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绝经前、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EP)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B-细胞淋巴瘤基因蛋白(Bcl-2)、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的表达,为研究EP形成机制提供思路。方法:随机选取绝经前、绝经后EP标本各15例,及绝经前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和绝经后正常萎缩型子宫内膜各10例,共50例标本。用生物素蛋白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各组织上EP、PR、Bcl-2、Ki-67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绝经前组:PR在EP腺体和间质的表达均低于其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P<0.05),Bcl-2在EP腺体和间质的表达均高于其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P<0.05),ER、Ki-67在EP和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无差异(P>0.05);②绝经后组:ER、PR、Bcl-2在EP间质和腺体中的表达均高于三者在绝经后正常萎缩型子宫内膜中的表达(P<0.05),Ki-67在EP和绝经后正常萎缩型内膜中的表达没有差异;③PR在绝经后EP腺体及间质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绝经前EP中的表达(P<0.05),ER、Bcl-2、Ki-67在绝经前、后EP中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子宫内膜局部ER、PR的分布不均和功能改变在EP的形成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局部细胞凋亡的异常在EP的形成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环氧和酶-2(COX-2)、基质金属酶-2、9(MMP-2、9)在绝经前、后子宫内膜息肉及绝经后正常子宫内膜中表达,并对三者的表达率作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本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间经宫腔镜探查并取活组织检查,经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完整病史资料按绝经与否分两组,各取30例。选取自正常绝经后妇女因子宫脱垂或卵巢囊肿行全子宫切除标本中正常子宫内膜共30例为对照组,使用GnRHR免疫组化法检测3组中COX-2、MMP-2、MMP-9表达。结果子宫内膜息肉中,绝经前组的上皮和间质COX-2阳性和强阳性表达均高于绝经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组和绝经后组的上皮中MMP-2、MMP-9的阳性和强阳性表达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间质中绝经后组两者的阳性和强阳性表达高于绝经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正常子宫内膜存在COX-2、MMP-2、MMP-9表达。绝经后内膜息肉与绝经后正常内膜比较,息肉组中三个蛋白酶表达显著高于内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X-2、MMP-2、MMP-9在绝经前、后子宫内膜均有表达,提示此3种蛋白酶可能对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吴碧莲  林浩  肖颖  林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3):2786-2788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5例胃癌组织和1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OX-2和MMP-9的表达。结果:(1)在1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OX-2和MMP-9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在65例胃癌组织中,二者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08%和73.85%,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1)。(2)COX-2、MMP-9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3)COX-2、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15 1,P<0.01)。结论:COX-2、MMP-9的表达在胃癌的发展过程中有重要意义,二者可能协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PINCH蛋白和COX-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INCH蛋白和环氧化酶-2(COX-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23例正常子宫内膜、18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50例子宫内膜癌中PINCH蛋白和COX-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PINCH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间质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4%、38.8%、72.0%,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上皮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1%、61.1%、80.0%,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NCH蛋白及COX-2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肌层浸润深度、病理分级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PINCH蛋白的表达与雌激素作用时间有关(P<0.05)。PINCH蛋白与COX-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468,P<0.05)。结论 PINCH、COX-2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相关,在子宫内膜癌中二者表达有明显相关性,为肿瘤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5.
