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评价双链季铵盐消毒湿巾应用于手术室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采样定量细菌检验方法,对该季铵盐消毒湿巾实用性及其对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进行检测评价。结果 手术室内清洁前98%物体表面细菌总数超标。使用季铵盐湿巾和含氯消毒剂湿巾擦拭物体表面,作用30 min均可使细菌数降低至规范要求,而仅用清水湿巾擦拭无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使用者对季铵盐消毒湿巾可接受性更好。结论 双链季铵盐消毒湿巾对手术室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良好,且使用者可接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HT5"SS〗研究一种双链复合季铵盐消毒液的相关性能。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现场消毒试验和动物试验方法,对双链复合季铵盐消毒液性能进行试验观察。结果 该双链复合季铵盐消毒液含活性物总量为2 050 mg/L,pH值为8.07。以该消毒液原液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作用2.5 min的杀灭对数值均>5.0,对木质油漆表面的自然菌擦拭消毒作用5 min,杀灭对数值均>1.0。该消毒液对小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值>5 000 mg/(kg·bw),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试验结果阴性。结论 该双链复合季铵盐消毒液对细菌繁殖体杀灭效果好,属于实际无毒级物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双链季铵盐消毒剂对托幼机构不同物体表面消毒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模拟现场消毒效果试验与现场消毒效果试验方法,对常规使用浓度的双链季铵盐消毒剂喷雾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进行了检测,并与含氯消毒剂作平行比较。结果用850 mg/L双链季铵盐消毒液和有效氯含量为250 mg/L泡腾片溶液分别于三种不同材质表面喷雾4 h后,对人工污染大肠杆菌作用20 min的杀灭率为99.27%~99.69%。850 mg/L双链季铵盐消毒液喷雾木质表面4 h后,对人工污染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作用20 min,其杀菌效果明显好于含氯消毒液。用上述两种消毒液对托幼机构物体表面喷雾消毒20 min后,对表面上自然菌平均杀灭率均达到90%以上;喷雾消毒4 h后,季铵盐消毒液持续杀菌效果明显好于含氯消毒剂。结论双链季铵盐消毒液在物体表面喷雾消毒具有良好的持续残留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复方双链季铵盐消毒湿巾擦拭、75%乙醇纱布擦拭和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对干式拔罐器的消毒效果。方法取患者用后的干式拔罐器3或6个,分入A组、B组、C组,每组120个,其中玻璃、竹制、树脂3种材质的罐具各40个。A组用一次性复方双链季铵盐消毒湿巾擦拭消毒1~2 min,B组用75%乙醇纱布擦拭消毒1~2 min,C组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结果 3种消毒方法消毒效果均达到消毒要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非劣效性检验分析,季铵盐湿巾及75%乙醇纱布擦拭消毒效果非劣于含氯消毒液浸泡法;玻璃、竹制、树脂3种不同材质罐具的消毒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双链季铵盐消毒湿巾擦拭、75%乙醇纱布擦拭使用后的干式拔罐器消毒效果均能达到消毒规范要求,且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观察两种消毒湿巾对口腔门诊物体表面的擦拭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和棉拭子采样检测法,检测和评价两种消毒湿巾对口腔门诊治疗台触摸屏、灯柄和三用水枪手柄等物体表面的擦拭消毒效果。结果 采用含氯消毒剂湿巾和季铵盐消毒剂湿巾擦拭消毒后,3种物体表面污染菌数均符合Ⅱ类环境卫生标准要求,但消毒后1 h部分表面细菌数回升,随时间延迟污染菌数也随之增加,但仍有部分表面能维持在污染菌数<10 cfu/cm2的水平。结论 用含氯消毒剂湿巾和季铵盐类消毒湿巾擦拭消毒可有效降低口腔门诊物体表面污染菌数,保持良好的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消毒方法对物体表面污染的耐药菌消毒效果。方法通过模拟现场消毒实验方法,观察不同化学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对在物体表面污染的耐药菌消毒效果。结果以含2 000 mg/L浓度的过氧乙酸、有效氯1 000 mg/L的含氯泡腾片水溶液和季铵盐消毒湿巾擦拭消毒硬质表面,并作用15 min,对表面上污染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MRSA平均杀灭均可达到90%以上;酸性氧化电位水原液擦拭消毒物体表面作用2 h,对上述2种多重耐药菌平均杀灭率在85%左右。结论本研究中4种消毒方法对物体表面污染的两种多重耐药菌消毒效果以季铵盐消毒湿巾性价比较高,可考虑优先选择用作物体表面一般清洁消毒。  相似文献   

7.
