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不同临床类型HIV-l感染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 18,IL-18)和白细胞介素-18结合蛋白(Interleukin 18 binding protein,IL-18BP)水平的影响.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7例经12个月以上HAART治疗有效的HIV-1感染者及18例健康人的血清IL-18和IL-18BP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HIV-1感染者血液中CD4+、CD8+T细胞水平.结果:不同临床类型HIV-1感染者血清IL-18、IL-18B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类HIV-1感染组CD4/CD8比值高于B类、C类HIV-1感染组(P<0.05,P=0.004,0.014).CD4+T细胞<500的两组血清IL-18、IL-18B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正常对照组血清IL-18和IL-18BP水平呈正相关(P< 0.01,r=0.705).结论:HAART治疗不能完全逆转HIV-1感染者免疫系统失衡,但艾滋病患者早期治疗可能降低机体免疫系统失衡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D28、CD160在慢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体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HIV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征集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所有研究参与者一般资料、CD4+、CD8+T细胞上CD160及CD28的表达及初始T细胞(TN)、中央记忆T细胞(TCM)、效应记忆T细胞(TEM)、终末效应记忆T细胞(TEMRA)亚群上CD160表达的百分比及平均荧光强度(MFI)、两种细胞上病毒载量,并分析CD28及CD160的表达水平与患者CD4+T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结果随着CD4+CD160的表达增加,CD4+T细胞呈下降趋势,两者呈负相关(r=-0.561,P0.05),CD8+T细胞数量呈上升趋势,两者呈正相关(r=0.619,P0.05),而HIV-RNA拷贝数量随着CD4+T细胞上、CD8+T细胞上CD160表达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呈正相关(r=0.684,P0.05、r=0.459,P0.05);随着CD4+T细胞上CD28的表达增加,CD4+、CD8+T细胞计数呈上升趋势,两者呈正相关(r=0.621,P0.05、r=0.527,P0.05),而HIV-RNA拷贝数量随着CD4+、CD8+T细胞上CD28表达的增加而降低,两者呈负相关(r=-0.634,P0.05、r=-0.582,P0.05);两组患者CD8+T细胞CD160在TEMRA亚群表达阳性率及MF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D8+T细胞CD160在TN、TCM、TEM亚群表达阳性率及MF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HIV感染患者中CD28表达有所减少,而CD160表达有所增加,可能与HIV患者CD4+T、CD8+T细胞减少有关,其中CD160主要影响记忆性CD8+T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1年以内感染HIV的感染者(早期感染者,EHI)体内CD+4 CD+25 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水平及其与疾病进展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51例HIV感染者,依据感染时间及CD+4 T淋巴细胞水平分为3组:EHI组30例、HIV组15例、AIDS组6例,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各组对象的年龄、性别具有可比性.用EDTA抗凝管采集全血,应用FACSAria流式细胞仪及Foxp3染色试剂盒,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分析EHI者及全部HIV感染者CD+4 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与CD+4T淋巴细胞数量、病毒调定点、病毒载量及淋巴细胞活化水平间的相关性.结果 健康对照组、EHI组、HIV组及AIDS组CD+4C+25Foxp3+T淋巴细胞百分率逐级上升,其中EHI组CD+4CD+25Foxp3+T淋巴细胞百分率[3.79(2.11~5.43)%]低于AIDS组[8.09(4.90~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9,P=0.022);EHI组CD+4 CD+25Foxp3+T淋巴细胞百分率与病毒调定点正相关(r=0.479,P=0.038),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455,P=0.011),与CD+3 HLA+T淋巴细胞呈正相关(r=0.533,P=0.002).结论 中国EHI者CD+4 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百分率高与高病毒调定点及低CD+4 T淋巴细胞数量相关,提示CD+4 CD+25Fox3+调节性T淋巴细胞是加速HIV感染早期疾病进展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康伟芳 《实用医学杂志》2013,29(6):1007-1009
近年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发病机制研究催生出肠道是HIV感染的主要病灶的新观点.该理论认为:(1)在急性感染阶段,T淋巴细胞主要是在肠道组织中被HIV消耗;(2)肠道中的T淋巴细胞消耗是快速的、大量的和持续的,原因与T淋巴细胞的归巢受体CCR9和整合素α4β7密切相关;(3)抗病毒治疗并不能完全重建肠道的免疫系统.研究发现在急性HIV感染阶段,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数量尚未出现改变时,肠道CD4+T淋巴细胞就已经开始消耗;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的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量大幅度的恢复,但是肠道中CD4+T淋巴细胞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被消耗,肠道CD4+T淋巴细胞数量比外周血恢复慢得多.因此主要以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数量和病毒载量来决定是否开始或停止治疗的策略是不完全正确的.在急性感染后,由于HIV直接杀伤和间接的细胞凋亡作用,CD4+T淋巴细胞在肠道迅速被消耗.