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莉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1):70-70
目的:探讨家庭心理干预对康复期分裂症患者减少复发、降低社会功能缺陷及增强生活自理能力的效果。方法:在临床痊愈的分裂症患者中,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采取家庭心理干预,即前2周每周1次,3~8周每2周1次,以后每月1次到患者家中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对照组只按医嘱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疗效评定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在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12个月各评定1次。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降低,社会功能缺陷程度降低,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均P〈0.01)。结论:家庭心理干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改善患者病情、减轻症状、促进康复方面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综合心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康复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配合药物治疗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60例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配合综合心理干预,对照组仅单纯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6、9、12个月末进行评定。结果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均无显著变化,干预组自治疗后6个月末开始,阴性症状量表(SANS)与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较治疗前评分显著升高(P〈0.01)。干预组自治疗后第6个月末,各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心理干预能更好地缓解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提高自知力,改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家庭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减少复发,降低社会功能缺陷及增强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在临床痊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抗精神病药治疗基础上,采取家庭护理干预,即前2周每周1次,3~8周每2周1次,以后每月1次到患者家中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对照组只按医嘱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疗效评定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在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12个月各评定一次。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降低(P<0·01),社会功能缺陷程度降低(P<0·01),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改善患者病情、减轻症状、促进康复方面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减少复发、降低社会功能缺陷及增强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在临床痊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及其家属采取定期的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干预前后疗效评定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家庭环境量表(FES-CV)进行评定并对两组的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1年观察组较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降低(分别为18.0%、42.0%;P<0.01),社会功能缺陷程度降低,生活自理能力上升.结论: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定期的综合性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病情、社会功能及家庭环境,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抗精神病药物合并心理干预对老年男性外科手术后急性精神障碍的护理效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1年7月2年间老年男性外科手术后患者共60名,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结合抗精神病药物及心理干预进行护理,1周后,两组患者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来评定。结果实验组SAS、SDS评分均明显显效,与对照组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合并心理干预可促进老年男性外科手术后急性精神障碍的恢复,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家庭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家庭心理干预,采用等级相关分析家庭心理干预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SDSS)及生活满意度指数A评分(LSIA)。结果家庭心理干预与BPRS缺乏活动因子得分之间明显相关(P〈0.05),与SDSS总分及其因子分之间显著正相关(P〈0.01),与LSIA评分之间亦显著相关(P〈0.01)。结论加强家庭心理干预有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与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家庭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康复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家庭综合干预在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提高其自知力和治疗依从性等方面的作用。方法将166例痊愈和显著进步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家庭病床综合干预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为期3年的药物治疗和家庭病床综合干预,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自制的依从性评分表等在入组时及以后每6个月评定一次。结果(1)随访1至3年干预组BPRS评分(P〈0.01)及SDSS量表评分、病残率、直接医药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痊愈率、治疗完全依从性、自知力高于对照组(P〈0.01);(2)随访第1,2,3年中干预组复发率分别为4.8%,7.3%,1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8%,58.7%,66.7%(P〈0.01)。再住院率,干预组分别为0.0%,6.7%,11.3%,对照组为27.5%,33.3%,37.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综合干预可以维持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社会功能及降低复发率、再住院率,减少患者家庭直接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并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采用综合式家庭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式家庭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性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简明精神病量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以及症状改善等情况,并将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社会功能缺陷量表评分明显下降(P〈0.05);症状自评量表明显好转(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恢复期患者进行综合式家庭心理干预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心理健康,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9.
