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深圳市社区居民营养知识与行为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文辉  马一婷 《职业与健康》2008,24(23):2594-2595
目的了解目前深圳市某社区居民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在社区居民中开展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按整群抽样法,选取深圳市某社区15岁以上居民460名进行入户访谈式问卷调查。结果该社区居民营养知识知晓率为70.8%,其中常住人口营养知识知晓率(82.0%)高于暂住人口(61.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居民合理营养行为为61.3%,其中常住人口(70.7%)高于暂住人口(53.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居民的营养知识知晓率总体水平偏低,许多营养行为不合理,应加强对社区居民尤其是暂住人口的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和行为指导。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城区居民室内空气污染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城区居民室内污染现状。方法于2008年12月对南山区28套住宅厨房、客厅、卧室空气中甲醛(HCHO)、二氧化碳(CO2)、可吸入颗粒物(Phi10)、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浓度进行检测,同时调查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28户家庭室内苯系物的平均浓度均〈0.05mg/m^3,HCHO、CO2、PM10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025mg/m^3、0.077%、0.258mg/m^3;苯系物、HCHO、CO2浓度低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的标准值,PM10平均浓度超标66.7%。厨房、客厅和卧室污染物浓度总体分布差异,以及温度、吸烟对污染物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内相对湿度与PM10浓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深圳市城区居民室内PM10污染相对严重,高湿度环境可能会使其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3.
在寒冷的冬季,室内温度因采暖而升高,可湿度会越来越低。适当摆放几盆花.可改善室内环境,增加室内湿度。但不少居民却缺乏室内养花的知识。请看专家为您指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居民突发灾害相关知识水平以及健康教育的需求,提出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策略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房山区7个乡镇(社区)14岁以上居民进行抽样,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灾害相关行为和灾害相关知识两大部分。结果此次调查共抽取700人,回收有效调查问卷695份。北京市房山区居民应对常见突发灾害相关知识知晓率为总知晓率,为52.5%,应对火灾相关知识知晓率最高(65.6%),其次为应对地震灾害相关知识知晓率(61.9%)、灾后防疫相关知识知晓率(45.8%)、应对洪涝灾害相关知识知晓率(27.0%),农村人口(48.O%)和18岁以下人口(43.2%)应对常见灾害相关知晓率相对较低。参与调查的房山区居民希望了解应对常见灾害知识主要是地震(81.2%)、洪涝灾害(67.2%)和火灾(61.7%),获取各类灾害知识的主要渠道是电视广播(90.6%)、网络(52.5%)和报纸(38.O%)。结论北京市房山区居民应对常见灾害相关知识知晓程度较低,今后房山区灾害相关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加强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应对常见灾害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深圳市常住人群对病毒性肝炎知识掌握情况,对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通过开展看电视、专题讲座、张贴宣传海报、发放资料及有奖知识问答等方式向社区人群进行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危害以及预防控制等知识宣传,并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病毒性肝炎的KAP调查,分析两次调查结果的差异性及对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深圳市社区居民对病毒性肝炎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获取知识的渠道以电视为主(65.21%),其次为报刊(51.3%)和卫生宣传资料(41.9%),干预后主要为电视(66.31%)、卫生宣传资料(64.21%)和报刊(57.48%)。干预后调查对象对肝炎传播途径、危害及预防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但了解甲肝和乙肝危害者的比例仍较低,分别只有45.5%和60.0%。干预后人群中“肝炎恐惧”现象有所下降,“肝炎歧视”现象明显降低,乙肝或感染者被远离和遭遇就业升学困难的比例也明显下降。结论以社区为单位,长期、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是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肝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农村地区家庭室内生物燃料使用对居民下呼吸道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在广州增城市某农村地区抽取6岁以上的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获取室内生物燃料使用和居民下呼吸道症状的情况。