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院 1995年 4月— 2 0 0 2年 2月 ,为 35 0例心律失常患者实施了射频消融术 (RFCA)。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5 0例心律失常患者中 ,男 198例 ,女 16 2例 ;年龄 13~ 6 9岁 ,平均 4 8.3岁 ;病程 4个月~ 38年 ,平均9.7年。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111例 ,占31.7%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 2 2 1例 ,占 6 1.3%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VT) 5例 ,占 1.4 % ;室性早博 (PVB) 5例 ,占 1.4 % ;阵发性心房扑动 (AFL) 6例 ,占 1.7% ;房性心动过速 (AT) 2例 ,占 0 .5 7%。AVNRT 111例中 ,10 9例为慢快…  相似文献   

2.
资料与方法 2004~2008年住院AMI患者66例,男49例,女17例;年龄30~80岁.平均58.53±14.83岁。均为发病24小时内入院并描记12导联体表ECG。共分两组,1组为无心律失常组41例;2组为心律失常组25例(包括频发室性早搏,多源窄性早搏,成对性窄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及心窄颤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发生晕厥的影响因素。方法  3 10例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 ,女性 13 3例 (4 3 % ) ,平均年龄 43± 16岁 ;其中阵发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63例 ,隐匿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166例 ,预激综合征 81例 ,所有患者均有两次以上自然发生的心动过速心电图记录。器质性心脑血管疾病、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及其他心律失常所致晕厥不包括在本研究内。患者心动过速种类的诊断由心内电生理检查及成功导管射频消融术所确定。多因素分析其性别、年龄、心动过速时心率 (bpm)、心动过速病史 (年 )和类型等与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发生晕厥的关系。结果  3 10例患者中 42例既往在心动过速时有晕厥发作 ,2 68例无晕厥发作病史 ,所有晕厥均发生于直立位心动过速时 ,晕厥的发生率为 14 %。同一患者不同次自然发生的心动过速心率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r=0 .89,P <0 .0 0 0 1)。在晕厥组患者中女性的百分比 (2 6,62 % )显著多于非晕厥组患者 (10 7,40 % ,P =0 .0 2 ) ,患者的平均年龄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4 6± 16VS 41± 17) ,心动过速时的平均心率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177± 3 0VS 184± 2 5 ) ,心动过速病史两组之间差异亦无显著性 (10± 9VS 10± 9) ,但晕厥组患者中房室结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oi-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rchycardia,AVNRT)慢径时出现中等频率交界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62例2010年1月~2012年3月本院成功消融AVNR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2例,女性40例,年龄16~68岁。按消融过程中出现的结区反应特点分为A组[消融中出现持续中等频率交界性心动过速(100~140 bpm)]和B组(消融中出现间断性交界区心律即窦性心律与交界心律交替出现)。并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AV逆传阻滞现象、放电次数、放电部位数、累积放电时间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手术成功,24例(39%)术中出现中等频率的交界性心动过速,其中2例一过性室房逆传阻止(VAB),术中平均放电时间(112.1±21.2)s、放电次数2.6±2.4、放电部位2.4±2.0,术后无1例复发。38例(61%)手术中出现间断性交界区心律,其中1例一过性VAB,术中平均放电时间(149.2±26.7)s、放电次数5.2±3.4、放电部位3.0±.2.2,1例首次消融后复发。与B组比较,A组患者累积放电时间、次数均少于后者;手术成功率、放电部位、AVB、VAB发生率两组间无差异。结论:在AVNRT慢径消融过程中出现中等频率交界性心动过速为安全且有效的靶点标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术前新辅助化疗方案在局部晚期子宫颈鳞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Ⅰ b2~Ⅱa期子宫颈鳞癌患者54例,患者均知情同意,随机分为2组,行术前新辅助化疗,其中42例(PEB组)采取顺铂+依托泊苷+博来霉素(PEB)方案,12例(PVB组)采取顺铂+长春新碱+博来霉素(PVB)方案,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临床症状缓解及术后病理的检查结果.结果 PEB组新辅助化疗有效率为85.7%,PVB组为83.3%,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EB组患者骨髓抑制等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PVB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理淋巴结阳性率及子宫旁浸润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B和PVB化疗方案对治疗局部晚期子宫颈鳞癌均有效.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4):76-78
目的分析青少年吸烟者的心电图改变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青少年吸烟者150例为吸烟组,以无吸烟史的健康青少年150例为非吸烟组,两组受试者年龄15~19岁,其中吸烟组被定义为每日吸烟3支或以上,吸烟史1年或以上。对所有受试者在静息状态下,仰卧位进行心电图检查,分析两组心电图的变化情况。结果 (1)与非吸烟组比较,青少年吸烟组心率明显增快,QT间期、QTc间期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吸烟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大于非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02,P0.01)。吸烟组各类异常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期前收缩、ST-T改变)发生率均大于非吸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吸烟组窦性心律不齐发生率小于非吸烟组。结论吸烟与青少年心室复极的改变相关。吸烟导致青少年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增加,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期前收缩、ST-T改变,但是吸烟导致窦性心律不齐发生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青年官兵的心电图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解问题心电图分类情况,分析初步原因。