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犬电击致心室颤动-心脏停搏(VF-CA)8分钟后经开多心肺复苏(CPR)和(或)经股静-动脉心肺转流9CPB)心肺复苏对脑氧供需关系的影响。方法:采用犬经胸壁电击VF-CA 8分钟,经CPR恢复自主循环(RSC)后观察4小时内脑氧利用率(O2UC)和脑静脉血氧分压(PssO2)的变化。9只犬分为2组,Ⅰ组(5只)采用开胸心脏按压等方法复苏,Ⅱ组(4只)于开胸心脏按压同时经一侧股静,动脉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肾上腺素对犬心脏骤停复苏时平均动脉压、血清肌钙蛋白T含量的影响。方法:健康杂种犬24只,雌雄不拘,体重(12.4±2.8)kg。按心脏复苏时肾上腺素给予的不同剂量分为A、B、C、D4组,每组6只。复制犬急性心肌梗塞心室颤动模型,24只犬随机分入上述实验组进行心肺复苏,测定复苏时主动脉压及平均动脉压,计算自主循环恢复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肾上腺素给药后2.5分钟及7.5分钟时的血清肌钙蛋白T含量。结果:心脏复苏时大剂量肾上腺素组(C、D组)平均动脉压及自主循环恢复率显著高于标准剂量组(A、B组),P<0.05;大剂量肾上腺素组7.5分钟的肌钙蛋白T含量显著高于2.5分钟的肌钙蛋白T含量(P均<0.05);标准剂量肾上腺素组肌钙蛋白T含量在2.5分钟与7.5分钟时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大剂量肾上腺素虽能提高犬心脏骤停复苏的成功率,但可加重心肌缺血及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3.
心肺转流行心肺复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狗心脏停搏30分钟后的心肺复苏效果,以10%氯化钾溶液静脉注射使实验狗心脏停搏、呼吸停止30分钟后,分两组进行心肺苏实验研究。实验狗每组5只,第一组采用常规法,第二组采用心肺转流法。实验期间,定时对心电图、动脉压、静脉压、动脉血气和瞳孔进行监测。心脏骤停后60分钟检查最终复苏效果。结果第一组仅1只狗于15分钟后恢复自主循环,瞳孔开始缩小,其余4只狗均未获复苏,第二组于2-3分钟后全部恢复自主循  相似文献   

4.
急诊体外循环动脉灌注管位置对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诊体外循环(ECPB)动脉灌注管位置对肺门部火器伤后心脏骤停犬心肺复苏(CPR)的影响。方法 杂种犬14只随机均分为两组,麻醉后用小口径步枪射击犬右肺门区,心脏骤停后10min开始复苏。A、B两组分别采用股动脉、颈动脉插管建立ECPB,同时给予人工呼吸、胸内心脏按压、静注肾上腺素治疗。观察动物CPR情况。结果 A、B两组动物均全部复苏成功,B组恢复自主循环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复苏1min时B组平均动脉压(MAP)显著高于A组(P<0.05),PaO2显著高于A组(P<0.01),PaO2显著低于A组(P<0.05);复苏3min时B组PaO2显著高于A组(P<0.05),PaCO2显著低于A组(P<0.05)。自主循环恢复后10min两组间MAP、PaO2、PaCO2均无统计学差异。辅助循环停止后,两组动物自主循环基本保持稳定。结论 ECPB能有效地应用于心脏骤停的CPR,动脉灌注管靠近升主动脉根部有助于提高急诊体外循环心肺复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心肺复苏时血管加压素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目的 研究血管加压素在心肺复苏中的疗效。方法 48 例心跳停搏患者随机分为4 组,肾上腺素标准剂量组( A 组)11 例,肾上腺素大剂量组( B组)12 例,血管加压素组( C 组)12 例,肾上腺素+ 血管加压素组( D组)13 例,各组分别观察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结果  A 组、 B 组、 C 组、 D 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182 % 、583 % 、25 % 、692 % , B 组、 D 组明显高于 A 组、 C 组; D 组存活率(462 % ) 显著高于 A 组(91 % ) 、 B 组(167 % ) 、 C 组(167 % ) ; B 组、 D 组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两组。结论 心肺复苏期间,联合应用血管加压素和肾上腺素比单独应用血管加压素、肾上腺素能显著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存活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院内心脏骤停患者行连续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能否提高复苏成功率.方法 67例院内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随机分为CCC-CPR组(即实验组n=35)和ICC-CPR组(即对照组n=32).