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韩建平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1):1405-1406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混合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效果。方法 Pilon骨折77例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观察组予混合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及踝关节功能(Mazur评分)。结果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术后6个月及1年,两组Ruedi-Allgouer分型Ⅰ型骨折Mazu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Ⅱ型骨折Mazur评分均高于观察组(均P〈0.05),观察组Ⅲ型骨折Mazu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混合固定法能够显著地改善Pilon骨折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应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Pilon骨折(治疗组)40例,并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40例Pilon骨折(对照组)作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术后Mazur踝关节症状和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结果:本组平均随访时间为13.4±3.49月。随访1年时治疗的总优良率为86.2%。治疗组为85.0%。对照组为87.5%。两组Ⅰ型Pilon骨折术后各阶段平均Mazur踝关节症状和功能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型Pilon骨折对照组优于治疗组(P<0.05),Ⅲ型Pilon骨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组。治疗组在皮肤坏死和术后骨不连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固定失败方面优于治疗组(P<0.05),两组术后感染方面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能较好恢复踝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建议Ⅰ型和Ⅲ型Pilon骨折采用混合固定的方式,Ⅱ型Pilon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式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胫骨Pilon骨折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接受治疗时间及围手术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8.56±1.25)周,住院治疗时间为(17.15±3.64) 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优、良人数较多,及格率高达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azu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azur评分为(87.35±4.7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27±4.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围术期有6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35%,观察组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治疗胫骨Pilon骨折疗效显著,术后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刘羽 《当代医学》2014,(17):55-56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在高能量Pilon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80例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各40例,分别给予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及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复位情况、Maxur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解剖复位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患者Mazur评分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开放性胫骨Pilon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开放性胫骨Pilon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ORIF治疗,观察组采用ORIF联合VSD治疗。比较两组踝关节功能、创面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90.00%(36/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为(5.71±0.53)个月,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29±0.6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1/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0%(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ORIF联合VSD治疗能显著提升开放性胫骨Pilon骨折患者疗效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ORIF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周智虹 《中外医疗》2012,31(22):74+76-74,76
目的探究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20例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行在切开骨折部位复位后进行内固定,观察组行在切开骨折部位复位后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固定。结果术后1年后Mazur评分,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占8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占75%,2组比较具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4例患者创面不愈合,占13.3%;对照组共有10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占50%。观察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进行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减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患者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Ruedi-Allgower分型均为Ⅲ型的52例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患者,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26例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作为观察组,26例患者采用单纯内固定治疗作为对照组,随访患者2年,采用Mazur等制定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对本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并观察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随访期间观察组无一例发生骨髓炎、钢板及螺钉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17例优、5例良、4例可,优良率为84.62%。对照组4例(15.38%)发生并发症,10例优、5例良、7例可、4例差,优良率为57.6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操作安全,对组织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利于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是治疗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及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11月河南宏力医院收治的123例Pilon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62例)与观察组(61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观察指标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比,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Pilon骨折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两阶段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严重Pilon骨折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因Pilon骨折而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行两阶段治疗,先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再接受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1)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的比较:术后对患者随访6-15个月,比较2组患者早期和远期并发症的种类及发生率,以患者踝关节最大肿胀部位的周径评价患者肢体的肿胀程度,并对患者生活质量(SF-36)和疼痛评分(V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种类包括皮肤坏死、感染、创伤性关节炎、关节融合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种类包括感染、骨折再位移、关节僵硬等.观察组患者的早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患者的肢体肿胀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肢体肿胀程度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能够降低Pilon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消除肢体肿胀情况,对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疼痛程度也有显著疗效,建议在Pilon骨折的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赵冰 《中外医疗》2013,(23):66-67