方法对近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71中心医院门诊常规体检人员中筛查年龄在20~25岁的青年人100例,对其心电图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窦性心动过缓16例(占16%),窦性心律不齐14例(占14%,其中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7例),早期复极化7例(占7%,其中窦性心动过缓伴早期复极化6例),窦性心动过速4例(占4%),偶发房性期前收缩2例(占2%)。窦缓组心律不齐发生率高于非窦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窦缓组早期复极化发生率高于非窦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窦性心动过缓者及窦性心动过缓伴早期复极化者无不适症状,下蹲运动可使心室率上升至90次/min以上,并且早期复极化的ST段均有不同程度回落。结论青年官兵常规体检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分别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早期复极化、窦性心动过速和偶发房性期前收缩,其中窦性心动过缓者心律不齐与早期复极化发生率与非窦性心动过缓者存在显著差异,与慢心律时自主神经张力的变化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患者的心电学特点.方法:随机选择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的老年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70例(Ⅰ组)、2型糖尿病合并SMI患者55例(Ⅱ组)及健康老年对照者50例(Ⅲ组),对比Ⅰ组和Ⅱ组心律失常情况.并对其室性早搏发生部位进行分析,对比3组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24 h窦性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NN)、5 min窦性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 Index)、5 min窦性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 Index)、24 h R-R连续差异均方的平方根(rMSSD)和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比(PNN50)].结果:Ⅰ组和Ⅱ组房性早搏(χ2=0.509,P=0.475)、房性心动过速(χ2=0.086,P=0.769)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室性早搏(χ2=9.478,P=0.002)、室性心动过速(χ2=2.458,P=0.117)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组左心室前壁及心尖部室性早搏发生率高于Ⅰ组(χ2=9.943,P=0.002).3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 Index、SDNN In-dex、rMSSD和PNN5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为20.126、23.151、14.356、17.407和8.181,P均<0.05);且Ⅱ组rMSSD、PNN50与Ⅲ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S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高,HRV降低,左心室前壁及心尖部室性早搏发生率高于单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9.
采用射频消融(RFCA)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SVT)21,其中旁道(AP)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3例(左侧显性AP6例,左侧隐匿性AP4例,右侧显性AP3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8例.13例AVRT患者的15条AP均被阻断;8例AVNRT患者阻断慢径7例、快径1 例.21例SVT患者均获首次消融成功,无明显并发症,成功率为100%,随诊2~15个月无SVT复发.  相似文献   

10.
潘英 《中国当代医学》2007,6(9):104-105
1.1病例选择:①性别和年龄,随机选择同期入院的46例心律失常患者为联合治疗组。另设对照组25例单用心律平、慢心律。治疗组:男性32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54.8±7.2岁。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52.4±6.8岁。两组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②病因:46例中冠心病23例,心肌炎10例,心肌病3例,高心病4例,肺心病4例,原因不明2例。对照组冠心病10例,心肌炎6例,心肌病4例,高心病2例,肺心病2例,原因不明1例。③心律失常类型:治疗组频发房早11例,窦性心动过速18例,频发室早17例。对照组频发房早8例,窦性心动过速9例,炳发搴早8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22名健康老年人和20例老年心脏病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护记录结果。22名健康人中21名(占95.45%)有心律失常发生,其中以窦性心动过缓、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最多见(发生率分別为72.7%、63.6%和54.5%)。20例患者均有心律失常发生。健康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低于病人组。本文支持正常或无症状老年人心律失常相当常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心肌酶学及心电图变化,了解其对心肌损害情况。方法对9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轻度中毒组41例、中度中毒组34例、重度中毒21例)入院后24 h内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并常规描记体表心电图。结果急性轻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除CK外,余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重度中毒患者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心电图可出现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房性早搏等变化。结论急性中、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存在心肌损害,中毒程度越深,心肌损害越重;同时有机磷中毒可致不同类型心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2~31岁年龄段青年女性的心电图异常发生情况。[方法]采用日本光电9320K12导联心电图机同步描记,以郭继鸿主编的2002年版的《心电图学》为标准,分析538例青年女性健康体检的心电图结果。[结果]心电图异常者74例(13.8%)。其中,窦性心动过缓23例(31.1%),窦性心律不齐19例(25.7%),窦性心动过速15例(20.3%)。ST-T改变13例(17.6%)。室性期前收缩5例(6.8%),房性期前收缩2例(2.7%)。[结论]青年女性异常心电图以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及期前收缩为常见。  相似文献   

14.