后期随着机体T淋巴细胞的减少和HIV的大量复制,使得机体的免疫系统的完全崩溃,最终发展为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含Bw4表位的HLA-A抗原在HIV-1感染者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高分辨率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分型方法对340例HIV-1感染者进行HLA-A和HLA-B位点的等位基因分型,确定Bw4表位的携带情况,分析HLA-A和HLA-B携带Bw4表位与感染者CD4+4T淋巴细胞计数和血浆病毒载量的关系.结果 与不携带Bw4者(0Bw4)(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294个/μ1,病毒载量:中位数6.29×104拷贝/m1)相比,1Bw4-A基因型者和2Bw4-AA基因型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分别为307和308个/μ1)基本相当,而病毒载量(分别为1.53×105和2.68×105拷贝/ml)有增高趋势.与不携带Bw4表位的感染者相比,仅在HLA-B抗原中含Bw4表位的HIV-1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417:个/μ1)显著增高(P=0.013),而病毒载量(2.10×104拷贝/ml)显著降低(P=0.007).结论 含有Bw4表位的HLA-B抗原在HIV-1感染中具有延缓疾病进展的作用,而含有Bw4表位的HLA-A抗原对HIV-1感染者未见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临床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艾滋病病人 (HIV/AIDS)临床实验室检测指标的意义。方法 应用临床实验室检测方法对病毒载量、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β2 微球蛋白、淀粉酶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HIV/AIDS患者CD4+T细胞数量、CD4/CD8比值与HIV抗体阴性对照相比明显减低(P <0 0 0 1;P <0 0 0 1)HIV慢性感染者CD8+T细胞与HIV抗体阴性对照及AIDS病人相比明显升高(P <0 0 0 1;P <0 0 0 1;)HIV/AIDS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量与CD4百分比 (r =0 789,P <0 0 0 1)及CD4/CD8比值 (r=0 777,P <0 0 0 1)呈明显正相关 ;HIV/AIDS患者 β2 微球蛋白高于HIV抗体阴性对照 (P <0 0 0 1)。HIV/AIDS患者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血淀粉酶与HIV抗体阴性对照相比差异无明显意义 (P >0 0 5 )。结论 T淋巴细胞、病毒载量、β2 微球蛋白等指标的检测对判定HIV/AIDS患者疾病程度、预后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河北省新确认的不同亚型HIV-1感染者的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探讨不同亚型人群的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有无差异。方法选取2008年1~12月新确认的HIV-1感染者55例,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分型后,对不同亚型人群的CD4+/CD8+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在55例已确定亚型的H1V-1感染者中,B亚型与CRF01-AE亚型、cRF07-BC亚型的CD4+T淋巴细胞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F01-AE亚型、CRF07-BC亚型两者的CD4+T淋巴细胞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B亚型与CRF01-AE亚型、CRF07-BC亚型三者之间的cD8+T淋巴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确认的3种不同亚型HIV-1感染者中,cD4+T淋巴细胞水平是不同的,以B亚型感染者为最低;三者之间的cD8+T淋巴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推测可能与HIV-1感染途径和感染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无症状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外周血中自然杀伤(NK)细胞亚群在白细胞分化抗原 (CD) 3 - 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的变化状况。方法 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三色荧光抗体标记的 2 3例HIV感染者及 8名健康人外周血中各类NK亚群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和CD4 +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结果 无症状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外周血中的CD5 6 + CD16 +CD3- NK细胞亚群百分比 (均值分别为 2 4 69% ,2 4 90 % )均低于健康人 (均值 3 9 99% ,P <0 0 5) ;无症状HIV感染者CD5 6 - CD16 + CD3 - NK细胞亚群百分比 (均值 12 58% )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均值 6 51% ,P <0 0 1) ;艾滋病患者外周血中的CD5 6- CD16+ CD3- NK细胞亚群百分比 (均值15 47% )明显高于健康人 (均值 6 51% ,P <0 0 5) ;艾滋病患者的CD5 6 + CD16 - CD3 - NK细胞亚群百分比 (均值 3 50 % )明显低于无症状HIV感染者 (均值 6 75% ,P <0 0 5)。结论 HIV感染使NK细胞不同亚群在外周血中百分比发生变化 ,可能与艾滋病疾病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淋巴细胞亚群和HIV-1病毒载量的特点。方法对2019年1-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住院治疗的100例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195例次的基本信息、感染种类、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和HIV-1病毒载量进行分析。结果该地区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以41~65岁已婚男性农民或农民工居多,HIV-1传播途径以异性性行为为主。细菌性肺炎是发病率最高的机会性感染(50/195,25.6%)。根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分为4组,随着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降低,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发生例数也随之增加。