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研究采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LC)并发食管静脉曲张(EV)破裂出血患者治疗后再出血的风险。方法 2016年4月~2019年10月我科诊治的17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在止血后采用EVL治疗,随访再出血发生情况,应用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建立Nomogram模型,预测再出血。结果 178例患者急性出血后,死亡12例(6.7%),166例接受EVL术,均获得成功;术后随访12~54个月,27例(16.3%)发生再出血;入院时,27例再出血组外周血Hb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139例未再出血组(P<0.05),而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显著高于未再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止血后检查,发现再出血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宽度显著大于未再出血组(P<0.05);Cox风险模型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95%CI=1.125~3.439,HR=1.967,P=0.018)、腹水(95%CI=1.754~2.329,HR=2.021,P=0.000)、HbA1c(95%CI=1.173~1.921,HR=1.501,P=0.001)、FPG(95%CI=1.379~3.152,HR=2.085,P=0.000)和肝性糖尿病(95%CI=1.321~2.945,HR=2.076,P=0.006)是EVL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Cox建立Nomogram模型,ROC分析结果显示Nomogram判断术后再出血的AUC为0.804(SE=0.053,95%CI=0.700~0.907,P=0.000),其敏感度为0.857,特异度为0.565。结论 采取EVL治疗LC并发EVB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较高,除常见的风险因素外,伴有肝性糖尿病也可能是重要的原因,临床应加强对血糖的控制,减少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sVEGF-C)和癌胚抗原(CEA)水平与胆囊癌患者临床和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2011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93例胆囊癌患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VEGF-C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CEA水平,分析血清sVEGF-C和CEA水平与胆囊癌患者临床和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不同肿瘤浸润程度(T分期)、肿瘤淋巴转移程度(N分期)、肿瘤远处转移(M分期)的胆囊癌患者血清sVEGF-C和CEA水平相差显著(P<0.05);中位随访22个月,在93例患者中死亡48例(51.6%),生存45例(48.4%);死亡组血清sVEGF-C水平为(84.9±20.7)pg/mL,显著高于生存组[(56.4±18.9)pg/mL,P<0.05],血清CEA水平为(138.7±49.6)μg/L,显著高于生存组[(76.8±27.4)μg/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病理分期(OR=6.658,95%CI=1.800~24.632)及血清sVEGF-C(OR=4.005,95%CI=1.292~12.415)和CEA(OR=3.170,95%CI=1.482~6.849)水平是影响胆囊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胆囊癌患者血清sVEGF-C和CEA水平显著升高,可能与不良预后相关,值得积极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CT血管三维重建对鉴别布加综合征(BCS)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7年3月~2020年3月我院诊治的BCS患者2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6例,接受CT血管三维重建检查,记录两组CT三维重建检查影像学特点。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各征象对诊断BCS的价值,并建立回归方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回归方程诊断BCS的应用价值。结果 BCS组肝内静脉侧支开放发生率为82.1%,显著高于肝硬化组的15.2%(P<0.05),奇静脉与腰升静脉交通发生率为46.4%,显著高于肝硬化组的10.9%(P<0.05),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充盈缺损为85.7%和92.9%,显著高于肝硬化组的10.9%和8.7%(P<0.05);腹膜后静脉丛曲张为35.7%,显著高于肝硬化组的10.9%(P<0.05),尾状叶增大为64.3%,显著高于肝硬化组的6.5%(P<0.05),地图状/雪花样强化为82.1%,显著高于肝硬化组的6.5%(P<0.05),门脉期不均匀强化为85.7%,显著高于肝硬化组的13.0%(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肝内静脉侧支开放(95%CI=1.035~3.332,P=0.038)、奇静脉与腰升静脉交通(95%CI=1.203~2.296,P=0.002)、下腔静脉充盈缺损(95%CI=1.694~4.893,P=0.000)、肝静脉充盈缺损(95%CI=1.695~3.156,P=0.000)、尾状叶增大(95%CI=1.012~1.901,P=0.042)和门脉期不均匀强化(95%CI=1.234~2.916,P=0.004)是诊断BCS的独立指标;ROC分析结果显示我们建立的回归方程诊断BCS的AUC为0.888(95%CI=0.812~0.965,P=0.000),显著高于其他各征象诊断。