〖HT5”H〗摘要 目的 研究3种消毒湿巾的消毒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通过理化分析、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毒理学评价方法,对3种消毒湿巾消毒相关性能进行评价。结果 3种消毒湿巾分别用体积分数75%乙醇、季铵盐消毒液和季铵盐与异丙醇复合消毒液制备而成。3种消毒湿巾的挤出液原液作用1.0 min,对悬液内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杀灭对数值均>5.00|对悬液内白色念珠菌的杀灭对数值均>4.00。各消毒湿巾挤出液对新西兰兔完整皮肤均无刺激性。结论 3种消毒湿巾均具有快速消毒效果,对试验动物完整皮肤无刺激性。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季铵盐类消毒湿巾在医院环境内物体表面消毒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中国知网、SinoMed、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等数据库,搜索建库至2021年4月18日期间发表的季铵盐类消毒湿巾消毒效果相关文献。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和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2篇文章,包括16个随机对照试验。消毒15 min后,季铵盐类消毒湿巾(试验组)与传统含氯消毒液浸泡的小毛巾(对照组)均能达到消毒合格率100%,而消毒2 h和6 h后,试验组消毒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季铵盐类消毒湿巾能够为物体表面提供比传统消毒方式更长效的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两种消毒方法对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GICU)床单位周围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为选择合适的物体表面消毒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含氯消毒液,消毒湿巾对GICU床单位周围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比较两种消毒方法的合格率。结果含氯消毒液与消毒湿巾对GICU床单位周围物体表面的合格率分别为94.89%和96.33%,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含氯消毒液和消毒湿巾均可用于普通物体表面的消毒,但含有双链季铵盐和双胍化合物的消毒湿巾在诊疗操作频繁的GICU病房可更方便地用于物体表面的消毒。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一种双链季铵盐消毒液对多重耐药菌的消毒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某双链季铵盐消毒液杀灭三种多重耐药菌的效果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该双链季铵盐主要成分双癸基二甲基溴化铵,其原液活性物含量为170 g/L。以其浓度为3 400 mg/L该双链季铵盐消毒液对悬液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作用1 min,杀灭率均达100.00%。以该消毒液对物体表面擦拭消毒1 min,使物体表面自然菌数达到≤8 cfu/cm2,平均杀灭对数值>1.0。结论该双链季铵盐消毒液对多重耐药菌杀灭效果较好,可用于物体表面卫生消毒。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比三种消毒剂对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后不同时间段的抑菌效果,从而为临床选择合适的物体表面消毒剂、规范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擦拭频率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一次性无纺布+改进型酸性氧化电位水、双链季铵盐消毒湿巾以及一次性无纺布+500mg/L含氯消毒液三种方法对ICU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进行擦拭,在擦拭前、擦拭后5min、擦拭后4h及擦拭后8h进行细菌采样,比较不同消毒剂在消毒后不同时刻的抑菌率、相关物体表面细菌合格率以及消毒成本。