随着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降低,CD8~+T淋巴细胞、NK细胞和B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也随之降低。当HIV-1病毒载量较高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而当HIV-1病毒载量较低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高,两者呈负相关(r=-0.297,P=0.014)。结论该地区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表现复杂多样,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越低,免疫功能缺陷越明显,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越高。随着HIV-1病毒载量上升,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现下降的趋势。定期监测AIDS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和HIV-1病毒载量,可以预测疾病进展,评估抗病毒治疗疗效,进而预防机会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n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或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分析255例德国HIV感染或艾滋病患者在HAART下的临床特点,并对其外周血CD4 T细胞计数与血浆中HIV-1 RNA载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255例患者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57%)、静脉注射毒品(24%).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27%)、淋巴结肿大(20%).相关合并症主要有白假丝酵母菌感染(19%)、乙型病毒性肝炎(21%)、丙型病毒性肝炎(26%).至今仍生存242例(95%),死亡13例(5%),死因主要为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和肝、肾功能衰竭.检测189例患者的外周血CD4 T细胞绝对数和血浆HIV-1 RNA载量,其CD4 T细胞绝对数与HIV-1 RNA载量的对数水平(lg)存在负相关(r=-0.435,P<0.001).建议对HAART治疗下的HIV感染或艾滋病患者予以检测外周血CD4 T细胞数,有助于临床上对其病情变化和抗病毒治疗疗效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体内树突细胞(DC)数量和功能的变化.方法 慢性ITP患者予以大剂量地塞米松(HD-DXM)冲击治疗,剂量40 mg/d,口服,连续4 d,观察短期疗效.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中髓系DC(mDC)和浆细胞样DC(pDC)在治疗前后绝对数量的变化及与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的相关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总Dc表面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将慢性ITP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DC、CD4+T淋巴细胞与自身血小板或健康人同源异基因血小板混合培养,观察CD4+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检测DC血小板相关抗原的呈递功能.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ITP患者外周血pDC和mDC绝对数量均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而外周血CD4+FOXP3+T细胞数明显降低(P《0.01),pDc和mDC与CD4+FOXP3+T细胞数之间均存在负相关性(r=-0.396,P=0.045和r=-0.410,P=0.037).HD-DXM治疗初始反应率达92.3%,pDC绝对数量较治疗前减少达75.5%(P《0.01);而mDC较治疗前虽增加了24.3%(P《0.05),但mDC上CD11c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MFI)从治疗前340±30降至199±21(P《0.01);CD4+F0xP3+T细胞数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治疗后pDC与CD4+F0XP3+T细胞存在负相关(r=-0.524,P=0.006),而mDC与CD4+F0XP3+T细胞间无相关性(r=-0.360,P=0.071).慢性ITP患者外周血DC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86表达的MFI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D86、CD40、CD80表达阳性率及CD40、CD80表达的MFI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慢性ITP患者CD4+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强度高于对照组(P《0.05),DC对血小板相关抗原呈递功能亢进.结论 DC可能参与了慢性ITP的免疫发病机制,并与CD4+CD25+Treg细胞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D4~+T淋巴细胞数、总淋巴细胞数变化对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结核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88例AIDS患者,将其中31例合并结核病者纳入结核组,57例未合并结核病者纳入非结核组。比较两组血总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水平,分析患者CD4~+T淋巴细胞与总淋巴细胞数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二者联合检测对合并结核病的预测价值。结果结核组CD4~+T淋巴细胞数和总淋巴细胞数均显著低于非结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 430,P 0. 001; t=-4. 540,P 0. 001); 88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为(169. 10±21. 59)/μl,总淋巴细胞数为(1116. 74±79. 18)/μl,二者呈正相关(r=0. 591,P 0. 001)。ROC曲线分析显示,CD4~+T淋巴细胞数低于104. 50/μl、总淋巴细胞数低于995. 