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研究护肝方对ConA诱导肝损伤模型小鼠的影响及机理。方法各药物组连续7d以相应的药物进行预处理。除空白组外,各组末次给药后1h,小鼠尾静脉注射ConA,20mg/kg,6h后眼眦静脉取血,观察血清ALT、AST变化及肝组织NO、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护肝方可显著降低模型小鼠外周血ALT、AST,与病理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护肝方能够降低肝组织NO含量及肝组织MDA含量,与病理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护肝方可明显改善ConA诱导肝损伤模型小鼠的肝损伤,其保肝机制与抗脂质过氧化损伤和抑制NO的产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复方甘草酸苷高、中、低剂量组[400、200、100 mg/(kg d)],用药7 d,腹腔注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尾静脉注射20 mg/kg刀豆蛋白A(Con A)。12 h后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计算肝脏、脾脏指数,测定血清TNF–α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高、中、低剂量的复方甘草酸苷均能明显降低Con A介导的肝损伤小鼠肝、脾指数,降低血清中AST、ALT的水平,明显降低血清中TNF-α的含量。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对Con A所致免疫性肝损伤小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双歧杆菌脂磷壁酸(LTA)对Con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在该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150 mg/kg)和LTA处理组(100、200和400μg/kg),尾静脉注射Con A复制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观察各组小鼠的一般情况及肝、脾指数,生化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ALT、AST和TNF-α的含量;RT-PCR检测小鼠肝组织内NF-кB的基因表达.结果 LTA处理组小鼠的一般情况和肝脏指数均好于模型组,其血清内ALT、AST和TNF-α的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但与联苯双酯组基本相当(P>0.05);不同浓度LAT处理组小鼠肝细胞NF-кB的mRNA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且LTA 400μg/kg组与联苯双酯组基本相当(P>0.05).结论 双歧杆菌脂磷壁酸的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可以有效保护Con 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4.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8,(3):165-168
[目的]探讨库页红景天乙醇提取物对刀豆蛋白A(Con 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库页红景天提取物高、低剂量(1.0,0.5g/kg)组.库页红景天提取物高、低剂量组每日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库页红景天提取物,连续7d.末次给药1h后,模型对照组、库页红景天提取物高、低剂量组均尾静脉注射给予Con A溶液18mg/kg.8h后采集血液,收集肝脏,测定各组血清AST,ALT,TNF-α,IL-6,IFN-γ和IL-4水平及肝脏MDA,GSH,SOD水平,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库页红景天提取物高、低剂量组肝脏指数、血清ALT水平及肝组织MD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P<0.01),肝脏GSH,SOD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0.01),血清TNF-α,IL-6,IFN-γ和IL-4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库页红景天提取物高剂量组AST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库页红景天乙醇提取物对Con 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藤碱对刀豆蛋白A(Con A)诱导的大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的防护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将49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青藤碱60、90、120、150 mg/kg组,地塞米松磷酸钠(Dex)组,每组7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尾静脉注射16 mg/kg Con A建立肝损伤模型。Dex组、青藤碱不同剂量组分别于Con A注射前1 h给药1次,青藤碱各组在Con A注射3 h后另再给药1次。Con A注射8 h后,腹主动脉取血,摘取肝脏组织。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脾指数及ALT、AST、IL-2、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ALB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Dex组、青藤碱不同剂量组肝指数,ALT、AST、IL-2水平均明显降低,ALB、IL-10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织病理结果显示肝细胞坏死及炎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与Dex组比较,青藤碱120 mg/kg组肝指数,ALT、AST、IL-2水平均明显降低,ALB、IL-10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藤碱对Con A诱导大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具有防治作用,抑制部分T淋巴细胞活化,调节IL-2、IL-10的分泌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破壁灵芝孢子粉对Con A诱导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小鼠血清谷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及肝组织炎症程度的影响。方法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10只,模型组、低剂量破壁灵芝孢子粉组(低灵组)、高剂量破壁灵芝孢子粉组(高灵组),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用Con A 5mg/kg尾静脉注射,隔天1次,共2周,建立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分别用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低灵组及高灵组小鼠分别给予破壁灵芝孢子粉1.0g/kg、2.0g/kg灌胃。4周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及观察肝组织炎症程度。结果低灵组、高灵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ALT:(129.62±44.65)U/L、(92.76±33.78)U/L比(201.78±62.47)U/L,P0.05;AST:(134.38±42.67)U/L、(101.76±34.56)U/L比(223.63±77.31)U/L,P0.05];高灵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及肝组织炎症程度明显低于低灵组(P0.05);低灵组及高灵组小鼠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比模型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破壁灵芝孢子粉能改善Con A诱导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及肝组织炎症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黄甲软肝颗粒对D- 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D-Gal N)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和刀豆素 蛋白A(concanavalin A,Con A)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实验:84 只ICR 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黄甲软肝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灌胃给药,每天1 次,连续14 d, 阴性对照组及模型组灌胃同体积去离子水。