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就诊顺序分入电针组或推拿组,每组20人。于治疗前、治疗2星期后和治疗4星期后采用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进行疗效评定,并通过步态分析仪测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步态。结果:WOMAC量表显示,治疗4星期后,在缓解疼痛、改善僵硬状况及降低日常活动难度方面,2组均有疗效,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在治疗2星期后疗效较好,治疗4星期后,在改善日常活动难度和缓解疼痛方面也优于推拿组,而在改善僵硬状况方面,两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与治疗前比较,电针组治疗后患者步长、跨步长、步速、步行周期的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优于推拿手法,且对患者的步态改善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Lequesene功能性疼痛指数(ISOA)和病情严重指数,并判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ISOA评分及病情严重指数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尸〈0.01,必0.05)。治疗组治疗前后ISOA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户l〈O.05)。治疗组愈显率为82.9%,对照组为60.O%,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电针是一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按动疗法和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2组,分别采用按动治疗和电针治疗1个月。采用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分别在治疗2周和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2周和4周时2组的总体症状、疼痛、僵硬和日常功能活动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按动治疗组的各项积分均低于电针治疗组(P〈0.05或P〈0.01);按动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9%)优于电针治疗组(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按动疗法和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且按动疗法优于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4.
电针和推拿手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电针和推拿手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电针和推拿手法治疗1个月。采用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分别在治疗2周和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2周和4周时两组的总体症状、疼痛、僵硬和日常活动功能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电针治疗组的各项积分低于推拿治疗组(P〈0.05,P〈0.01);电针治疗组的WOMAC总评分改善率明显高于推拿治疗组(P〈0.01)。结论电针和推拿手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且电针治疗优于推拿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电针对早、中期老年性膝关节骨关节炎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影响。方法:将60例入组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西药组,观察治疗前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调查表(WOMAC)评分及血清MMP-3含量的变化。结果:WOMAC评分显示两组治疗均有效,电针治疗4周后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电针组与治疗前自身比较,血清MMP-3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与西药组治疗后比较血清MMP-3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电针对早、中期老年性膝关节炎具有治疗作用,能有效降低血清MMP-3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步态功能分析,观察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针刺组,每组患者均为30例。治疗组采用"髌四穴"电针治疗,对照组仅取常规体针。于治疗4周前后对患者进行步态功能比较。结果治疗组各项步态时空参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在步行速度,跨步长度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疗法可明显提高步行速度,增加步行稳定性,进一步有效改善膝骨关节炎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7.
针刀松解法改善膝骨关节炎疼痛症状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针刀松解法缓解膝骨关节炎疼痛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入针刀组和电针组,每组各90例,分别给予针刀松解法和电针干预,共3周。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法评价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6月随访时行走疼痛和上下楼梯疼痛的疗效,同时评价治疗期间的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和随访时行走疼痛和上下楼梯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和随访时ADL评分与治疗前的差值,针刀组在两个时间点的行走疼痛和上下楼梯疼痛评分差值均大于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及随访时疗效等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刀组的疗效优于电针组。[结论]针刀松解法对缓解膝骨关节炎疼痛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针灸加蜡疗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加蜡疗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两组均以6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对照组为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蜡疗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问荆合剂治疗湿热痹阻型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问荆合剂治疗湿热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湿热痹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口服问荆合剂,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临床疗效及Michel Lequesen膝骨关节炎严重性指数(ISOA)、WOMAC量表指数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0.O%;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Michel Lequesen膝骨关节炎严重性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问治疗后及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疼痛、僵硬、日常活动程度、日常活动难度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疼痛、日常活动难度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问荆合剂治疗湿热痹阻型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优于双氯芬酸钠。  相似文献   

10.
