鉴定的1369例被鉴定人的一般信息和鉴定前诊疗信息,根据鉴定诊断分为精神障碍组(n=964)和无精神障碍组(n=405),对两组人口学资料、精神异常史以及就诊情况进行比较,并对无精神障碍组的既往临床诊断进行分析。结果精神障碍组和无精神障碍组年龄、职业、犯罪类型(人身攻击类、经济侵犯类)、既往精神异常史、就诊史以及就诊的时间与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精神障碍组的精神异常史率和就诊率均高于无精神障碍组(87.3%vs.37.8%,χ~2=352.874,P0.01;65.2%vs.44.0%,χ~2=53.459,P0.01);无精神障碍组案发后就诊率高于精神障碍组(33.7%vs.12.1%,χ~2=46.302,P0.01);无精神障碍组中就诊次数较精神障碍组少(u=37714.000,P0.01)。精神分裂症类、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类和心境障碍是无精神障碍组最常见的临床诊断。结论与精神障碍者相比,无精神障碍者既往多无精神异常史,临床就诊率低,更倾向于案发后就诊和单次就诊,常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类、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类和心境障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保定市18岁及以上人群创伤后应激障碍患病率。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0073名≥18岁的人群为调查对象,用扩展的一般健康问卷(GHQ-12)将调查对象分为高、中、低危险组,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对调查对象进行DSM-Ⅳ修订版轴Ⅰ障碍定式临床用治疗提纲(SCID-I/P),对各类精神障碍进行诊断。结果:9021人完成调查。创伤后应激障碍时点患病率为3.7‰,终生患病率5.7‰。创伤后应激障碍时点患病者33例中6例(18.8%)患者与情感障碍共病。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已成为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应列入防治和研究的重点疾病。  相似文献   

18.
复合性国际诊断访谈表的效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复合性国际诊断访谈表(CIDI)3.1中文版对精神疾病诊断的效度.方法 利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配套的半定式临床问卷(SCID)对400名在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中接受过CIDI访谈的被试进行检查,根据DSM-Ⅳ作出诊断,比较CIDI和SCID的诊断效度.结果 CIDI 3.1与SCID的诊断一致率由高到低排列:分别为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精神病性障碍,Kappa值依次为0.53、0.25、0.16;CIDI诊断灵敏度由高到低分别为心境障碍(77.8%)、焦虑障碍(55.8%)、精神病性障碍(40.0%),而对整个精神疾病的诊断灵敏度为93.4%.CIDI诊断特异度由高到低分别为精神病性障碍(96.0%)、心境障碍(76.0%)、焦虑障碍(76.0%),对整个精神疾病的诊断特异度为39.2%.结论 CIDI 3.1对于确定整个精神疾病、心境障碍及焦虑障碍有较高的灵敏度,对于后两者及精神病性障碍有较好的特异度,不失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较好工具.但应注意社区人群中CIDI与SCID对于焦虑障碍和精神病性障碍的诊断一致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精神障碍患者的童年创伤经历及与其文化智力水平的关联。方法:纳入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精神科的203例精神障碍患者(包括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目前为抑郁发作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采用童年创伤问卷简化版(CTQ-SF)、文化智商问卷(CIQ)进行调查。根据童年创伤类型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童年创伤和文化智商的关联。结果:忽视组与忽视+虐待组患者的童年创伤经历、文化智商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不伴童年创伤组的患者(P均<0.05)。情感忽视与文化智商量表总分、认知因子得分负向关联(β=-0.3、-0.3);躯体忽视与元认知因子得分、行为因子得分负向关联(β=-0.2、-0.2)。结论:与不伴有童年创伤经历的精神障碍患者相比,伴有童年创伤经历的患者的文化智力水平低。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与此类患者的文化智力水平有较强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20.
帕罗西汀治疗酒依赖戒断患者焦虑抑郁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酒依赖戒断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1],特别是戒酒初期,焦虑、抑郁症状特别突出。我们以盐酸帕罗西汀治疗伴焦虑抑郁症状的酒精依赖患者,并与阿米替林进行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1.1对象:为2001年3月至2004年3月在本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酒依赖戒断伴有焦虑抑郁患者89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酒精依赖的诊断标准[2]。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14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4项总分≥20分。排除有严重躯体疾病及脑器质性疾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帕罗西汀组(A组)和阿米替林组(B组)。A组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