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4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芪对慢性肾炎非肾衰竭期患者血清NO的影响.方法:应用化学比色法,测定31例正常人及92例慢性肾炎非肾衰竭期患者的血清NO水平,并观察黄芪治疗前后NO的变化.结果:1.患者组血清N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随肾功能损害加重,血清NO水平有逐渐下降趋势.2.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黄芪治疗后,患者血清NO水平显著升高,尿蛋白显著降低,但肾功能无显著变化.结论:慢性肾炎非肾衰竭期患者体内NO合成及释放不足,黄芪可促进NO合成增加,减少尿蛋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血管活性物质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将长期规律性血透尿毒症患者80例分为血液透析应用rHuEpo者(HDepo组n=43例),血液透析不应用rHuEpo者(HD组n=37例),根据血压情况两组再分为HDepo高血压亚组(HDepo-1组,n=23)、HDepo血压正常亚组(HDepo-2组,n=20)和HD高血压亚组(HD-1组,n=19)、HD血压正常亚组(HD-2组,n=18).另选尿毒症未透析患者20例(NHD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例、健康对照组34例(CON组).HDepo组患者均接受rHuEpo治疗3个月以上,用比色法测定血NO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ET-1水平.结果尿毒症未透析患者血清NO、ET-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尿毒症透析患者血清NO、ET-1浓度较正常对照组高,P<0.001,但经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与尿毒症未透析者比较,血清NO水平较未透析者低、血清ET-1水平较未透析者高,P<0.05;HDepo组经rHuEpo治疗3月后,血NO浓度降低,血ET-1浓度增高,与用药前及对照组比较,P<0.05.且用rHuEpo治疗后,HDepo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较HD组高,P<0.001,血压增高与血NO浓度的降低、血ET-1浓度增高有相关性.结论rHuEpo可使尿毒症透析患者血NO浓度降低、血ET-1浓度增高,rHuEpo致高血压与血NO浓度降低、血ET-1浓度增高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内皮素 (ET)和一氧化氮 (NO)在妊高征时的致病机理。方法 :用放免法测定ET ;硝酸根还原酶法结合Griess法测定NO的稳定代谢产物亚硝酸基 /硝酸基 (NO-2 /NO-3 )含量。对 2 6例妊高征患者 (PIH)和 30例同期住院的正常晚期妊娠妇女的外周血ET和NO进行了研究。结果 :PIH患者与正常晚期妊娠妇女比较 ,产前外周血中ET水平显著升高 ,NO-2 /NO-3 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1) ,随着PIH病情的加重 ,ET逐渐升高 ,NO-2 /NO-3 逐渐降低。正常晚期妊娠妇女血NO-2 /NO-3 水平与E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0 .37,P <0 0 5 ) ,PIH患者NO-2 /NO-3 水平与ET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r=- 0 .42 ,P <0 0 5 )。结论 :NO合成的减少 ,ET合成增加 ,ET与NO平衡失调 ,可能是妊高征发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便秘患者血清NO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一氧化氮 (NO)在肛肠动力紊乱中的作用。方法 对 40例正常人和 85例便秘患者进行血清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NO-2 /NO-3 )水平及肛肠动力学进行检测 ,分析两组血清中NO的含量。结果 虚症便秘患者血清中NO含量 (12 3 .9± 3 3 .8μmol/L)比正常组 (66.8± 17.7μmol/L)显著增高 (t =9.747,P <0 .0 1)。结论 便秘患者血清中NO过高可导致肛肠动力减低 ,呈弛缓性。  相似文献   

5.