00/μl对合并结核病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 AIDS患者无论是否合并结核病,CD4~+T淋巴细胞数与总淋巴细胞数均呈正相关,但是合并结核病者二者明显降低,且二者对合并结核病有相近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SLE患者T淋巴细胞4—1BB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T淋巴细胞上共刺激分子4-1BB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活动性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SLE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细胞活化前后4-1BB的表达.[结果]SLE患者CD4+T和CD8+T细胞表达的4-1BB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用抗CD3单抗体外刺激后CD4+T和CD8+T细胞表达的4-1BB均显著高于活化前(表达百分率为26.13±7.25和24.12±5.47,P<0.01).SLE患者T淋巴细胞活化前后CD4+T细胞上4-1BB的表达均高于CD8+T细胞上4-1BB的表达(均P<0.01).SLE患者淋巴细胞活化前后的4-IBB+CD4+T细胞百分数均与IgG和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关系(r=0.623,P<0.01,r=0.407,P<0.01,r=0.605,P<0.01,r=0.463,P<0.01).[结论]SLE患者T淋巴细胞活化前后CD4+T和CD8+T表达的共刺激分子4-1BB均明显升高,4-1BB可能参与淋巴细胞的异常活化及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ITP患者外周血IL-37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与T亚群、NK细胞数的相关性,探讨其参与疾病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初诊组ITP患者45例,完全缓解组ITP患者32例及正常对照组2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3组外周血血清中IL-37水平,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测定3组外周单个核细胞内IL-37、IL-18、IL-17 mRNA相对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组IL-18Rα~+CD4~+T细胞比例,2组Tim-3~+NK细胞比例。结果:初诊组ITP患者血清IL-37水平高于缓解组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 0. 01);初诊组IL-37 mRNA表达水平高于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P 0. 01),缓解组IL-37 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5)。初诊组IL-18、IL-17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P 0. 01)。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初诊组的IL-18Rα~+CD4~+T细胞比例比缓解组和对照组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初诊组的Tim-3~+NK细胞比例比对照组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在ITP患者中,血清IL-37水平和IL-18Rα~+CD4~+T细胞比例均与血小板数量呈负相关(r=-0. 58; r=-0. 48),与CD4~+T细胞数、NK细胞数呈负相关(r=-0. 29; r=-0. 28),与CD8~+T细胞量呈正相关(r=0. 329)。结论:IL-37及其受体可能在ITP患者的CD4~+T细胞和NK细胞发挥免疫调节作用,IL-37可以成为免疫性血小板患者的治疗靶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艾滋病患者中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毒株各亚型的感染情况,及其不同亚型对患者疾病进程的影响。方法 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26例艾滋病患者血浆中的HIV-1毒株的env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并对扩增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同时检测其CD4^ 细胞计数与血浆病毒载量。结果 基因系统树显示深圳地区26例艾滋病患者的HIV-1毒株env基因序列,B亚型12例,其中1例与欧美B亚型序列十分接近,11例与中国云南B亚型序列十分接近;循环重组亚型AE(CRFD1-AE)13例,均与泰国AE亚型序列十分接近。比较B、AE亚型感染患者的CD4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深圳地区艾滋病患者中以HIV-1毒株以B亚型和循环重组亚型AE最常见,尚未观察到B、AE亚型对艾滋病进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外周血高表达人白细胞分化抗原(CD)25的CD4+调节T细胞(CD4+CD25highTr)比率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2例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T细胞水平,并分层分析。结果62例肿瘤患者外周血中CD25highTr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率(4·2%±1·9%)明显高于15名健康体检者(2·0%±1·0%,P<0·001);CD4+CD25highTr细胞且具有调节性T细胞的表面标记特征,即CD45-RA(-),CD69(-)。随疾病进展外周血D25highT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比率逐渐升高,15例恶性肿瘤Ⅰ+Ⅱ期患者外周血D25high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率(2·4%±0·6%)与健康体检者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例Ⅲ期(3·5%±1·5%)、26例Ⅳ期(4·9%±1·7%)患者外周血D25high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率显著升高,与健康体检者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Ⅰ、Ⅱ期与Ⅲ期比较,Ⅲ期与Ⅳ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提示外周血CD4+CD25highTr细胞比率高者预后较差。