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下肢动脉闭塞症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三维重建技术结合原始图像回顾性分析54例下肢动脉MSCTA图像资料,观察血管管壁改变及管腔狭窄程度。结果本组54例患者观察的1017个血管节段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其中动脉管壁钙化为795个。结论 M SC T A可判断管壁斑块和管腔狭窄情况,明确显示下支动脉血管形态,在评估和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MSCTA)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资料,所有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后处理进行血管内镜重建,经对图像进行观察判定血管狭窄程度。结果:通过MSCTA检查发现患者血管管腔有不规则病变、部位管壁钙化加厚、有单发或多节段狭窄或闭塞,与DSA比较符合度为92.68%。结论:MSCTA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具有较好的识别度和分辨率,安全可靠,可准确清晰的显示出病变程度和位置,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MSCTA)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资料,所有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后处理进行血管内镜重建,经对图像进行观察判定血管狭窄程度。结果:通过MSCTA检查发现患者血管管腔有不规则病变、部位管壁钙化加厚、有单发或多节段狭窄或闭塞,与DSA比较符合度为92.68%。结论:MSCTA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具有较好的识别度和分辨率,安全可靠,可准确清晰的显示出病变程度和位置,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在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怀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检查,利用最大密度重建(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T)及曲面重建(CPR)技术作图像处理来显示下肢动脉血管全貌、血管壁钙化、血管狭窄及血栓的情况,判断下肢动脉硬化及狭窄发生部位与长度,狭窄、闭塞的程度及有无侧枝循环。结果32例患者共检测736段血管,发现管壁钙化218段,附壁血栓形成179段,管腔狭窄≥51t段,闭塞14段。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5.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MSCTA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临床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MSCTA检查,同时行DSA检查和/或手术治疗。MSCTA检查包括MIP、VR、MPR和CTVE重建。结果4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MSCTA均能获得准确的诊断,与DSA和手术结果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为100%。通过多平面重建测量其面积狭窄百分比,以狭窄程度最严重处为准,表现为轻度狭窄者3例,中度狭窄8例,重度狭窄16例,闭塞21例。MSCT重建技术能显示斑块及狭窄管腔内部形态。结论MSCTA可直观地显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狭窄程度,有利于术前评价。  相似文献   

6.
姜山  肖格林  陈双 《海南医学》2008,19(7):36-3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1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对全部图像行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及表面阴影显示重建,部分行血管内镜重建,并对图像进行评价,31例中6例行DSA检查,10例行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血管重建图像显示良好。将腹主动脉以下病变分五型,其中腹主动脉型2例,髂动脉型2例,股腘动脉型14例,小腿动脉型4例,广泛型8例,1例未见异常。病变的CTA表现为血管管腔不规则,单发或多发狭窄或闭塞,局部侧支血管形成,部分管壁钙化。行DSA检查和手术治疗的16例中15例与MSCTA结果完全吻合。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以充分而准确地显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变情况,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金霞萍  徐洪高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5):83-84,86,F0003
目的采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变特点。方法对45例经临床确诊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图像进行分析。使用16层螺旋CT行下肢动脉CTA检查,将获得的图像送到工作站后处理;对所有图像进行MIP、VR及SSD显示重建,,部分行血管内镜检查;对图像进行分段评价。结果所有病例血管重建图像显示良好,将腹主动脉以下病变分为5型,其中腹主动脉型2例,髂动脉型3例,股腘动脉型16例,小腿动脉型6例,广泛型18例,侧支循环建立13例。病变CTA表现为血管管腔不规则,单发或多发狭窄、闭塞,局部侧支血管形成,部分管壁钙化。所有患者在行CTA结束后24~48 h内行DSA检查;在膝上大动脉(腘动脉及以上血管)病变中,CTA与DSA对病变检出率未见统计学差异(χ2=2.381,P=0.304);在膝下小动脉(胫前动脉发出点及以下血管)未见统计学差异(χ2=0.003,P=0.998)。