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微管相关蛋白磷酸Tau( p-tau)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 方法:将80只7日龄SD清洁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40 只和HIBD组(均按处死时间点分为3、6、12、24、48 小时5 个亚组)40只. 参照Rice法建立HIBD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左颈总动脉,不作缺氧处理,2 组均于HIBD手术结束后3、6、12、24、48小时5个时间点断头取脑. 并分别取其脑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脑室周围白质区 p-tau 的表达,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缺口标志 ( TUNEL) 法检测其神经细胞凋亡. 结果:假手术组海马区有部分 p-tau蛋白表达及少量凋亡细胞, 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 HIBD组 p-tau的表达在3 小时后开始增加,12 小时达表达高峰后即开始呈下降趋势,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95.67,p=0.000 <0.05) ;细胞凋亡在处理后3 小时即开始增加,至24小时小时达表达高峰,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8.829,p=0.001 <0.05). 结论:HIBD可造成新生大鼠海马区p-tau蛋白及神经元凋亡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2.
IGF-1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总Tau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利用经典的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动物模型,观察应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前后脑白质微管相关蛋白(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MAP)总Tau水平的改变,探讨新生大鼠HIBD早期应用IGF-1后总Tau蛋白水平的改变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7日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用药组,分别给予同等剂量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假手术组、模型组)和IGF-1(用药组)腹腔注射,给药后24小时采集标本。HE及嗜银染色法光镜下分别观察脑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白质总Tau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1)假手术组HE染色后脑白质神经细胞形态正常,轮廓清晰,核仁核膜明显,大小无变化,未见明显损伤性改变;模型组新生大鼠脑组织HE病理检测可见明显的毛细血管出血,细胞核固缩、核碎裂明显,模型建立成功。(2)假手术组脑神经细胞染色分布均匀,树突轴突沿其走行分布;模型组嗜银染色示神经纤维增粗,部分神经纤维呈缠结状;用药组神经纤维稍增粗,未见明显的神经纤维缠结。(3)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用药组总Tau蛋白的值低于模型组(p(0.05),但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HIBD新生大鼠早期应用IGF-1对脑白质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具有保护作用,总Tau蛋白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人参皂苷Rg1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血管再生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10日龄SPF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模型组(n=24)和Rg1组(n=24).模型组及Rg1组采用单侧结扎颈总动脉并低氧通气制备新生鼠HIBD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右侧颈总动脉,不结扎,不进行低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缺氧预处理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 1α)mRNA及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新生 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 (n =12 )、假手术组 (n =12 )、缺氧缺血组 (HIBD组 ,n =15 )和缺氧预处理后缺氧缺血组 (HPC组 ,n =2 1) ,缺氧预处理组在行HIBD模型前 2 4h吸 8%浓度氧 3h。各组大鼠均于 14日龄处死。观察大鼠脑组织神经病理学变化 ;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介导的X 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测定神经元凋亡的情况 ;采用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法测定大鼠脑组织HIF 1αmRNA的表达。结果 :HPC组脑皮层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较HIBD组减轻 ,HPC组大鼠脑组织HIF 1α基因的表达较HIBD组下降 ,HPC组脑细胞凋亡数目较HIBD组减少。结论 :缺氧预处理可保护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减弱HIF 1αmRNA的表达 ,减少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未成熟大鼠脑白质损伤动物模型,观察缺血性脑白质损伤对2日龄大鼠脑细胞髓鞘碱性蛋白(MBP)表达及近、远期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2日龄SD新生大鼠10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28)、假手术组(n=28)及模型组(n=52)。模型组予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观察缺氧缺血后早期大鼠神经行为变化及1、2、3、7、14、35 d时体重、脑重以及脑组织病理改变,监测神经细胞凋亡、MBP蛋白表达及学习、记忆能力情况,干湿法测定术后3 d时脑组织含水量。结果模型组大鼠体重、脑重增长不良,各时间点模型组大鼠的体重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模型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HE染色模型组大鼠出现脑室周围白质损伤。术后1、2、3、7 d模型组大鼠MBP积分光密度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Morris水迷宫试验、避暗试验、跳台试验的结果均差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导致大鼠脑白质损伤,可影响动物近、远期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推测其与少突胶质细胞凋亡、MBP蛋白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6.
