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RP-HPLC法测定大蓟中柳穿鱼叶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玲  龚千锋  吕武清  杨武亮  赖学文  曹君 《中草药》2004,35(11):1306-1307
大蓟为菊科植物蓟Cirsium japonicum DC.干燥地上部分或根,具有凉血止血、祛瘀消痈的功能。大蓟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柳穿鱼叶苷、蒙花苷、绿原酸、菊糖、β-谷甾醇等,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柳穿鱼叶苷为其中的主要止血活性成分,大蓟各地用药品种非常复杂,市面上的混用品多为飞廉、小蓟等。曾有报道用聚酰胺薄层扫描的方法测定大蓟中柳穿鱼叶苷的含量,以此控制该药材的质量,本实验首次用RP—HPLC法测定大蓟中柳穿鱼叶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大蓟、小蓟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蓟为菊科植物蓟CirsiumjaponicumDC.的根及地上部分;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莱Cephalanoplossegetum(Bge.)Kitam.的地上部分。两者来源不同,在功效上也有区别,应用这两种中药时应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3.
大蓟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秀蕾  范春林  叶文才 《中草药》2006,37(4):510-512
大蓟为菊科蓟属植物C irsium japon icum DC.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1],为多年生宿根草本。中国大部分地区及朝鲜、日本均有分布。大蓟主要用于治疗血热所致的出血证,如吐血、咯血、衄血、崩漏、尿血和热毒痈肿等症[2]。大蓟化学成分复杂,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也较为广泛。研究表明大蓟中含有三萜、甾体、挥发油、长链炔醇、黄酮和黄酮苷及大蓟菊糖、丁香苷、绿原酸、尿苷等化合物[3]。为了进一步研究其化学成分,对大蓟根部分的9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并通过NMR、M S、IR等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药大蓟和小蓟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药大蓟和小蓟植物资源调查金延明,李胜华,楼之岑(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100083)大蓟与小蓟为止血和消疮痈药。中国药典(1990年版) ̄[1]规定大蓟为菊科植物蓟CirsiumiahoicumFrish.exDC.的地上部分或根,小蓟为刺儿菜Cirsiumsetosum(Willd.)MB.的地上部分。近几年笔者对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重要县市进行了植物调查、采集和收集商品药材的工作,调查鉴定结果见表1,植物分种检索表见表2。表2原植物分种检索表1.植株不含白色乳汁;管状....  相似文献   

5.
大蓟为菊科植物蓟 Cirsium japonicum DC.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 ,小蓟为同科植物刺儿菜 Cirsiumsetosum(WILLD.) MB.的干燥地上部分 ,由于其外形相似 ,近来 ,在某些药市及基层医院药房经常将它们相互掺杂、混用。它们虽然都是菊科植物的全草 ,但功效不尽相同 ,临床运用不同 ,故应鉴别应用。1 性状鉴别 大蓟茎高 1 0 0~ 1 50 cm,密被白软毛 ,茎叶长 1 5~ 30 cm,羽状分裂 ,裂片 5~ 6对 ,边缘有锐刺 ,有叶柄 ,总苞球形 ,苞片 6~ 7裂 ,头状花序全为管状花 ,两性 ,紫红色 ,瘦果扁椭圆形 ,具羽毛状冠毛。小蓟茎高约 50 cm,稍被蛛丝状绵毛…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大蓟与主要类似品魁蓟、覆瓦蓟的性状与蒙花苷、大蓟苷含量比较,为研究药材大蓟的质量控制方法奠定基础.方法:实地采样并购买对口药材,将样本分为根、茎、叶、花与花序4部分,用HPLC测定蒙花苷、大蓟苷含量;色谱柱Waters XBridgeTM C18 (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45∶55);榆测波长326 nm;流速0.8 mL·min-1;柱温30℃.结果:蒙花苷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74 064X-47 748,R2 =0.991,大蓟苷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171 164X-180 707,R2=0.999,线性关系良好.大蓟叶蒙花苷质量分数为1.987 3%、魁蓟叶为1.412 2%、覆瓦蓟叶为0.149 2%,大蓟与魁蓟的根、茎中蒙花苷质量分数均较低,覆瓦蓟根未检出蒙花苷.大蓟苷在大蓟与魁蓟各部位均未检出,覆瓦蓟各部位中以叶的质量分数最高为0.069 0%.结论:大蓟,魁蓟,覆瓦蓟均为菊科蓟属植物,药材性状十分相似,覆瓦蓟在四川做大蓟用可能与叶缘、叶面有针刺并能检测出大蓟苷(柳穿鱼叶苷)有关.魁蓟在陕西,四川、河南部分地区做大蓟用,可能与叶色、被毛、叶缘针刺以及粉末特征与大蓟药材记述相似有关.  相似文献   