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居民呼吸道症状与生物燃料使用的关系,分析中控制年龄、性别、吸烟情况、室内通风情况和厨房使用通风设备情况等因素。结果共调查了266户家庭,645名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其中478人(74.1%)做饭使用生物燃料,167人(25.9%)做饭使用清洁能源。生物燃料组过去半年下呼吸道症状(含干咳、咳痰、气喘、胸闷和呼吸困难症状之一)发生率为51.5%(246/478),清洁能源组发生率为41.3%(69/167)。多因素分析显示,使用生物燃料组发生过咳痰(OR=1.90,95%CI:1.23~2.93)、气喘(OR=6.71,95% CI:1.74~25.85)、胸闷(OR=2.41,95%CI:1.02—5.72)和呼吸困难(OR=5.99,95%CI:1.23~29.28)的风险高于清洁能源组。下呼吸道症状发生风险与生物燃料使用的频率关系有统计学意义,每天都使用生物燃料组相比清洁能源组,出现过和经常出现下呼吸道症状的风险分别是OR=1.72(95%CI:1.14~2.59)和OR=4.10(95%CI:1.40-12.04)。结论广州市农村地区室内生物燃料的使用可能影响居民呼吸系统健康。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农村居民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北京市农村居民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健康教育需求现状,为改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对全市10个远郊区县的5236名13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北京市农村居民对高血压8个主要危险因素全部认知率24.5%;对糖尿病7个主要危险因素全部认知率16.7%。居民对流感的4个主要预防措施全部认知率为71.2%;对预防肠道传染病的4个主要措施全部认知率为60.6%。居民健康知识掌握呈现出平原地区的居民最好,山区居民最差的情况。居民主要希望通过电视(73.4%)、广播(33.6%)和健康大课堂(29.8%)方式来获取健康知识;而目前主要是通过电视(87.4%)、广播(35.6%)和报纸(33.3%)方式获取知识。结论北京市农村居民慢性病预防知识有待提高;今后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应以电视、健康大课堂和广播为主要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宁波市居民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和政策的认知水平,对无偿献血的态度和行为状况,为宁波市献血事业的稳定发展和宣传教育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就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和政策、态度及行为对宁波市11个县(市)、区1100名居民进行调查。结果:宁波市居民献血知识知晓率总体水平仅为70.1%,尤其是18~30周岁年龄段人群献血知识知晓率较低(66.3%);居民获悉献血知识来源以宣传资料(72.5%)和从电视上获悉(69.3%)为主;有80.8%的居民表示愿意参加无偿献血,但仅有25.3%的居民曾经参加过无偿献血。结论:当前宁波市献血宣传工作除应重点做好18~30周岁年龄段居民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发动外,还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居民无偿献血知识和政策的宣传和普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苏北地区居民肺结核相关知识知晓率,为进一步有针对性的开展肺结核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苏北地区3个县(区)的部分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苏北地区居民肺结核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71.6%。对肺结核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总知晓率分别为58.8%,64.4%和53.8%。主要获取途径是通过电视广播(49.3%)。不同文化层次居民对肺结核核心知识的知晓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农民及农民工群体肺结核防治知识知晓率相对较低。结论苏北地区居民对肺结核防治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存在城乡和不同文化程度间差异,应根据苏北地区农村居民和低文化程度居民设计合适的肺结核健康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0.
南京市部分居民营养补充剂知识、态度、行为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南京市居民营养补充剂知识、态度、行为(KAP)的现状,为营养补充剂知识的宣传教育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偶遇法调查南京市居民509名,对居民关于营养补充剂的KAP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所调查南京市居民营养补充剂知识知晓率为60.3%,居民的文化程度愈高,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越高,大学和大学以上的居民与其他文化程度的居民营养补充剂相关知识的认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5~35岁组居民营养补充剂相关知识知晓率较其他年龄组的居民高(P〈0.05),且女性的知晓率高于男性(P〈0.05);88.8%的居民对膳食方面的问题很关注;服用过营养补充剂的居民占63.5%,但定时服用的只占20.6%,随年龄的增长,定时服用营养补充剂的比例在升高,年龄超过45岁与未超过45岁人员定时服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的影响不明显。结论南京市居民营养补充剂知识普及率不高,态度比较积极,但服用的行为不普遍,也无规律性。  相似文献   

11.