缺氧预处理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缺氧预处理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及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新生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2)、假手术组(n=12)、缺氧缺血组(HIBD组,n=15)和缺氧预处理后缺氧缺血组(HPC组,n=21),缺氧预处理组在行HIBD模型前24h吸8%浓度氧3h。各组大鼠均于14日龄处死。观察大鼠脑组织神经病理学变化;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介导的X-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测定神经元凋亡的情况;采用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大鼠脑组织HIF-1αmRNA的表达。结果:HPC组脑皮层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较HIBD组减轻,HPC组大鼠脑组织HIF-1α基因的表达较HIBD组下降,HPC组脑细胞凋亡数目较HIBD组减少。结论:缺氧预处理可保护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减弱HIF-1α mRNA的表达,减少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未成熟大鼠脑白质损伤动物模型,观察缺血性脑白质损伤对2日龄大鼠脑细胞髓鞘碱性蛋白(MBP)表达及近、远期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2日龄SD新生大鼠10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28)、假手术组(n=28)及模型组(n=52).模型组予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观察缺氧缺血后早期大鼠神经行为变化及1、2、3、7、14、35 d时体重、脑重以及脑组织病理改变,监测神经细胞凋亡、MBP蛋白表达及学习、记忆能力情况,干湿法测定术后3 d时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体重、脑重增长不良,各时间点模型组大鼠的体重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模型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HE染色模型组大鼠出现脑室周围白质损伤.术后1、2、3、7 d模型组大鼠MBP积分光密度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Morris水迷宫试验、避暗试验、跳台试验的结果均差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导致大鼠脑白质损伤,可影响动物近、远期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推测其与少突胶质细胞凋亡、MBP蛋白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72只新生7日龄SD大鼠分为三组,每组24只,(1)假手术组(2)缺氧缺血组(3)bFGF干预组。制备大鼠HIBD模型后分别于即刻、3小时、12小时、24小时、3天、7天将动物处死(N=4)。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海马和皮质VEGF不表达。VEGF蛋白在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后的表达增强,即刻有增加,12小时达高峰持续至24小时后下降。经bFGF干预后VEGF蛋白表达较缺氧缺血组增高,VEGF蛋白表达bFGF干预组与缺氧缺血组相比3小时有统计学差异,持续至3天(p<0.05)。结论外源性bFGF能明显增加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脑组织VEGF表达,在缺氧缺血脑损伤再生与修复中发挥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胡岚  邹继珍 《北京医学》2004,26(2):116-118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的疗效.方法将28只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其中葛根素治疗组、生理盐水对照组、HIBD模型组各8只,均结扎右颈总动脉后吸入8%O22h,制成HIBD模型;假手术组4只.治疗组用葛根素1g/kg体重腹腔注射7d,对照组用生理盐水腹腔注射7d,HIBD模型组为空白对照.7d后处死,均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检测细胞凋亡和SP染色BCL-2.结果假手术组可见少量凋亡细胞;HIBD模型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细胞凋亡数显著多于葛根素治疗组,P<0.01;BCL-2的免疫强度低于葛根素治疗组,P<0.05.结论葛根素对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对BCL-2蛋白的免疫强度有增强作用,证实其可治疗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Nogo-A蛋白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脑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意义. 方法 将 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48)和实验组(n=48),实验组制成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根据处死动物的时间点不同再随机分为HIBD后1,4,7,10,14,21 d共6个亚组,每组8只;对照组也在相应的时间点取材,每个时间点8只;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ogo-A蛋白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 结果 缺氧缺血后新生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行为异常.Nogo-A蛋白平均灰度值在实验组术后第1,4,7,10,14,21天较对照组均降低,同一时间点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日龄的增加,Nogo-A蛋白平均灰度值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结论 Nogo-A蛋白广泛表达于大脑皮层,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其表达增强,且长时间持续于高水平,可能是造成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再生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biquitin carboxyl-terminal esterase L-1,UCHL-1)在母爱剥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海马中的定位及蛋白表达变化.方法 选取7日龄SD大鼠作为母爱剥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实验模型,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组、母爱剥夺(maternal deprivation,MD)组.实验第35天留取大脑海马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UCHL-1的定位表达变化,采用Western Blot (WB)观察UCHL-1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HIBD组和MD组UCHL-1的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减少(P<0.001);与HIBD组相比,MD组UCHL-1的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02).WB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HIBD组和MD组UCHL-1蛋白表达含量均显著下降(P<0.001);与HIBD组相比,MD组UCHL-1蛋白表达含量显著下降(P=0.002).