目的对比分析分步延期ORIF法与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法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探索治疗Pilon骨折的有效方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04例Pilon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2)与对照组(n=52),观察组患者接受分步延期ORIF法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法治疗,在术后1年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观察组复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上台阶、跳跃、跑步、支撑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疼痛、肿胀、僵硬、蹲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步延期ORIF法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良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Pilon骨折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105例手术治疗的Pilon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64例行有限切开解剖型钢板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者为观察组,41例行有限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相结合术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47例(73.4%),总有效率96.9%;对照组优19例(46.3%),总有效率85.4%;两组Mazur评分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观察组发生并发症9例(14.1%),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8.2±4.3)周,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具有创伤小、显露充分、固定可靠、康复快的优点,是一种治疗Pilon骨折的良好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治疗复杂性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来该院住院部治疗复杂性Pilon骨折的患者9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治疗组采用有限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优良率为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良率7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复杂性Pilon骨折采用有限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治疗,能有效的提高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少,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C3型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2例C3型Pilon骨折分别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支架固定方法进行治疗。14例予以骨植骨修补骨缺损。其中大块髂骨植入7例,自体松质骨填塞7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20个月。参照Mazur制订的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4例,良6例,可2例。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是治疗C3型Pilon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同时大块髂骨植骨能有效解决严重骨缺损,有利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80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予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6.27±1.44)个月,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95±1.8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疗效优良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伤口感染率为2.50%,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0%和3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疗效优于钢板内固定,且具有骨折愈合快、愈合质量高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将76例经X线或CT证实的胫骨Pilon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8,接受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和对照组(n=38,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5.9±0.6)个月]较对照组[(5.2±0.4)个月]稍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均得到恢复,但研究组疗效优良率(84.21%)显著高于对照组(68.42%)(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79%(6/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95%(11/38)(P〈0.05),其中软组织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0.05),骨髓炎及骨折畸形愈合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关节融合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可获得较好的踝关节功能和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分类、手术时机,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及结果:本组21例II,III型Pilon骨折(Ruedi-Allgower分型)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后随访12至28个月。按Mazur疗效评价标准:优:12例,良:5例,可:3例,差:1例。结论: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是治疗Pilon骨折较理想的方法。临床效果与骨折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技术在Pilon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1月5日—2014年1月5日期间收诊的60例Pilon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双盲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应用关节镜技术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切口长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的优良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63.33%(P﹤0.05)。结论 Pilon骨折治疗中应用的关节镜技术较传统术式更有优势,有着更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更高的优良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对Pilon骨折复位的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77例Pilon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两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其中采用分步延期ORIF法39例和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法38例。术后采用Burwell-Charnley评价标准进行放射学的评价和Olerud-Molander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疗效的评价,同时对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在并发症方面,在术后8个月时,采用分步延期ORIF法的患者中,出现3例并发症;而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法的患者中,出现9例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放射学评价方面,在术后8个月时,分步延期ORIF法中达到解剖复位为17例,功能复位18例,复位差3例;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法达到解剖复位10例,功能复位16例,复位差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疗效方面,分步延期ORIF法在上台阶、跑步、跳跃和支撑方面与B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分步延期ORIF法治疗Ⅱ、Ⅲ型Pilon骨折,能有效维持解剖复位,减少术后并发症,并能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9.
祝健 《中国现代医生》2013,(13):147-148
目的分析手法复位外固定复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81例Pilon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采用手法牵引复位,先上外固定架,然后有限切开胫骨远端,整复固定小骨块和关节面,并选择应用手法复位加骨牵引治疗的同期患者81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访时间为8~20个月,依照Helfet评定标准,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3.83%,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先行手法复位,再上外固定支架,然后精确复位加有限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9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髋臼骨折患者3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分别应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观察组)和重建锁定钢板(对照组)进行治疗,分别记录手术用时、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等临床资料,术后定期随访.骨折复位评价基于Matta评分系统,术后髋关节功能评价基于改良Merle D'Aubigne and Postel评分,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骨折复位评分及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创伤小、愈合快、易操作、固定牢靠、适应证广、并发症少,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