给药后d 13,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余动物腹腔注射D-Gal N,建立急 性肝损伤模型。于末次给药后60 min,取血并剖检。肝纤维化保护作用实验:96 只BALB/c 小鼠随机分成阴性 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黄甲软肝颗粒高、中、低剂量组。除阴性对照组以外的动物按照尾静脉注射Con A,阴 性对照组动物注射同体积的无菌PBS,每周注射1 次,共注射7 次。于第4 次注射当天,各组开始灌胃给药,每天 1 次,连续4 w,阴性对照组及模型组灌胃同体积的去离子水,于末次给药后24 小时,取血并剖检。两次实验均 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摘取肝脏、脾脏称重计算脏器指数、观察肝脏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实验中各给药组 血清ALT、AST 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各给药组脾脏指数明显减小、肝损伤程度明显减轻;肝纤维化保护作用实验 中黄甲软肝颗粒高、中剂量组血清ALT、AST 较模型组显著降低,中剂量组肝指数明显减小。结论:黄甲软肝颗 粒对小鼠急性肝损伤和肝纤维化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D-氨基半乳糖联合脂多糖(D-GalN/LPS)所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模型,探讨黄芩素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腹腔注射给予小鼠D-GalN/LPS,分别于给药1,2,4,6h后采血并剖取肝脏,测定血清ALT,AST,TNF-α值及肝组织GSH水平.另取小鼠适量制作肝损伤模型,分别灌胃给予黄芩素50,100,150mg/kg,1h后测定血清ALT,AST,TNF-α值.[结果]给予D-GalN/LPS6h时小鼠血清ALT,AST水平上升最显著,2h时血清TNF-α水平上升最显著,4h时开始下降,6h时趋于正常,小鼠肝匀浆中GSH水平在6h时损耗最显著.各剂量黄芩素均可降低D-GalN/LPS诱导的肝损伤小鼠的血清ALT,AST,TNF-α水平.[结论]黄芩素对D-GalN/LPS所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北五味子粗多糖(SCP)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SCP低剂量组(50 mg/kg)、SCP高剂量组(100 mg/kg)和阳性药物组(联苯双酯,150 mg/kg)组,灌胃给药预处理15 d。末次给药1 h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采用10%CCl4 2.0 mL/kg一次性腹腔注射诱发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6 h后摘眼球取血,断髓,取肝脏,计算各组小鼠肝指数,检测血清中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质量、肝指数、血清ALT和AST活性及TBIL水平、肝组织MDA水平及NOS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GSH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SCP高剂量组小鼠肝脏质量和肝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SCP低、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物组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和MD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肝组织GSH水平明显升高(P<0.05),SCP高剂量组小鼠血清TBIL水平和NOS活性均降低(P<0.05或P<0.01)。与阳性药物组比较,SCP低、高剂量组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仍较高(P<0.05或P<0.01)。HE染色,模型组小鼠肝细胞体积增大,胞浆淡染,个别发生嗜酸性变性;SCP高剂量组肝细胞形态明显好转,肝细胞嗜酸性变性明显改善。结论:SCP对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刀豆蛋白A引起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刀豆蛋白A(Con A)引起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并考察其损伤机制。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Con A模型组,每组10只。Con A模型组小鼠尾静脉注射Con A2.5 mg·ml-1·kg-1,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造模后8 h断头处死小鼠,分别取肝脏和血液,采用生化法测定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转移酶(AST)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测定肝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on A模型组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肝细胞明显坏死,伴炎细胞浸润,同时血清中TNF-α和IFN-γ含量亦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尾静脉注射Con A 2.5 mg·ml-1·kg-1可建立免疫性肝炎模型,其损伤机制与炎症因子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贯叶连翘提取物( HPL )对刀豆蛋白 A ( ConA)诱导的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HPL低剂量组(25 mg/kg)、HPL中剂量组(50 mg/kg)、HPL高剂量组(100 mg/kg)和地塞米松组(2.5 mg/kg)。灌胃给予小鼠不同剂量HPL10 d后,采用尾静脉注射ConA 20 mg/kg制备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8~12 h后称重,处死小鼠,检测肝脾指数;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性和胆红素、球蛋白含量;检测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丙二醛( MDA)和Toll样受体4( TLR4)含量;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HPL显著降低小鼠肝脾指数、血清中ALT、AST、γ-GT活性和胆红素、球蛋白含量;降低肝组织中MDA含量和TLR4表达,提高SOD活性;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结论 HPL对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红背叶根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红背叶根对卡介苗和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尾静脉注射卡介苗 脂多糖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称重并计算小鼠的胸腺、肝脏、脾脏系数,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一氧化氮的活性以及测定肝组织匀浆中TNF-α、IL-1β的含量.结果 红背叶根可显著改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胸腺、肝脏、脾脏系数.降低血清中谷丙转氨酯、谷草转氨酶、一氧化氮的活性以及肝组织匀浆中TNF-α、IL-1β的含量.结论 红背叶根对免疫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激活素及激活素相互作用蛋白5(ActRIP5)在刀豆蛋白A(ConA)诱导动物的急性免疫性肝损伤进程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C57BL/6 小鼠尾静脉注射ConA(15 mg/kg),分别于给药后不同时段分批次检测模型动物血清酶学改变、肝脏脾脏形态及指数变化、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激活素及ActRIP 5 的表达变化。