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2 毫秒
1.
老年人慢性炎症性贫血合并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6 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炎症性贫血合并缺铁性贫血 (IDA)的治疗价值。方法 以血清铁蛋白 (SF) <14μg/L为诊断依据 ,以肌肉注射铁剂法治疗了 10例单纯IDA和 2 2例慢性炎症性贫血合并IDA患者。结果 单纯IDA血红蛋白值平均从 86g/L上升至 136g/L ,慢性炎症性贫血合并IDA患者血红蛋白从 71g/L上升至 118g/L ,同时患者一般状况亦有改善。结论 对慢性炎症性贫血合并IDA给予治疗可取得与治疗单纯IDA相当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77例常见血液病人的血清铁蛋白(SF)含量.结果显示:缺铁性贫血(IDA)SF均低于20μg/L;有并发症或服铁史的IDA患者,其SF降低程度次于单纯性IDA.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及急性白血病SF含量升高,尤其后者显著,经过化疗取得CR后,SF含量均见明显下降,但未取得CR的患者,SF含量仍持续升高.本文资料提示:SF含量的检查,对无并发症的IDA患者有确诊价值,而且SF含量减少与细胞外铁耗竭状态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健康人群与缺铁性贫血(IDA)妇女体内铁蛋白(SF)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表达及其对于ID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60例IDA妇女设为研究组,根据血红蛋白(HGB)含量将研究组分为轻度贫血(HGB>90 g/L)组、中度贫血(HGB 60~90 g/L)组和重度贫血(HGB<60 g/L)组;同时随机选取进行体格检查的5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内的SF、脾脏指数(SI)水平以及相关红细胞参数,对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并记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三组SF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贫血组SI水平降低不显著(P>0.05);中度贫血组、重度贫血组SI降低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红细胞平均容积(MCV)、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平均红细胞体积(MCH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均不同程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对于IDA诊断的灵敏度为90.63%,特异度为66%;SF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96%。SF联合RDW检测的灵敏度为98.75%,特异度为70%。结论:IDA妇女体内铁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表达较健康人群降低,铁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表达降低对于IDA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SF联合RDW检测能够有效提高IDA检测灵敏度,提高临床早期诊断IDA的能力,对于IDA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在贫血性疾病诊断及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121例贫血患者SF的表达水平,其中缺铁性贫血20例,良性贫血性疾病30例,恶性贫血性疾病51例,恶性贫血性疾病缓解者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结果SF水平对照组为(183.7±39.7)μg/L,缺铁性贫血为(14.2±6.9)μg/L; 良性贫血性疾病为(195.3±66.7)μg/L,恶性贫血性疾病为(764.9±437.0)μg/L,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治疗后完全缓解的20例恶性贫血性疾病者SF为(270.6±128.1)μ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SF小于800μg/L恶性贫血性疾病常规治疗缓解率为83.9%,大于800μg/L恶性贫血性疾病常规治疗缓解率为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F不仅可作为贫血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指标,其浓度的检测亦有助于判断疗效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孕中晚期妇女补铁前后Hb、SF及Ret-He水平,探讨地贫合并缺铁孕妇铁储备情况和补铁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门诊建卡孕妇585例,其中铁缺乏(ID组) 119例、缺铁性贫血(IDA组) 106例、α-地贫未合并缺铁(A0组) 77例、α-地贫合并缺铁(A1组) 116例、β-地贫未合并缺铁(B0组)组81例、β-地贫合并缺铁(B1组) 31例、健康孕妇(CH组) 55例。以SF<30μg/L作为补铁标准,测定补铁前后Hb、SF及Ret-He水平。结果 IDA组、A0组和A1组Hb水平无明显差异(均P>0. 05),但均高于B0组和B1组(P<0. 05); IDA组Ret-He水平明显高于地贫孕妇(P<0. 05),其中A0组、A1组、B0组、B1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B1组SF水平明显高于ID组,ID组又高于IDA组和A1组(P<0. 05)。补铁4周后,各组Hb及Ret-He水平在IDA组、A0组、A1组、B0组及B1组显著升高(P<0. 05)。SF水平在ID组、IDA组和A1组明显升高(P<0. 05)。结论孕中晚期地贫合并缺铁孕妇铁储备和贫血程度整体高于ID/IDA孕妇,且β-地贫孕妇铁储备更高,也更易出现贫血。铁剂干预治疗能有效改善α-地贫孕妇的贫血和缺铁情况,但对于β-地贫仅能改善患者贫血情况。  相似文献   

6.