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以充分而准确地显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变情况,并可作出合适分型,有明显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劲松 《中外医疗》2010,29(5):174-174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在颈动脉狭窄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18例经临床或DSA检查证实的颈动脉狭窄病人的CTA表现,并利用原始数据在AW4.3工作站进行MPR及VR等后处理。显示颈部动脉在各平面情况,获取完整颈部动脉图像,对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结果18例共36支颈动脉,CTA均显示病变。颈内动脉狭窄29支,其中轻度狭窄18支,中度狭窄7支,重度狭窄3支,闭塞1支。其重建后图像能清晰显示血管狭窄,钙化和周围骨质的关系。结论MSCTA可以早期发现并诊断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对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及其硬化斑块稳定性作出评估及判断,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6层CT血管造影(16SCTA )在评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行16SCTA检查,采用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结合原始轴位图像观察病变血管。结果病变位于腹主动脉4例,累及骼动脉3例,累及股月国动脉20例,累及小腿动脉10例,广泛受累23例。16SCTA表现为血管管腔不规则,单发或多发狭窄或闭塞,局部侧支血管形成,部分管壁钙化。60例中20例行DSA检查及手术治疗,均与16SCTA结果吻合。结论16SCTA是一种安全、可靠、无创的检查手段,能够清晰显示下肢动脉硬化狭窄及闭塞的程度及范围,在评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常见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76例,均行MSCTA检查,采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进行图像后处理,2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以DSA为"金标准",MSCTA诊断71例血管狭窄(93.42%)。本组71例患者共1329段可评估血管,MSCTA、MIP诊断下肢血管狭窄程度≥50%的准确率为95.79%、90.61%明显高于MPR(85.68%)、VR(86.15%)(P0.05)。MPR、MIP、VR检查糖尿病下肢动脉狭窄闭塞、外伤后动脉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总准确率分别为88.73%、95.77%、73.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结合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作为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理想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罗晓燕  王杰  党永康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8):931-934,102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诊断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2例疑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应用MSCTA技术行下肢动脉血管成像检查。观察腹主动脉、双侧髂总动脉,髂内、外动脉,股动脉、月国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腓动脉。并对其行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MPR)处理。结果:202例CTA检查均获得满意的图像,其中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170例;下肢动脉壁损伤7例,其中有2例合并假性动脉瘤;右股浅动脉瘤1例;下肢动脉病变术后复查9例;15例下肢CTA未见明确异常改变。202例中有62例行外科手术治疗,术中所见与CTA结果完全一致。结论:MSCTA下肢动脉成像安全、无创,已成为诊断血管病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MSCTA用于下肢动脉病变术前评估和术后评价可替代DSA成为最好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临床怀疑下肢动脉硬化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成像(CTA),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四种图像后处理方法。结果 CTA清晰显示了24例患者的双下肢动脉及主要分支,有23例患者可见不同程度和范围的狭窄或闭塞。其中15例行DSA检查,175段血管中14段狭窄程度与CTA不同。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是一种安全、可靠、无创的检查手段,能够清晰显示下肢动脉硬化狭窄及闭塞的程度及范围,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x线、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以提高其诊断能力。方法80例采用数字化X线摄影进行足部正位、斜位照片,23例行双下肢动脉MSCTA检查,15例行患侧下肢动脉DSA检查。分析所见的影像征象。结果65例骨质疏松、骨质吸收,29例骨干萎缩,8例Charcot氏关节,5例骨质增生硬化,65例软组织病变,3例足部平片小血管钙化。38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管腔不规则狭窄。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糖尿病足的重要方法,影像学检查能很好地评价糖尿病足的骨质、血管及软组织病变,有助于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14.