NO、SOD在糖尿病大鼠早期肾损害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在糖尿病 (DM)早期肾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将实验鼠分为正常对照组 (A组 )、糖尿病组 (B组 )、糖尿病 + 0 .5 %左旋 精氨酸 (L Arginine)组 (C组 )。检测各组第 1,2周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UAE)、尿亚硝酸盐 /硝酸盐 (NO-2 /NO-3 )、肾皮质NO-2 /NO-3 和总 超氧化物歧化酶 (T SOD)、铜锌 超氧化物歧化酶 (CuZn SOD)、肾重 /体重及肾小球平均体积 (AGV)。结果 :第 1,2周B、C组Ccr、UAE、尿NO-2 /NO-3 较A组明显升高 (P <0 .0 1) ,C组Ccr、UAE、尿NO-2 /NO-3 较B组显著升高 (P <0 .0 5 ) ,第2周B、C组肾皮质NO-2 /NO-3 较A组显著升高 (P <0 .0 5 ,0 .0 1) ,C组较B组显著升高 (P <0 .0 5 ) ,B、C组T SOD、CuZn SOD较A组显著下降 (P <0 .0 1) ,C组较B组更低 (P <0 .0 5 )。第 2周C组肾重 /体重、肾小球平均体积较B组显著升高。结论 :糖尿病肾病早期肾脏抗氧化酶活性减弱 ,超氧阴离子增多 ,内源性NO合成增加 ,补充L Arginine加重糖尿病肾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先兆子痫和血压正常孕妇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尿NO和尿环磷鸟苷(cGM P)水平差异。方法:孕>32周的91例先兆子痫患者(轻度48例,重度43例)和40例血压正常的健康孕妇纳入研究。采用化学发光法测量血清和尿NO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ET-1和尿cGM P水平。结果:先兆子痫孕妇血清和尿NO及尿cGM 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01,P<0.001及P<0.01)。先兆子痫孕妇血清ET-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在所有分组中,血浆ET-1、NO与尿NO及cGM P均呈显著负相关,而血浆NO、尿NO和尿cGM P呈正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7.
内皮素/一氧化氮系统失调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 :观察妊高征患者血浆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ET)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在妊高征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镉柱比色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对 43例妊高征患者 (妊高征组 )、36例正常妊娠妇女 (对照组 )和 19例正常非孕妇 (正常组 )血浆中NO代谢产物亚硝酸盐 /硝酸盐 (NO-2 /NO-3 )及ET - 1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 :正常妊娠妇女血浆中NO-2 /NO-3 含量 (34.2 9± 10 .15 ) μmol/L明显高于非孕正常组妇女 (11.98± 3 .99)μmol/L ,并随孕周的增加而增加 ,孕中期达高峰 (39.45± 9.16 ) μmol/L ,到孕晚期有所下降 (31.42± 7.86 5 )μmol/L。血浆中ET的含量有所上升 ,但与非孕正常组妇女相比则没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与正常晚期妊娠对照组相比 ,轻、中度妊高征妇女血浆中NO-2 /NO-3 含量虽有所上升 ,但没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而重度妊高征妇女则有明显上升 (P <0 .0 5 )。妊高征妇女血浆ET含量 (96 .0 5± 13 .5 7)ng/L与正常晚期妊娠妇女(36 .48± 6 .17ng/L)相比有极显著的上升 (P <0 .0 1) ,并且与妊高征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r =0 .5 2 ,P <0 .0 1) ,ET/NO比值 (2 .47)明显大于正常晚期妊娠对照组妇女 (1.13,P <0 .0 5 )。结论 :妊高征患者内皮细胞损伤导致ET/NO系统平衡失调可能在妊高征的发病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先兆子痫和血压正常孕妇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尿NO和尿环磷鸟苷(cGMP)水平差异。方法:孕〉32周的91例先兆子痫患者(轻度48例,重度43例)和40例血压正常的健康孕妇纳入研究。采用化学发光法测量血清和尿NO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ET-1和尿cGMP水平。结果:先兆子痫孕妇血清和尿NO及尿cGM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01,P〈0.001及P〈0.01)。先兆子痫孕妇血清ET—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在所有分组中.血浆ET—1、NO与尿NO及cGMP均旱显著负相关,而血浆NO、尿NO和尿cGMP呈正相关。结论:NO和ET-1的失衡在先兆子痫病生理机制上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 (PS)对大鼠哮喘模型中一氧化氮 (NO)、丙二醛 (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的变化 ,探讨PS治疗哮喘的机制。方法 设立正常组、哮喘组、生理盐水 (NS)处理组及PS处理组 ,建立大鼠哮喘模型 ,检测血清中NO-2 /NO-3 、MDA含量及SOD活性。结果 正常大鼠的血清NO-2 /NO-3 、MDA及SOD分别为 (10 6 73± 34 96 ) μmol/L、(17 79±5 6 8)nmol/mL、(81 80± 7 93)U/mL ;哮喘组分别为 (410 2 3± 86 77) μmol/L、(32 4 2± 6 11)nmol/mL、(34 72± 12 95 )U/mL ;NS处理组分别为 (45 2 86± 85 2 7) μmol/L、(34 0 8± 7 83)nmol/mL、(2 8 89±13 19)U/mL ;PS处理组分别为 (2 70 19± 82 0 9) μmol/L、(2 6 2 4± 5 92 )nmol/mL、(78 5 2± 7 11)U/mL。哮喘组血清中NO-2 /NO-3 和MDA含量高于正常组 (P <0 0 1) ,SOD活性低于正常组 (P <0 0 1) ;NS处理组与哮喘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PS处理组血清SOD活力明显高于哮喘组 (P <0 0 1) ;NO-2 /NO-3 和MDA含量显著低于哮喘组 (P <0 0 1) ;PS处理组NO-2 /NO-3 和MD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1) ,SOD活性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PS干预可影响哮喘大鼠体内氧化 /抗  相似文献   