MCV与SF联合检测对筛查产前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CV与SF联合检测在产前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地区产前检查的孕妇,作地中海贫血基因分析,血常规红细胞参数检测,铁代谢指标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测定。对已明确诊断的地贫组84例,缺铁性贫血(IDA)组76例,进行红细胞参数(RBC、Hb、HCT、MCV、MCH、MCHC、RDW、RET)以及铁代谢指标SF、SI结果的比较。将各检测结果与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结果比较,分析各筛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地贫组和IDA组Hb、HCT、MCV、MCH和MCHC均减低,RDW和RET均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地贫组与IDA组比较,地贫组MCV减低较IDA组明显,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DA组SF降低,而地贫组SF增高,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基因检测结果,MCV诊断地贫组基因携带者的敏感性为97.6%,特异性为54.5%,若联合SF检测,特异性可达97.0%。结论MCV结合SF检测可作为产前地贫携带者筛查的简便而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1985年2月至5月重庆市有儿童保健访视的健康儿童374例6月~6(10/12)岁小儿铁营养状况调查与评价。374例中男203例、女171例。6月~1岁36例、~3岁182例、~7岁156例。均测了Hb、SF、FEP,各组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Hb与SF、SF与FEP、Hb与FEP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按WHO贫血诊断标准,本组Hb正常(≥11g/dl)者352例,并测了SF、FEP正常值。 本组隐性缺铁占20.6%,其中ID占16.8%、IDE占3.7%。IDA占5.6%。全组铁缺乏症26.5%。 本组IDA发病率比国内报告显著低,表明儿童保健指导是有成效的,但隐性缺铁仍较高,尤其是<3岁者,因此对儿童铁缺乏症的防治工作还应加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 :阐明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sTFR)及其复合参数sTFR/SF、sTFR/logSF在缺铁及铁代谢异常性贫血中的鉴别诊断意义。 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4 9例铁相关性贫血患者sTFR ,分为缺铁性贫血(IDA)、慢性病贫血 (ACD)及慢性病伴缺铁 (CDID)三组 ,分析sTFR和复合参数及常用参数在各组间的差异及相关性 ,用ROC曲线分析比较它们在各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结果 :IDA组、CDID组和ACD组sTFR浓度分别为 (5 0 .8± 8.2 )nmol/L、(33.5± 6 .9)nmol/L和 (2 2 .7± 9.9)nmol/L ,三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0 1 )。IDA组sTFR与SF呈负相关 (r=- 0 .6 88,P <0 .0 0 1 ) ,与TIBC呈正相关 (r =0 .6 2 5 ,P =0 .0 0 1 ) ,与骨髓红系比例成正相关 (r =0 .889,P <0 .0 0 1 ) ,与其他参数间无相关性。ACD和CDID组的sTFR与其他参数间均缺乏相关性。sTFR及其复合参数在各组贫血诊断中约登指数 (Youdonindex)和ROC曲线下面积的鉴别意义均较其他参数大 ,但sTFR与其复合参数间无显著差异。 结论 :sTFR在IDA、ACD和CDID三组间差异显著 ,sTFR及其复合参数对区分IDA与ACD以及判断ACD是否合并缺铁有较大价值 ,优于其他常用参数。  相似文献   

9.
红细胞平均容积 (MCV)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 )是近年来国内外常用的一项较新的贫血诊断指标。本文分析了 5 2例缺铁性贫血 (IDA )患儿MCV、RDW的变化特点 ,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正常对照组 4 0例 ,男 17例 ,女 2 3例 ,年龄 1~ 12岁 ,平均年龄 4 .2岁 ;IDA组 5 2例 ,男2 8例 ,女 2 4例 ,年龄 7个月~ 12个月 ,平均年龄 3.5岁。1.2 贫血诊断指标 IDA诊断指标按 1996年山东会议标准[1] 。隐性缺铁诊断指标 :血红蛋白 (Hb)>110 g L ,血清铁蛋白 (SF)、转铁蛋白饱和度 (TS)>15 %。1.3 方法…  相似文献   

10.
转铁蛋白受体和铁蛋白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sTfR)、血清中铁蛋白 (SF)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分别应用免疫比浊法和化学发光法测定缺铁性贫血、隐性缺铁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转铁蛋白受体和铁蛋白。结果 :缺铁性贫血组sTfR的值为 7.2 3± 4 .5 2mg/L ,明显高于隐性缺铁组 (2 4 3± 0 77mg/L ,P <0 0 1)和正常对照组 (1 34± 0 35mg/L ,P <0 0 1)。缺铁性贫血组和隐性缺铁组的SF分别为 :4 3± 1 8μg/L ,7 2± 3 7μg/L ,两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46 5± 18 2 μg/L)。结论 :sTfR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较敏感的指标 ,SF是诊断隐性缺铁可靠指标。联合检测sTfR和SF ,尤其是计算sTfR/SF对于早期诊断缺铁性贫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IgA肾病伴贫血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30日至2019年11月30日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行肾穿刺活检术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患者105例,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差异。结果 与非贫血组相比,贫血组收缩压、舒张压、血清肌酐、血清尿酸、血清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甘油三酸酯和胆固醇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贫血组肾小球病变和肾小管间质萎缩更为严重,其病理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血清肌酐、血清尿酸与24h尿蛋白呈显著正相关(P <0.01),而血红蛋白与肾脏病理指标呈显著负相关(P <0.01)。结论:与非贫血组比较,贫血组的IgA肾病患者临床和病理损害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切除术(PTX)纠正重度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对难治性肾性贫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并发重度SHPT及难治性肾性贫血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33例,均为药物治疗无效后行PTX.观察术前、术后第1、3、6、12个月时患者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钙(Ca)、磷(P)、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Hct)、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用量、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血清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及Kt/V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术前相化,PTX术后1月血清iPTH、Ca、P显著下降(P<0.05);术后3月开始,贫血明显改善,血Hb、Hct显著升高(P<0.05);术后6月rHuEPO用量显著减少(P<0.05).PTX前后SF、TSAT、ALB、CRP及Kt/V等指标均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 采用PTX纠正SHPT可显著改善MHD患者的肾性贫血,同时改善rHuEPO抵抗,提示重度SHPT是影响肾性贫血及rHuEPO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与全血铜、锌、钙、镁、铁、铅金属元素的关系。方法对2011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60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患儿做为病例组,60例健康小儿做为正常对照组(年龄、身高、体重、营养状况无统计学差异),分别采血,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两组儿童全血中铜、锌、钙、镁、铁、铅六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病例组儿童全血中铁、锌、镁含量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铜、钙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铅含量病例组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与全血铁、锌、镁元素缺乏和全血铅元素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之间的差异和鉴别.方法:对61例CAA和21例MDS—R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观察。结果:在MDS—RA组患者中骨髓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和网硬蛋白阳性率高于CAA组,骨髓碱性磷酸酶积分、CD16^ 和CD19^ 细胞数低于CAA组.结论:CAA和MDS—RA的鉴别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骨髓涂片、病理活检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5.