深圳地铁站室内空气质量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深圳地铁一期工程18个地铁站的室内空气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对18个地铁站的站厅、站台及室外对照进行卫生监测。结果部分地铁站的温度、湿度和可吸人颗粒物(IP)达不到卫生标准的要求;站台的室内污染物CO2、细菌总数浓度分别是(0.041±0.008)%、330cfu/m3,高于站厅[分别是(0.040±0.008)%、300cfu/m3],P〈0.05;而站台的CO、甲醛和IP浓度(分别是0.71±0.22)mg/m3、(0.073±0.019)mg/m3、(0.200±0.115)mg/m3,略高于站厅[分别是(0.69±0.20)mg/m3、(0.072±0.019)mg/m3、(0.187±0.087)mg/m3];晚上的CO、甲醛浓度较高,分别是(0.74±0.21)mg/m3、(0.076±0.017)mg/m3。结论新风质量和人流鼍对地铁站室内的空气质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黄浦江观光游轮舱室及候船场所室内环境卫生现状。[方法]采用卫生学现场调查与环境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22艘观光游轮舱室及15处候船场所室内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游轮舱室内温度为7.4℃~29.9℃,相对湿度为21.0%~80.2%,风速为<0.05~0.28 m/s,噪声为37.2~62.9 dB(A),照度为102~1 950 lx;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为0.0037%~0.0068%,一氧化碳浓度<1.0 mg/m3,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为0.027~0.097mg/m3,细菌总数为未检出~14个/皿。候船场所室内温度为7.3℃~18.3℃,相对湿度为30.6%~80.2%,风速为<0.05~0.85 m/s,噪声为50.2~74.8 dB(A),照度为93~3 058 lx;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为0.046%~0.103%,一氧化碳浓度为1.2~3.8 mg/m3,甲醛浓度为<0.010~0.039 mg/m3,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为0.021~0.117 mg/m3,细菌总数为未检出~18个/皿。[结论]游轮舱室内的风速、照度等指标较好,温度、相对湿度等指标不尽如人意;候船场所室内环境尚好。游轮舱室及候船场所室内环境舒适性和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长期重度环境碘过量地区居民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病情况及其与环境碘水平的可能关系。[方法]调查现场选择高碘地区徐州市沛县孟庄乡,对照地区为环境碘水平正常的邳州市新集乡。普查两乡所有居民甲状腺疾病情况,根据既往病史、B超及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诊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并抽取部分无症状、无既往病史者测定血清TSH、FT4、FT3。[结果]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病率在过量组及对照组分别为55.52/万和11.75/万。调整年龄因素后,过量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较对照组的RR为4.6(95%CI:2.7~7.9);按性别分组后,男性组年龄调整RR为2.9(95%CI:1.0~8.6)。女性组年龄调整RR为5.2(95%CI:2.8~9.8)。[结论]环境重度碘过量可能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病有关,需进一步进行危险度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住宅装修后室内空气甲醛污染状况及变化规律。[方法]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在溧阳市选取10户新装修居民住宅,对室内空气甲醛浓度进行为期12个月的连续检测。[结果]10户住宅室内空气甲醛平均浓度(mg/m3),装修前为0.004,完工当日、装修后第2个月、第4个月、第6个月、第8个月、第10个月、第12个月分别为0.196、0.200、0.155、0.115、0.089、0.078、0.072,装修后6次检测甲醛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工当日、装修后第2个月、第4个月、第6个月、第8个月、第10个月、第12个月甲醛合格率分别为5.00%、12.50%、32.50%、52.50%、72.50%、90.00%、95.00%(P〈0.01)。居室室内空气甲醛浓度合格率,装修后的客厅、卧室、书房、厨房分别为50.00%、48.71%、42.86%、58.57%(P〉0.05)。[结论]溧阳市住宅装修后8个月时室内空气中甲醛平均浓度达到《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甲醛浓度随着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实施后,居民吸烟、戒烟、被动吸烟水平及城市控烟整体环境改善情况,为今后控烟工作的持续开展提供基础数据。[方法]2010年11月-2011年1月,在全市18个区(县)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以面对面访谈形式对1925名常住居民进行“有关吸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城市基线调查”。[结果]上海市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常吸烟率和重型吸烟率分别为28.3%、22.5%、19.6%和8.5%。吸烟人群戒烟率和成功戒烟率分别为20.4%和11.7%;现在吸烟人群尝试戒烟率和一年内尝试戒烟率分别为21.2%和8.5%。非吸烟者被动吸烟率为43.5%,室内工作场所被动吸烟率为48.9%。餐厅和酒吧室内公共场所吸烟率分别高达60.9%和40.O%。城市控烟信息在各类媒体得到初步覆盖,以电视节目(66.1%)和报纸或杂志(58.2%)最高。[结论]上海市已初步形成控烟信息媒体覆盖环境,常住居民吸烟率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被动吸烟仍未改善,公共场所控烟并没有得到转变。  相似文献   

16.