A hospital based stud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was carried out in Gujaratis, admitted to Dr Jivraj Mehta Smarak Health Foundation, Ahmedabad. Total 276 subjects were surveyed. CAD was diagnosed by ECG criteria. Prevalence of CAD in hospital admission was 29.6%. Highest incidence of CAD was seen in the age group of 51 to 60 years. Male/female ratio was 1.6:1. As a single risk factor hypertension was ranked first, next was obesity followed by hyperlipidaemia, diabetes, tobacco habits, and family history of CAD. Overall mortality of CAD was 3.99%, being 1.83% for angina pectoris (AP) and 5.39% f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Mortality rate was higher in subjects having 2 or more risk factors. Incidence of CAD in young (age < 40 years) was very low (1.09%).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Holter技术对60例健康者及112例心脏病患者进行心电监测。其心律失常在健康组中的检出率以房性早搏(68.3%)、室性早搏(58.3%)及短阵室性心动过速(8.3%)为高,在心脏病组中以房性早搏(78.6%)、室性早搏(68.6%)及短阵房性心动过速(25%)最为多见,95例冠心病检出有缺血型ST段压低55例(57.9%),其中40例为无症状性。指出Holter监测可客观反映心律失常情况及其临床意义,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50例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患者利用动态心电图(DCG)分析系统进行了心室晚电位(Ventricular Late Potential,VLP)检测.结果发现:(1)OMI患者VLP阳性率为22%(11/50例);(2)VLP检测OMI有非持续性室速者其阳性率为75.0%,而无非持续性室速者VLP阳性率为17.4%,两者相比,差异十分显著(P<0.01);(3)VLP阳性与梗塞部位、室性早博、心功能不全、室壁瘤形成等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刺运动疗法对老年脑卒中病人腕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评估分析及手功能的影响。方法老年脑卒中慢性期手功能障碍病人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运动治疗,观察组进行头针运动疗法。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腕部屈伸肌群峰力矩(PT)、最大总用功(TW)、平均功率(AP)及手部运动力指数(MI)。结果治疗前2组腕部屈伸肌群PT、TW、AP及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2组PT、TW、AP均高于治疗前(P < 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治疗前2组手部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2组手部MI高于治疗前(P < 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头针运动疗法能改善老年脑卒中病人腕部屈伸肌的肌力及手的运动能力,为临床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计算机信号平均技术及频谱估计方法对110人从体表检测心室晚电位。59个正常人中仅1例发现晚电位,阳性率为1.7%,心肌梗塞未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24例中20.8%(5/24)有晚电位;心肌梗塞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例病人中80%(4/5)有晚电位。下壁梗塞者晚电位阳性率47.06%,高于其它部位梗塞者(8.33%)。室性早搏组及非持续性室速患者晚电位阳性率分别为30%(3/10)和38.46(5/13),而持续性室速患者阳性率高达100%(4/4)。研究结果表明:(1)心室晚电位与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持续性室速有密切关系;(2)频阈法体表检测晚电位可能成为辨识心肌梗塞后有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倾向病人的一种无创方法。  相似文献   

19.
应用非侵入性经食管心房起搏法,测量了50例冠心病(CAD)、1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和54例正常人的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c),窦房结恢复时间指数(SNRTI)和窦房传导时间(SACT).结果显示冠心组或(和)27例右状动脉受累者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文并讨论了CAD与SSS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应用放射性核素心血池显像技术检测15例正常对照者、56例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12例,心绞痛20例,心肌梗塞24例)的心功能。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高峰充盈速率(PFR)、高峰充盈速率/时间的比值(PFR/TPFR)及1/3充盈分数(1/3FF)均显著降低,且都出现在收缩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无症状心肌缺血与心绞痛患者显示在同等程度下有左室舒张充盈特性的异常改变。本文首次提出以PFR/TPFR作为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指标,并较PFR更为灵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