孟茜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2):1-2,5
目的检测MMP-9和COX-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以180例子宫内膜癌标本作为观察组,8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MP-9、COX-2和CD105的表达,探讨MMP-9和COX-2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与CD105标记的血管密度(MVD)之间的关系。结果 MMP-9、COX-2和MVD在观察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MMP-9、COX-2和MVD均与子宫内膜癌的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子宫内膜癌中MMP-9、COX-2和MVD之间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子宫内膜癌中MMP-9和COX-2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MMP-9和COX-2可以促进CD105标记的血管生成,联合检测MMP-9和COX-2可能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6例子宫内膜癌、29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31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C O X-2蛋白的表达;检测6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VEGF、MMP-9蛋白的表达;分析COX-2蛋白与VEGF、MMP-9蛋白的表达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在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P<0.01);COX-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表达高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P<0.01);在子宫内膜癌组中COX-2蛋白的过表达与VEGF和MMP-9蛋白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COX-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中表达明显增强;COX-2可能通过上调VEGF和MMP-9参与肿瘤血管新生及癌细胞的侵袭,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骨桥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8例正常子宫内膜、28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68例子宫内膜癌中OPN和MMP-2的表达。结果 OPN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逐渐增强,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MP-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和不典型增生内膜(P<0.01),而MMP-2在正常子宫内膜和不典型增生内膜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N和MMP-2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肌层浸润、组织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但与病理类型无关(P>0.05)。OPN与MMP-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34,P<0.01)。结论 OPN和MMP-2在子宫内膜癌中高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肌层界面(EMI)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抑制剂-2(TI MP-2)在子宫腺肌病患者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8例子宫腺肌病(实验组)的子宫内膜(含部分肌层)和56例正常(对照组)的子宫内膜(含部分肌层)的组织进行标记及分析。结果:①实验组MMP-2在EMI处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MMP-2在EMI处的表达显著高于远肌层(P<0.05)。②实验组TI MP-2在EMI处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TI MP-2在EMI处的表达与远肌层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EMI处的内膜腺体中MMP-2的高表达,TI MP-2的低表达使子宫内膜的侵蚀能力增强,可能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黏附分子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分别对60例卵巢异位内膜、5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子宫内膜和44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分别行VEGF、CD44v6和MMP-9的检测,并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VEGF、CD44v6、MMP-9在卵巢异位内膜中的表达与在位内膜组和正常内膜组比较,有明显增强(P<0.01);在位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VEGF在位内膜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内膜中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4v6及MMP-9在在位内膜中的表达略高于正常内膜中的表达,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CD44v6、MMP-9在卵巢异位内膜中呈高表达状态,异位内膜组VEGF和CD44v6之间呈正相关(r1=0.462,χ2=42.038,P=0.000);MMP-9与CD44v6之间呈正相关(r2=0.558,χ2=70.534,P=0.000);MMP-9与VEGF呈正相关(r3=0.397,χ2=29.187,P=0.000),表明与异位内膜的高侵袭性和高血管新生能力有关,可能在EM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PTEN在结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结肠腺癌根治术后病理存档的石蜡标本72例,30例结肠腺瘤组织及30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OX-2、MMP-9和PTEN的表达情况,分析COX-2、MMP-9和PTEN与结肠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COX-2、MMP-9在结肠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结肠腺瘤组织、正常结肠黏膜组织(P<0.05),PT EN的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结肠腺瘤组织、正常结肠黏膜组织(P<0.05).COX-2、M M P-9和PT EN在结肠腺癌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形态、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无关(P>0.05).COX-2、MMP-9与PTEN表达均呈负相关(r=-0.260、-0.282,P<0.05),COX-2与MMP-9表达呈正相关(r=0.335,P<0.05).结论COX-2、M M P-9与PT EN的异常表达和相互作用与结肠腺癌的发生、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对结肠腺癌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绝经期妇女子宫内膜息肉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选择26例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为研究组,18例萎缩型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ER、PR和增殖核抗原Ki-67在息肉和萎缩内膜中的表达。结果息肉组子宫内膜ER、PR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萎缩子宫内膜(P<0.001);Ki-67阳性细胞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内膜细胞ER、PR和Ki-67高表达可能与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BCL2、Ki67与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关系。