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1篇
特种医学   1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利用扩散张量成像研究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患者基于体素的全脑范围内白质异常.方法 对19名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和19名正常老年人进行扩散张量成像扫描,经过后处理生成分数各向异性(FA)图,在SPM2下进行头颅标准化后,对VCI组和对照组的全脑FA图进行基于体素的统计学t检验.结果 对照组和VCI组的额叶白质、外囊、扣带、颞叶白质、顶叶白质、岛叶的FA值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而且大多以左侧为主.结论 基于体素的全脑白质FA比较能够发现VCI患者中大脑特定部位白质的异常,从而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VCI患者的脑部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脑DTI直方图分析对皮质下缺血性痴呆(SVD)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SVD患者和14例健康志愿者行常规MR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获得全脑平均扩散率(MD)和各向异性分数(FA)图像后,分别绘制出全脑MD和FA直方图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比较,SVD患者平均全脑MD直方图明显右移、峰高降低,其平均MD、MD直方图峰位置明显增高,而MD直方图峰高明显降低(全脑平均MD,P=0.023;峰高,P=0.001;峰位置,P=0.046)。在SVD患者,全脑平均MD(r=-0.671,P=0.034)、MD直方图峰位置(r=-0.878,P=0.001)与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SVD患者的弥散与正常对照组明显不同,MD直方图分析可作为评价疾病严重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笔者 1997~ 2 0 0 0年间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乳腺炎 38例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997~ 2 0 0 0年间收治急性乳腺炎患者共 74例 ,年龄 2 0~ 35岁。临床表现为早期患侧乳房肿痛 ,全部伴发热 ,局部皮肤发红 ,可扪到界限不清的硬块。伴有压痛者 5 0例 ;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者 62例 ;双侧乳房同时发病者 2 2例 ;随炎症发展而病情加重 ,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 ,触痛者 60例 ;白细胞计数增高大于 1.1× 10 9 L ,N :0 .76,L :0 .2 4者 5 0例 ;乳头皱裂 ,损伤者 2 0例。 74例急性乳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 (西药组 )和治疗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评价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先天异常的冠状动脉MSCT表现和CAG检查资料,比较两者在显示冠状动脉起源、走行异常及冠状动脉瘘方面的差异.结果:本组中冠状动脉起源、走行异常10例,其中RCA起源、走行异常6例:3例开口于左冠状窦,1例高位开口,1例开口于LAD,1例开口于无名窦;LCA主要分支起源、走行异常2例:1例为LAD开口于右冠状窦,另1例为LAD与LCX分别开口于左冠状窦;1例为CB直接开口于右冠状窦.冠状动脉瘘2例.12例CAG检查仅7例显示异常.结论:MSCT能够无创、准确诊断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尤其在评价起源及走行异常方面优于冠脉造影,有很好的临床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 CT 联合超声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和腺瘤(FAN)进行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术后病理证实诊断的45例,共53枚甲状腺病变的 CT 和超声资料,分别观察并对比超声及 CT 典型征象和超声联合 CT 典型征象在乳头状甲状腺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超声典型征象的敏感性为72.73%,特异性为54.76%;CT 典型征象的敏感性为63.64%,特异性为83.33%;超声联合 CT 典型征象的敏感性为90.91%,特异性为61.90%。结论:超声在诊断乳头状甲状腺癌中有较高的敏感性,而 CT 在诊断乳头状甲状腺癌中有较高的特异性,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显著增高乳头状甲状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同时特殊的 CT 征象有助于乳头状甲状腺癌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良式湿性疗法在下肢慢性溃疡伤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下肢慢性溃疡的特点、难点,在湿性疗法的基础上,将清创以及伤口调理、敷料使用等3个关键环节改良为自溶清创与锐器清创相结合的"联合清创",适度湿润、低氧、微酸的愈合环境的营造和多种敷料互补的组合式使用。结果:31例患者中愈合24例,有效6例,无效1例。平均愈合时间(32±9.8)d,平均治疗费用(531.6±204.3)元,总有效率为96.77%(30/31),治愈率为77.42%(24/31)。结论:改良式湿性疗法在下肢慢性溃疡伤口中的应用,可以减轻伤口处理时的疼痛,缩短治疗周期,提高伤口治愈率,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换药。  相似文献   
7.
