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3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师范女生4种艾滋病防控生活技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艾滋病在大学生中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师范学院4 064名女生进行艾滋病防控生活技能调查,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 χ2检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师范女生艾滋病防控生活技能影响因素。 结果 师范女生艾滋病防控风险识别、拒绝、寻求帮助和协商四种技能具备率分别为79.72%(3 240/4 064)、60.88%(2 474/4 064)、58.56%(2 380/4 064)、19.83%(806/4 06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异性恋(OR=1.47,95%CI: 1.21~1.79)、愿意进行HIV检测(OR=2.04,95%CI:1.65~2.51)是风险识别技能具备率的促进因素;出生于城市(OR=1.48,95%CI:1.16~1.89)、独生女(OR=1.36,95%CI:1.14~1.61)、正在恋爱(OR=1.50,95%CI:1.24~1.81)、愿意进行HIV检测(OR=1.64,95%CI:1.25~2.16)是协商技能具备率的促进因素;独生女(OR=1.48,95%CI:1.29~1.70)、愿意进行HIV检测(OR=1.28,95%CI:1.06~1.55)是拒绝技能具备率的促进因素;出生于城市(OR=1.48,95%CI:1.19~1.85)或城镇(OR=1.35,95%CI:1.15~1.59)、二年级(OR=1.40,95%CI:1.20~1.64)或三年级(OR=1.34,95%CI:1.13~1.58)、独生女(OR=1.34,95%CI:1.15~1.55)、异性恋(OR=1.26,95%CI:1.07~1.50)、愿意进行HIV检测(OR=1.61,95%CI:1.33~1.96)是寻求帮助技能具备率的促进因素。 结论 师范女生艾滋病防控协商技能具备率较低,应加强对非独生女、非异性恋、来自农村、一年级、从未恋爱过的师范女生开展相应艾滋病防控生活技能的培养;同时加强HIV检测方面的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HIV检测意愿,以促进师范女生艾滋病防控生活技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教师自我报告疾病分布特点及疾病影响因素。方法对年龄在20~60岁之间的689名教师和289名非教师进行了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教师职业心理紧张反应高于对照人群,经控制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等混杂因素,教师组与对照组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肿瘤和内分泌代谢疾病患病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在肌肉骨骼、呼吸、精神、消化、皮肤系统疾病患病情况有统计学差异。教师患肌肉骨骼、呼吸、精神、消化和皮肤系统疾病的风险高于对照组,其比值比分别为:1.75、6.25、3.45、3.33和1.92。结论教师职业心理紧张反应高于对照人群,教师患肌肉骨骼、呼吸、精神、消化和皮肤系统疾病风险也显著高于对照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上海世界博览会(世博会)浦东新区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监测数据,揭示监测数据特征及监测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方法 分析数据源来自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浦东症状监测系统中的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监测数据,以流感样病例(ILI)监测数据作为参照,在数据特征描述的基础上,进行两者相关性分析,并通过比较症状监测前后期的数据变异性与上报滞后时间来评价数据质量及稳定性.结果 监测显示,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监测序列于9月中下旬达到高峰,具有周末效应及节假日效应,与ILI监测数据同一天的相关性最佳(r=0.596,P<0.05).监测前期(2010年5月1日至7月31日),发热呼吸道症候群与ILI监测序列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r=-0.058,P>0.05);而在监测后期(2010年8月1日至10月31日),两者时间趋势一致,同一天的r值达到0.798(P<0.05).分析数据的变异性发现监测后期数据变异性小于前期,同时监测后期的数据上报质量高于前期.综合与参照序列的相关性、数据变异性及报告质量分析,提示症状监测系统后期的数据稳定性高于前期.结论 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监测数据在监测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才会趋于稳定,在设计针对大型活动的监测系统时应该预留足够的试运行期,并在选用短基线预警模型时应考虑监测数据存在周末与节假日效应.  相似文献   
4.
暴发规模和持续时间对CUSUM预警模型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数据模拟方法,在一段服从Poisson分布的数据序列中插入11个不同暴发规模、不同持续时间的暴发事件,研究暴发规模和持续时间对CUSUM(Cumulative Sum)预警模型效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现有模拟条件下,灵敏度为9.1%~100.0%,特异度≥98.6%;灵敏度与暴发规模有明显的关系,暴发强度越大,灵敏度越高,而暴发持续时间并不影响灵敏度;灵敏度达到100.0%,暴发规模需≥2.6;暴发规模越大,滞后时间越短;当暴发规模≥1.8时,滞后时间控制在<1d.可见CUSUM预警模型的预警效能受暴发规模的影响,与暴发持续时间关系不明显.该模型对规模≥2.4的暴发具有较好的探测能力.  相似文献   
5.
