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74例初诊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NC)的组合FISH技术检测结果,使用的FISH技术探针包括RB1、P53、D13S319、IgH及1q21。结果经FISH技术检测,274例MM患者中有149例存在遗传学异常,检出率为54.38%。在MM患者中最常见的细胞遗传学异常是1q21扩增和IgH重排,其次是D13S319及RB1缺失,P53缺失最少见,其检出率依次为32.48%、30.66%、28.46%、29.20%和13.50%。1q21扩增、D13S319缺失、IgH重排与RB1缺失这4组遗传学异常两两之间呈正相关(P0.05),而P53缺失与4种遗传学异常不存在正相关性(P0.05)。结论 FISH技术是检测MM患者细胞遗传学异常的一种重要方法,敏感且快速,对于MM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51例CML病人给予伊马替尼治疗,观察其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分子学反应以及不良反应、总生存和疾病进展情况。结果CML慢性期病人治疗3个月时97.8%(45/46)获得完全血液学缓解;用药1年后,79.4%(27/34)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5.9%(2/34)获得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2.9%(1/34)获得次要细胞遗传学缓解,5.9%(2/34)获得微小细胞遗传学缓解,5.9%(2/34)未获得遗传学反应,29.4%(10/34)获得完全分子遗传学缓解;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97.0%、91.6%,疾病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00.0%、85.3%、73.1%。3例CML加速期病人1例获得完全血液学缓解,1例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1例获得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2例CML急变期病人均死亡,总病程分别为9、15个月。结论伊马替尼治疗CML慢性期病人,完全血液学缓解率和细胞遗传学缓解率高,且不良反应少,但对加速期和急变期病人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慢性期患者应用干扰素 α (IFN α)治疗后细胞遗传学疗效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 ,对我院 10年来 12 8例CML慢性期患者单用IFN α或联用化疗药物后细胞遗传学变化、核型演变及与临床有关特征的关系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核型分析全部应用G 显带 ,部分联合应用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结果表明 :①所有患者均获血液学缓解。② 118例Ph染色体标准易位患者中 36例 (30 .8% )获细胞遗传学反应 ,其中 2 0例 (17.1% )Ph染色体仍 >35 % ,13例 (11.1% )Ph染色体 <35 % ,3例 (2 5 % )Ph染色体为 0 ,达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 ,细胞遗传学有效应者共 16例 (13.6 % )。③ 7例复杂变异易位患者中 4例获细胞遗传学反应 ,其中2例 (14 .3% )Ph染色体 >35 % ,2例 (14 .3% )Ph染色体 <35 % ,无 1例Ph染色体为 0 ;3例简单变异易位患者无 1例获细胞遗传学疗效。④IFN α治疗后影响细胞遗传学疗效的因素有 :性别、初诊病情、IFN α是否联用其他化疗药物及是否持续治疗。⑤IFN α治疗并不能防止CML疾病进展。结论 :①每周IFN α 6 0 0 - 90 0万U单用或联合Bu/Hu可使 11.1%的标准易位和少数复杂变异易位Ph+ CML患者获主要细胞遗传学效应 ,但不能防止疾病进展 ;②Ph变异易位并不预示IFN α疗效不佳 ;  相似文献   

4.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是以T淋巴细胞增殖为特征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大约50%~70%的T-ALL患者可检出核型异常,细胞遗传学的改变已成为T-ALL最重要的诊断指标.近年来,随着荧光原位杂交(FISH)、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CGH)以及cDNA芯片等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认识到T-ALL患者的预后与染色体易位、缺失、基因突变等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改变密切相关并取得一定进展.现将有关T-ALL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杨建和  岑岭  章艳  肖溶  陈涛  周民 《临床荟萃》2010,25(16):1393-1396
目的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5、7、8号染色体,分析其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结合常规的细胞遗传学检查和FISH技术检测5、7、8号染色体.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患者的遗传学异常及疾病的转归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常规遗传学检测与FISH检测结果如下:5号染色体异常为(6.7%)vs(16.7%);7号染色体异常为(6.7%)vs(16.7%);8号染色体异常为(16.7%)vs(30.0%).30例患者中存活13例,死亡15例,失访2例;其中9例转化为急性白血病.复杂核型及正常核型的缺失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FISH技术能敏感地检测出小克隆异常,运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技术结合多种探针进行分析,能对MDS患者的诊断、转归及预后进行更为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混合系白血病(MLL)发生基因重排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中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3种技术组合检测MLL基因重排,探究其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中的发生率、伙伴基因类型、伴MLL基因重排的急性白血病临床特征和预后并评估该组合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对183例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常规细胞遗传学、分离信号FISH和多重巢式PCR 3种技术组合检测MLL基因重排。结果显示,成人急性白血病中MLL基因重排发生率低(8.2%);重排类型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MLL-AF4最常见,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MLL-AF6和MLL-AF9最常见;MLL基因重排患者髓外浸润占40%,诱导治疗30 d内完全缓解率33.3%,3个月复发率和6个月生存率各为50.0%和50.0%。结论:本研究中常规细胞遗传学技术对MLL基因重排的漏检率高达60%,因此常规细胞遗传学,分离信号FISH和多重巢式PCR结合检测MLL基因重排具有重要的预后意义和指导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7.
