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分析郑州地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及死亡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郑州地区的114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其临床感染特征,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患者发病顺序以HIV感染(71.05%)为先;艾滋病感染分期以艾滋病期(90.35%)为主。影像学显示以活动性感染灶(79.82%)为主;首次CD4+T细胞计数以小于50个/mm3患者(48.25%)较多。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在HIV感染确诊年龄、感染途径、首次CD4+T细胞计数、抗病毒治疗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注射吸毒传播途径(OR=1.782,95%CI:1.179~2.695)、确诊HIV感染时的年龄>40岁(OR=1.820,95%CI:1.225~2.705)、未进行抗病毒治疗(OR=1.719,95%CI:1.157~2.555)以及首次CD4+T细胞计数低于200个/mm3(OR=1.655,95%CI:1.105~2.479)均是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对于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的患者,临床应密切关注注射吸毒传播途径、年龄较大、未进行抗病毒治疗以及首次CD4+T细胞计数低的患者,积极进行治疗改善免疫功能,加强毒品危害宣传等,以减少合并感染率,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沈阳市农村地区老年人抑郁症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维持和改善农村地区老年人心理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3年对抽取的沈阳市苏家屯的一个村中居住5年及以上、未患老年痴呆的65岁以上老人开展面访调查,收集其抑郁症状、认知功能状态、人口学特征、健康状况、个人生活方式及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的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沈阳市农村地区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1.2%。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地区,与老年人抑郁症状有关的影响因素依次为自立(不好vs.好:OR=3.84,95%CI:1.64~9.03),慢性病罹患(有vs.无:OR=3.81,95%CI:1.80~8.07),娱乐活动参与(否vs.是:OR=3.72,95%CI:2.06~6.74),婚姻状况(离异/未婚/分居/丧偶vs.已婚/同居:OR=3.13,95%CI:1.67~5.88),担心跌倒(是vs.否:OR=2.79,95%CI:1.37~5.67),子女孝顺(否vs.是:OR=2.34,95%CI:1.19~4.62),睡眠质量(不好vs.好:OR=2.27,95%CI:1.27~4.08),经常看电视(否vs.是:OR=2.15,95%CI:1.14~4.03)。结论 2013年沈阳市农村无认知功能障碍老人的抑郁症状水平较高,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健康状况和社会心理因素,人口学特征亦对其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鞍山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情况,探讨感染HIV的影响因素,为完善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16—2018年鞍山市22个VCT门诊求询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8 397名求询者中,男女性别比为0.37∶1,25~49岁年龄组占79.33%,已婚有配偶占55.38%,初中文化程度占52.30%,求询原因以商业异性性行为史为主,占54.25%。HIV抗体阳性率为1.69%,不同年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趋势=0.026,P=0.872);梅毒阳性率为0.63%,不同年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趋势=0.612,P=0.43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感染HIV的风险高于女性 (OR=12.553,95%CI:6.347~24.828),婚姻状况为未婚、离异/丧偶者感染HIV 的风险高于已婚有配偶者(OR=2.193,95%CI:1.570~3.063;OR=1.918,95%CI:1.230 ~2.990),年龄<25岁、25~49岁者感染HIV的风险低于≥50岁者(OR=0.280,95%CI:0.176~0.446;OR=0.269,95%CI:0.186 ~0.388),文化程度为初中、中专或高中、大专及以上者感染HIV的风险低于小学及以下者(OR=0.291,95%CI:0.168~0.501;OR=0.292,95%CI:0.165 ~0.519;OR=0.470,95%CI:0.268~0.825)。求询原因中,男男性行为史、配偶/固定性伴阳性、注射毒品史感染HIV的风险较高(OR=6.346,95%CI:3.623~11.114;OR=13.567,95%CI:6.655 ~27.660;OR=6.132,95%CI:1.950~19.279)。梅毒阳性者感染HIV 的风险高于未感染梅毒者(OR=2.155,95%CI:1.167~3.981)。 