结论 CT血管三维重建检查有助于鉴别BCS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综合CT三维重建征象建立预测模型有助于对BCS患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医院内死亡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0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EVB患者,均接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基于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医院内死亡的风险预测模型,应用Bootstrap法对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估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本组患者医院内死亡25例(23.4%),生存8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患者Child-Pugh分级、出血部位、门静脉内径、肝性脑病和失血性休克发生率等与生存患者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门静脉内径(OR=2.201,95%CI:1.544~3.139)、肝性脑病(OR=3.093,95%CI:1.731~5.524)和失血性休克(OR=1.101,95%CI:1.040~1.165)是影响患者医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所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经内部验证,其C-index为0.937(95%CI:0.734~0.879),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应用ROC曲线分析显示,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6(95%CI:0.796~0.958,P<0.001),其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3%和88.1%。结论 了解影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EVB患者医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据此构建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预测效能,有助于临床对高风险患者的筛查和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月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消化科和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介入科确诊为肝细胞癌(HCC)患者15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肝癌家族史、饮酒史、血小板计数、HBsAg阳性、血清HBV DNA和肝硬化等7个因素具有显著性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01,OR=1.077)、肝癌家族史(P=0.008,OR=4.351)、血小板计数异常(P=0.004,OR=9.071)、HBsAg阳性(P<0.001,OR=16.418)、HBV DNA(P=0.004,OR=6.345)和肝硬化(P<0.001,OR=9.315)为HC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了解HCC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及时抗病毒和预防肝硬化的发生可能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红蛋白升高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1995年~1996年宝钢职工体检资料,收集血糖、血脂和血红蛋白等指标,对6540例无脂肪肝人群随访6年,分析基线血红蛋白水平与NAFLD发生风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随访过程中,106例基线贫血患者新发NAFLD 2例(1.9%),5884例基线血红蛋白正常者新发645例(11.0%),550例基线血红蛋白升高患者新发116例(21.1%);Cox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血红蛋白水平者NAFLD发生率不同(血红蛋白升高组与贫血组比,HR=11.18,95% CI:2.76~45.23,P=0.001;血红蛋白正常组与贫血组比,HR=5.81,95% CI:1.45~23.28,P=0.013);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HR=1.465,95% CI:1.114~1.928,P=0.006)、体质指数(HR=1.298,95% CI:1.259~1.320,P<0.001)、高甘油三酯血症(HR=1.781,95% CI:1.533~2.068,P<0.001)和血红蛋白水平(HR=1.008,95% CI:1.002~1.015 P=0.014)是影响NAFL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红蛋白升高与NAFLD发病相关,早期筛查Hb有助于风险提示,其相关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 TBM)伴意识障碍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长沙市中心医院112例临床诊断为TBM伴意识障碍患者的资料,其中21例(18.8%)为确诊TBM患者,84例(75.0%)为高度可能的TBM患者,7例(6.2%)为可能的TBM患者。