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家庭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减少复发,降低社会功能缺陷及增强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在临床痊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抗精神病药治疗基础上,采取家庭护理干预,即前2周每周1次,3~8周每2周1次,以后每月1次到患者家中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对照组只按医嘱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疗效评定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在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12个月各评定一次。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降低(P<0·01),社会功能缺陷程度降低(P<0·01),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改善患者病情、减轻症状、促进康复方面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莉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1):70-70
目的:探讨家庭心理干预对康复期分裂症患者减少复发、降低社会功能缺陷及增强生活自理能力的效果。方法:在临床痊愈的分裂症患者中,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采取家庭心理干预,即前2周每周1次,3~8周每2周1次,以后每月1次到患者家中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对照组只按医嘱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疗效评定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在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12个月各评定1次。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降低,社会功能缺陷程度降低,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均P〈0.01)。结论:家庭心理干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改善患者病情、减轻症状、促进康复方面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郭振宇   《中国医学工程》2012,(7):67+69-67,69
目的探讨家庭心理干预对慢性分裂症患者减少复发、降低社会功能缺陷及增强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在临床未痊愈达显著进步或进步的分裂症患者中,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采取家庭心理干预,即前2周每周一次,3-8周每2周一次,以后每月1次到患者家中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对照组只按医嘱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疗效评定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在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12个月各评定一次。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降低(P〈0.01),社会功能缺陷程度降低(P〈0.01),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P〈0.01)。结论家庭心理干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改善患者病情、减轻症状、促进康复方面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并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采用综合式家庭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式家庭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性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简明精神病量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以及症状改善等情况,并将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社会功能缺陷量表评分明显下降(P〈0.05);症状自评量表明显好转(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恢复期患者进行综合式家庭心理干预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心理健康,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5.
艺术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艺术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接受艺术治疗的6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观察,并与60例非接受艺术治疗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对照。2组均继续接受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治疗护理,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治疗。随访。采用康复状态量表(MR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30)、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与入组时、出院时、出院1年时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2组患者出院1年时进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的评定及复发例数的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MRSS、SDSS、NOSIE-30、ADL、GQOLI-74和复发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艺术治疗能有效地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恢复社会功能,提高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李尚兰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7):2133-2135
目的:探讨主动性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干预组6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主动性干预,对照组6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一般日常管理和一般的心理支持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时、入组12个月时用康复状态量表(MRSS)、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30)、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进行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定。结果:入组时两组间MRSS、NOSIE-30、SDSS、GQOLI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入组12个月时干预组MRSS、NOSIE-30、SDSS、GQOL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主动性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肯定,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归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式家庭心理干预对于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式家庭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治疗后简明精神病量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治疗后相关指标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干预治疗后,两组患者在相关指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式家庭心理干预对于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明显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症状复发的可能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陶梅芳  章晖  谢红涛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7):2148-2149,2151
目的:探索进行个体化的社区治疗、家庭心理康复的综合康复治疗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100例上海市普陀区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在维持原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由专职医师和经过专业培训的社区工作者对干预组组织社区治疗并进行定期综合心理教育式家庭干预,对照组仅为上门随访.于入组前及第3年末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复发率、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 SDSS) 、功能活动调查表( FAQ)、Morning 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等量表进行评定,随访3年.结果:入组的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诊断均为精神分裂症,两组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病程、住院次数、家族史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组与对照组在第3 年末复发率随访比较,两组有统计学差异 (x2=5.473, P<0.05);基线两组的各个量表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组在个体化综合康复治疗后BPRS总分、自知力因子分、SDSS、FAQ、MRSS共5项得分较治疗前分值显著降低,存在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各项得分比较,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个体化综合康复治疗模式能够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社会适应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痊愈出院后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痊愈出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6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及对照组,采用定期随访及电话随机咨询的方式进行社区护理干预,于干预前和干预后半年、1年进行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MOS健康状况问卷(SF-36)评定.结果干预组半年、1年后BPRS、SD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干预组病人服药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药物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防复发的能力及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社区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残留症状,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及服药的依从性,对保持精神分裂症患者良好的远期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及院外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常规干预及针对性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分、精神病症状评分、自知力与治疗态度评分差异。