结论 加大VCT门诊的宣传力度和服务范围,及时发现潜在的艾滋病感染者,同时将VCT作为切入点,对不同特征的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遏制艾滋病的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湖南省长沙市痛风患者的危险因素特点,为痛风的临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随机选择2017年7月-2018年10月湘雅医院风湿免疫科确诊的长沙市痛风患者102例(痛风组)及湘雅医院就诊的长沙市非痛风患者105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各因素与痛风发病的相关性。 结果 痛风组、对照组的男女性别构成(男性:95.10% vs.42.86%)、年龄[(46.02±14.49)岁 vs.(36.88±13.40)岁]、BMI[(24.70±0.28)kg/m2 vs.(22.95±0.46)kg/m2]、劳动强度构成(较大强度:54.90% vs.7.62%)、饮白酒史占比(52.94% vs.14.29%)、吸烟史占比(36.28% vs.15.24%)、高血压史占比(28.43% vs.8.57%)、高血脂史占比(42.16% vs.9.52%)、肾脏疾病史占比(21.57% vs.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是否患痛风为因变量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性(OR=6.245,95%CI:1.647~23.669)、饮白酒史(OR=2.404,95%CI:1.231~7.039)、肾脏疾病史(OR=12.669,95%CI:1.609~99.737)、劳动强度较大(OR=4.415,95%CI:1.605~12.148)是痛风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男性、高龄、BMI高、劳动强度较大、饮白酒、吸烟,以及有高血压、高血脂、肾脏疾病史者需高度警惕痛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师范女生4种艾滋病防控生活技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艾滋病在大学生中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师范学院4 064名女生进行艾滋病防控生活技能调查,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 χ2检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师范女生艾滋病防控生活技能影响因素。 结果 师范女生艾滋病防控风险识别、拒绝、寻求帮助和协商四种技能具备率分别为79.72%(3 240/4 064)、60.88%(2 474/4 064)、58.56%(2 380/4 064)、19.83%(806/4 06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异性恋(OR=1.47,95%CI: 1.21~1.79)、愿意进行HIV检测(OR=2.04,95%CI:1.65~2.51)是风险识别技能具备率的促进因素;出生于城市(OR=1.48,95%CI:1.16~1.89)、独生女(OR=1.36,95%CI:1.14~1.61)、正在恋爱(OR=1.50,95%CI:1.24~1.81)、愿意进行HIV检测(OR=1.64,95%CI:1.25~2.16)是协商技能具备率的促进因素;独生女(OR=1.48,95%CI:1.29~1.70)、愿意进行HIV检测(OR=1.28,95%CI:1.06~1.55)是拒绝技能具备率的促进因素;出生于城市(OR=1.48,95%CI:1.19~1.85)或城镇(OR=1.35,95%CI:1.15~1.59)、二年级(OR=1.40,95%CI:1.20~1.64)或三年级(OR=1.34,95%CI:1.13~1.58)、独生女(OR=1.34,95%CI:1.15~1.55)、异性恋(OR=1.26,95%CI:1.07~1.50)、愿意进行HIV检测(OR=1.61,95%CI:1.33~1.96)是寻求帮助技能具备率的促进因素。 结论 师范女生艾滋病防控协商技能具备率较低,应加强对非独生女、非异性恋、来自农村、一年级、从未恋爱过的师范女生开展相应艾滋病防控生活技能的培养;同时加强HIV检测方面的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HIV检测意愿,以促进师范女生艾滋病防控生活技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既往HIV检测的有关影响因素,从而为更好地开展该人群的检测干预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2014-2017年中国艾滋病报告系统中报告的龙岗区MSM HIV/AIDS病例信息,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2014-2017年,龙岗区共报告889例MSM HIV/AIDS病例,以汉族(91.56%)、未婚(73.90%)、45岁以下青壮年(84.70%)为主,高中及以上学历(65.13%)、多同性性伴比例(69.18%)较高,职业分布较广但以商业服务(37.57%)居多。其中821人既往HIV检测信息填写完整,仅80人曾在HIV诊断之前接受过HIV检测,检测率为9.74%。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文化程度、多同性性伴、既往性病史、样本来源与MSM人群既往HIV检测行为存在着统计学关联(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发现,相对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低文化程度的MSM更少在其HIV确诊之前接受HIV检测(OR=0.513,95%CI:0.299~0.881);多同性性伴(OR=3.582,95%CI:1.740~7.373)、既往性病史(OR=1.762,95%CI:1.020~3.045)以及样本来源于性病门诊(OR=2.162,95%CI:1.169~3.998)的MSM人群在其HIV确诊之前接受HIV检测的比例较高。 结论 深圳市龙岗区MSM HIV/AIDS人群在其HIV确诊前接受HIV检测的比例较低,且受文化程度、同性性伴数等因素的影响,应针对不同行为特征的MSM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减少HIV传播。  相似文献   

7.