56例多排螺旋CTA下肢动脉血管成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A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血管疾病中的价值。方法:搜集了56例双下肢动脉多排螺旋CTA血管成像。正常6例,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8例、胭窝假性动脉瘤4例、双下肢大动脉炎10例、糖尿病性血管炎12例、股动脉血栓形成15例、股动脉搭桥1例,所有病例经手术或DSA证实。造影剂用量按2ml/kg,注射速率3ml/s。扫描延迟时间用test Bolus,层厚2~3mm。数据重建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实时三维(real lime 3D)及容积显示(Fly 3D)等。结果:6例为正常双下肢动脉血管.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见不同程度的动脉壁钙化斑。4例胴动脉瘤CTA显示病灶的部位、大小、瘤蒂。10例大动脉炎见双下肢动脉血管管壁呈锯齿状.部分节段见血栓形成。12例糖尿病性血管炎与大动脉炎表现相近似。15例股动脉血栓栓塞,CTA见股动脉充盈缺损至管腔填塞.最长栓塞达60cm。1例人造血管CTA可清晰显示走向和双股动脉。结论: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是一种安全、准确、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肾动脉狭窄(RAS)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0例临床怀疑RAS的患者行肾动脉MSCTA,所有横断面图像行薄层后传输到后处理工作站,包括电大密度投影、遮盖容积重建、多平面重组及仿真内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肾动脉MSCTA图像。110例患者中MSCTA显示肾动脉正常的83例(共262条),肾动脉狭窄27例(共29条)。结论肾动脉MSCTA合理的成像及综合的图像分析能清楚显示肾动脉并对肾动脉狭窄部位、程度及周围解剖关系作出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 in the assessment of abdominal aortic disease. Methods: Fifty-four patients underwent 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 of abdomen. Contrast agent (Omnipaque 300 I g/L) 1.5 ml/kg was injected and the injection rate was 3 ml/s. The delay time was determined by bolus tracking technique, Tll level abdominal aorta was set as the target vessel and the threshold was 180-200Hu, slice width was 3mm and with a pitch of 4-6. Original data were transferred to working-station to perform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 Results: Ten cases were normal, twenty-eight cases were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 five abdominal aortic dissecting aneurysms (Debakay type Ⅲ) and eleven aortic sclerosis. SSD showed the body of aneurysm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eurysm and adjacent blood vessel, MIP better displayed calcification of blood vessel wall and condition of the stent, MPR demonstrated true and false lumen, rapture site of abdominal aorta intima and mural thrombus. Conelusion: MSCTA axial and reconstruction image can show the extent of abdominal aortic disease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adjacent blood vessels. It is a safe, simple and non-invasive examination metho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动脉(GDA)狭窄闭塞及侧支循环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中的表现。方法搜集行MSCTA检查诊断为GDA狭窄闭塞的患者22例,采用容积再现重组(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血管重建。结果22例患者中,GDA狭窄10例,4例多发性狭窄均显示前、后动脉弓扩张,6例局限性狭窄均显示前动脉弓扩张。GDA闭塞12例,均显示胃网膜右动脉直接与前动脉弓连接,6例全段闭塞者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PSPDA)不显影,前动脉弓扩张,6例局限性闭塞均发生于GDA远段,4例前动脉弓扩张,2例前、后动脉弓扩张。结论MSCTA能清楚显示GDA狭窄闭塞及侧支循环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对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于2010月4月-2012年3月收治的具有ASO临床症状的62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双下肢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所有扫描原始数据行冠状、矢状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重建,并分析各段血管的显影质量和血管狭窄程度;同时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与MSCTA进行对比,比较这两种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按照国际常用的外周血管狭窄分级方法分别对DSA和MSCTA的诊断结果进行分级,通过比较MSCTA与DSA的吻合度,评估MSCTA对糖尿病ASO的诊断效果。结果 62例患者的MSCTA的图像质量均较为理想。通过MSCTA共发现411个狭窄及闭塞,其中Ⅰ级狭窄128个,Ⅱ级狭窄158个,Ⅲ级狭窄84个,Ⅳ级狭窄41个;采用MSCTA与DSA对ASO诊断,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DSA为诊断标准,MSCTA对血管不同程度的狭窄以及闭塞的诊断吻合率达到97.1%,对血管不同病变部位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80%。结论 MSCTA可以清晰的显示下肢动脉病变的部位以及程度,与DSA具有相当的效能,可以作为糖尿病ASO术前评价和筛选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于兰英  姜洪  李超 《黑龙江医学》2011,35(4):246-249
目的 评价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并在动脉清晰度、敏感性、特征型、准确性等方面与DSA做对比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下肢动脉疾病患者的影像资料并结合临床治疗,所得薄层图像传入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多种形式重建,结果 42例患者中,由于动脉硬化引 起的腹主动脉及下肢动脉闭塞及狭窄3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