结果三种消毒剂消毒后即刻合格率均为100%,改进型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后4h合格率和消毒后8h合格率高于其他两种消毒剂(均P<0.05);含氯消毒液灭菌率对涂有多重耐药菌MRSA的物体表面消毒后灭菌率最低,为99.28%,其余两组均为100%;改进型酸性氧化电位水单次使用成本最低,为0.81元。结论改进型酸性氧化电位水作为一种物体表面新型消毒剂,有效氯浓度低、消毒效果可靠,腐蚀性小,且消毒成本较低,可在医院感染重点科室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比较三种消毒剂对重症监护病房(ICU)物体表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的消毒效果。方法 将ICU物体表面随机分组,分别采用75%酒精、含氯消毒剂或复方双链季铵盐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对消毒后不同时间进行采样并检测CRE污染情况。结果 用复方双链季铵盐消毒剂组对ICU物体表面消毒后0.5、1.0、2.0、4.0和6.0 h CRE检出均与消毒前有统计学差异;用复方双链季铵盐组在桌面、呼吸机、监护仪、地面、电脑健盘、门把手和其他物体表面消毒前与消毒后6 h CRE检出有统计学差异,而75%酒精消毒剂组、含氯消毒剂组对不同物体表面消毒前与消毒后6 h CRE检出无统计学差异;用复方双链季铵盐消毒剂组的消毒前及消毒后6 h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低于其他两种消毒剂。结论 复双链季铵盐消毒剂对物体表面CRE消毒效果优于酒精消毒剂和含氯消毒剂,对医院多重耐药菌,特别是耐碳青酶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防控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HT5"SS〗观察双链季铵盐消毒湿巾对婴儿培养箱的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棉拭子涂抹采样和细菌定量培养法,对某双链季铵盐消毒湿巾消毒新生儿培养箱的效果进行观察。不同湿度先后分为A、B、C 3组各30例,A组暖箱湿度为55%(水槽内不加水),B组暖箱湿度为65%(水槽内加水),C组暖箱湿度为75%(水槽内加水),3组使用中的暖箱均予一次性医用消毒湿巾擦拭暖箱内外壁、水槽入口。观察和比较3组消毒效果。结果 A组暖箱内壁、水槽入口擦试前菌落数的明显低于B、C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A、 B、C 3组暖箱外壁、内壁、水槽入口用一次性医用消毒湿巾消毒后的合格率均为100%。结论 双链季铵盐(一次性医用消毒湿巾)消毒效果好、毒性低、刺激性小,可消毒使用中的婴儿暖箱。暖箱湿度增加,感染率增加,一般新生儿暖箱湿度在55%左右,水槽内不加水可降低暖箱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了解一种季铵盐湿巾对传染病专科医院设备表面的消毒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5台设备,按日期分为3组,分别采用季铵盐湿巾、含氯消毒剂和75%酒精进行设备表面消毒,检测设备表面菌落数。结果 3组设备消毒前表面菌落数合格率分别为84.6%、90.8%和89.2%;消毒后表面菌落数合格率均为100.0%。结论 用季铵盐湿巾擦拭消毒设备表面能使设备表面微生物指标符合标准要求,操作简便,对机器和医务人员伤害少,可作为传染病专科医院设备表面清洁消毒首选。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通过与传统消毒方法的对比,观察一次性季铵盐类消毒湿巾的消毒效果。方法 使用一次性季铵盐消毒湿巾和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对ICU物表进行擦拭,分别对消毒前、消毒后0 min、30 min、1 h、2 h、3 h、4 h的物表进行菌落总数采样及培养。结果 消毒30 min,对照组与实验组达到最高的合格率,分别为96.7%、98.3%;对照组消毒4 h合格率为36.7%,而实验组的合格率可达到71.7%;两种消毒方法,各时间段抑菌率比较,仅消毒4 h有统计学差异,消毒湿巾、传统消毒抑菌率分别为(0.906±0.144)%、0.788±0.027,其余时间段抑菌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一次性消毒湿巾消毒物体表面效果可靠、方便、快捷,可取代传统消毒方法,成为医院物体表面理想的消毒方法,尤其是频繁操作的ICU更是最佳的物体表面消毒方法。