王琳  崔莹莹 《实用预防医学》2019,26(12):1521-1524
目的 探讨恒河猴(rhesus macacus,RH)因子和贫血致病基因HBS1L-MYB与重型β地中海贫血(β-thalassemia major,β-TM)患儿输血效果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重型β-TM患儿临床资料,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和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检测患儿RH因子和贫血致病基因HBS1L-MYBrs4895441、rs35959442位点多态性。根据输血是否有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对比2组RH因子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贫血致病基因HBS1L-MYBrs4895441、rs35959442位点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 结果 本组患者输血有效率为34.38%。有效组与无效组RH因子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与无效组比较,RH因子e等位基因频率较低[(60.82%)vs.(77.42%)],E等位基因频率较高[(39.18%)vs.(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6,P=0.017,OR值(95%CI)为2.208(1.140~4.279)],RH因子C等位基因频率[(64.43%)vs.(72.58%)],c等位基因频率[(35.57%)vs.(27.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98,P=0.237,OR值(95%CI)为0.684(0.364~1.286)];有效组与无效组比较,HBS1L-MYB基因rs4895441位点AA[(67.01%)vs.(32.26%)]基因型构成比较高,GA[(31.96%)vs.(54.84%)]、GG[(1.03%)vs.(12.90%)]基因型构成比较低[(χ2=11.694、5.247、5.942,P=0.001、0.022、0.015),OR值(95%CI)分别为3.565(1.463~8.685)和26.00(2.632~256.803)];有效组与无效组比较,HBS1L-MYB基因rs4895441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较低[(17.01%)vs.(40.32%)],A等位基因频率较高[(82.99%)vs.(5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72,P=0.000),OR值(95%CI)为0.303(0.161~0.570)]。有效组与无效组比较,HBS1L-MYB基因rs35959442位点CC[(65.98%)vs.(41.94%)]基因型构成比较高,CG[(31.96%)vs.(51.61%)]基因型构成比较低[χ2=5.666、3.905,P=0.017、0.048,OR值(95%CI)为2.541(1.088~5.935)],GG[(2.06%)vs.(6.45%)]基因型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95,P=0.221,OR值(95%CI)为4.923(0.635~38.190)];有效组与无效组比较,HBS1L-MYB基因rs35959442位点G[(18.04%)vs.(32.26%)]等位基因频率较低,C[(81.96%)vs.(67.74%)]等位基因频率较高[χ2=5.630,P=0.018,OR值(95%CI)为0.462(0.242~0.882)]。 结论 重型β-TM输血有效性可能与RH因子E、e等位基因频率和贫血HBS1L-MYB致病基因rs4895441、rs35959442位点多态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HIV危险感知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网络社交平台,采用便利抽样选取北京地区的MSM人群,获得其HIV危险感知水平、性行为特征等数据,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确定HIV危险感知的影响因素。结果 458名参与者中有73.8%处于中等危险感知水平。以低程度危险感知组为参照,性行为中偶尔使用安全套保护措施(OR=2.97, 95%CI:1.22~7.19)、并不知晓肛交性伴HIV感染状况(OR=1.98, 95%CI:1.25~3.16)、合并有其他性病诊断(OR=2.29, 95%CI:1.30~4.05)以及过去12个月内进行过多次HIV检测者(OR=2.28, 95%CI:1.31~3.98)HIV危险感知水平更高。结论 对MSM人群主观风险感知和客观实际行为间的差异原因仍需开展广泛研究。深入理解MSM人群在危险感知和行为决策实践之中存在的心理压力和矛盾,同时采取以行为改变理论为实践指导、具有文化适应性的风险评估咨询和教育服务计划,深化MSM人群对不安全性行为与感染风险之间的关系认知和最终的行为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HIV感染者/AIDS病人对随访管理及治疗服务的依从现状并探讨其相关因素。 