卫生服务项目的各级目标之间形成了一个目标链。实际上卫生服务项目的目标链就是其总目标从上到下逐渐分解的过程。这只:是项目目标分解的一个方面。项目目标的分解可以从上述的目标逻辑层次、达成的时间、强度和侧重内容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6.
钒对神经行为功能影响的配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长期钒接触对工人神经行为功能的损害作用及表现特征.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神经行为测试组合对钒接触人群和对照人群做测试,分析时采用配对t检验,对符合标准的106对研究对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反映积极情绪的有力-好动得分,钒接触组低于对照组,反映消极情绪的紧张-焦虑、抑郁-沮丧、愤怒-敌意、疲劳-惰性、困惑-迷茫得分,钒接触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钒接触组视觉保留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③钒接触组提转敏捷度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④目标追踪方面,钒接触组正确点数低于对照组,错误点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接触五氧化二钒可对工人神经行为功能造成损害,主要表现在消极情绪增加、视觉记忆力下降、运动速度减慢和运动稳定性下降4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进一步针对男同性恋者开展的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对582名2地男同性恋者采用方便抽样法和"滚雪球"法,调查不同类型男性性伴侣肛交使用安全套频率,用趋势卡方检验3种类型男性性伴侣肛交使用安全套增加趋势.结果 84.8%的被调查人群在最近6个月中与同性伴侣有过肛交行为,其中与不付费固定男伴坚持使用安全套比率仅为15.8%,与不付费非固定男伴肛交坚持使用安全套比率也仅为16.3%,商业男性性伴侣坚持使用安全套肛交的人群为31.7%.结论 男-男性行为者肛交时使用安全套率较低,对非固定男性伴侣(包括付费男性伴侣)使用安全套进行肛交的意识不足,应积极开展倡导男同性恋者安全套使用的健康教育活动,增强男同性恋者防治艾滋病意识.  相似文献   
8.
对97例钒职业接触工人及50例对照工人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记录其潜伏期、波幅及按键反应时间等指标。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年龄及文化程度的影响后,接钒组P300潜伏期及按键错误次数均大于对照组(P<0.05);接钒工龄与P300潜伏期呈正相关关系(r=0.244,P<0.05)。提示职业性钒暴露可引起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改变,降低钒职业接触人群的认知功能。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死亡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综合防治措施、降低手足口病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湖南省2012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及重症后死亡病例基本特征、就诊过程、临床症状及病原学等资料。以死亡为观察结局,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不同年龄手足口重症病例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对<2岁组的病例,“照看人文化程度低”(OR=2.58)和“EV71病毒”(OR=7.36)明显增加重症病例的死亡风险;“初诊为手足口病”(OR=0.33)及“发病时出疹”(OR=0.27)会降低该组儿童的死亡风险。对≥2岁组的病例,“头痛”(OR=13.84)和“同伴发病”(OR=3.63)会增加该组重症病例的死亡风险;“发病时出疹”(OR=0.14)也被观察到能明显降低该组死亡风险。以上的OR值经统计学检验,均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 加强监护人及基层医疗人员对手足口病的识别能力,可能有效改善重症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风险。此外,对<2岁的患者应加强病原学监测,重视EV71病毒感染病例的早诊早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心率可反映体力劳动强度,但应用于评价高原体力劳动强度的研究不多。本文探讨将心率指标用于高原体力劳动强度评价的可行性。方法 在不同海拔高度,使用功率车模拟阶梯式递增劳动负荷,运动心肺功能测试仪收集某电力公司共计73名男性工人在不同负荷的心率指标,包括心率绝对值、心率增加值、心率储备百分比(%HRR)。比较不同海拔递增负荷的心率指标变化,及达第一通气无氧阈(VT1)、第二通气无氧阈(VT2)时的心率。结果 心率绝对值、心率增加值、%HRR都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 和666.053,P值均<0.001),海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93,P=0.061;F=0.248,P=0.862;F=0.478, P=0.699)。在达到VT1和VT2时,各项心率指标都随海拔升高而下降,在VT2时下降更加明显;从平原到高原,各心率指标随海拔增高而下降幅度缩小。%HRR随海拔增加而下降。达到VT1时,平原的%HRR约40%,至4000~5000m时约33%;达到VT2时,平原的%HRR约75%,在4000~5000m时约60%。结论 心率用于评价高原体力劳动强度时,需考虑海拔、个体差异及年龄的影响,用%HRR并结合VT1、VT2进行体力劳动分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