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在血液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先天性缺陷和肿瘤等疾病的主要原因,传统的细胞遗传学显带技术的染色体核型分析费时、费力,敏感性和特异性差,特别是对复杂染色体异常的分析尤为困难.荧光原位杂交(FISH)、比较基因组杂交(CGH)和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包括多重FISH(M-FISH)、光谱核型分析(SKY)等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克服了传统细胞遗传学缺陷,是对传统核型分析的有力补充.本文对上述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在血液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CD138磁珠分选(MACS)结合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技术研究浆细胞病的细胞遗传学特征,阐明MACS-FISH在浆细胞病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探讨我国浆细胞病FISH检测标准化的问题。方法:收集初诊浆细胞病患者232例,其中MM 203例,AL淀粉样变性24例,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5例。应用MACS-FISH检测浆细胞病的细胞遗传学异常。比较染色体核型分析、常规间期FISH(C-FISH)与MACS-FISH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率的差异。按骨髓浆细胞比例分组,比较C-FISH与MACS-FISH的检测敏感性。分析C-FISH、MACS-FISH异常阳性细胞率与浆细胞比例的相关性,以及比较C-FISH和MACS-FISH克隆大小的检出差异。结果:MACS-FISH检出MM、AL淀粉样变性、MGUS的细胞遗传学异常的发生率为分别为85.9%、62.5%和60%。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FISH检出MM细胞遗传学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20.0%和64.7%,均显著低于MACS-FISH(P0.001)。MACS-FISH检出14q32异位、del(14q32)、t(11;14)、+17p13和并存2种及≧3种细胞遗传学异常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C-FISH检测结果(P0.05)。当骨髓浆细胞比例≦5%时,MACS-FISH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C-FISH(P=0.001),且MACS-FISH在不同浆细胞比例分组的阳性检出率均无统计学差异;而C-FISH在浆细胞比例≦5%时的阳性检出率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13,P=0.001,P0.001)。C-FISH组各遗传学异常和MACS-FISH组中+1q21、14q32异位的阳性细胞率与浆细胞比例呈显著正相关(P0.05)。MACSFISH组各种细胞遗传学异常的克隆大小显著大于C-FISH组(P0.001)。结论:MACS-FISH可以显著提高浆细胞病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检出率,能更好的反映浆细胞病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发生情况及其克隆大小。MACS-FISH可推荐作为国内浆细胞病遗传学诊断的标准方法,用于MM和SMM的危险分层,以及MGUS、AL淀粉样变性的遗传学诊断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细胞遗传学检查在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受累中的作用。方法:总结74例初治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骨髓标本的形态学、细胞遗传学、流式细胞术和分子生物学的检测结果,比较单一检测和联合检测的异常检出率。结果:骨髓形态学、细胞遗传学、流式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21.6%、17.6%、23.0%和33.8%,4种方法联合检测可将检出率提高至44.6%。在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受累方面,细胞遗传学、骨髓形态学、流式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检测结果一致,无差异。结论:虽然细胞遗传学的检出率较低,但是在一些患者中可以检测出其它方法未检测到的异常。联合使用4种检测方法可以提高骨髓受累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免疫分型和细胞遗传学特点。方法 56例CLL患者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分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行细胞遗传学特点分析。结果 56例CLL患者成熟B细胞相关抗原CD5、CD19、CD20、CD22及CD23高表达,T系相关抗原CD3、CD4、CD8低表达,早期造血标志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和CD38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32.1%,ZAP-70和FMC7阳性率分别为19.6%和8.9%;在Binet分期中,B期和C期CD38阳性抗原表达(41.1%,36.0%)明显高于A期(14.3%)(P0.05);56例CLL患者中,38例至少有1种遗传学异常,12例有2种及2种以上遗传学异常;发现4种遗传学异常,依次为13q14基因缺失(42.8%)、+12(21.4%)、17p13基因缺失(12.5%)、atm基因缺失(10.7%),其中2例有2条染色体缺失(nulll3q14),异常细胞率分别为56.3%、69.3%;CD38≥30%组+12异常率(38.9%)和atm基因缺失发生率(27.8%)均明显高于CD3830%组(13.2%,2.6%)(P0.05);细胞遗传学异常在性别、年龄、Binet分期、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和ZAP-70表达水平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LL免疫表型主要表达CD5、CD19、CD20、CD23;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一种检测CLL患者细胞遗传异常快速、准确和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先天性缺陷和肿瘤等疾病的主要原因,传统的细胞遗传学显带技术的染色体核型分析费时、费力,敏感性和特异性差,特别是对复杂染色体异常的分析尤为困难。