7.
大蓟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蓟为菊科管状花亚科菜蓟族蓟属植物cirsi umjaponicumDC .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1] ,我国各地均产。大蓟性凉 ,味甘、苦 ,归心、肝经 ,功效为凉血止血、祛瘀痛 ,主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血崩、带下、肠风、肠痈、痈疡肿毒、疔疮、高血压及肝炎等。1 本草考证自古以来 ,大蓟在原植物品种方面存在着不少模糊观念 ,并且随着历史发展在不断演化和扩充。有关大蓟记载的最早见于《名医别录》 :“大蓟是虎蓟 ,小蓟是猫蓟 ,叶并多刺 ,相似。”[2 ] 由此也可看出 ,大蓟和小蓟由于原植物性状功效相似而易混淆。宋·苏颂作进一步描述 :“小蓟……  相似文献   

8.
宋俊骊  孔增科  毕雪艳  余卫兵  刘轶 《河北中医》2009,31(9):1364-1365,I0006
大蓟为菊科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二药均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是2种基原不同、性状不一、功效各异的药物。据文献报道和市场调查发现在东北、华北等地的经营、使用单位存在二药混用及掺杂使假的情况”。为了鉴别二药,保证用药正确、有效,我们做了二药的对比鉴别研究。  相似文献   

9.
小蓟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述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Cirsium Setosum(Willd.)MB.的干燥地上部分,目前也有以菊科植物刻叶刺儿菜Cephalanoplos segetum(Bge.)Kitam.的干燥地上部分作为小蓟入药.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生用或炒炭用.刺儿菜在不同地区别名不同:小蓟,刺刺菜(江苏),野红花(四川),大小蓟(河北),小刺盖(贵州),青青菜(山东).  相似文献   

10.
中药小蓟叶的显微鉴别金延明,李胜华,楼之岑(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100083)小蓟主要来源于菊科植物刺儿菜CirsiumsegetumBunge和刻叶刺儿菜C.setosum(Willd.)MB。的地上部分。两者生药性状相似,较难鉴别,本文通过对小蓟叶的显微研究,提供了该两种植物的鉴别依据。1实验材料刺儿菜CirsiumsegetumBunge植物标本采自天津、北京和河北冀县,商品来自天津和北京。刻叶刺儿菜C.setosum(Willd.)MB.植物标本采自天津蓟具、北京和河北石家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就诊的主观性耳鸣患者246例,排除其他中医证型,主要研究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耳鸣的临床特征,变化规律及耳鸣产生的影响等.[方法]选择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采用电测听及耳鸣匹配、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等方法检查,并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其次为61~70岁.耳鸣响度的自我评分与响度匹配值之间无关联.大多数病例的耳鸣病程在一年之内.大部分患者受耳鸣困扰的程度在中度以下.ABR测试结果听力正常者占25%,右侧和左侧听神经传导至脑干功能障碍患者分别占13%和19%,双侧听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占16%.[结论]临床耳鸣患者多数为肾精亏损型,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男女比例相当,大部分患者听神经传导障碍和脑干功能障碍,高音调耳鸣患者居多.  相似文献   

13.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4.
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泌免疫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对乳腺增生病的红外光扫描诊断、病理分类、内分以期能够使微观医学与宏观辨证相结合,以开拓中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6.
陈斌  苗林 《西部中医药》2005,18(7):17-19
收集我院门诊自2000年10月至2003年9月接诊的往来寒热证患者58例,实验室检查排除疟疾(血涂片均未找见疟原虫),分别从少阳辨证论治33例,从膜原辨证论治25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六经皆有咳嗽,寒热皆可致咳,治疗上不可拘于一理一方,当穷究其机,辨证施治,方能事半功倍。以六经辨证为纲,分析《伤寒杂病论》对咳嗽的有关论述,以期提高咳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即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惠于未然的预防学思想,即未病之前,防止疾病的发生;已病之后,防止疾病的传变,强调以“预防为主”。本文从治未病的渊源;治未病思想的实质内容;“治未病”理论的应用;“治未病”临床研究进展等几方面解释治未病。  相似文献   

19.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20.
股骨颈骨折是发生于老年人的常见骨科病,以女性多见。因老年人骨质疏松,有机质少,应变力差,所以只需较小扭转暴力就能引起骨折。骨折后,由于骨折部位血供差,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大,加之患者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易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恰当的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