10.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血清NO变化及泼尼松对35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刚  王晓娟  邓兵 《重庆医学》2002,31(9):854-855
目的 研究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syndrome,NS )时血清一氧化氮 (NO)的变化及泼尼松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镉还原法和Griess显色法检测NS血清NO的代谢产物NO-2 +NO-3 浓度变化。结果 NS活动期和缓解期血清NO均显著高于健康儿童对照 (P <0 .0 0 1) ;NS使用泼尼松后血清NO显著下降 (P <0 .0 5 ) ;NS初发组与复发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期血清NO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但不及NS活动期增高显著 ,两者比较P <0 .0 0 1。结论 NS时存在血清NO增多 ,NO在原发性NS发病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泼尼松可降低NS血清NO水平 ,但仍高于正常 ,NO增多仅仅是NS时免疫功能紊乱的表现 ,通过干预NO来治疗NS可能不是一个主要途径。NO虽然对NS诊断帮助不大 ,但可帮助临床医生了解NS时免疫功能 ,判断NS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析血清脂联素(AP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在原发性高血压(PH)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2014年2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98例PH患者的临床资料.另外选取我院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160例血压低于140/90mmHg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并根据血压水平的高低分成正常血压组(NBP组,低于120/80mmHg,82例)和正常高值血压组(NHBP组,120~139/80~89mmHg,78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与血清APN、hs-CRP、ET-1及NO的表达水平,并相关性分析平均动脉压(MAP)、血清APN、hs-CRP、ET-1及NO,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H患者MAP的影响因子.结果 :PH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MAP水平显著较NBP组、NHBP组高,且NHBP组SBP、DBP及MAP水平又显著高于NBP组;三组患者其它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值等)无显著差异.PH组患者的血清hs-CRP、ET-1水平显著高于NBP组和NHBP组,而血清APN、NO水平则显著低于NBP组和NHBP组;与NBP组相比,NHBP组患者的血清APN及NP水平显著降低,血清hs-CRP与ET-1水平显著升高.血清APN、hs-CRP、ET-1、NO均是PH患者MAP的影响因子.结论 :PH患者体内血管舒缩及炎症因子平衡失调,主要表现为血清hs-CRP及ET-1水平上升,血清APN及NO水平降低,且这种失衡在NHBP患者中就已存在.  相似文献   

12.
韩志奋  姜领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0):1363-1364,1367
目的: 研究高血压前期患者血浆中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ET)、抵抗素以及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变化.方法: 将有连续记录血压增高者60例依据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组30例、高血压前期组30例,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3组人群血浆中NO、CGRP、ET、MCP-1和抵抗素的水平.结果: 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前期组患者血清NO、CGRP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ET、MCP-1和抵抗素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P<0.01).高血压组患者血清NO和CGRP均显著低于高血压前期组(P<0.01),而 ET、MCP-1和抵抗素水平均明显高于高血压前期组(P<0.01).结论: 血压升高可以明显损害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表现为NO、CGRP、ET、抵抗素及MCP-1的代谢失衡,高血压前期人群已出现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人参二醇组皂苷(PDS)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抗感染性休克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舌下静脉注射PDS进行预治疗,10rain后注射细菌内毒素(LPS5mg/kg)复制感染性休克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内毒素休克(LPS)组;地塞米松(LPS+Dex)组;人参二醇组皂苷(LPS+PDS)组。颈动脉插管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分别于休克后2h和4h腹主动脉取血,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中NOS活性和N02^-/NO3^-的含量,间接反映N0的水平。结果注射内毒素后,模型组的MAP迅速下降,在低水平维持,LPS+Dex组和LPS+PDS组的MAP未见明显下降,优于模型组(P〈0.01);注射内毒素2h后模型组的血清NOS和NO明显升高,LPS+Dex组和LPS+PDS组NOS活性、NO2^-/NO3^-含量显著低于LPS组(P〈0.05)。