方法 以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艾滋病定点治疗医院为调查现场,将在2013年3月1日-2015年8月31日期间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治疗时长为3~6个月)作为连续样本征募入组,获得有效样本207例。采用“美国社区艾滋病临床研究抗逆转录病毒用药自陈式问卷”及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进行调查;CD4检测和常规随访数据来源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 结果 样本对随访管理的依从率为96.6%,抗病毒治疗服药量依从率为87.0%;随访管理及治疗服务依从率为75.4%。多因素分析显示,有稳定工作(OR=2.30,95%CI:1.06~4.98)、治疗方案为“其他组合”(OR=5.49,95%CI:2.15~14.02)的样本依从更差。 结论 长沙市HIV感染者/AIDS病人对随访管理服务的依从性较好,但其服药依从性有待提高。在管理及治疗服务中,应及时为该人群提供服药指导及心理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云南省保山市2015—2020年HIV/AIDS晚发现比例趋势和总体特征分析,探究影响晚发现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20年12 月6年现住址为保山市且新发现的HIV/AIDS病例,对晚发现比例趋势水平及总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保山市2015—2020年共报告现住址感染者/病人2 111例,平均年龄为(42.05±13.75)岁,其中87.7%为汉族,87.0%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55.2%为已婚,79.8%为农民,异性性传播比例最高,为89.1%。6年总的晚发现病例746例,晚发现比例35.3%,晚发现比例未呈现下降趋势(t=-0.300,P=0.803)。44.9%晚发现为其他就诊者和术前人群,不同样本来源的HIV/AIDS晚发现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53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373,95%CI:1.122~1.680),相对于20岁以下年龄组,年龄为30~39岁(OR=3.043,95%CI:1.247~7.426),40~49岁(OR=4.606,95%CI:1.897~11.186),50岁以上(OR=4.596,95%CI:1.892~11.167),相对于同性性传播,异性性传播(OR=1.952,95%CI:1.011~3.767),母婴传播(OR=7.163,95%CI:2.147~23.901),相对于婚前检查人群,其他就诊者和术前人群(OR=2.884,95%CI:1.468~5.668)是病例晚发现的危险因素。结论 保山市晚发现比例依然较高,且无下降趋势,应根据晚发现的人群特点,制定精准的扩大检测策略,持续强化早检测各项措施的落实,巩固“3个90%”艾滋病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长沙市大学生艾滋病感染相关高危行为发生现状、既往接受艾滋病预防服务情况,分析有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高校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在长沙市选取三所综合性高校,于2015年11月-2016年1月对校内在读大学生(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个人基本情况、性行为、毒品使用等),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 结果 962名调查对象中有5名男生使用过毒品,83.8%(806/962)最近一年接受过艾滋病预防服务,最近6个月性行为发生率为11.6%(112/962),其中异性性行为、商业性性行为、男男同性性行为发生率分别为10.3%(99/962)、2.1%(20/962)、4.7%(26/552)。除商业性性行为在性别上无差异外,男性、少数民族、大年龄组、非一本学校、高年级组、文科专业的学生性行为发生率均较高(P<0.05)。最近一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55.4%(62/112),非商业和商业性行为之间以及男女之间安全套使用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性性行为的发生率为7.7%(74/962),与性别(男性高于女性,OR=4.163,95%CI:1.752~9.893,P=0.001)、民族(少数民族高于汉族,OR=4.203,95%CI:4.563~11.301,P=0.004)、学校(一本高于非一本,OR=11.187,95%CI:5.371~23.298,P<0.001)、年级(大学3~5年级高于大学1~2年级,OR=2.285,95%CI:1.109~4.708,P=0.025)、近一年接受艾滋病预防服务(接受过低于未接受过,OR=0.339,95%CI:0.158~0.729,P=0.006)有关。 结论 长沙市大学生中存在艾滋病感染风险较高的行为,接受艾滋病预防服务的比例还不高,应特别重视大学生高危行为状况,采取针对性宣传和行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刘静静  戚广浩  李乐  温祁  李震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12):1424-1427
