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看护者的疾病相关认知行为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出院诊断为中度COPD的57例老年患者及其看护者作为调研对象。自行设计看护问卷考量看护者的认知行为,内容涉及对患者疾病和治疗的了解程度、用药和肺康复训练监督行为、陪同检查和治疗行为以及鼓励患者获得康复行为等方面。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对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测评。结果 57名被调查的看护者中,5名(8.78%)看护者对患者的疾病和治疗完全不了解;分别有8名(14.04%)和27名(47.37%)看护者对患者用药和肺康复训练未实施监督;12名(21.05%)看护者从未陪同患者接受检查和治疗,19名(33.33%)看护者对患者获得康复从未给予鼓励。看护问卷得分平均为(6.81±3.47)分,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平均为(46.30±20.10)分,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呈显著负相关性(r=-0.49,P<0.01)。结论老年COPD患者的看护者对疾病的相关认知行为有待提高,积极看护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模式对其知识、信念及行为的影响,为护理该类患者提供实践性经验。方法选取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以下简称"我科")于2010年7月~2012年6月收治的144例稳定期COPD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方案;选取我科于2012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136例稳定期COPD患者,设为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自我管理模式。干预8周后,组织两组患者填写健康知识问卷、自我效能量表及主观性自我感觉评分量表,分别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效能及自觉呼吸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1两组干预前健康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健康知识评分为(26.85±1.84)分,高于对照组的(17.87±4.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干预前各项自我效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呼吸困难管理得分为(4.88±1.41)分,高于对照组的(3.73±1.41)分;情绪得分为(4.72±1.48)分,高于对照组的(3.88±1.49)分;体力活动得分为(4.99±1.39)分,高于对照组的(3.91±1.39)分;环境与温度得分为(4.72±1.36)分,高于对照组的(3.57±1.31)分;安全行为得分为(4.76±1.43)分,高于对照组的(3.76±1.48)分;自我效能总分为(24.07±7.07)分,高于对照组的(18.85±7.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干预前MRC评分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MRC评分为轻度者12例(8.8%),中度者76例(55.9%),重度者48例(35.3%),优于对照组轻度者4例(2.8%),中度者60例(41.7%)及重度者80例(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模式能提升稳定期COPD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及自我效能,有利于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与肺康复、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程度、运动能力等因素的关系,寻找影响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随机选择参加肺康复的COPD患者74例及同期未参加肺康复的COPD患者32例。测量FEV1%,应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价生活质量,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价呼吸困难程度,6分钟步行试验(6MWT)评价运动能力及计算BODE指数。用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SGRQ评分与上述因素的关系。结果 SGRQ总分与FEV1%(r=-0.223,P<0.05)、mMRC评分(r=0.850,P<0.01)、6MWT(r=-0.826,P<0.01)及BODE指数(r=0.767,P<0.01)显著相关。通过对COPD各个亚组分析,B、C、D组患者SGRQ总分均与是否参加肺康复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2、-0.413和-0.344(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最后仅纳入了mMRC评分、6MWT和是否参加肺康复作为SGRQ总分的独立预测变量,三者总共可以解释SGRQ总分变化的80.4%(R2=0.804,P<0.01)。结论 COPD患者生活质量与肺康复、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程度和运动能力密切相关;肺康复可以提高运动耐力、改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家庭功能、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状况,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APGAR)、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对湛江市3所医院237例COP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37例COPD患者APGAR得分(7.07±2.42)分;SSRS总分(39.82±8.81)分,其中客观支持得分(9.17±3.59)分,主观支持得分(23.24±5.45)分,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7.41±1.84)分;WHOQDL-BREF4个领域得分分别为生理领域(59.57±15.73)分,心理领域(56.99±13.01)分,社会关系领域(64.28±14.82)分,环境领域(58.70±11.53)分.家庭功能良好患者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SRSS总分更高(P<0.05);家庭功能良好患者WHOQDL-BREF心理领域得分更高(P<0.05);SSRS得分高的患者WHOQOL-BREF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生存质量得分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月收入水平、疾病程度、对支持利用度、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得分是生存质量自我评分的影响因素.结论 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对COPD患者生存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水平,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王文秀  朱晶  冯梅  吴颖  蒋晓莲 《重庆医学》2021,50(12):2079-2082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出院准备度与健康心理控制源现状,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成都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106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出院准备度量表(RHDS)和健康心理控制源量表(MHLCS)对其进行调查,Pearson相关性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 COPD患者出院准备度条目均分为(7.59±1.04)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可获得的社会支持(7.95±1.36)分、疾病知识(7.70±1.32)分、出院后应对能力(7.69±1.36)分、自身状况(7.20±1.24)分.患者健康心理控制源倾向于外部权威人士控制,且健康内控性观念较常模更弱,而健康由机遇命运控制的观念更强.内部控制源和外部权威人士控制源与出院准备度间呈正相关(r=0.269、0.195,P<0.05).结论 该院COPD患者出院准备度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健康心理控制源与出院准备度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青年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希望水平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运用Herth希望量表(Herth hope index,HHI)、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2-CSC)对91例中青年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希望水平与我管理行为两者的相关性。结果:中青年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希望水平总分为(30.58±5.77)分,处于中等水平。