根据患者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48例(42.9%),预后不良组64例(57.1%)。预后良好组男性24例,中位年龄[M(Q1,Q3)]18.50(5.31,33.75)岁,中位病程20.00(11.25,30.00)d。预后不良组男性20例,中位年龄27.00(3.06,49.75)岁,中位病程15.00(10.00,20.00)d。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Z=-1.982,P=0.048)、性别(χ 2=4.043, P=0.044)、疾病分期(χ 2=17.733, P=0.000)、抽搐(χ 2=8.054, P=0.005)、低钠血症(χ 2=9.481, P=0.002)、脑水肿(χ 2=4.386, P=0.036)、脑积液(χ 2=5.992, P=0.014)对TBM伴意识障碍患者预后不良有一定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钠血症(P=0.043, OR=2.784, 95%CI:1.034~7.495)、疾病分期为Ⅲ期(P=0.002, OR=6.855, 95%CI:2.001~23.480)、脑水肿(P=0.030, OR=3.491, 95%CI:1.132~10.768)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结论 低钠血症、疾病分期为Ⅲ期、脑水肿是TBM伴意识障碍患者的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广州市耐药结核病患者不良治疗结局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从《中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导出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广州市胸科医院登记治疗的符合选例要求的677例耐药结核病患者病案数据,分析不良治疗结局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677例研究对象中,193例(28.5%)治疗成功、280例(41.4%)在治、204例(30.1%)出现了不良治疗结局(包括13例因发生不良反应停止治疗、9例失败、32例死亡、150例失访)。其中,发生不良治疗结局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729d。基于完整数据集的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广州市外户籍、合并糖尿病、省间流动和年龄增长是耐药结核病患者发生不良治疗结局的危险因素[分别为HR(95%CI)=1.74(1.21~2.49),P=0.002;HR(95%CI)=1.59(1.10~2.32),P=0.015;HR(95%CI)=2.29(1.26~4.18),P=0.007;HR(95%CI)=1.01(1.00~1.03),P=0.011],耐多药是保护因素[HR(95%CI)=0.53(0.36~0.79),P=0.002]。 结论: 耐药结核病患者的不良治疗结局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耐药结核病患者的治疗和长期管理,特别是其中合并糖尿病、流动自外省、年龄更大、因户籍所限不能享受本市医疗优惠待遇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耐药肺结核患者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科收治的所有耐药肺结核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主要内容包括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评估患者社会支持程度,根据《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总评分50分为界点将患者分为高分组(68例)和低分组(92例),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耐药肺结核患者领悟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6.900;95%CI:2.984~15.953;P=0.005)、初中及以下学历(OR=2.870;95%CI:1.236~6.665;P<0.001)、未婚(OR=1.257;95%CI:0.545~2.899;P=0.045)或离异(OR=3.960;95%CI:1.742~9.001;P=0.030)、轻度抑郁(OR=6.325;95%CI:2.910~13.750;P=0.022)或中度及以上抑郁(OR=10.733;95%CI:3.847~29.950;P<0.001)、农村地区(OR=2.294;95%CI:1.209~4.353;P=0.040)、家庭人均月收入<2500元(OR=5.881;95%CI:2.348~14.733;P<0.001)、复治(OR=2.030;95%CI:1.074~3.838;P=0.013)及耐多药(OR=1.860;95%CI:0.854~4.048;P<0.001)或广泛耐药(OR=3.409;95%CI:1.533~7.581;P<0.001)均是耐药肺结核患者领悟社会支持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60岁、初中及以下学历、未婚或离异、抑郁、农村地区、家庭人均月收入<2500元、复治及耐多药或广泛耐药等,是耐药肺结核患者领悟社会支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佛山市结核病监测管理平台》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为结核病防治的信息化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方法 通过描述性研究,比较应用《佛山市结核病监测管理平台》前2年(2015、2016年)和后2年(2017、2018年)佛山市5个县区转诊追踪、患者发现和治疗管理等指标情况并进行数据对比。