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综述了近几年中医药以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为靶标防治肝纤维化机制研究的概况。中医药干预HSC的途径主要通过阻断HSC活化,抑制HSC增殖,干扰HSC自分泌及旁分泌活性因子功能,调节胶原代谢,抑制HSC收缩及调控其细胞内信号传导。目前中医药制剂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仍较弱。随着HSC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阐明.有望能开发出作用更强、疗效确切的抗肝纤维化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2.
针对肝星状细胞抗肝纤维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萍  程明亮 《西部医学》2009,21(1):133-134
肝星状细胞(HSC)是肝纤维化中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细胞来源。HSC从静止向激活状态的转化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一个中心环节,因此,抑制HSC激活是治疗肝纤维化的关键步骤。本综述扼要介绍目前常用的针对HSC抗肝纤维化治疗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3.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必经的病理阶段,同时也是向肝癌发展的中间环节。肝星状细胞(HSC)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键细胞,抑制HSC的活化与增殖是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的主要策略之一。青蒿琥酯是青蒿素的衍生物,其具有抗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的作用,能够使活化的HSC发生凋亡,促凋亡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胞外基质的产生以及激活或抑制一些信号通路从而发生一定的级联效应。目前青蒿琥酯可作用于HSC中的信号通路有:转化生长因子β_1/Smad、核因子κB、Wnt/β-catenin及肿瘤坏死因子α介导的信号通路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肝纤维化(HF)是基于多种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变化过程.目前的研究表明其发生的与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密切相关.HSC激活后产生大量间质胶原,致使细胞-细胞外基质(ECM)的形成与降解失衡,最终形成HF.因此逆转HSC的活性为治疗HF提供了新思路.当前药物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实践虽取得一定进展,但许多疗法仍处于临床前阶段,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证.本文通过总结和分析相关抗肝纤维化治疗的文献,提出药物干预HF的进展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肝星状细胞激活的分子机制与抗肝纤维化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星状细胞(HSC)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其激活过程可分为始动阶段(旁分泌刺激和转录调控因素启动级联瀑布式的细胞反应)和持续阶段(旁分泌或自分泌刺激和细胞外基质重建共同维持HSC活化的表型反应)。肝脏中多种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调节了HSC的激活过程。活化型HSC的表型变化主要包括细胞增殖、收缩和纤维形成等。抗肝纤维化治疗策略主要包括调控HSC活化增殖或促其凋亡、抑制胶原合成或促其降解、细胞因子治疗和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等。  相似文献   

6.
吕霞  舒建昌  何雅军  方力 《广东医学》2006,27(12):1796-1798
目的观察秋水仙碱抗肝纤维化作用中活化肝星状细胞(HSC)的数量、分布、凋亡等的变化,从而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四氯化碳诱导发生肝纤维化的同时给予秋水仙碱,8周后检测ALT,AST,HA,PC-Ⅲ,TGF-β,TNF-α等指标;观察肝脏病理改变并评估肝纤维化程度;观察肝内活化HSC数量及分布;双染色了解HSC凋亡情况。结果秋水仙碱可以明显降低肝纤维化时异常升高的血清指标(P<0.05),减轻肝纤维化程度(P<0.05),减少活化HSC数量(P<0.05),可增加HSC的凋亡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秋水仙碱抑制活化HSC的活化、增殖,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所致的细胞外基质(ECM)在肝内过多沉积的病理过程.在细胞和分子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显示,细胞因子作用于窦周间隙静止的肝星状细胞(HSC)使其转变为激活状态,继而增殖,合成ECM.因此认为激活的HSC是产生ECM的主要细胞.目前认为,进展性肝纤维化具有可逆性.药物旨在通过抑制HSC的激活、诱导其凋亡和防止ECM沉积的干预性治疗在实验性肝纤维化已取得一定疗效,但人类抗肝纤维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证,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参阅了近10年来中两药物抗肝纤维化的临床、实验研究文献,综述了中西医药物抗肝纤维化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努力的方向应着重于摸索出一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是多原因引起的肝脏损害,肝星状细胞(HSC)在肝硬化、肝纤维化病程中起关键作用。多种信号分子都能导致HSC的活化激活。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尽管不同病因导致肝病的发病机制不同,但肝纤维化发生的共同途径均是HSC。对HSC激活的多信号分子复杂网络系统的研究,可以为HSC的基因治疗提供系统的理论基础,从而使HSC的基因治疗具有高靶向性、高效性和低免疫原性,达到理想的肝纤维化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活血化瘀在抗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肝炎转向肝硬化的必经阶段,是各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基础.本文探讨了中医活血化瘀方法在治疗肝纤维化中的改善微循环、抑制肝脏炎症、抑制肝星状细胞(HSC)活化与增殖、调节胶原合成与降解、抗氧化等作用,可见,中药活血化瘀法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是多靶点、全方位的,应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调整免疫抗病毒方面综合治疗的优势,这既符合现代医学对病毒性疾病抗病毒及免疫调整综合治疗的发展趋势,也是解决病毒性肝炎纤维化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秦勇  王重民  慕为民 《陕西医学杂志》2004,33(11):1038-1039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不良后果,其病理生理基础为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ar matrix,ECM)的合成与降解失衡,ECM过度沉积所致。