快针针刺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瑾 《中医正骨》2013,(12):28-30
目的:观察快针刺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膝骨关节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快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加特定电磁波谱灯照射治疗;每日治疗1次,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法评价2组患者患膝的疼痛程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946,P=0.000),存在时间效应;2组患者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50,P=0.000),存在分组效应;治疗前2组患者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07±0.711)分,(6.306±1.041)分;t=-0.392,P=0.697];治疗1个疗程后和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26±0.809)分,(5.612±0.850)分;t=-10.590,P=0.000);(2.804±0.919)分,(3.492±0.963)分;t=-2.584,P=0.013];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20.426,P=0.000).结论:快针刺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可有效缓解患膝疼痛,疗效优于电针加特定电磁波谱灯照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灸扶阳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不同证型的疗效。方法:80例膝关骨性关节炎患者按中医辨证分痛痹组、着痹组、行痹组、热痹组各20例,均采用针灸扶阳法治疗,比较四组患者JOA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后四组患者JOA积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痛痹组及着痹组JOA积分显著高于行痹组及热痹组(P〈0.05);痛痹组及着痹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行痹组及热痹组(P〈0.05)。结论:针灸扶阳法是一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电针与温针灸辨治肾虚髓亏型膝骨关节炎急性加重期临床效果.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电针组45例,予以电针治疗,温针灸组45例,予以温针灸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电针组显愈率60.00%,总有效率82.22%;温针灸组显愈率48.89%,总有效率77.78%,两组比较显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时间、僵硬缓解时间、关节肿胀消除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在疼痛积分、晨僵积分、日常生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与温针灸治疗肾虚髓亏型膝骨关节炎急性加重期各有优势,电针偏镇痛,温针灸偏缓解关节僵硬,联合应用可优势互补,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步态分析结合JOA评分评估运动疗法结合中医手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KOA患者采取运动疗法结合中医手法治疗3个月,用步态分析及JOA评分评定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1、3个月JOA评分及步速、步幅、步频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运动疗法结合中医手法治疗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步态分析可客观评估其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雷火灸结合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给予雷火灸结合电针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3.75%(P〈0.05)。结论:雷火灸结合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拟酒痛方治疗40例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方法:比较40例膝骨性关节炎的患者经过自拟酒痛方治疗后的膝关节疼痛评分、JOA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选取的4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经过自拟酒痛方治疗后患者在膝关节疼痛评分、JOA 膝关节功能评分上较40例扶他林治疗组疗效明显,两组经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拟酒痛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在膝关节疼痛评分、JOA膝关节功能评分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徐琳  董宝强 《山西中医》2013,(11):31-33
目的:观察经筋电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经络电针疗法治疗,治疗组采用经筋电针疗法治疗,辨证取穴,确定循经筋规律性阿是穴.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及治疗后膝关节疼痛目测类比评分、WOMAC量表各项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膝关节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WOMAC评分中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WOMAC评分方面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电针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筋电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筋疗法联合关节腔冲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伸膝、屈膝肌功能的影响。方法:用中心随机化方法将66例患者均分为A、B、C 3组,每组22例。A组给予经筋疗法,B组给予膝关节腔冲洗,C组予以经筋疗法联合关节腔冲洗。治疗前和治疗第20天,在20 min平卧式下肢功率自行车训练中,用Noraxon telemyo 2400表面肌电仪检测3组患者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和平均功率频率(MPF)并分析。结果:均方根值治疗前后对比,A、C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且Pca>0.05;B组无差异(P>0.05)。平均功率频率治疗前后对比,A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C组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且Pca<0.05;B组无差异(P>0.05)。结论:与单独疗法相比,经筋疗法联合关节腔冲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更加有效地增强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的收缩力和对疲劳耐受力,提高膝关节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断续波、疏密波电针和传统针刺法对中风恢复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9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30例,分别采取断续波电针、疏密波电针和传统针刺治疗,3个疗程后记录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A组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B、C组(P〈0.05),B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A、B组愈显率均显著高于C(P〈0.05),但A、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断续波电针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效果显著,疏密波电针次之;电针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有效,断续波电针可能是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关节镜清理术联合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分子机制,通过观察关节液中影响膝关节软骨生理病理过程的MMP13、IL-1、TNF-a、TGF-β细胞因子,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机制。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前、术后4周、6个月、12个月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MMP13的mRNA原位表达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关节液中IL-1、TNF-α、TGF-β的含量,对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液中细胞因子和蛋白酶进行量化比较。结果:1术前两组患者的IL-1、TNF-α、TGF-β及MMP13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4周时IL-1、TNF-α含量较术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6个月时TGF-β含量较术前显著升高,对照组较治疗组同时期的IL-1、TNF-α、TGF-β的改变滞后;3两组术后6个月时IL-1、TNF-α指标显著改变,而TGF-β的含量变化较IL-1、TNF-α改变幅度小;4治疗组在术前与术后4周,术后4周与6个月、术后6个月与术后1年的IL-1、TNF-α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因子IL-1、TNF-α均有显著下降;5治疗组与对照组观察并不是所有标本都检测到MMP13且MMP13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1无论治疗组还是对照组均可以通过调节IL-1、TNF-α与TGF-β细胞因子生成,并维持分解与生成代谢的动态平衡,达到治疗疗效;2两组对于改善膝骨关节炎疼痛及功能在关节液的表达上,是以降低IL-1、TNF-α对于软骨的破坏为主,而TGF-β对于软骨的修复出现较晚;3对照组于术后6个月关节疼痛才开始逐渐缓解,细胞因子IL-1、TNF-α、TGF-β的改变滞后;42组在术后4周时细胞因子IL-1、TNF-α含量较术前均有显著下降,在术后6个月时细胞因子TGF-β含量较术前显著升高,临床表现为术后4周即关节疼痛开始缓解,在术后6个月时疼痛缓解显著,在术后6个月~1年时间段内关节功能康复疗效显著提高;52?  相似文献   

20.
益气温经通络中药在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温经通络中药在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术后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4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玻璃酸钠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和TNF—α、IL-1检测。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TNF-α和IL-1含量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间TNF-α和IL-1含量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术后应用益气温经通络中药有较好的疗效,与玻璃酸钠疗法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