王芸 《职业与健康》2014,(1):102-104
目的掌握北京市延庆县公共场所室内空气卫生状况,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提高卫生质量,为制定相应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GB/T18204—2000及GB/T17220—1998的规定,于2010--2012年对公共场所的空气卫生状况进行监测,根据GB/T9663—1996-GB/T9666—1996、GB/T9670—1996进行结果评价。结果2010-2012年共监测公共场所室内空气卫生指标17398项次,合格率为96.91%;3年合格率分别为95.66%、97.23%、98.39%,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48,P〈0.01);第1到第4季度的合格率分别为96.04%、96.24%、98.37%、96.76%,4个季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43,P〈0.01);各类公共场所中,5个行业间的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8.44,P〈0.01),文化娱乐场所合格率最高(100.00%),公共浴室合格率最低(88.21%);3年间室内微小气候、照度和噪声的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年间空气质量的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77,P〈0.01)。结论北京市延庆县公共场所室内空气卫生意义合格率总体较高,能够满足人们的卫生需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新乡市新装修住房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污染现状,为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测定某新装修(装修结束不超过9个月)的无中央空调系统的民用住房,测定其室内空气中的甲醛浓度。结果居室甲醛超标较为严重,室内甲醛浓度为0.022—0.169mg/m3,户合格率仅为40.91%;随着装修结束后通风时间的延长,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浓度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新装修住房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比较严重,装修后应加强通风换气有利于降低甲醛浓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上海市某区8家餐厅的环境烟草烟雾浓度在《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简称《控烟条例》)实施前后进行比较,旨在评价《控烟条例》在餐厅的实施效果,为该条例今后的进一步修订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方法,在2008年4月《控烟条例》实施前和2010年12月《控烟条例》实施后选取8家餐厅分别进行基线调查和随访监测,采用AM510个体气溶胶监测仪检测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浓度以代表环境烟草烟雾污染状况. [结果]《控烟条例》实施前后餐厅室内PM2.5浓度分别为147.76、125.15μg/m3,室内PM2.5浓度峰值分别为363.20、272.00μg/m3.《控烟条例》实施前后餐厅室内外PM2.5浓度差值分别为80.44、70.53μg/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控烟条例》实施前后,餐厅室内PM2.5浓度没有明显变化.部分餐厅大厅内尚无有效控烟措施,环境烟草烟雾暴露问题比较严重,必须采取严格有效禁烟措施减少环境中因吸烟所致的烟雾污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德阳市民对室内环境污染的认知、态度及室内环境污染引起的健康问题。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式,抽取德阳市15个行政事业单位中的1523名工作人员进行现场自填问卷调查。结果德阳市机关工作人员对室内环境污染和装饰装修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的知晓率分别为82.55%、81.14%,知晓率的高低与文化程度和家庭、办公室近年是否进行过装修有关;对室内环境污染物的种类、来源知晓率不高;对室内装修在健康安全方面的需求大于其对装修档次、品质和个性等方面的要求;对解决室内环境污染的方法的选择依次为:通风换气、绿色植物、空气净化器、专业机构净化处理;家庭或办公室3年内进行过装修的“室内环境污染十二大症状”发生率为81.93%,未进行过装修的症状发生率为45.76%。结论德阳市机关工作人员对室内环境污染的认知和防范意识在逐步提高;装饰装修引起的室内环境污染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