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了解电子耳温仪带菌情况,探讨最合适的消毒时间和方法。 方法 分别用75%酒精、含氯500 mg/L消毒剂、季铵盐消毒湿巾对电子耳温仪擦拭消毒,使用涂抹采样和细菌检测法进行检测,比较3种消毒剂不同时间段的消毒效果。 结果 使用后未清洁消毒的电子耳温仪带菌率为 100%,平均菌落数为(32.33±4.13)cfu/cm2;分别采用75%酒精、500 mg/L含氯消毒剂、季铵盐消毒湿巾擦拭消毒,即刻(0 h)采样检测均未检出活菌,杀灭对数值分别为 1.54、1.53和1.49;消毒2 h后杀灭对数值分别为1.02、1.42和1.04,物体表面菌落总数均≤10 cfu/cm2,符合规范要求;消毒4 h后耳温仪表面细菌杀灭对数值均<1.00,物体表面菌落总数>10 cfu/cm2。 结论 电子耳温仪随使用时间延长逐渐出现细菌污染,应在连续使用2 h后采取清洁消毒措施,季铵盐消毒湿巾为首选。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观察消毒湿巾对重症监护病房(ICU)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和细菌分离技术,对某消毒湿巾消毒ICU物体表面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用含季铵盐类消毒剂的湿巾擦拭消毒ICU物体表面,共采集6类环境表面标本960份,物体表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A)总体阳性率由消毒前的17.92%下降到消毒后的0.83%。某医院4个ICU中,以呼吸内科ICU消毒前物体表面耐药菌检出率最高,达48.33%,用消毒湿巾消毒后检出率都显著降低。结论 消毒湿巾应用于ICU环境表面的清洁消毒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物体表面耐药菌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研究季铵盐类消毒剂对物体表面滞留消毒效果,以探索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打包台表面消毒频次。方法 采用ATP生物荧光法和细菌培养法,对某季铵盐消毒巾擦拭CSSD打包台表面滞留消毒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 该医院CSSD打包台面污染超标率达85%以上。采用季铵盐消毒湿巾擦拭30 s后,依据ATP生物荧光法检测结果,使得打包台面卫生质量合格率达到82%;消毒后1、2、3 h,卫生质量合格率仍维持在73%、53%和43%。结论 CSSD打包台需要在每班次进行清洁消毒,使用季铵盐类消毒巾擦拭消毒可保持CSSD打包台1个班次(3 h)的清洁质量合格率在50%左右。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环境物体表面的污染状况,探索双链季铵盐消毒液最佳消毒间隔时间。方法 采用咽拭子采样方法采集ICU患者用品,了解污染程度,并分别设立对照组(清水擦拭组)与实验组(双链季铵盐消毒液擦拭组)及消毒前、消毒后即刻、消毒后4 h、消毒后8 h 4个时刻来探索实验组最佳消毒间隔时间。结果 共采集标本137份,合格率为51.8%,污染前4位物品为床栏杆、电脑键盘鼠标、微量泵和监护仪,统计学分析显示实验组最佳消毒间隔时间为8 h。结论 应加强ICU物品表面的消毒,建议使用双链季铵盐类消毒液每8 h消毒1次。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3种消毒湿巾对马耳他布鲁菌的杀灭效果,为环境消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使用含复合双链季铵盐型、季铵盐型、乙醇和葡萄糖酸氯己定混合物3种消毒剂的湿巾对马耳他布鲁菌临床分离株进行接触杀菌试验和挤出液悬液杀菌试验,检测3种消毒剂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 3种消毒湿巾挤出液作用0.5 min,对受试菌的杀灭对数值均5.00,接触法作用2 min,杀灭率均90%;季铵盐类液体杀菌效果高于乙醇和葡萄糖酸氯己定混合物。3种湿巾挤出液分别稀释60、20、200倍,对受试菌株仍具有抑菌作用。结论该3种消毒湿巾均可有效杀灭马耳他布鲁菌,可用于医疗器械表面消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