范瑜 《大家健康》2013,(21):14-15
目的:通过对脊柱外科围术期常见并发症的循证护理,探寻更好的护理方式,提高对脊柱外科围术期病患的护理质量。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80例脊柱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均为40人,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通过对脊柱外科围术期80例患者的护理情况可以得出,采用围术期的护理的40例病患,术后的并发症得到有效的预防,对医院的满意度提升,各项评价、指标均高于进行常规护理的病患。结论:为提高脊柱外科手术的成功率,提升病患对医院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满意度的提升,采用脊柱外科围术期护理方式是当前临床护理的首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实验性兔急性肾功能衰竭前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兔后腿肌注50%甘油等渗盐水10ml/kg,建立急性肾小管坏死性肾功能衰竭(ARF)动物模型,分别在注射前与注射后6h行CT灌注成像,使用GEPerfusion 2软件测量肾皮质的CT灌注参数值,包括血流量(RBF)、血容量(R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临床常规指标血肌酐、尿素氮比较其灵敏性。结果:注药前后RBF为(867.75±149.89)ml.min-1.100g-1VS(557.05±222.83)ml.min-1.100g-1,RBV为(74.69±12.84)ml.100g-1VS(41.72±18.93)ml.100g-1,MTT为(4.70±1.27)s VS(4.92±1.04)s,PS为(26.24±5.20)ml.100g-1VS(54.73±10.77)ml.min.100g-1。前后对比,肾皮质RBF、RBV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PS值显著增高(P=0.01),MTT较注药前略有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注药前后6h的血肌酐、尿素氮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CT灌注成像能准确显示出实验性兔ARF前期的血液动力学变化,较常规血肌酐、尿素氮检查灵敏,对ARF前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DC)测量在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恶性淋巴瘤初发患者15例,其中10例患者经过3个月的化疗后进行复查;另选健康志愿者10例。在3.0T磁共振上进行常规和DWI检查。在ADC图上分别测量恶性淋巴瘤患者和健康志愿者颈部淋巴结的ADC值。10例复查患者在初次检查相一致部位再次测量淋巴结的ADC值,并进行前后对比,同时与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结果DWI与常规T2W脂肪抑制序列比较,DWI能更敏感、更直观地显示淋巴结。15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平均ADC值为(753.33±31.28)×10-3mm2/s,其中10例复查患者平均值为(1 088.32±51.28)×10-3mm2/s;化疗前后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4,P<0.05)。10例复查患者治疗前后淋巴结直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P<0.05)。健康志愿者颈部淋巴结平均ADC值为(1 264.20±71.60)×10-3mm2/s。15例淋巴瘤患者治疗前ADC值与健康志愿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淋巴瘤患者ADC值与健康志愿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T磁共振DWI和ADC值测量为淋巴瘤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DC)测量在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以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恶性淋巴瘤初发患者15例,其中10例患者经过3个月的化疗后进行复查;另选健康志愿者10例.在3.0T磁共振上进行常规和DWI检查.在ADC图上分别测量恶性淋巴瘤患者和健康志愿者颈部淋巴结的ADC值.10例复查患者在初次检查相一致部位再次测量淋巴结的ADC值,并进行前后对比,同时与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 结果 DWI与常规T2W脂肪抑制序列比较,DWI能更敏感、更直观地显示淋巴结.15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平均ADC值为(753.33±31.28)×10-3mm2/s,其中10例复查患者平均值为(1 088.32±51.28)×10-3 mm2/s;化疗前后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54,P<0.05).10例复查患者治疗前后淋巴结直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P<0.05).健康志愿者颈部淋巴结平均ADC值为(1 264.20±71.60)×10-3mm2/s.15例淋巴瘤患者治疗前ADC值与健康志愿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淋巴瘤患者ADC值与健康志愿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0T磁共振DWI和ADC值测量为淋巴瘤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