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为(82.29±15.003)分,得分指标为61.8%,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希望水平总分与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呈正相关(r=0.919,P<0.000)。结论:医务人员与家人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暗示并能指导患者自己采取良好的心理暗示,提高希望水平,促进自我管理行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健康素养、电子健康素养和疾病知识与COPD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随机选取COPD成年病人120例,采用量表法调查社会人口学特征、合并症状况、COPD疾病知识、健康素养、电子健康素养和HRQoL,分析健康素养、电子健康素养、COPD疾病知识与一般/肺特异性HRQoL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健康素养、电子健康素养在COPD疾病知识与HRQoL之间有无调节效应。结果健康素养筛查问卷(HLSQ)平均得分为(4.52±0.62) 分,电子健康素养量表(eHEALS)平均得分为(3.63±0.71)分,COPD知识问卷(COPD-Q)平均得分为(9.81±1.63)分,EuroQol五维量表(EQ-5D)平均得分为(0.72±0.18)分,COPD评估测试(CAT)平均得分为(24.02±6.65) 分,HLSQ、eHEALS、COPD-Q与EQ-5D均呈正相关关系(P < 0.01),HLSQ、eHEALS、COPD-Q与CAT均呈负相关关系(P < 0.05~P < 0.01),EQ-5D指数得分与CAT得分呈负相关关系(P < 0.01)。COPD疾病知识水平越高,肺特异性HRQoL越低。健康素养、电子健康素养在COPD疾病知识与一般HRQoL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健康素养、电子健康素养在COPD疾病知识与肺特异性HRQoL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结论COPD病人制定生活质量提升计划时,不仅需要重视提高病人的疾病知识水平,还应考虑到健康素养和电子素养水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知识、态度及依从性。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进行华法林抗凝治疗的PTE患者105例,采用自制华法林抗凝治疗现状调查问卷,了解PTE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知识、态度及依从性。结果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7.50%;患者治疗相关知识得分为(12.83±3.25)分,合格率为48.57%(51/105);治疗态度得分为(22.41±4.86)分,华法林抗凝治疗态度好41例,64例患者态度得分较差;行为得分为(28.73±5.31)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知识得分有显著差异,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态度得分有显著差异,不同文化程度、居住地饮酒情况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行为得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PTE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总体依从性较好,但相关知识掌握较少,遵医态度较差。  相似文献   

9.
王玲  严谨  王芳  吴小霞 《中外医疗》2014,(15):138-13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COPD患者健康素养量表(COPD-Q),COPD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及自制的一般调查问卷对COP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9例COPD患者的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得分分别为(6.07±2.41)分和(145.76±32.25)分。 COPD患者健康素养总分与自我管理总分及其各维度存在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积极开展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从而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心力衰竭患者自理行为与心衰知识水平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自理行为与心衰知识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修订的心衰自理行为量表和心衰知识问卷为研究工具对102例心衰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采用简单线性相关和回归分析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心衰自理行为总分平均为(47.57±25.84)分,心衰知识得分平均为(4.53±2.72)分,二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538,P<0.01),心衰知识得分每增加1分,心衰自理行为总分将增加5.11分。结论心衰患者自理行为能力随心衰知识水平的提高而相应增加,加强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心衰患者的自理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126例COPD患者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情况,第二部分为蔡映云等改编的生存质量评定表,该表分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抑郁状态和焦虑状态4方面,共35项内容,每项1~4分,所有项目评分相加为总分,组成各项目评分之和除以该因子项目数为因子分,得分越高生存质量越差。结果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年龄、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及婚姻状况。结论 COPD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较差,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经济收入和家庭关怀是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9):168-171
目的 探讨肺康复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86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入院时间对其施行不同的护理措施,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纳为基础组(n=43),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患者则予以常规+肺康复护理,纳为康复组(n=43)。分析两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量(FEV1)]水平、6 min步行距离(6MWD)、呼吸困难(CAT)及生活质量(GQOL-74)评分。结果 护理后,康复组的FVC(2.83±1.02)L、FEV1水平(1.97±0.62)L均高于基础组的(1.69±0.92)L、(1.20±0.50)L(t=2.152,P=0.028;t=2.404,P=0.015);6MWD为(342.77±24.99)m,长于基础组的(280.19±22.44)m (t=4.822,P=0.001);CAT评分为(12.44±1.01)分,低于基础组的(16.33±1.51)分(t=7.082,P=0.001);同时,康复组的GQOL-74评分为(82.33±3.76)分,高于基础组的(70.25±3.47)分(t=6.621,P=0.001)。结论 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应用肺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肺功能,增加6MWD,并减轻其呼吸困难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祖国传统医学呼吸气功疗法对中医肺胀虚证、西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的疗效。方法:通过呼吸气功疗法对西医COPD、中医肺胀门诊患者治疗前后比较肺康复效果评价指标。结果:气功治疗后对参加门诊PR的32例COPD稳定期患者(家庭氧疗2例)进行评价(其中男24例,女8例;年龄69.6±1.0岁),PR后呼吸困难(BD I)、运动耐力(6MD)、ADL及SGRQ计分均较PR前明显改善。结论:中医呼吸气功疗法对COPD患者肺康复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长程肺康复锻炼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通过对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应用长程肺康复锻炼,观察比较两组患者SGRQ、mMRC、6MWT、BODE指数、肺功能水平差异。结果:治疗后实验组SGRQ(65.35±4.69)分、mMRC(3.11±0.2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6MWT(187.99±21.59)m较对照组明显提高,BODE指数(5.01±1.42)分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FVC(2.25±0.43)L、FEV1(2.97±0.73)L、FEV1/FVC(56.07±7.43)%同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P0.05)。