运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应用《佛山市结核病监测管理平台》前后2年,佛山市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简称“结防机构”)实际报告的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数分别为16914例和15124例,转诊患者例数分别为16588例和15121例,转诊率由应用前2年的98.07%上升至应用后2年的99.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86,P<0.001);结防机构追踪率由应用前2年的99.11%(7421/7488)上升至应用后2年的99.63%(7459/7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1,P<0.001);追踪到位率从应用前2年的83.87%(6280/7488)上升至应用后2年的86.82%(6500/7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4,P<0.001);总体到位率从应用前2年的91.02%(15395/16914)上升至应用后2年的93.98%(14214/15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10,P<0.001);患者丢失率由应用前2年的3.92%(300/7654)下降至应用后2年的3.10%(210/6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 P=0.007);规则服药率由应用前2年的93.01%(7119/7654)上升至应用后2年的94.22%(6393/6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80, P=0.003);总体漏服率从应用前2年的4.08%(56210/1377720)下降至应用后2年的3.10%(37860/1221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782.19,P<0.001)。结论 《佛山市结核病监测管理平台》的应用提高了佛山市结核病患者管理的效率及质量,为结核病防治信息化管理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超声声速匹配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评价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78例CHB患者,均采用超声声速匹配技术计算区域速度指数,并使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DC)。行肝活检,经病理学检查将纤维化程度分为汇管区纤维化(S1)、汇管区周围纤维化(S2)、纤维间隔形成伴小叶结构紊乱(S3)和肝硬化(S4)四期,比较不同分期肝纤维化患者ADC值和区域速度指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ADC、区域速度指数或两者联合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结果 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在78例CHB患者中,发现S1期20例,S2期18例,S3期24例和S4期16例;S1期患者区域速度指数为(21.7±5.9)m/s,显著低于S2期【(26.8±7.3)m/s,P<0.05】、S3期【(33.5±8.1)m/s,P<0.05】或S4期【(36.0±9.2)m/s,P<0.05】;S1期患者ADC值为(1.3±0.2)×10-3mm2/s,显著高于S2期【(1.2±0.2)×10-3mm2/s,P<0.05】、S3期【(1.1±0.1)×10-3mm2/s,P<0.05)】或S4期【(0.9±0.1)×10-3mm2/s,P<0.05】;ROC分析显示区域速度指数判断S4期肝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4(95%CI=0.597~0.851),其诊断>S2期肝纤维化的敏感度为0.750,特异度为0.532。ADC值判断>S2期肝纤维化AUC为0.715(95%CI=0.569~0.861),其敏感度为0.758,特异度为0.625。两者联合判断>S2期肝纤维化AUC为0.809(95%CI=0.678~0.910),其敏感度为0.813,特异度为0.710。区域速度指数与ADC值联合判断>S2期肝纤维化AUC显著高于任何一项检测(P<0.05)。结论 CHB患者定期接受超声声速匹配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可动态监测肝纤维化程度,可指导临床早期作出合理的病情判断,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08—2018年广州市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迟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08—2018年广州市登记治疗的125201例结核病患者的信息,包括户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患者来源、患者分类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迟的影响因素。 