结果:(1)观察组患者接受认知行为干预后的社会功能缺陷评分、护士观察病情总分及总消极因素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士观察量表总积极因素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2)观察组患者接受认知行为干预后的精神病症状总分、阳性量表分、阴性量表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3)观察组接受干预后的各个时间点ITAQ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减轻精神病症状、提高自知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会功能训练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2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在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研究组给予生活技能训练、社会技能训练、健康教育及家庭干预等措施.定期对两组患者观察效果.评定采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同步性比较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社会能力、社会兴趣等方面比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的SANS评分、NOSIE积极因子和消极因子评分、SSPI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社会功能训练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促进患者积极参加人际交往,参与社会活动,提高患者的杜会生活能力,有较好的社交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66例于2015年1月—12月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以及一般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系统化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病量表(BRPS)评分、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分、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RPOS)评分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与复发率分为别93.94%,9.09%,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与复发率分别为72.73%,3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集体心理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方法:选择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60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为期3个月的集体心理干预,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对两组患者进行计分评定。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IPROS各因子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的IPROS部分因子分及总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集体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可以作为精神分裂症的辅助治法。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接受健康教育后对患者康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亲属接受健康教育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亲属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对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教育组亲属于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接受健康教育。于开始治疗时、随访半年、1年、2年末比较两组的治疗依从性,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评定病情、社会功能、家庭环境的变化,并统计复发情况。结果:随访半年时,FES-CV中亲密性、文化性、娱乐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情感表达、矛盾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时,亲属健康教育组BPRS及SD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教育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并持续至研究结束,且研究结束时亲属健康教育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亲属实施健康教育可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康复,降低复发率,减轻社会功能的损害程度,改善家庭环境,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集体心理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200例恢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其中的100例进行集体心理干预(干预组),并与对照组(未干预)比较.采用BPRS、IPROS、SDS及SAS于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时进行量表评定.结果干预组在干预后3个月时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明显降低,BPRS总分较干预前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同时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亦均有明显的减轻,而对照组除BPRS总分较前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量表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组在干预后各量表评分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临床上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集体心理干预,能帮助患者减轻心理障碍,增强社会功能,降低残疾程度.  相似文献   

16.
范瑜  鲜玉霞  李娜 《海南医学》2016,(2):342-344
目的 分析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间本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精神病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积极心理学理论护理干预,采用幸福进取者问卷(HEIQ)、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自尊量表(SES)评价两组患者在积极心理评分、精神病症状、社会功能及自尊水平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1)观察组患者接受干预后的幸福感、自我肯定、目标管理、克服困难、人际关系、学习成长等积极心理评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活力缺乏、思维障碍、敌视猜疑等精神病症状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社会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自尊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可以有效减轻该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的积极心理及社会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心理护理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设置对照的研究方法,将同期住院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两组,采用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结果:心理护理组患者社会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对巩固疗效、减少复发及社会功能康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社工综合性干预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52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仅采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社工综合性干预,共进行10周。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阴性症状量表(SANS)、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进行评定。结果:综合性干预前两组患者的IPROS、SAN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综合干预后,观察组的SANS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ROS在总分、工疗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讲究卫生能力、关心和兴趣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工综合性干预能够显著改善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和阴性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主动访视对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临床"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出院后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精神药物维持治疗和一般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为期1年的以家庭访视为模式的护理干预,于出院后每3个月深入家庭进行家访。1年后,采用PANNS量表、PSP量表、WHOQOL-BREF量表、简易六级肇事肇祸危险度分级评估表进行评估。结果:1年后,研究组患者的家庭环境、社会功能、生活质量以及患者病情总体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环境、精神病性症状和社会功能缺陷影响着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家庭访视护理干预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稳定和改善患者的病情,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9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研究组患者于出院1周后开始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回访时间为1年。采用自拟服药依从性调查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于入组时、干预后6个月、干预后1年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对照组不实施干预。结果:电话回访干预后研究组患者BPRS总分、SDSS、服药依从性和复发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