目的 分析北京市通州区2013-2020年HIV感染者/AIDS病例晚发现情况,为制定通州区艾滋病病例早发现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中,筛选出2013-2020年新报告的现住址为通州区的HIV/AIDS病例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晚发现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3-2020年通州区共报告HIV/AIDS病例1 799例,晚发现病例219例,晚发现比例为12.17%。不同特征的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不同,且2013-2020年病例晚发现比例呈下降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5-<50岁年龄组病例(OR=1.967,95%CI:1.241-3.117)、≥50岁(OR=2.496,95%CI:1.334-4.673)、异性性途径传播(OR=1.554,95%CI:1.061-2.276)、干部职员(OR=1.863,95%CI:1.161-2.991)、样本来源于医疗机构就诊者(OR=1.495,95%CI:1.054-2.122)为晚发现的危险因素。结论 通州区应继续加大对重点人群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扩大检测覆盖面,积极推动医疗机构主动提供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提高艾滋病病例的早期发现能力,降低晚发现比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HIV-1单阳家庭阳性配偶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从国家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下载数据库,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2012—2017年报告的单阳家庭阳性配偶/固定性伴抗病毒治疗情况及未治疗的影响因素。 结果 截至2017年12月31日,纳入分析的研究对象为13 191例,HIV-1单阳家庭阳性配偶/固定性伴抗病毒治疗率为86.65/100人年。Cox回归结果显示:2013—2017年治疗率是2012年的1.17~1.54倍(95%CI:1.09~1.65);女性是男性的1.07倍(95%CI:1.01~1.13);≥50岁组是18~49岁组的0.50~0.87倍(95%CI:0.46~0.91);同居是已婚有配偶的0.89倍(95%CI:0.81~0.97);壮族是汉族的1.06倍(95%CI:1.02~1.11);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是小学及以下的1.13~1.24倍(95%CI:1.08~1.33);最近一次CD4细胞计数为≥200个/μl组是<200个/μl组的0.45~0.95倍(95%CI:0.42~1.00),CD4未检测组是<200个/μl组的0.28倍(95%CI:0.24~0.33);样本来源于医疗机构、婚/孕/产检、其他,分别是咨询检测的0.91倍(95%CI:0.87~0.96)、0.78倍(95%CI:0.72~0.84)、0.72倍(95%CI:0.65~0.79)。 结论 为进一步提高单阳配偶抗病毒治疗率,控制单阳家庭内传播,应根据影响治疗的相关因素制定针对性应对策略,切实做好治疗动员工作,重点关注老年人、低文化程度者以及CD4 细胞计数较高者,引导患者及早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长宁区外来务工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和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为有效地在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长宁区一个建筑工地,所有务工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匿名自填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防治核心知识、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以及国家有关政策的了解。结果 艾滋病核心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1.40%,知晓程度较高的人群为男性(OR=2.92,95%CI:1.73~4.93)、“有配偶/性伴”(OR=3.19,95%CI:2.08~4.90)、“四川户籍”(与“浙江户籍”相比,OR=2.03,95%CI:1.14~3.59),知晓程度较低的人群为“31~岁”年龄组(与“51~岁”年龄组相比,OR=0.47,95%CI:0.23~0.97)、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和“初中”的人群(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相比,OR小学及以下=0.50,95%CI:0.27~0.91;OR初中=0.36,95%CI:0.21~0.61)。