荧光原位杂交(FISH)、比较基因组杂交(CGH)和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包括多重FISH(M—FISH)、光谱核型分析(SKY)等分予细胞遗传学技术克服了传统细胞遗传学缺陷,是对传统核型分析的有力补充。本文对上述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在血液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骨髓瘤是骨髓浆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细胞遗传学异常表现为独特的分子生物学改变.在研究中,由于MM细胞增殖率低等原因导致研究进展相对缓慢.但随着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进步,其在推动MM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只能分析中期细胞,且受染色体数量和质量的影响.近年来发展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能在染色体制片和骨髓涂片上分析大量的中期或间期细胞,从而检测染色体的数目及其结构异常.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常见染色体异常情况进行检测,并与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作比较.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分析,于2006-08/2007-09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进行.对象:选取同期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初诊及随访并进行染色体检查的4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诊断和分型参照FAB标准.以同期住院的5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实验所用双色探针及CEP8 SpectumAqua探针均购于Vysis公司.方法:患者骨髓标本均采用R显带技术进行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以直接法或短期培养法制片,平均每例至少分析20个核型.剩余染色体标本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采用气干法滴片,按探针:水:杂交缓冲液=1:2:7配成工作液,加至玻片杂交区域内,应用荧光显微镜在滤色镜激发下观察间期细胞的红/绿色荧光杂交信号,每例分析200个细胞.主要观察指标:两种技术对骨髓细胞染色体异常阳性率的检测.结果:4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随访24个月,共38例存活.[1]细胞遗传学分析检出染色体异常18例(37.5%),其中复杂异常4例(8.3%),5号染色体缺失或5号染色体长臂部分缺失5例(10.4%)、7号染色体缺失或7号染色体长臂部分缺失5例(10.4%)、8号染色体增加8例(16.6%)、20号染色体长臂部分缺失2例(4.6%)、不一致的易位3例(6.2%).[2]荧光原位杂交检测除证实细胞遗传学分析发现的5号、7号染色体异常各5例,以及8号染色体异常8例外,还检出2例5号染色体长臂部分缺失、5例7号染色体长臂部分缺失、1例7号染色体缺失,12例8号染色体增加,5号、7号、8号染色体异常阳性率分别增至14.5%,22.9%和41.7%.结论:采用组合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于骨體增生异常综合征的5号、7号、8号染色体异常阳性检测率要高于细胞遗传学分析,但因其不能检出染色体易位而无法代替细胞遗传学分析.提示两种技术相结合可提高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染色体异常阳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系统性轻链型(AL)淀粉样变性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初诊系统性AL淀粉样变性患者24例和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135例,通过CD138磁珠分选(MACS)结合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系统性AL淀粉样变性和MM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异常,比较二者细胞遗传学异常差异。分析系统性AL淀粉样变性FISH异常与血清游离轻链(sFLC)、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B型脑钠肽前体(proBNP)、血清肌钙蛋白(cTnT和cTnI)及器官累及之间的关系。结果系统性AL淀粉样变性细胞遗传学异常阳性率为62.5%,其中14q32异位、t(11;14)和+1q21发生率较高,分别为41.7%、37.5%和29.2%。系统性AL淀粉样变性细胞遗传学异常总阳性率、del(13/13q14)缺失率及并存大于或等于3种遗传学异常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MM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11;14)发生率显著高于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性AL淀粉样变性细胞遗传学异常与临床相关检测指标及器官累及无显著关系(P0.05)。结论 MACS-FISH可用于检测系统性AL淀粉样变性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异常。系统性AL淀粉样变性患者14q32异位、t(11;14)、+1q21有较高的发生率,t(11;14)发生率显著高于MM患者,而并存大于或等于3种细胞遗传学异常和del(13/13q14)发生率显著低于MM患者。