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是合成ECM的主要来源,而各种细胞因子参与HSC激活的调控。因此研究各种细胞因子对HSC的作用,对揭示肝纤维化的机制及其防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细胞因子与肝星状细胞激活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肝星状细胞(HSC)活化是肝纤维化的病理基础,本研究旨在探讨整合素受体在HSC活化及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作大鼠肝硬化模型,同时进行体外细胞株HSC—T6实验。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仅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整合素α5β1及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HSC细胞株在FN包被的皿上培养,测定细胞活化、α-SMA、整合素α5β1蛋白表达。[结果](1)模型组肝组织FN、α-SMA和α5β1蛋白表达增多。(2)FN包被明星促进HSC—T6的活化、α—SMA及α5β1的表达。[结论]FN促进整合素α5β1表达是活化HSC、促进肝纤维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Activa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 is essentially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hepatic fibrosis. The most potent growth factor for HSC is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PDGF) and PDGF receptor β subunit (PDGFR-β) is the predominant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yway of PDGF which is overexpressed in activated HSC.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cleavage activity of hammerhead ribozyme targeting PDGFR-β mRNA in HSC and the effect 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SC.Methods Expression vector of anti-PDGFR-β ribozyme was constructed and transfected into rat activated HSC with lipofectamin. The positive cell clones were gained by G418 selection. The expression of PDGFR-β, α-smooth muscle actin, and typeⅠand type Ⅲ collagen were detected by using Northern blot, Western blot and immunocytochemical staining, respectively. The cell proliferation was determined with MTT colorimetric assay. The cell apoptosis was analyzed by using flow cytometry, acridine orange fluorescence vital staining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PDGFR-β at mRNA and protein level was markedly reduced in ribozyme-transfected HSC by 49%-57% (P&lt;0.05-0.01). The proliferation and α-smooth muscle actin expression of ribozyme-transfected HSC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lt;0.05-0.01), and the type Ⅰ and type Ⅲ collagen synthesis were also reduced (P&lt;0.01). In addition, the proliferative response of ribozyme-transfected HSC to PDGF BB wa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Otherwise, the apoptotic cell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ribozyme-transfected HSC (P&lt;0.01), and typical apoptotic cells could be found under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Conclusions The anti-PDGFR-β ribozyme effectively cleaved the target RNA and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its expression, which blocked the signal transduction of PDGF at receptor level, inhibited HSC proliferation and collagen synthesis, and induced HSC apoptosi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inhibiting PDGFR-β expression of HSC may be a new target for the therapy of liver fibrogenesis, and ribozyme may be a useful tool for inhibiting PDGFR-β expression.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建立永生性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系.方法采用改良胶原酶原位灌注法消化肝脏,经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鉴定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的HSC.然后通过细胞克隆建立HSC系(HSC-PQ)并传代培养.结合细胞动力学、光镜、透射电镜及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HSC-PQ系的倍增时间、(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及结蛋白表达、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等表型特征.结果分离获得的HSC约为2×107细胞/只大鼠,细胞成活率>95%,纯度>90%,培养2周后几乎所有HSC均已活化.在此基础上经细胞克隆所得的HSC-PQ系表型类似成纤维细胞,倍增时间约75 h,可表达结蛋白、α-SMA以及除Ⅳ型胶原外的多种ECM成分(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层粘连蛋白等),且传代过程中增殖、ECM表达等特性均保持稳定.该细胞系已在体外培养32代(1 a以上),提示其具有永生性.结论已成功建立永生性大鼠HSC系,该细胞系的基本特征与活化的原代HSC相似.  相似文献   

15.