结论 UCHL-1在母爱剥夺脑缺氧缺血大鼠海马中表达显著下降,UCHL-1可能对母爱剥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海马神经细胞修复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细胞凋亡及FasL、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新生7 d龄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和NGF组,每组18只.NS组和NGF组动物制作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只分离左侧颈总动脉后缝合切口,不进行动脉结扎和缺氧处理.NS组和NGF组术后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NGF.各组分别于模型制作后1 d,3 d,6 d各处死6只动物,取脑组织切片行TUNEL染色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同时行免疫组化检测FasL、Caspase-3的表达.结果:NGF组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和FasL、Caspase-3的表达明显低于NS组,但仍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GF可抑制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FasL和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研究银杏叶提取物(GBE)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表达的影响,探讨GBE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90只新生7d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30)、HIBD模型组(n=30)、GBE治疗组(n=30).模型制造成功后24 h、72 h、168 h三个时间点,采用干湿质量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含水量,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脑MMP-9、TIMP-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CBE组神经系统异常症状较HIBD组更轻.HIBD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在缺氧缺血后逐渐上升,72 h达到高峰,168 h开始下降.各时间点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同时,MMP-9及TMP-1mRNA表达量与脑含水量呈正相关.GBE治疗组明显小于HIBD模型组(P<0.05),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 GBE对HIBD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调节MMP-9及TIMP-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氯化高铁血红素(Hemin)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中脑红蛋白(Ngb)表达的影响,探讨Hemin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7 d龄新生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HIBD+Hemin组共3组。采用结扎左颈总动脉、低氧诱导(8%氧气,32℃)2 h方法建立HIBD模型。HIBD建模后2 h,HIBD+Hemin组腹腔注射Hemin(50 mg/kg),假手术组与HIBD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4 h后处死取脑,分别行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测定、荧光定量(RT-PCR)检测Ngb mRNA表达、免疫组化分析Ngb表达。结果 HIBD组和HIBD+Hemin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Ngb mRNA和Ngb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显著上升(P<0.01);与HIBD组比较,HIBD+Hemin组Ngb mRNA和Ngb表达均增加,而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min可减轻新生鼠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Ngb的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清开灵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皮质Fas-L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敬国  方慧云  蒋犁 《海南医学》2005,16(4):129-130
目的 探讨缺氧缺血脑损伤对新生大鼠HIBD脑皮质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清开灵对新生大鼠 HIBD的干预治疗作用以及有关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HIBD动物模型后免疫组化测定,分为清开灵干预组、生 理盐水对照组、假手术组,根据检测需要,在缺氧缺血后24小时、3天、7天作Fas-L蛋白免疫组化SP法测定。结 果 左脑皮质Fas-L蛋白表达阳性率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清开灵干预组:24小时依次为8.04±3.50,120.20± 6.10,21.10±5.10;3天依次为8.20±3.10,87.6±5.90,13.40±4.20;7天依次为8.01±2.80,8.32±2.90,8.26±2.83;生理盐水 组与另两组分别比较,7天P均>0.05,无明显变化;24.小时、3天增多明显(P<0.05),清开灵干预组降低明显(P< 0.05)。结论 新生大鼠HIBD后,结扎侧脑皮质Fas-L蛋白表达增高。清开灵能抑制新生大鼠HIBD结扎侧脑皮 质Fas-L蛋白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16.
胡伟  巩守平  王茜丽  焦丽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7,16(3):288-291,I0002
【目的】通过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模型,观察HIBD对新生大鼠近期脑损伤程度和远期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90只SD新生大鼠(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HIBD组,各组又分为6 h、24 h、72 h、7 d和42 d组,采取Rice法制作HIBD模型,分别在各组6 h、24 h、72 h、7 d时间点观察动物的神经行为变化,并断头取脑采取HE染色法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变化;Tunel法检测海马区细胞凋亡情况;日龄42 d时以Morris水迷宫试验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HIBD后左脑海马区于缺氧缺血(hypoxic-ischemic,HI)后6 h出现细胞肿胀、细胞排列紊乱,24 h出现细胞变性、坏死。72 h时变性、坏死更趋明显,7 d海马区细胞呈现片状坏死软化。凋亡细胞于6 h出现,持续至7 d;生后42 d,HIBD组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动物下降。【结论】新生大鼠HIBD后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是导致其远期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7.