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免疫表型及细胞遗传学特征,为其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采用一组系列相关单克隆抗体和三色流式细胞术对51例CLL患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并应用R显带技术对这51例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异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1例CLL患者中,CD19和CD23阳性率为96.1%,其后依次为CD5(94.1%)、CD20(82.4%)和CD22(78.4%),CD38阳性率为23.5%。CD5和CD19共阳性者46例(90.2%)。51例患者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35.3%(18/51),共检出7种主要异常核型,其中+12有3例,13q-有2例,其它主要异常有+14、6q-、t(11;14)、t(14;18)和t(2;7)等。各抗原表达与染色体异常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典型CLL免疫表型为CD5、CD19和CD23阳性;常规细胞遗传学(CC)检测CLL染色体异常阳性率偏低;免疫表型结合细胞遗传学异常对CLL诊断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探针FISH技术在检测喀什地区维吾尔族急性白血病患者细胞遗传学异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临床纳入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和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异常患者,收集患者的骨髓标本,均行预包被式多探针FISH技术与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结果10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5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患者多探针FISH技术检测率60.0%明显高于常规染色体异常核型检测率28.0%,5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患者多探针 FISH 技术检测率58.0%明显高于常规染色体异常核型检测率2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喀什地区维吾尔族急性白血病患者细胞遗传学异常采用多探针FISH技术检测,具有省时、高效且准确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上作为诊断急性白血病的重要手段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多发性骨髓瘤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发现了该病遗传学改 变的一些特点和规律,并发现某些遗传学改变与疾病发病机制、疾病临床表现等有密切关系。这些发现不 仅有利于该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也为临床预后评估、指导治疗提供参考,同时为开发新疗法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8.
随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治疗手段的不断创新和新技术的运用,细胞遗传学检测在MDS临床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近来MDS细胞遗传学检测的研究进展十分显著,基于间期细胞遗传学(MC)法的细胞遗传学特征对于MDS的预后意义逐步得到阐明,某些少见类型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如12p-、11q-、+21、t(11(q23))等的预后意义也得以明确。而随着SNP及CGH法运用于MDS的细胞遗传学检测,MDS遗传学的异常检出率进一步得到提高,最高可达78%。同时对于MC法检测为"正常核型"的MDS患者,经SNP或CGH法检出有隐性异常者较没有隐性异常的患者的预后更差。本文就基于MC法的MDS细胞遗传学研究进展和基于SNP-A和aCGH法的MDS遗传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急性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是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细胞遗传学特性不仅为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而且是重要的预后指标.近年来,随着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的进展,各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的广泛应用,使大家对急性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的细胞遗传学特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尤其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应用.克服了传统细胞遗传学方法的缺陷,大大推动了多发性骨髓瘤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提高了多发性骨髓瘤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各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互相补充可以提高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这有利于促进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从而进一步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最终开发新疗法,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