结论PDS能够明显改善内毒素休克大鼠的低血压状态,降低NOS活性、NO含量,并对其NO的生成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Zhao Y  Zhang W  Wang L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6):457-459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在正常妊娠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血浆及尿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改变及其与肾功能、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免法及比色法测定血浆及尿中ET- 1、NO含量及其与血清肌酐(SCr)、平均动脉压(MAP)的相关性。结果:慢性肾衰组血浆及尿ET显著高于健康人(P< 0.01),其中CRⅠ期血、尿NO 与健康人无显著差异(P> 0.05)而CRF期尿NO 低于健康人(P< 0.05),血浆及尿ET 与SCr及MAP均显著正相关(P< 0.05)、NO与SCr及MAP均呈显著负相关(P< 0.01)。结论:慢性肾衰时体内ET增高、NO 合成减少,且与肾功能及血压密切相关,说明ET及NO 在慢性肾衰的进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在正常妊娠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中的作用。方法应用Gries法及放射免疫法对60例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45例正常妊娠妇女和15例正常非孕妇女(对照组)的血浆及新生儿脐静脉血中NO代谢产物亚硝酸盐/硝酸盐(NO-2/N-O3)及ET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正常妊娠妇女血浆NO-2/NO-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在孕中期增高最明显;妊高征患者血浆NO-2/NO-3明显低于正常孕晚期妇女(P<001)和对照组(P<005),NO-2/NO-3水平随妊高征病情的进展逐渐下降,与平均动脉压呈负相关(P<001);重度妊高征患者脐静脉血NO-2/NO-3明显低于正常晚孕妇女(P<001)及轻、中度妊高征患者(P<005)。妊高征患者血浆ET1明显高于正常晚孕妇女及对照组(P<001),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平均动脉压无明显相关(P>005);脐血ET1水平各组差异无显著意义。母血NO-2/NO-3水平与ET1水平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妊高征的发病可能与NO合成、释放减少及ET1合成、释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太冲穴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收缩压、血浆内皮素(ET-1)及血清NO含量的影响,以对其降压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选用9周龄SHR28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太冲、针刺冲阳和针刺非经穴组(均n=7),并以同体重正常血压SD大鼠(n=7)作为正常组。经过连续针刺治疗7天后,测量收缩压,并测定血浆ET-1和血清NO的水平。结果:(1)模型组血压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经针刺治疗7天后,针刺太冲组大鼠收缩压显著低于模型组[(140.81±4.47)mmHg vs (166.58±9.05)mmHg,P<0.01],但仍高于正常组[(140.81±4.47)mmHg vs (99.17±9.24)mmHg,P<0.01]。(2)针刺太冲组大鼠针刺第7天收缩压显著低于第1天[(140.81±4.47)mmHg vs (154. 56±10.59)mmHg,P<0.01]。(3)针刺太冲能显著降低SHR血浆ET-1水平[(93.19±4.39) pg/mL vs (105.82±6.82)pg/mL,P<0.05]和升高血清NO的水平[(45.01±8.1)umol/L vs (28.28±4.86)umol/L,P<0.01]。结论 针刺太冲穴能降低SHR收缩压,但未能使其收缩压恢复至正常水平,其降压机制可能与降低SHR血浆ET-1和升高血清NO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清瘦素(leptin)水平变化在老年糖尿病(DM)合并高血压(HT)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探讨合并HT老年DM患者血清leptin水平变化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活性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合并HT老年2型DM患者(合并HT老年DM组)、50例血压正常老年2型DM患者(血压正常DM组)以及50名血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各组血清leptin、血浆AngⅡ水平,观察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马来酸依那普利(Enaiapril)治疗后,合并HT老年DM组患者血清leptin、血浆AngⅡ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血清leptin水平与平均动脉压(MAP)、血浆AngⅡ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合并HT老年DM组患者血清leptin、血浆AngⅡ水平分别为(25.84±5.17)μg/L、(146.87±22.04)ng/L,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老年DM组患者[(17.63±4.26)μg/L、(98.74±13.63)ng/L]和对照组[(9.16±2.07)μg/L、(57.26±9.91)ng/L],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HT老年DM组患者血清leptin水平与MAP、血浆AngⅡ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675、0.634,P〈0.01)。应用ACEI Enaiapril治疗后,合并HT老年DM组患者血清leptin、血浆AngⅡ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清leptin水平升高在老年DM合并HT的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合并HT老年DM患者血清leptin水平影响患者血浆AngⅡ水平,RAS活性影响合并HT老年DM患者血清leptin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