对艾滋病的经性、血液、共用针具和母婴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分别为81.16%,88.02%,80.35%和68.49%;对“蚊虫叮咬”、“共用牙刷、剃须刀”,“一起吃饭”和“共用游泳池、浴缸”等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非传播途径存在一定误区,回答正确率分别为30.81%,51.05%,59.77%和43.95%。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现象普遍存在,55.70%的对象不愿意和艾滋病患者继续交往,62.33%的对象对艾滋病患者感到恐惧,不同知识知晓程度对患者的歧视程度不同(P<0.05)。结论 外来务工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较低,尤其对日常生活接触的非传播途径;对艾滋病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应结合外来务工人员特点,开展针对性宣传,提高知晓率,降低歧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16-2020年湖南省新报告的成年HIV/AIDS病例及时入组抗病毒治疗的情况,了解湖南省实现“发现即治疗”工作实施情况,探索影响工作开展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16-2021年1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的湖南省随访管理数据和抗病毒治疗管理数据进行分析,了解不同年份间抗病毒治疗及时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31 635例新报告成年HIV/AIDS病例中,男女比例3.54∶1;中位年龄48(33,60)岁,未婚/离异占54.17%,农民占55.11%,异性性传播占77.31%。2016-2020年总体及时入组抗病毒治疗率为61.85%,入组治疗中位时间20 d,及时治疗率从2016年的51.65%上升到2020年67.91%(χ^(2)_(趋势)=550.060,P<0.001)。女性(OR=1.228,95%CI:1.150~1.311)、检测咨询来源病例(OR=1.169,95%CI:1.104~1.237)更易及时治疗;婚姻状况未婚(OR=0.792,95%CI:0.749~0.837)、职业为工人(OR=0.765,95%CI:0.680~0.860)、商业服务(OR=0.828,95%CI:0.749~0.916)、外省户籍(OR=0.604,95%CI:0.528~0.691)、注射毒品(OR=0.487,95%CI:0.357~0.664)、羁押人员检测(OR=0.165,95%CI:0.127~0.214)及其他来源(OR=0.732,95%CI:0.647~0.829)、CD4^(+)T淋巴细胞检测不及时(OR=0.201,95%CI:0.190~0.212)、首次CD4细胞计数越高者(OR_(≥500)=0.613,95%CI:0.566~0.663)更不易及时治疗。结论 湖南省抗病毒治疗工作有进步,但治疗及时性仍需提高。应加强对男性、单身、流动人员、吸毒人员及羁押人员落实管理,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疗动员及转介;做好检测前后宣传咨询,及时开展随访工作,避免失访,优化随访与治疗转介模式,提高抗病毒治疗及时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年轻男男性行为者(you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YMSM)rush poppers(以下简称rush)使用现状,分析影响因素。 方法 2016年9月—2019年9月,用“滚雪球”抽样法,在绵阳市进行YMSM rush使用和血清学的现况调查,用χ2检验,logistics回归分析rush使用的影响因素。 结果 336名YMSM的rush使用率24.1%,使用时间中位数为4.5(2.0,12.0)个月,42.0%因好奇、29.6%因减少肛交疼痛、27.2%因寻求刺激使用,81.5%与固定性伴、28.4%与偶遇性伴共用,使用后30.8%发生无保护肛交。rush使用的 HIV-1阳性率12.3%,高于未使用的2.0%(χ2=15.544,P<0.001)。多因素分析发现,职业非学生(OR=1.992,95%CI:1.036~3.831)、知晓艾滋病知识(OR=2.617,95%CI:1.235~5.545)、有风险认识(OR=4.407,95%CI:1.220~15.918)、近6个月有商业性行为(OR=9.136,95%CI:1.228~67.985)、近6个月肛交人数增加(OR=1.732,95%CI:1.170~2.563)的rush使用可能更大,近1年接受宣传材料发放(OR=0.410,95%CI:0.203~0.825)、近1次肛交有保护(OR=0.346,95%CI:0.152~0.785)的rush使用可能更小。 结论 YMSM其rush使用较普遍,好奇是主要原因,与固定性伴共用常见。rush使用增加其高危性行为和HIV感染风险,应针对性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