结果 2008—2018年广州市结核病患者从出现症状至就诊的天数中位数(四分位数)为13(2,38)d,就诊延迟率为49.25%(61656/1252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65岁、少数民族、职业为儿童、患者来源为追踪、患者分类为肺外结核、存在并发症者的就诊延迟率分别为49.98%(19951/39919)、53.60%(8323/15528)、52.05%(1128/2167)、64.66%(161/249)、53.06%(5347/10078)、56.27%(3465/6158)、63.80%(1202/1884),明显高于男性(48.90%,41705/85282)、年龄<25岁(43.99%,11493/26129)、汉族(49.20%,60528/123034)、教师/医务人员/干部(46.49%,1848/3975)、患者来源为健康检查(23.94%,643/2686)、患者分类为肺结核(48.88%,58191/119043)、无并发症者(49.02%,60454/1233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60、664.34、6.96、878.51、940.21、127.79、162.12,P值分别为<0.001、<0.001、0.008、<0.001、<0.001、<0.001、<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下特征的结核病患者更容易出现就诊延迟:女性[以男性为参照,OR(95%CI)=1.11(1.08~1.13)],年龄组为25~、45~、≥65岁[以<25岁年龄组为参照,OR(95%CI)值分别为1.13(1.09~1.16)、1.37(1.32~1.42)、1.40(1.33~1.47)],少数民族[以汉族为参照,OR(95%CI)=1.22(1.12~1.33)];职业为儿童、工人/民工、农民、其他[以教师/医务人员/干部为参照,OR(95%CI)值分别为2.38(1.80~3.15)、1.17(1.10~1.26)、1.38(1.28~1.48)、1.17(1.10~1.25)],患者来源为因症就诊、因症推荐、转诊、追踪[以健康检查来源为参照,OR(95%CI)值分别为3.06(2.79~3.35)、3.27(2.83~3.77)、2.78(2.54~3.05)、3.35(3.04~3.70)],肺外结核[以肺结核为参照,OR(95%CI)=1.41(1.33~1.49)],有并发症[以无并发症为参照,OR(95%CI)=1.62(1.47~1.78)]。 结论 2008—2018年广州市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迟现象较为普遍,对上述各类就诊延迟的高危因素,需要重点加强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使用FibroTouch无创检测诊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肝纤维化程度的效能。方法 2017年7月~2019年12月在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感染病科住院的HBV携带者6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肝脏穿刺活检术。使用FibroTouch行肝脏硬度检测(LSM),常规计算基于4因子(FIB-4)指数,应用MedCalc软件绘制ROC曲线。结果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无显著肝纤维化(S0~S1)24例、进展期肝纤维化(S2~S3)27例和肝硬化(S4)15例;无显著肝纤维化组LSM为(7.8±1.8) kPa,显著低于进展期肝纤维化组【(11.4±3.1)kPa,P<0.01】或肝硬化组【(18.2±6.2)kPa,P<0.01】患者,无显著肝纤维化组FBI-4指数为(1.0±0.5),与进展期肝纤维化组的(1.2±0.5)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这两组FIB-4均显著低于肝硬化组[(2.0±1.0,P<0.01];LSM独立诊断S2、S3和S4期肝纤维化的AUC分别为0.856(其敏感性为83.7%,特异性为52.6%)、0.938(其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90.0%)和0.963(其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90.2%),均显著高于FBI-4诊断的AUC(P<0.05),LSM联合FIB-4均不能提高诊断肝纤维化的效能(P>0.05)。结论 使用FibroTouch诊断乙型肝炎毒携带者肝纤维化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无创检测,方便动态检测,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不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方法 2018年4月~2020年4月我院诊治的68例慢性HBV感染者(HBV携带者21例,CHB患者47例),根据血清ALT水平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ALT<40 U/L,n=21)、B组(40U/L≤ALT<80U/L,n=24)和C组(ALT≥80U/L,n=23),行肝穿刺活检和FibroScan检查,常规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和Ⅲ型前胶原(PcⅢ)。