方法:选择27例绝经后萎缩的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33例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样本。所有样本均未进行过激素治疗。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和萎缩子宫内膜中ER、PR、BCL2、Ki67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息肉的腺上皮和间质细胞中ER、BCL2、Ki67的表达升高(P<0.05);PR在两组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雌激素受体可能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它可能通过直接刺激局部子宫内膜增生或者抑制凋亡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评价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来探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的可能发生机制。方法对16例正常绝经后妇女的子宫内膜及35例并发子宫内膜息肉的绝经后妇女的内膜息肉及其邻近内膜行ER、PR免疫组化测定并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各组中ER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息肉组腺体和间质内PR的表达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的表达(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PR的异常表达在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宫腔镜检查对老年妇女异常阴道流血病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老年妇女宫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绝经后老年妇女(≥60岁)阴道流血的宫腔病因。 方法 以250例生育期妇女宫腔镜手术为对照,对250例老年妇女进行宫腔镜检查及病理诊断,以分析绝经后老年妇女阴道流血的宫腔病因。 结果 引起老年妇女阴道异常流血的宫腔病因为:子宫内膜息肉134例(53.60%)。子宫黏膜下肌瘤32例(12.80%),萎缩性子宫内膜炎43例(17.20%),子宫内膜癌14例(5.60%),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例(0.80%),子宫内膜恶性中胚叶混合瘤1例(0.40%),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过长2例(0.8%)。宫腔粘连8例(3.20%),环嵌顿,断裂14例(5.60%)。其中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及萎缩性子宫内膜炎发病率明显高于生育期妇女(P<0.01);而子宫粘膜下肌瘤、宫腔粘连及功能性子宫出血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后者(P<0.05)。 结论 对于老年妇女可安全地进行宫腔镜检查;异常阴道流血病因可及时、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他莫昔芬(TAM)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的雌激素样作用与性激素受体的改变是否相关,以及细胞增生核抗原Ki-67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方法选择46例绝经后因乳腺癌服用TAM超过6个月妇女的子宫内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18例绝经后妇女的萎缩型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Ki-67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R及Ki-67在TAM组内膜腺上皮细胞呈明显高表达(0.46±0.05比0.35±0.06,P=0.028;15.41±4.83比9.05±5.52,P=0.009);ER在TAM组内膜腺上皮细胞虽然呈高表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7±0.06比0.43±0.06,P=0.063)。结论绝经后乳腺癌妇女服用TAM后能够引起子宫内膜增生,TAM雌激素样作用与病理诊断和服用时间无关,这可能是子宫内膜息肉及内膜癌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他莫昔芬对乳腺癌患者的子宫内膜腺细胞p21ras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ras基因突变与他莫昔芬相关性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10月于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乳腺外科手术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进行随访,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服用他莫昔芬前和服用3年以上的正常子宫内膜和他莫昔芬相关性子宫内膜息肉中的p21ras蛋白表达。以同时期于我院治疗的绝经后子宫脱垂患者的子宫内膜、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癌患者为对照组。所有对照组患者,均无化疗和放疗及雌、孕激素服用史。结果乳癌组中,服药3年以上和他莫昔芬相关子宫内膜息肉组中,p21ras的表达率分别为25.5%(5/20)、27.27%(6/22),与正常未服药的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对照组中,p21ras在正常内膜组、内膜息肉组、子宫内膜癌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1/30)、13.33%(4/30)、70%(14/20),表达率逐渐增加,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21ras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细胞上的过度表达与子宫内膜病变关系密切。使用他莫昔芬后,引起的p21ras蛋白的表达增加,可能是这一人群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聂明月  张佟  张博  叶红 《北京医学》2017,(11):1107-1110
目的 分析绝经前及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P)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于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的3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绝经前及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特点与病理差异.结果 绝经前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发生异常子宫出血的比例为65.2%,显著高于绝经后的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无症状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比例高于绝经前患者(50.9% vs.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子宫内膜息肉以多发为主(71.7%),体积较小;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多为单发(55.5%),体积一般相对较大.与绝经前组相比,绝经后组子宫内膜非典型腺肌瘤型息肉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经前后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表现存在差异,绝经后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并伴有恶性病变倾向.宫腔镜手术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 p2 1 ras在绝经前、后子宫内膜腺癌中的不同表达及意义。方法 :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 :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 p2 1 ras阳性表达率为 59.38%,而正常组织仅一例弱阳性 ;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 p2 1 ras阳性表达率 ( 69.57%)及表达强度明显高于绝经前妇女( P<0 .0 5)。结论 :提示 p2 1 ras有作为子宫内膜腺癌尤其是绝经后子宫内膜腺癌诊断标志物及临床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