肝纤维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肝纤维化是以细胞外基质沉积为特征的创伤愈合过程。肝星状细胞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关键细胞。肝星状细胞活化受细胞因子和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所调控,其活化过程中的相关调控因子是抗肝纤维化治疗的重要靶标。肝纤维化分子机制正在不断阐明,给攻克肝纤维化治疗难题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HIV/HCV合并感染较单纯HCV感染患者肝纤维化发展迅速,肝病死亡率高。肝纤维化进程与HIV RNA水平相关,提示HIV在肝纤维化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然而,HIV通过HSC促进肝纤维化作用知之甚少。本文就HIVⅢB能否感染HSC、HIV/HIVgp120促进HSC活化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及其相关细胞信号通路进行了检测。方法以HIVⅢB感染和gp120刺激原代人HSCS后,采用ELISA、qRT-PCR和Western Blot对感染结果和纤维化发生有关标志物进行分析,并以shRNA和uo126预处理HSC封闭CXCR4及其下游因子ERK,进一步评估CXCR4-ERK细胞信号系统在HIV诱导肝纤维化中的作用。结果 HIVⅢB能感染培养的人HSCS并促其表达Ⅰ型胶原蛋白。gp120同样可刺激HSC表达Ⅰ型胶原蛋白和肌动蛋白。当CXCR4及/或ERK被抑制后,HIV和gp120的上述作用明显降低。结论本研究表明,HIV/HIVgp120通过诱导HSC生物学功能促进肝纤维化,CXCR4-ERK细胞转导通路是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阿魏酸钠对大鼠贮脂细胞株HSC-T6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阿魏酸钠对大鼠贮脂细胞株HSC-T6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肝贮脂细胞株,以细胞增殖抑制率为指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药物对大鼠贮脂细胞株HSC-T6增殖的影响;通过^3H-脯氨酸掺入法测定药物对HSC-T6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阿魏酸钠对大鼠贮脂细胞株HSC-T6增殖及胶原合成的抑制率随药物浓度增加(28.9~462.6nmol/L)而升高,呈药物浓度依赖关系。结论:阿魏酸  相似文献   

18.
肝星形细胞中细胞凋亡和存活的信号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在肝脏纤维化发生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当正常肝脏受到损伤时,HSCs由静息状态转分化为类肌成纤维细胞,并保持这种处于激活状态的表型,它们接收到的凋亡和存活的生物信号将决定激活态HSCs的最终细胞寿命.HSCs凋亡的发生与一系列复杂而又相互关联的生物信号传导和调控有关,HSCs凋亡信号来自于细胞膜受体,如死亡受体、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和外周型苯甲二氮卓受体(peripheral-type benzodiazepine receptor);以及胞浆蛋白,如Bcl-2家族蛋白和细胞周期蛋白等.HSCs存活信号受到多种激酶和细胞因子的诱导,如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 j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1)、Rho/Rho激酶、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等.特异性地诱导HSCs发生凋亡是治疗肝脏纤维化的直接和有效手段,虽然目前对HSCs由激活态到静息状态的转归尚需进一步研究,但诱导HSCs凋亡将是治疗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研究热点和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肝癌不同病理组织类型中肝干细胞的起源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不同病理组织类型中肝干细胞的活化、分布、来源和免疫表达特征.方法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S-P方法观察94例肝细胞癌(HCC)和1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和10例混合型肝癌的肝干细胞情况,用5例肝硬化和4例正常肝组织为对照.结果在原发性肝癌不同病理组织类型中干细胞免疫标志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均可观察到肝于细胞向肝癌细胞的转化,以混合型肝细胞癌中肝于细胞免疫表型表达率最高(P<0.05).结论不同病理组织类型的肝癌组织中均存在不同分化状态和不同来源的肝干细胞,可能由于肝干细胞(hepatic stem cell,HSC)分化不全或分化异常所致.  相似文献   

20.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进程中的关键病理过程,若未得到抑制或逆转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肝星状细胞活化是肝纤维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而脂质代谢与其密切相关。肝脏内多种脂质代谢的变化可通过影响细胞能量代谢、细胞外基质合成等途径改变代谢微环境,从而促进肝星状细胞活化、导致肝纤维化。本文综述肝脏内脂质代谢变化激活肝星状细胞的途径(脂质代谢、固醇代谢和磷脂代谢)及其与肝纤维化形成的关系,以期从肝脏脂质代谢通路的角度为预防和逆转肝纤维化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