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判断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A、B和C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肝纤维化S0期24例,S1期13例,S2期13例,S3期10例,和S4期8例,不同肝纤维化分组在A组、B组和C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24例S0期肝纤维化患者LSM为(10.9±2.8)kPa,13例S1期LSM为(11.3±3.0)kPa,31例>=S2期 LSM为(12.8±3.3)kPa(P<0.05),而不同肝纤维化病理学分期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ROC分析发现,以血清ALT=63.8 U/L为截断点判断S2期及以上肝纤维化的AUC为0.400(SE=0.070,95%CI=0.262~0.538,P=0.185),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364和0.370,而以LSM=12.3 kPa为截断点判断S2期及以上肝纤维化的AUC为0.868(SE=0.042,95%CI=0.785~0.950,P=0.000),其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5和0.717。结论 对于慢性HBV感染者,无论血清ALT水平高低都可能存在显著性肝纤维化,血清ALT或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无诊断肝纤维化的能力,而使用FibroScan检测LSM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严重的肝纤维化而给予及时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以服用利福平后2h和6h两个时间点血药浓度(C2h和C6h)作为最大血药峰浓度(Cmax)指导临床用药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确诊为活动性结核病且符合入组标准的148例患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患者服用利福平1周后的C2h和C6h血药浓度水平资料,以国际通用利福平的血药Cmax(8~24μg/ml)为标准,采用SPSS 19.0软件比较两个时间点血药浓度水平及吸收不良和吸收延迟情况,并初步分析低血药浓度组(未达标者)与正常血药浓度组在性别、年龄、BMI、利福平使用量、并发糖尿病、并发乙型肝炎、血清白蛋白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其中计量资料以“ x ˉ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 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4.3%(36/148)的患者利福平C2h血药浓度未达标,但其中有13例(36.1%,13/36)服药后C6h血药浓度达标,共计125例(84.5%,125/148)在服药后6h达标,利福平延迟吸收率为10.4%(13/125)。低血药浓度组与正常血药浓度组在男性[60.9%(14/23)和68.8%(86/125)]、年龄[(36.9±4.2)岁和(38.2±3.5)岁]、BMI[ (21.5±4.0)和(22.9±3.7)]、利福平450mg/d使用量[60.9%(14/23)和43.2%(54/125)]、并发糖尿病[8.7%(2/23)和22.4%(28/125)]、并发乙型肝炎[4.3%(1/23)和9.6%(12/125)]、血清白蛋白水平[(42.3±4.4)g/L和(40.9±3.2)g/L]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0.558,P=0.455; t=-1.585,P=0.115;t=-1.647,P=0.102;χ 2=2.442,P=0.118;χ 2=2.257,P=0.166;χ 2=0.669,P=0.694;t=1.457,P=0.157)。结论 服药后两个时间点监测利福平血药浓度水平能更准确反映利福平在体内的吸收情况,但未发现相关影响因素,今后将扩大样本量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超高分辨率CT(UHRCT)靶扫描与常规CT靶重建的肺磨玻璃样结节微征象,分析这两种方法对肺磨玻璃样结节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山东省胸科医院筛查疑诊为肺结核的患者120例。本组患者CT扫描均发现有肺内单发磨玻璃样结节影。患者行常规CT扫描,然后进行靶重建和UHRCT靶扫描,共计结节灶120个。由2名副高级以上诊断医师阅片,分析上述两种CT成像技术所显示的肺磨玻璃样结节征象(结节边缘、增粗肺纹理、结节内实性成分、毛刺征、空泡征、支气管征、胸膜牵拉征),分别定性诊断癌前病变[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肺原位腺癌(AIS)]、微浸润腺癌(MIA)、浸润腺癌(IAC),最终根据病理结果比较两种成像技术对肺腺癌分期诊断的正确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结节边缘清晰,UHRCT靶扫描为71个(78.0%),CT靶重建为56个(61.5%)(χ 2=5.863,P=0.015)。肺纹理增粗,UHRCT靶扫描为60个(65.9%),CT靶重建为45个(49.5%)(χ 2=5.065,P=0.024)。结节内实性成分,UHRCT靶扫描为66个(72.5%),CT靶重建为50个(54.9%)(χ 2=6.086,P=0.014)。毛刺征UHRCT靶扫描为34个(37.4%),CT靶重建为29个(31.9%)(χ 2=0.319,P=0.572)。空泡征UHRCT靶扫描为22个(24.2%),CT靶重建为18个(19.8%)(χ 2=0.513,P=0.474)。支气管征UHRCT靶扫描为28个(30.8%),CT靶重建为26个(28.6%)(χ 2=0.105,P=0.746)。胸膜牵拉征UHRCT靶扫描为30个(33.0%),CT靶重建为21个(23.1%)(χ 2=2.207,P=0.137)。常规CT靶重建诊断与病理符合数为75个(82.4%),不符合数为16个(17.6%)。UHRCT靶扫描检查与病理符合数为86个(94.5%),不符合数为5个(5.5%)(χ 2=6.513, P=0.011)。 结论 UHRCT靶扫描较常规CT靶重建显示的肺磨玻璃样结节微征象更清楚,有助于对肺磨玻璃样结节的病理分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