张鸿  纪红玉  苏宗霞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7):2280-2282
目的:探讨以患者为中心的社区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及其家属、社区居民实施群体护理干预和个别指导,对照组只给予一般健康指导,共干预1年。采用家庭社会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明显降低,与干预前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患者得到较多的家庭、社会支持,家庭社会关怀度显著提高(P〈0.05)。患者生活质量与家庭社会支持度的相关性分析,除物质生活维度,其余3个维度即躯体功能(r=0.37,P〈0.01)、心理功能(r=0.35,P〈0.01)、社会功能(r=0.27,P〈0.05)均与家庭社会关怀度呈正相关。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5或P〈0.01)。结论:及时的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交技能训练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100例恢复期住院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药物治疗+社交技能训练)和对照组(仅药物治疗)各50例。应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每4周评定病人的阳性症状1次,应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每4周评定病人的阴性症状1次,住院病人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I)治疗前后各评定1次。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3个月时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明显降低,治疗组与对照组BPRS、SANS总分重复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治疗8周,两种治疗之间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12周,两组治疗之间差别具显著性(P〈0.01);治疗方式和时间的交互影响显著(P〈0.01);单独时间因素的影响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社交技能训练能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阴性症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谢焱  杨丽  刘敏东 《广西医学》2010,32(9):1046-1047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社会功能干预和康复措施对已婚重性精神病患者影响。方法将242例已婚精神病患者和家属分3批共6次集中,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家庭、患者社会功能干预内容团体培训,结束后,每2个月依照精神疾病患者随访信息表家庭随访督导1次;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在家庭治疗随访2年期间每3个月评定1次。结果对已婚精神病患者进行家庭及社会功能训练干预后,在婚姻职能、社会性退缩、家庭职能、对外界兴趣和关心方面,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各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职业和工作、父母职能、家庭外社会活动、家庭内活动、个人生活自理、责任心及计划性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综合社会功能干预方法能较好地改善社区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心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并对干预组进行心理干预,然后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结果:两组精神病患者家属SCL-90均有某些因子分高于国内常模(P〈0.01),而干预组与对照组的某些因子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心理干预有利于家属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会认知交互训练(SCIT)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康复期的应用价值。方法: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SCIT组(58例)和对照组(60例),SCIT组接受为期9周,每周2次的SCIT干预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仅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比较2组在干预后的社会认知能力,包括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责备偏向总分(TBB)、暗示任务及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结果:干预后SCIT组与对照组比较,PANSS得分均有显著改善,社会功能亦有改善。而与自身干预前比较,SCIT组精神症状(t=7.163,P<0.01)、阳性症状(t=19.154,P<0.01)、阴性症状(t=4.601,P<0.01)及社会功能(t=-8.990,P<0.01)均有显著改善。结论:SCIT有利于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王莉  肖燕  殷月华  马三美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7):2297-2297,2300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社会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55例由公安部门送至本院住院的社会流浪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为单用药物组和药物结合护理干预组,在入院时和第8周末,对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分别进行评定。结果:在治疗第8周末,护理组的IT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的依从性比较:护理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社会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鞠珍喜 《中外医疗》2011,30(7):58-59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阴性症状及对其实施心理行为干预后的效果。方法将我院符合标准的12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在抗精神病药物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对照组予以简单娱乐活动及支持性心理治疗,研究组给予多种心理行为干预,疗程24周。结果疗程结束后,研究组有效率65.2%,而对照组22.3%;研究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社会功能评定量表(DAS)和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采取心理行为干预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病人的阴性症状、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赵指亮  郭平  李青   《中国医学工程》2011,(7):139-139,141
目的观察认知治疗对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0例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合并认知疗法组(观察组组)40例,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认知疗法,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共随访观察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自知力评定量表(SAUMD)进行评定。结果随访一年观察组显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好,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药物合并认知疗法治疗分裂症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治疗对复退军人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外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1例复退军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只给药物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从心理、家庭、社会方面进行综合性干预。研究开始和结束时各进行一次BPRS测评。结果:研究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好,住院次数少,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也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从心理、家庭、社会方面进行综合性干预,能提高复退军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提高患者及其家庭应对危机的能力,减轻精神症状,减少住院次数,降低家庭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慢性精神病患者的开放病区管理模式。方法选择符合人组标准的慢性精神病患者17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6例。研究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从人院的第1天开始住进开放式家庭病房,对照组患者住封闭式病房。在人院时、住院12周使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30)、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定。结果住院12周后,研究组的BPRS总分和NOSIE-30各因子分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出院6个月后,研究组SDSS的总分和各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开放病区管理模式能减少长期慢性精神病住院患者的住院综合症的发生,有效地保持其社会功能,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心理护理对精神疾病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11月首次在我院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住院的164名精神疾病患者,症状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82例,实施心理护理)和对照组(82例,一般护理)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研究,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调查,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给予心理护理的实验组患者其SDSS各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社会功能恢复良好.两组之间SDSS各因子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我院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开放式管理的经验,以促进更多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得到全面康复,尽快回归社会。方法:抽取178例(开放组81例,封闭组97例)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符合入组标准的慢性精冲分裂症患者,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大体功能评定量表(GAF)以及抗精神病药物用量进行对照评定分析。结果:开放组BPRS分数及抗精神病药物用量低于封闭组(P〈0.05),而开放组的GAF分数高于封闭组(P〈0.05)。结论:开放组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服用量少于封闭组,但康复效果优于封闭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