缺氧预处理抑制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细胞凋亡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缺氧预处理(HPC)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海马区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探讨HPC对新生大鼠HIBD的保护机制。方法7日龄新生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HIBD组、HPC组。各组实验动物于缺氧缺血后24h处死,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海马区Bcl-2和Bax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HIBD组和HPC组海马区Bcl-2蛋白和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HIBD组相比,HPC组海马区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多,Bax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促进Bcl-2表达,抑制Bax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是HPC对随后的HIBD的脑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及学习、记忆能力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日龄SD大鼠分成HIBD模型组(n=11)、rh-EPO治疗组(n=11)、假手术对照组(n=10)。用电镜观察缺氧缺血后24h三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特征;比较缺氧缺血后0、6、12、24h模型组和治疗组动物自发左旋、夹尾左旋、夹尾尖叫发生率;利用跳台试验观察三组大鼠生后75天学习、记忆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大量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治疗组较模型组凋亡细胞明显减少。缺氧后0h,两组动物均出现自发左旋、夹尾左旋、夹尾尖叫现象(治疗组10/10,模型组9/9),缺氧后24h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上述现象发生率明显降低(治疗组1/10、模型组6/9,P=0.0198)。跳台试验发现模型组动物学习、记忆能力受损;学习潜伏期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错误次数明显增多(P均<0.01),记忆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错误次数显著增加(P均<0.01),治疗组动物学习、记忆能力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rh-EPO可抑制HIBD神经细胞凋亡,减轻脑损伤,改善动物学习、记忆能力;rh-EPO有望成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动态观察促红细胞生长素(erythropoietin,EPO)早期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hypoxic ischemicbrain damage,HIBD)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从神经行为学方面探索不同剂量EPO早期对新生鼠HIBD的保护作用,为临床早期应用EPO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选择合适的治疗剂量提供实验参考。方法新生7日龄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HIBD生理盐水对照组、假手术组、EPO治疗Ⅰ组、EPO治疗Ⅱ组、EPO治疗Ⅲ组,每组8只,通过结扎并剪断7日龄新生大鼠右侧颈总动脉,吸入8%O2+92%N2的低氧气源2小时制备新生鼠HIBD模型。EPO治疗Ⅰ、Ⅱ、Ⅲ组分别于缺氧缺血完成后即刻注射rhEPO5u/g、10u/g、15u/g,HIBD对照组即刻注射生理盐水0.5mL/只,连续14天,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五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结果①学习能力:五组大鼠逃逸伏期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其中假手术组最短,EPO治疗Ⅰ、Ⅱ、Ⅲ组次之,HIBD对照组最长。②记忆能力:HIBD对照组穿环指数与假手术组、EPO治疗Ⅰ、Ⅱ、Ⅲ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而假手术组与EPO治疗Ⅰ、Ⅱ、Ⅲ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EPO治疗Ⅰ、Ⅱ、Ⅲ组间相互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①EPO早期治疗可改善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的学习和记忆功能;②通过对本试验的选择的三种EPO实验剂量对新生大鼠HIBD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EPO剂量的增加并不能增强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冯雪  姚裕家  李炜如 《四川医学》2005,26(4):388-389
目的 观察新生鼠实验性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脑组织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 1)mRNA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HIBD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结扎7日龄SD大鼠右侧颈总动脉并暴露于8%氧气环境2 .5h制作HIBD模型,采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动态定量监测大脑皮质、海马区脑组织中MCP 1在HIBD后不同时间点表达的变化,假手术组为对照组。结果 HIBD后6h右侧脑组织MCP 1mRNA表达至高峰,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 5 )。12h组仍高于对照组(P <0 .0 5 ) ,2 4~72h降至接近对照组水平(P >0 .0 5 )。结论 HIBD后MCP 1mRNA表达显著升高,推测MCP 1参与了缺氧缺血脑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