两组均按照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要求进行抢救,实验组采用人工呼吸时不停止胸外心脏按压,做连续胸外心脏按压;对照组按照2:30的比率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每次做人工呼吸时,胸外心脏按压必须暂停,做间歇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ICC-CPR).结果 实验组自主循环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5.5% vs 61.4%,P<0.05);24 h生存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8.6% vs 15.6%,P<0.01).结论 CCC-CPR可明显地提高院内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和24 h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脑部亚低温对复苏后脑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犬电击致室颤心脏停跳(VFCA)8分钟复苏后脑亚低温(33℃)对脑脊液(CSF)、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和脑皮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对犬行VFCA8分钟,开胸心肺复苏后观察4小时。10只犬分为2组:正常脑温心肺复苏组(NT组,n=4)维持硬脑膜外温度36~37℃;选择性脑亚低温心肺复苏组(SBC组,n=6)采用右侧颈总动脉灌注自体血冷却辅以头部表面降温维持硬脑膜外温度33℃左右。结果:NT组复跳后各时点CSF中SOD活性较CA前均明显降低(P均<0.05),MDA含量则均明显升高(P均<0.05),神经元核膜、线粒体、内质网等结构严重受损;SBC组与NT组相比则复跳后各时点CSF和脑组织中SOD活性均明显升高(P均<0.05),MDA含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神经元超微结构损害明显减轻。结论:脑亚低温(33℃左右)可能通过抑制脑内脂质过氧化反应和内源性氧自由基清除剂的消耗,对脑复苏起到有利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长时程室颤先行心肺复苏对复苏效果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7 min室颤先行心肺复苏2 min后除颤与直接除颤的复苏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建立猪闭胸电诱发室颤模型,CPR First组优先心肺复苏2 min后连续三次除颤,Shock First组直接予连续三次除颤,观察冠脉灌注压、室颤波频率和振幅变化,计算除颤成功率和自主循环恢复率.结果 CPR First组先行心肺复苏2 min后可提高初次除颤前的冠脉灌注压、室颤波的频率和振幅, CPR First组比Shock First组有高的除颤成功率和自主循环恢复率(P<0.05).结论 7 min室颤除颤前先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可明显提高复苏成功率,其机制与增加冠脉灌注,改善心脏能量储备,提高室颤波的频率和振幅有关.  相似文献   

9.
将18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人按体外循环(CPB)时间分为:短于100min(A组);超过100min(B组)两组。观察两组病人体外循环中、循环恢复后胃粘膜PCO2,胃粘膜PH(PHi)的变化。结果显示:体外循环中,循环恢复后,存在胃粘膜低灌注及再灌注损伤。酸中毒。两组病人胃粘膜PCO2显著增高,PHi显著降低,以B组更明显。结论:胃粘膜PCO2、PHi可作为重症病人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心肺复苏时延迟使用升压素或肾上腺素对自主循环恢复率的影响,比较两者对窒息性心跳停搏家兔心肺复苏的疗效。方法 62只家兔均在呼气末夹闭气管8min,造成窒息性心脏停搏模型后,开始人工胸外心脏按压及机械通气,期间不用任何药物,复苏5min内恢复自主循环的家兔定义为常规心肺复苏成功,对5min内复苏不成功者,再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升压素(0.8IU/kg)或肾上腺素(0.2mg/kg)静脉注射,并继续常规心肺复苏:结果 常规心肺复苏的自主循环恢复率为24.19%(15/62),加用升压素和肾上腺素后总的自主循环恢复率提高到48.39%(30/62)。其中升压素组23只家兔中2只复苏成功(8.70%),肾上腺素组24只家兔中13只复苏成功(54.16%),肾上腺素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升压素组(P=0.001)。结论 对窒息性心脏停搏的家兔心肺复苏时应用升压素或肾上腺素可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肾上腺素在提高窒息家兔冠脉灌注压及复苏成功率方面明显优于升压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