结论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Tr细胞水平明显升高,与肿瘤免疫功能低下及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监测外周血CD4+CD25highTr细胞比率可评价肿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皖南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感染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混合感染率,探讨HCV对HIV-1感染者CD4+T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对皖南地区234例HIV-1感染者,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HCV-Ab、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HCVRNA含量;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数量。结果 234例HIV-1感染者中,性途径感染占83.7%(男男途径占48.7%;异性途径占35.0%);吸毒者占4.2%;住院患者占2.6%;母婴传播占2.1%。HCV-Ab阳性30例,占12.8%;血清HCV-RNA阳性27例,占11.5%,其中26例均为血清HCV-Ab阳性,1例为HCV-Ab阴性,其血清HCV-RNA为3.60×103拷贝/mL;PBMC中HCV-RNA阳性14例,占6.0%;以3种指标任一阳性计算HCV感染率,则HIV-1 HCV合并感染率为13.2%。CD4+T细胞计数在HIV HCV合并感染者平均为322个/mL,HIV单纯感染者为477个/mL。结论皖南地区HIV-1 HCV混合感染率为13.2%,筛查HIV感染时应加强对HCV的检测,有助于HCV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HIV感染者中HCV的监测,须考虑血清和PBMC中HCV-RNA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表面受体CD81、CXCR3,在丙肝病毒(HCV)单纯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单纯感染和HCV/HIV合并感染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CV感染组(n=21),HIV感染组(n=14),HCV/HIV感染组(n=28)及正常对照组(n=30)人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CD81、CXCR3的表达。结果HIV感染组及HCV/HIV合并感染组CD4^+T细胞表面CD81、CXCR3表达显著降低(P〈0.001),CD8^+T细胞表面CD81、CXCR3表达显著升高(P〈0.001);HCV感染组CD4^+及CD8^+T细胞表面CXCR3表达轻度升高但差异不显著,CD81在CD4^+T细胞表面轻度升高而在CD8^+T细胞表面明显升高(P〈0.01)。结论中国HCV/HIV合并感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受体CD81、CXCR3,在CD4^+T细胞表面表达降低,而在CD8^+T细胞表面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19.
应用流式细胞仪研究HIV/AIDS患者的免疫状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 (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的免疫状况。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 ( flow cytometer,FCM)四色荧光计数 ( CD4 5 +、CD3+、CD4 + 、CD8+ )检测 2 0例正常人、38例 HIV无症状感染者、2 4例 HIV有症状感染者和 2 1例 AIDS患者的外周血 CD4 + 、CD8+ 淋巴细胞 ,结合临床进行分析。 结果  HIV无症状感染者、HIV有症状感染者和 AIDS患者的外周血 CD4 + 细胞数( 45 6± 99.8、2 87± 85 .3、4 5± 4 1 .9)及 CD4 + / CD8+比值 ( 0 .4 6± 0 .1 4、0 .39± 0 .1 5、0 .1 1± 0 .0 9)均明显低于正常人群的CD4 + 细胞数 ( 84 2± 2 64.1 ) ( P<0 .0 1 )及 CD4 + / CD8+ 比值 ( 1 .79± 0 .5 1 ) ( P<0 .0 1 ) ;二者随病程进展不断下降 ,且不同病程间差异明显。结论 CD4 +细胞绝对数和 CD4 + / CD8+比值可作为检测 HIV感染临床分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HAART)治疗24周AIDS患者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因子(programmed death-1,PD-1)和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l,PD-L1)表达水平的特点变化。方法选取HAART治疗的45例艾滋病感染者(AIDS),按CD+4T细胞计数分成1~100 cells/μl、101~200cells/μl和201~350 cells/μl三组,于抗病毒前和抗病毒24周时采集静脉血,同时选取21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4T细胞表面PD-1和PD-L1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检测血浆病毒载量,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结果 AIDS感染者治疗前PD-1/PD-L1的表达频率为(1.16±0.26)%和(0.63±0.140)%,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分别为6.31和4.27,P=0.000)。抗病毒治疗24周时PD-1/PD-L1在CD+4T细胞中的表达频率分别为(0.76±0.14)%和(0.52±0.06)%,与治疗前相比PD-1表达水平显著下降(t=3.77,P=0.000),PD-L1的表达频率也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8,P=0.056)。CD+4T细胞基数为201~350 cells/μl患者组其PD-1表达频率在治疗24周后平均下调率明显高于另二组(38.54%vs.25.66%和23.77%),而PD-L1的表达也高于1~100 cells/μl和101~200 cells/μl二组(18.97%vs 15.87%和12.31%)。治疗前与治疗后AIDS感染者CD+4T细胞数与PD-1表达百分率呈显著负相关(r=-0.434,-0.317,P=0.009和0.031),与病毒载量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99和0.319,P为0.0049和0.032)。PD-L1表达频率在治疗前与治疗后与CD+4T细胞数呈显著负相关(r=-0.454和-0.314,P=0.002和0.012),与病毒载量在治疗前后呈显著正相关(r=0.513和0.428,P=0.000和0.004)。结论 AIDS感染者外周血PD-1/PD-L1的表达水平增加,且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