王力心  王一兵 《黑龙江医学》2001,25(11):816-817
本文报告由药物引起血液病的原因是直接抑制了骨髓造血干细胞而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由于免疫机制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滥用药物导致的溶血性贫血和白血病等。因此 ,在临床治疗中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缺铁性贫血在女性当中多见,分析其原因又以月经量过多为主。从中医病因病机着手,研究其临床治疗,认为采取中医调经固冲、滋补肾阴之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国产 WXY-402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88例正常人及50例缺铁性贫血(IDA)、2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的血浆铁、铜、锌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IDA 患者除血浆及红细胞的铁含量均明显降低外,部分患者铜也有显著降低,而 AA 患者血浆及红细胞内铁均明显增高,血浆铜也明显增高而红细胞内铜含量则有减少,锌含量轻度增加。急性白血病患者未缓解期血清铜显著增高,而锌降低,Cu/Zn 比明显增高,随病情缓解逐渐恢复到正常,复发时再度增高,显示出与病情之问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沈慧君 《黑龙江医学》2010,34(9):646-64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合并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HA)发生率与SLE病情活动指数(DAI)、脏器损伤指数(SDI)、抗心磷脂(aCL)抗体阳性率、抗双链DNA(ds-DNA)抗体阳性率及肾脏、神经精神系统受累率的关系。方法分析453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应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53例SLE患者中,213例(占47%)无贫血,193例(占42%)合并非溶血性贫血,合并溶血性贫血者47例(占10.3%)。溶血性贫血组DAI(17.6分±6.1分)、SDI(1.83分±1.8分)、aCL抗体阳性率(33.8%)、肾脏、神经精神系统受累率(81.7%和32.6%)高于非贫血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0.6分±5.3分、1.1分±1.3分、24.7%、43.9%和18.0%)及非溶血性贫血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3.7分±4.2分、1.2分±1.0分、24.1%、57.6%和19.1),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性贫血组抗dsD-NA抗体阳性率为73.4%高于非贫血组(55.7%)及非溶血性贫血组(61.2%),且与非贫血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发生HA者有更高的病情活动度、损伤指数、肾脏、神经精神系统受累率及抗ds-DNA抗体和aCL抗体阳性率。  相似文献   

19.
哈申高娃  沙拉王蕊 《吉林医学》2005,26(10):1044-1045
目的:探讨骨髓铁染对缺铁性贫血和慢性疾病性贫血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缺铁性贫血、慢性疾病性贫血的骨髓片行染色检查,显微镜下检测细胞内外铁。结果:缺铁性贫血和慢性疾病性贫血患者细胞内铁明显减少;缺铁性贫血患者细胞外铁明显减少,慢性疾病贫血患者胞外铁明显增加(P<0.001)。结论:骨髓铁染色是鉴别诊断缺铁性血和慢性疾病性贫血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MDS-RA、MgA及M6患者骨髓细胞形态特点,以提高对相关疾病的认识。方法:对在我院及上海瑞金医院确诊的25例MDS-RA,MgA及M6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进行分析。结果:MDS-RA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偶见增生减低,粒红比常减低,常见两系以上病态;MgA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常减低,粒红两系出现巨幼样变;M6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常倒置,红系明显病态,原始细胞增多。结论:MDS-RA,MgA及M6的骨髓象共同点:都会出现红系明显增生,出现巨幼样病态改变。不同点:MDS-RA与M6主要是各系病态造血明显,通常以原始细胞比例不同进行鉴别,而MgA主要表现为各系的巨幼样变,且原始细胞比例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