结果 ConA 诱导的肝损伤模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酶转氨酶(AST)在给药后4 h 开始升高,给药后24 h 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96 h 仍未达到正常水平;小鼠脾脏指数自给药后2 h 开始增加,24 h 达到峰值,48 h 开始下降,96 h 恢复正常水平;肝脏指数自给药后24 h 开始增加,48 h 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96 h 仍未恢复正常。形态学及病理学检测显示给药后4 h 开始出现肝脏损伤,24 ~ 48 h 损伤最严重,48 h 后损伤开始修复,96 h 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qRT-PCR 结果显示激活素在给药后2 h 开始升高,8 h 达峰值后开始下降,96 h 降至正常水平;ActRIP5 给药后4 h 开始上升,8 h 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96 h 未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ConA 可诱导急性肝损伤,激活素及ActRIP 5 的表达于肝损伤进展期异常升高,肝损伤恢复期下降并恢复至正常,提示激活素可能通过其肝内特异信号传导ActPIR5 参与了ConA 诱导的急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体原位肝移植术中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指数变化与早期肝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选择DCD供体原位肝移植术患者40例,在Narcotrend监测下实时调整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参数,维持深度在D2~E1阶段。门静脉开放后,维持靶控参数不变,观察Narcotrend指数(NI)变化,当NI值比基础值升高超过20时,加深麻醉并记录所需时间(S)。分别于术前(T1),手术开始后1 h(T2),门静脉开放后2 h(T3)、24 h(T4)、48 h(T5)、72 h(T6)抽取静脉血检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S值取其中位数,将高于和低于这个中位数的病例分为H、L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后24 h两组AST、DBI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48 h两组ALT、AST和TBI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72 h大部分指标均有所回落,H组和L组比较只有TBI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值变化趋势监测可以指导麻醉深度的调控,还能帮助我们从侧面了解DCD供肝早期恢复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肝康乐对小鼠实验性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采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复制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同时给予小鼠肝康乐灌胃。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肝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以及肝脏指数。结果肝康乐能显著降低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及肝组织MDA的含量,降低肝脏指数。结论肝康乐具有抗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琐琐葡萄总黄酮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研究琐琐葡萄总黄酮(VTF)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组(卡介苗+脂多糖组)、联苯双酯(DDB)阳性对照组以及VTF低、中、高剂量组共6组,测定并比较各组小鼠肝脏、脾脏系数,采用连续监测法或比测法测定并比较各组小鼠肝组织匀浆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观察各组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VTF各剂量组(50、150、300mg/kg)均可显著降低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肝脏系数和脾脏系数(P〈O.01),并可显著升高小鼠肝组织中ALT、AST和SOD活性,降低MDA含量(P〈O.01),且SOD活性随着VTF剂量的增大而升高(P〈O.01);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VTF各剂量组可不同程度的改善肝组织病理损伤,与生化检查结果相一致。结论:VTF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肝康乐对小鼠实验性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复制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同时给予小鼠肝康乐灌胃.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肝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以及肝脏指数.结果 肝康乐能显著降低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及肝组织MDA的含量,降低肝脏指数.结论 肝康乐具有抗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APP)患者肝功能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APP患者46例,以住院期间临床死亡作为观察终点,分为存活组24例、死亡组22例。分别采集患者入院第1、3、7天空腹静脉血进行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白蛋白(ALB)检测,两组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存活组入院第1天ALT、AST、DBIL、ALB,第3、7天ALT、AST、TBIL、DBIL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入院第1、3、7天ALT逐渐升高(P〈0.05),ALB逐渐降低(P〈0.05),而AsT未见明显变化(P〉0.05);死亡组入院第3天A1月、AST、TBIL、DBIL较入院第1天显著升高(P〈0.01),入院第3天ALB较第1天显著降低(P〈0.01)。结论:APP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变化与中毒程度有关,是判断APP病情严重程度,肝脏损伤情况及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复肝灵颗粒(FGL)对卡介苗(BCG)加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给50只小鼠用BCG联合LPS腹腔注射,建立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其中40只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FGL大(100mg/kg)、中(50mg/kg)、小(25mg/kg)剂量及联苯双酯(80mg/kg)灌胃治疗,余10只模型小鼠(模型对照组)和10只未造模小鼠(正常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胃,每天1次,6d后检测小鼠的胸腺、肝脏、脾脏脏器指数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结果模型对照组小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胸腺指数明显减小,肝脏指数及脾脏指数显著增大,血清ALT及AST活性显著增高(P均<0.01)。FGL大、中、小剂量组小鼠血清ALT及AST活性均显著降低,大、中剂量组小鼠胸腺指数显著增大(P<0.01)。结论本试验成功的制备了BCG加LPS诱导下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FGL对这种免疫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