结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长程肺康复锻炼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缓解呼吸困难,提高患者运动能力,提高肺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依从性在城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中的差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社区康复依从性调查问卷对164例来自城市与农村、经我院呼吸科治疗、疾病处于稳定期的COPD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两组患者依从性总分、服药依从性、康复锻炼依从性及家庭氧疗依从性得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生活习惯改善得分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城乡COPD患者的社区康复依从性存在较大差异,城市明显高于农村。医务人员应根据城乡COPD患者的康复依从性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个性化的社区康复护理干预,提升患者康复依从性及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某高校医学院在校师生膳食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师生营养观念、开展学校营养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北京某高校医学院在职教师,一、二年级硕士研究生,一、二年级博士研究生和一至三年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等比例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师生样本,以电子问卷方式进行调查。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KAP)评分影响因素。结果:北京某高校医学院师生营养知识平均得分为(5.7±1.5)分;营养知识知晓率为57.3%。营养态度平均得分为(8.3±3.0)分;营养行为平均得分为(5.1±2.0)分。总体营养KAP平均得分为(19.1±4.6)分。其中教师得分(19.9±5.2)高于学生得分(18.9±4.5),女性得分(19.5±4.5)高于男性得分(18.4±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博士研究生的营养态度、营养行为得分及KAP总分均高于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P<0.01)。结论:北京某高校医学院在校师生营养态度较为端正,营养知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营养行为上尚有一些不合理之处。性别、身份、学位是影响营养知信行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学校应积极开展营养教育宣传,提高师生营养知识,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助力健康中国行动建设。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某高校医学院在校师生膳食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师生营养观念、开展学校营养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北京某高校医学院在职教师,一、二年级硕士研究生,一、二年级博士研究生和一至三年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等比例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师生样本,以电子问卷方式进行调查。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KAP)评分影响因素。结果:北京某高校医学院师生营养知识平均得分为(5.7±1.5)分;营养知识知晓率为57.3%。营养态度平均得分为(8.3±3.0)分;营养行为平均得分为(5.1±2.0)分。总体营养KAP平均得分为(19.1±4.6)分。其中教师得分(19.9±5.2)高于学生得分(18.9±4.5),女性得分(19.5±4.5)高于男性得分(18.4±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博士研究生的营养态度、营养行为得分及KAP总分均高于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P<0.01)。结论:北京某高校医学院在校师生营养态度较为端正,营养知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营养行为上尚有一些不合理之处。性别、身份、学位是影响营养知信行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学校应积极开展营养教育宣传,提高师生营养知识,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助力健康中国行动建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肺康复运动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几项客观指标的影响,评价肺康复运动训练在COPD防治中的效果和远期效应。方法:取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中度COPD15例,重度COPD15例,对照组中度CPOD15例,重度COPD15例。观察组进行肺康复运动训练12周。观察训练前后患者6min步行距离(6MWD)、肺功能的变化和COPD急性发作(AECOPD)年次数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在训练前后自身对照并与对照组比较6MWD、AECOPD年发作次数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肺功能改变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康复运动训练可以提高COPD患者6MWD,减少AECOPD年发作次数,对改善肺功能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于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以不断地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将本院在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病情稳定期获准出院的COPD患者共计60例作为本文的研究资料,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有患者为30例。给予干预组患者应用护理措施,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措施。在护理患者前与护理后3个月,对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测评,并应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对患者的自我管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全部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前的自我管理水平得分是(146.48±21.85)分。经过护理3个月之后,干预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总分是(182.35±13.37)分,干预前患者的自我管理总分为(146.73±22.76)分,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干预前后,对照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总分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护理干预之后,干预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总分和各维度的得分都比干预之前显著升高了,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影响COPD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文化水平、吸烟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氧疗情况等等。结论通过研究得到:CODP患者的自我管理处于中等水平,对处于稳定期的COPD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能够显著提升COPD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患者的各维度得分也都相应的提升了,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现状与影响因素。方法以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湖南省3个地区9家医院的45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编的COPD患者自我管理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COPD患者自我管理平均得分为(152.52±28.71)分,得分受经济负担、文化程度及病程的影响。结论 COPD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一般,其影响因素有经济负担、文化程度及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